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从捕鲸说渔业 -- 抱朴仙人

共:💬119 🌺415 🌵1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谁说美国人不吃猪,我们这上个月三天就干掉了上千只猪
    • 家园 有见地!请教我们为什么不捕鲸呢?我记得小时候还看过一本

      小人书讲我们国家远洋捕鲸的。

    • 家园 给仙人献花一朵,再转一篇有不同意见的文章

      海洋巨无霸数量锐减 专家疾呼:捕鲸住手

      目前,北大西洋中大约还有1万头座头鲸和14.9万头小须鲸,而历史上这两种鲸鱼的数量最高分别达到24万头和26.5万头。面对即将伸向“海洋巨无霸”的人类之手,专家疾呼――

      最近,美国哈佛大学的生物科学家对鲸鱼的基因进行了研究,结果得出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在人类开始捕杀鲸鱼前,鲸鱼的数量比人们想象的要多十几倍,随着人类大量捕杀鲸鱼,这种海洋哺乳类动物的数量以惊人的速度下降,目前的数量不足以让人类继续捕杀,否则人类就会灭亡这种“海洋巨无霸”。

      人类自18世纪开始捕杀鲸鱼,鲸鱼的油可以用于点灯,制造蜡烛、肥皂和香水等,鲸须制成皮鞭、腰带或其他物品,而鲸鱼肉则是非常鲜美的佳肴,这就注定了它们被人类过度捕杀的命运。后来人类对鲸鱼的捕杀到了失去控制的程度,可是国际捕鲸协会(InternationalWhalingCommission)显然成十倍地低估了这种海洋生物原先的数量,也就是说他们低估了人类捕杀鲸鱼的数量。哈佛大学的科学家指出,目前的鲸鱼数量没有完全恢复到可以继续捕杀的地步。哈佛大学“生物与进化生物学系”多年来对鲸鱼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斯蒂芬?帕隆比教授领导了这一研究,他说:“我们通过对北大西洋的鲸鱼进行遗传学研究发现,在人类捕杀鲸鱼前,北大西洋中共生活着80万头至90万头座头鲸、长须鲸和小须鲸,这比我们任何人曾认为的要多得多。”哈佛大学的这一研究无疑为未来捕鲸活动的激烈争论火上浇油。

      帕隆比领导的小组的研究成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科学》杂志上,在全世界的海洋中,座头鲸数量最多时可能达到了150万头,这比国际捕鲸协会估计的10万头多了15倍!与帕隆比一起进行这项研究的哈佛大学研究生乔?罗曼说,他们运用比较遗传学对鲸鱼数量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评估。他说,数量多意味着有更多的遗传多样性,而数量少则会去除遗传差异。从母体到后代,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线粒体DNA,但这种DNA的微小突变可以让人类跟踪发现物种的基因变化。让罗曼和帕隆比吃惊的是,他们发现了鲸鱼大量的遗传差异,这种差异或者多样性是人类认为的鲸鱼数量所不能支持的,也就是说,存在着这么多差异,就必须有相应数量的种群维持,他们由此得出的结论是,鲸鱼的数量曾一度达到几百万头。罗曼说:“我们的研究证明,目前生活在海洋中的鲸鱼只占历史上鲸鱼数的一小部分,如果要恢复以前的数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人类仍不能捕杀这种动物。”

      对于要不要恢复对鲸鱼的捕杀活动,国际捕鲸协会内部也出现了分歧,以日本和挪威为首的一些国家认为可以恢复对鲸鱼的捕杀,而美国和大部分欧洲国家则要求进一步限制对鲸鱼的捕杀。如今在加利福尼亚的斯坦福大学担任生物学教授的帕隆比说:“国际捕鲸协会是世界上主要的控制鲸鱼的机构,但它的政策具有危险性,鲸鱼的数量还没有恢复到历史上一半的水平就允许继续捕杀鲸鱼。”国际捕鲸协会是根据19世纪中期对鲸鱼数量的估计而制定捕鲸政策的。帕隆比指出,他们要么故意低估鲸鱼的数量,要么缺乏科学依据。以长须鲸为例,根据记录,北大西洋曾有4万头长须鲸,国际捕鲸协会说现在已有5.6万头,而帕隆比领导的研究小组对235头长须鲸的基因进行研究发现,长须鲸的数量最高时达到36万头。目前北大西洋中大约还有1万头座头鲸和14.9万头小须鲸,而历史上这两种鲸鱼的数量最高分别达到24万头和26.5万头。可是以前根据捕杀的数量以及水手的报告估计,在人类开始捕杀鲸鱼前,北大西洋中生活着2万头座头鲸、3万头至5万头长须鲸、10万头小须鲸,所以国际捕鲸协会认为现在的数量可以让人类继续捕杀鲸鱼了,而帕隆比他们的研究结果却证明人类在未来数年中仍不能对鲸鱼进行捕杀。帕隆比的小组目前只对座头鲸、长须鲸和小须鲸等须类鲸鱼进行了研究,他们将对其他鲸鱼进行类似研究,以便保护所有的鲸类。

