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长征七号进入首飞倒计时 -- adrupal

共:💬72 🌺128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叫什么押宝?

            本来中国已经眼看就要拐到GTO动力集中那条岔道上了(中华之星就是这个路线),没想到犯罪分子刘某横空出世,硬是把道岔给扳过来了。。。

            分明就是刘某对行业的理解力远超那些院士,同时刘某还有超强的执行力,把这件事情做成了。是的,一个初中毕业的养路工能有这样的行业理解力让我万分震惊,但人家就是做到了,不服不行。领军人物一定要对行业判断能力好,正如盖子也好,老乔也好,编程能力不用比手下强(特别是老乔,据说不会编程),但是他们对行业的理解能力是超一流的。其次就是执行力,刘某身体力行,并且把那套官僚体制下积极有效的那一面手段运用的如火纯清,说的不好听就是流氓皇帝把大臣控制的死死的并且能好好干活,说的好听就是主帅有谋、三军用命。刘某贪钱搞女色是他的不对,在这个主权在民的现代政治体制下他只能进去,但你不能否认他对铁道事业和中国前途的历史性贡献,放在古代,皇帝一定对这样的能臣网开一面了。

          • 家园 穷呗,穷人手紧会过日子
          • 家园 倭奴不计成本搞固体火箭其实是在发展洲际导弹的技术
          • 家园 GTO和IGBT之间说不上什么押宝

            两种半导体器件,各有各的用途。GTO开关频率低些,过电流能力大,IGBT高些,过电流能力小,当然现在IGBT的电流也大了,适用范围就大了。至于牵引变流器,用哪个做其实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 家园 押宝?哪有那么巧。

            1988年机缘巧合,在一次能源讲座上,听到一个上海中科院的研究员说起,氢氧发动机的一个重大缺点是液氢的密度太低,相对而言,煤油发动机的经济性好很多。虽然,这个研究员更看好电磁发射,至少在化学火箭发动机里面对氢氧发动机的缺点认识是很清楚的。

            将近30年前,这些预研都做过了。

            • 家园 氢氧发动机比冲优势实在太大了

              比冲,对于火箭发动机来说大致相当于油耗--每升燃料能跑多少里程,煤油机过330就很难,氢氧机可以做到450以上。

              发射同步卫星要用小型氢氧发动机,探月必须得用大型氢氧发动机,现在为了探月也要补课,中国在研究200吨推力大型氢氧机。

              不过美日欧这种发射普通卫星就用大型氢氧发动机,这就实在太烧钱了。

              • 家园 初级区别有限,上面级必须上氢氧火箭。
              • 家园 那是当然,不然就不值得研究了。

                主要是低密度造成的附带结构重量巨大。航天飞机就被迫背一个大桶。

                当年NASA被这逼的晕头转向,还想过给发动机接根管子送液氢呢,坚持一百米算一百米

                • 家园 燃料密度对火箭气动外形的影响非常大

                  主要是低海拔大气层这一段。马斯克的“猎鹰9”和俄国的“安加拉”都是煤油机,身材纤细。美国空军专用的“德尔塔4”火箭一级却捆绑三个粗大的液氢氧火箭。显然,前两个型号可以继续捆绑,大大增加入轨能力,“德尔塔4”就不容易了,气动问题会很复杂。所以尽管外界和外行们嚷嚷独立自主的嗓门很大,联邦空天局也没有拿这一款性能突出、可靠性优异的火箭来发展新一代载人航天器。

                  话说回来,优秀的液氢氧火箭与高压大推力煤油机一样,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航天技术节点,因为它在大气层之外的优势无可比拟。要搞永久空间站和经常的地月往返,必须要有成系列的液氢氧火箭发动机。而这方面,中国航天还需要猛追。

          • 家园 这种押宝其实也是累积优势

            历史长久了,见得多了,对什么方向靠谱有种神秘的直觉。很多时候,被称为国运。

            • 家园 很大程度是反映了各国的顶级科技人员的理论、工程经验和直觉

              说明韩国国小民寡,杰出的人才从总量上来说太少。而我大中华 呵呵。。。。

          • 家园 后发优势

            科学研究就是在一面砖墙上,一块一块敲过去碰到一块松动的砖就是一个发现。再使劲敲,能敲下来就是一个突破。如果再能利用这个突破把周围的砖也扒下来,扩大成一个能爬过去的豁口,才算是第一步的成功。如果再能把豁口扩大,让大家能随便进出,才算大功告成。

            后发优势就是不必去自己敲砖头,只要选择别人敲开的豁口就行了。一开始当然是跟着人流走大豁口,不费力气。有钱了以后再找一个刚敲开的小豁口,费点力气试试能不能把豁口扒大一点。

            但愿中国以后甘于寂寞,默默敲砖的人能越来越多。

            另外,GTO和IGBT只是两种不同的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和高铁的形式没有必然联系。分散动力和集中动力各有优劣。不能说欧洲韩国的就落后。

            对火箭技术不了解,感觉煤油么,肯定是比液氢要便宜多了。

            • 家园 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过程比喻形象

              科学研究就是在一面砖墙上,一块一块敲过去碰到一块松动的砖就是一个发现。再使劲敲,能敲下来就是一个突破。如果再能利用这个突破把周围的砖也扒下来,扩大成一个能爬过去的豁口,才算是第一步的成功。如果再能把豁口扩大,让大家能随便进出,才算大功告成。

              敲动第一块砖的人和事可遇不可求。跟进后发,不要吃亏太多,同时维持信心和野心的物质和心理基础很重要。

              • 家园 需要投入和耐心

                国外有终身教授一说,就是让你能安心敲砖。绝大部分人一辈子也没敲到一块活动的。

                诺贝尔奖也是为这些人在无尽黑暗中设立的一星光亮。

                敲的人多了,总有几个幸运儿。

                去年获生物学奖的那个日裔美国教授,一辈子捞水母,研究水母裙边发光的机理,直到退休。如果不是后来这项研究成果发展成蛋白染色技术,他也就在黑暗中默默消失了。

            • 家园 法国大城市少,高铁跑得起来

              动力集中用起来还凑活,东亚大城市多,需要加减速快的动力分散高铁,动力集中就悲剧了,韩国高铁最快速度号称是300,但加减速太慢,一比平均速度就露馅了,中国都不用拿出高铁来,用动车就能把韩国高铁灭掉。对于乘客来说,最快速度毫无意义,平均速度才是最关键的。现在法国韩国新一代高铁都开始弄动力分散的了。韩国当初干的最2的事情是,因为反日,直接把日本动力分散高铁给淘汰掉,哪像犯罪分子刘某这样,拿反日当牌打,因为反日,所以买日本产品时日方得多转移技术才行,这水平,一个地上一个天上。

              IGBT高铁在90年代末开始出现,现在新车基本都用它了,韩国引进的GTO高铁引进即落后。

              通宝推:阴霾信仰,浣花岛主,关中农民,老老狐狸,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