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房地产问题大论辨专题,欢迎大家来怼到我无言以对。 -- 俺老孫

共:💬156 🌺524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没那么容易吧。有朋友跟我具体算过

              加州税高,硅谷的物价又奇高无比,其实六位数可支配收入并不高。

              硅谷西湾最贵。东湾最便宜,但是交通不便,离核心区域近的地方并不便宜。南湾的房价已经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了,尤其是如果有孩子、考虑学区问题的话。如果国内的父母出钱早早出来上学,毕业工作后再帮个首付还好说。如果全靠自己,博士毕业就快30了,再做做博士后过渡一下,工作不久就要考虑要孩子,其实非常费劲。

              据说硅谷30岁以上的单身男女互相看不上。原因吗,30岁以上的单身男都现实的狠,找媳妇除了漂亮,还要能挣钱一起供房子,最好家里还能帮点首付;而30岁以上的单身女呢,有这条件的,又看不上这些猥琐男......

              • 家园 硅谷的人都有一个梦

                就是上市成千万富翁。硅谷应该是全美国小富翁最多的地方。纽约大富翁虽然多,但小富翁没多少。

                这也造成了硅谷里没实现上市梦的人特痛苦。其实硅谷的人只要放弃上市梦,到别的地方生活水平马上翻一番,哪怕是纽约。

        • 家园 说得好

          你的担心我也有。

          以前见过一句话,什么年轻不信共产主义是没良心,年老还信就是没脑子。我说,年轻不喜欢共产是没良心,年老还不喜欢共产是没脑子。只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才会给人养老,资本主义就是叫人去自生自灭,以前欧洲能搞福利社会也全靠苏联威胁着,不然谁管一帮老家伙的死活啊。

    • 家园 我也回一个

      除了房子,普通人乃至小富者过去10年可有稳定的高收益投资渠道?不让炒葱姜蒜大米,水电煤油进不去,钱怎么生钱?退一步,怎么让自己不被通货膨胀贬死? 华为每年配股分红高不高?之前有同事不买房,身家全压在股票上,去年一算,亏惨了。我也后悔自己胆小,总是因为炒房占用资金太高一直没有入市。温州人确实牛,炒房团风生水起,你怨他们扰乱秩序?那是你没眼光没魄力。

      但是正因为地段和房子的稀缺和不动产特性,反过来又导致了这种炒作会让房价极其疯狂。但是只要人口保持净流入,总能找到接盘手。其实风险不大 - 如果能扛住2-3年利息的话。

      几年前专家说北京房子到10万,我心说这真是个屁专家。可是现在呢?毕业2年的孩子们拿着一万多的工资照样在顶部纷纷入市。只要在一二线城市,长期看,房子绝对是最佳投资手段,现在唯一的问题是太贵了,一般人很难入手,然后呢,因为价格过高,对普通人来说,继续炒作这个风险也不小。

      现在河北靠北京的房子都炒到3万,那是真疯狂。真有不开窍的非要到那些地方炒作,有可能血本无归。

      • 家园 一个关键是现金流是否脆弱是否能持续

        毕业2年的孩子们拿着一万多的工资照样在顶部纷纷入市。

        刚毕业的孩子敢这么做是为什么?我抛砖引玉地分析一下原因:

        一、有父母。事实是很多父母已经在倾一生积蓄帮助孩子买房;

        二、认为房价还会涨所以买得越早越好;

        三、房子是刚需而孩子认为自己的未来就在这个地方,比如北上广深,所以不惜代价地买房。

        一个关键问题是这种买房方式是否能持续,具体的就是这种现金流方式是否脆弱是否可持续。

        我觉得这已经是病态状况,温度挺烫。

        另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这么多钱都流进了谁的腰包?现在靠房地产挣得钵满盆盈的都是谁?

        • 家园 总体来说中国人绝大多数都是量入为出

          既然敢贷款,必然是已经算好了怎么还。而且基本上都是立足于现有的收入,做的还款计划。几乎没有见到因为要还贷款,就不敢换工作的人。说明缓冲留的还是比较足的。

          你看到的是孩子在买房,其实是他们的父母在买房。有的时候是双方父母加一起买房,所以这个压力还真不好说是不是特别大。

          那么如果父母不给孩子买房,这个钱是不是就花到别的地方呢? 好像也不是,一般来说除了看病,中国的老年人不怎么爱花钱。所以买房也不一定有很大的影响。我个人认为起码比花钱移民要强。

