淘客熙熙

主题投票邓氏改开真的让孩子们无书可读吗 -- 老乐

共:💬184 🌺689 🌵68 新:
  • 投票信息

    单选,参与 100 / 0

    老乐的方法更严谨,结论更可靠
    14/0
    flyingcatgm方法更严谨,结论更可靠。
    80/0
    两个都不严谨不可靠
    5/0
    两个都严谨,都可靠
    1/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那首诗我看了

            1979年某个诗人写的。背景我也查了一点网上的资料。

            我认为“真实”的可能性比较大,毕竟都是有名有姓有单位的报道,比现在网络上的某些新闻水平高多了。

        • 家园 真是暴露年龄贴

          八十年代初的名诗《将军,你不能这样作》,没听说过吧?那时还没你是吧?

          • 家园 我没听说过的事情太多了

            我不知道的东西很多,但是好在我知道“什么东西我不知道”,没什么,您说说我不就知道了吗。

            您的那首诗是什么?将军拆了幼儿园?

            • 家园 诗名都给你了,教你个方法,百度,会不会啊?

              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鱼,我很慷慨地教你百度,请百度这首诗名,自行调查其前因后果,会吗?我看你起码会上网会打字,学个百度没啥难度。呵呵。

    • 家园 升学率下降,有很大部分的的确确是制度问题

      文革时的农村教育我不了解。在城市里,文革开始的时候的初一初二学生,还是按照学制一年升一级,拿到初中毕业文凭。文革开始的时候的高一高二学生,还是按照学制一年升一级,拿到高中毕业文凭。然后,再该下放的下放,该参军的参军。

      至于留在学校里的那一两年,究竟学了多少因式分解,动量守恒,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文革开始的时候,如果你已经是大学生了,那更是毫无选择。因为你无论原来是苏州人还是郑州人,考上了兰州大学,户口粮食关系什么的都迁到兰州了,就算想跑,你往哪儿跑啊!

      5.16通知时,我姨父是西安的大一学生,以后每年开学按时去学校,住宿舍。寒暑假再按时回家。如果学校要组织批判刘少奇什么的,当然必须要参加,其余的时间,就全部是业余时间了。他同寝室的一个同学天天坚持长跑,举哑铃----那时候也有健身狂人啊!姨父自己去碑林拓碑(那时候没有人管),然后回学校练毛笔字(以写大字报的名义,笔墨宣纸随便领)。这样大二大三大四,直到毕业分配。专业课一门没学,练了一手以后年年写春联的好字。

      这些中学生大学生,真的没有一个是失学的!

      改开后的升学制度,考不上大学大专,国家中专,国家不解决就业。

      而大学大专,国家中专名额有限,大部人即使悬梁刺股,也肯定还是考不上的。

      我的很多小学同学,觉得读书反正也读不出个名堂,混到个初一初二,自己就辍学了。农村,我想就更加没人管了。失学率当然高。

      如果一个农村孩子,是个读书种子,小学初中名列前茅,却因为经济或其他原因而辍学------这种情况又有多少?我不知道。

      我是90年代初的大学生,同班有农村来的穷孩子,有个广西来的,说他每天中学放学后,是要去砍柴的。

      当然,所谓的成材率,城市农村有天壤之别。

      • 家园 碑林习字的经历真好,他老人家如今安好否?

        我觉得,那样的环境肯定很“养气”。一个人身上一旦有了“气”,内外就都不一样了。

        那样一番经历,也算是特殊时期特殊的人生际遇了。

        • 家园 再多说几句吧!

          比较文革时期和文革后教育方面的数字,你这么做,自己的方法论本身就是错误的。

          文革期间,农村的教育水平有多高,我真不敢说。

          城市的中学生是怎么样的?名义上是中学生,天天玩。尤其天下大乱的那两年,老师都没有,学什么?

          这和改开后题海战术当中的中学生,怎么比呢?

          当然了,如果说80年代的中学生,做了那么多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的习题,又有什么卵用?——那又是另外一个话题。

          文革时候,城里孩子,每个人名义上都有学上,理论上没有辍学者,比改开强。是啊,要是当时有个最高指示,每个年轻人发一张大学文凭,又有何难哉?——大学普及率岂不是100%,现在岂不是更没法追赶?