      挪威1993年不顾国际禁令恢复商业捕鲸,冰岛和日本也要求恢复商业捕鲸。事实上,日本已经开始对捕捉鲸鱼进行科学研究,但这一范围在悄悄地扩大。上个月,国际捕鲸协会在德国举行了会议,以美国为首的反捕鲸国家击败日本的提议,使得商业捕鲸仍被禁止。(桂雨)

      《北京青年报》 2003.08.04

      • 家园 谢花。文章是典型的极端环保主义论辩风格

        历史上最高峰值什么也说明不了。如果要求我们允许老鼠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呢?估计雪太傅就不答应。呵呵。

        濒临灭绝的标准是什么?受保护动物种群恢复到什么水平就可以免受保护?何时可以开始经济性利用?这些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

        我个人的观点是动物种群的繁殖恢复到可以自行增殖的程度时,就不再是濒临灭绝;增殖到严重干扰人类活动时就应该进行开发。这中间的地带可以有控制地进行开发利用。

        极端的环保主义者常犯的毛病,就是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

        • 家园 俺也很讨厌极端环保主义者,可是鲸多耐看阿

          上个周末还跑到17miles南边去,有幸远远看到了鲸喷,在场一片哇声阿,当然要说必须权重,心里总还是中国渔民>鲸>外国渔民的,如果有能保护鲸,又能让中国的渔民们找到更好的谋生方法多好,比如ccav出钱让他们出海拍摄动物世界....

        • 家园 动物的存在总会干扰人类活动的。

          世界上不受控制增长的只有人类和人类饲养的动物。照楼主的逻辑大型动物除了几头在动物园的都会灭绝。

        • 家园 如何才算是有控制地进行开发利用?

          日本等少数几国固然不会扑杀鲸鱼导致鲸鱼濒临灭绝,但是想没想过,如果所有的国家都参与进来,那么现有的鲸鱼数量与目前捕捞技术/速度比较起来,是否还能保证“种群的繁殖恢复到可以自行增殖的程度”?

          这就是上文提到的我们必须等到鲸鱼数量恢复到足够多(至少数量高峰时候的一半的样子),我们才能开禁,这样即便所有国家同时进行捕捞,仍然可以保证鲸鱼可以自行增殖。

          现在的问题是,国际上大部分国家希望养鲸鱼使其数量最终达到目标数量,然后才开禁允许所有国家同时开始捕捞。可是日本等少数几个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全然不顾全人类(这个词可能有点大)的利益。

          这就好比,一个村子有10户人家,共同拥有一个大池塘,池塘里面养了10条鱼,假定鱼繁衍的速度大概是增加10条的速度与每户人家吃一条的速度相等。于是大家商量好说,我们等池塘里的鱼有20条的时候,大家开始捞鱼,这样每家可以捞一条,还剩10条,等我们吃完自己家一条,10条又可以生20条,于是到那个时候保证我们每户吃鱼的利益的同时又不会导致以后没鱼可吃,大家觉得这个想法不错,就签了个约定。不成想,有两家(日本,北欧)私心重一些,等鱼养到15条的时候,就开始捕捞,并告诉大家,我们捞两条出来还剩13条根本不会导致鱼灭绝。但是,仔细想一想,如果这个时候大家一起捞,导致的结果就是鱼很快灭绝(仅剩下三条);但是如果其他人家为了避免前一情况的发生,坚持不捕捞,那么难道这些为了全村整体长远利益着想的人们对这两家的谴责的权利都不应该有吗?允许日本捕就应该允许别的国家也捕,这个口子现在应该开吗?

          说来说去,我觉得日本在钻空子,将本国利益放在全人类利益之上。

          • 家园 您对日本人的分析我同意。可是大家都这么干,这个世界确实挺无赖的。

            我们有个吃鱼翅的问题,先吃绝东海,再吃绝南海,一家家吃将来,现在吃到印度洋去了。中国人大嘴一张,那才是吞天阔口。呵呵。楼下你克我服先生说的挺对。

            有控制的开发,包含两个意义,一个是堵,也就是配额制,每家每年分多少名额;另一个是限,就是建立海洋保护区和禁渔区。现在这种海域约占地球海洋总面积的1%。郁闷吧,可是比没有强。海洋保护区的建立,如果在各国管辖海域,各国有风度就可以了;在公海的话,就很难办。有空我专谈谈这个问题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