          • 家园 所以说不可持续

            85后买房子,60年代的父母能给出不少钱。95后买房子,70年代父母估计没几个钱了。05后买房的时候,父母自己的房贷都没还完。

            • 家园 2005年前买房的,房贷都基本都还完了。

              北上广深,2005年之前买一套小三居基本上也就六七十万,工作十多年怎么可能还不完贷款。现在是后悔太早提前还贷。

              我同学大多70后的,下一代基本上05后,最坏的打算也就是自己离开北上广深,到周边养老,房子留给儿女。

          • 家园 问题不仅仅是个人贷款

            问题不仅仅是个人贷款,而是房地产投资占到 GDP 的14.2% 比当年美国房市泡沫最严重的时候还高60%。资金大量积压在房地产上导致流动性下降。开发商欠银行的钱太多。一旦资金链断裂就会引起雪崩。

            • 家园 也不能总和美国比

              中国有中国的国情,愿意省吃俭用供房子。个人判断银行风险不大。现在珠三角长三角加北京几个地区,年轻人大量净流入。如果房地产稍有吃紧,松动下户籍政策即可,通货膨胀控制稍松即可,放开炒房限制即可。这就是为什么去库存能导致房价飙升。房地产商的信息比我们更加灵通,何时看到房地产商撤出可能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长远看,房地产有三大敌人:

              一是产业分布,一旦成本高企到达拐点,除金融外等大量产业会向二线迁移。一线城市楼市会逐渐降温。环境好,交通方便的二线城市房地产会渐次升温。以中国人口的规模,未来会出现15-20个1500万人规模的城市群。主要分布在现有一线加安徽河南两湖西南等地区。

              二是人口老龄化和城市老龄化。随着老一代的离去,空房子会大量供应。

              三是产权政策。90年代初的前几批房子会逐渐到期,倒逼房地产权的模糊政策清晰化。如果政策是继续敲竹杠,那么可能带来市场急转直下。这个时间点在20年后。

    • 家园 房地产是典型的私税局,注意参与各方中长期成本负债不增长者
    • 家园 目前房价是否过高?我觉得是,因为我觉得判定标准是:

      标准一、如果大众普遍要尽一生辛勤工作才能买得起自己必须使用的房子,房价就过高了;

      标准二、如果大众辛勤工作还不如炒房子挣得多,房价就过高了;

      标准三、如果很多企业干本行赚的还不如炒房地产赚得多,房价就过高了。

      房子是刚需,一个关键的问题:目前在房地产市场谁最得利?

      • 家园 中国房地产的问题是超常规划

        中国房地产的问题是超常规划,人均8000美元的GDP,城市规划是按照人均3万美元做的。

        人均3万美元的GDP的城市规划,马路要宽阔平整,路边有绿化带,有自行车道,有人行道,有公园和景观,有医院,有学习,有商业,有工业(就业)。很多地方还有地铁。

        人均收入水平,支持不起这么高的消费,怎么办?

        一个是更改规划,人均8000美元的国家什么样子,大家都知道,大家难道想按照这种第三世界的平均水平,来建设我们的城市?

        人均8000美元的国家,钢筋混凝土有上下水的高层建筑,有一样不便宜。甚至远远高于国内的三线城市。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把人均收入提高到3万美元,让大家买得起目前这个水平下的房子。

        供应过剩的时候,才是房价最便宜的时候,这就是国内二三线城市的现状。供应过剩就会减少供应,等到供需平衡的时候,房价自然会暴涨。国内房地产调控,打压房价,其实是中央给明白人送大礼包。

        北京房价涨到6、7万一平米,好像很高,但是房价涨幅远远不如郑州、合肥、石家庄和天津等城市。从长期看,中国二线的房价,5年内都会郑州、合肥、石家庄看齐的。

        • 家园 忍不住说一句:按您的逻辑,休斯顿vs硅谷

          论经济支柱,休斯顿是宇航中心+石油中心+化工中心,硅谷是高科技中心;论城市规模,休斯顿是硅谷的两倍;论医疗条件,Texas Medical Center是世界上最大的医疗中心;论城市建设,休斯顿更胜一筹;论商业服务,休斯顿的Galleria瞬间秒杀硅谷所有的购物中心(Stanford Mall跟Galleria相比,大抵相当于徐州和上海相比)。论房价呢?硅谷是休斯顿的N倍!

          海峰河友满嘴胡说的时候,屁股总是那么鲜明。

          通宝推:parishg,80后30,任爱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