          当然,文革的教育也有可取之处。

          那时候要培养工农兵大学生,大学数学总要学微积分吧?而学生的起点,大多数最多有初中水平!

          我见过当年编写的,早已泛黄的数学教材,水平真的是杠杠的,像风清扬给令狐冲速成独孤九剑(第一剑学一部分,第二剑跳过,第三剑全学,等等等等)-----深入浅出,关键的知识点却又一个不能少,把微积分向初中生说清楚-----后来看到美国人的for dummies的系列教材,有点当年工农兵大学教材的风采!

          如果没有文革,这种好教材是不会面世的。

          另外,在理科教材里,普及思想教育,也是一举两得,点赞!

          点看全图

          通宝推:让领导先走,
          • 家园 关于大学文凭的最高指示

            就事论事,别瞎联想。

            你所指责的文革期间教育质量不高,可能是事实。但是你要明白那个时期的政府政策是普及教育。水平差不是问题,可以改进。该开后农村教育体系的被破坏却是有政府不作为的因素存在。你不应该看不到这个问题。

            • 家园 离西西河鼎盛时期,都十年了,

              中国和世界,这十年又有很大的变化。

              我也不再去指责什么了。

              他们两人原来的争论,我没有参与----只是他们现在讨论起方法论,我忍不住插嘴。

              试图用一两个数据,来评价一个大的话题,就不是科学方法论。这是我的Point。

              如果你觉得用毛主席打比方你不高兴,那就说现在吧,如果光是几个数字就能解释一切,那岂不是现在人人发一张北大文凭,中国马上就成了教育素质最高的国家?仅仅盯着几个数字,意义在哪里?

              对改开后的教育问题,我有自己的看法,真要表达出来,需要长篇大论。简单的说,80年代的问题,是要搞私有制和当时的生产力决定的(当年有个关于一国两制政治笑话,香港资本主义50年不变,为啥说50年?因为50年的保障足够了。50年之后,香港也不用变了,50年之内,大陆自己就站到资本主义那边去了。)

              如果真是要开审改开以来的所有罪恶的话,被告是私有制。私有制有罪还是无罪,这么大的哲学问题,西西河不知道有几个人,真有那个水平去回答?

              就事论事,别瞎联想。

              你所指责的文革期间教育质量不高,可能是事实。但是你要明白那个时期的政府政策是普及教育。水平差不是问题,可以改进。该开后农村教育体系的被破坏却是有政府不作为的因素存在。你不应该看不到这个问题。

              通宝推:东方白,
              • 家园 你的假设是无意义

                针对统计数字的解读会有不同看法。但是统计数字的存在就提出了问题。你如果质疑统计数字也随你。

                • 家园 您说对了!较量的就是“对于数据的看法”

                  flyingcatgm试图用一个真实的数据去支持一个“这个数据所无法支持的论点”---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平心而论,如果是您,您觉得,单纯凭借两个升学率,就能支持“邓氏改开让孩子们无书可读”吗?

                  你的某个数据,是否支持论点A---这个和“论点A是否真实”是两个不同的问题。您如果不能认同我这句话,那么我们之间很难存在对话的基础。

                  • 家园 flyingcatgm已经解答你的问题

                    这里是论坛。发言不是写论文。没有要求规范。

                    flyingcatgm对这个数据的解释很清楚,大家都看到了。

                    你还在这里做出一副指导本科生的样子。不但无聊,而且有点讨人厌了。

                    • 家园 我还真的从来不指导本科生

                      因为这不是我的工作范围之内的事情。

                      我不是吃饱了撑的要去“指导”flyingcatgm,即便他的思维方式在我看来距离“严谨”还差得远。

                      我是被他强行拉进来讨论的,我完全是被动的。

                • 家园 那不搞假设了。就事论事,这个统计数据提出了什么问题?

                  2006年,中国有两千六百万足球运动员,德国有一千六百万。

                  • 家园 你这不是就事论事

                    我完全可以说你跑题了。足球运动员的数据与正在讨论的事情没有关联。

                    而且当你要比较一个 社会现象的时侯,对统计数据也要选择。你随便拿出两个数据,问我这两个数据提出什么问题。我看你有些机械。没有人仅仅把两个数据并列就得出结论。flyingcatgm根本不是这样。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