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金正恩核试,好莱坞中枪 -- daharry

共:💬57 🌺256 🌵1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主力转地方武装,本身就是“占不住占不稳“的结果

                    没了军队保驾护航,地方政权就无法生存,别的地方48年地方武装都升级当主力了。

                    10纵12纵带着补给到大别山,屁股还没坐热就被打发到桐柏江汉,为什么?因为白长官要来了,刘司令自个也不准备在大别山待着啦。邓政委艰苦卓绝也没支持多久,二月底转出大别山。你前面文中提到的3月统计数字5.86万人也是有很大水分的,中野二纵二月底退到淮西时仅剩9000人,从11纵新兵中补充了3000多人才达到3月统计的1.2万人。

                    退回淮河以北后部队里有情绪“前进1000里到退500里“,邓政委批评这种说法,认为是“前进1000里,又前进了500里”,邓政委就是有水平,史密斯师长那句“我们不是在撤退,我们只是在另一个方向上进攻”怕是从他讲话里找到的灵感。

                    • 家园 主力转地武,这是TG在抗战中就经常用来巩固根据地的措施

                      没什么奇怪的。

                      你摘邓政委后面的话,我也摘出来:因为大别山还在坚持,并没有放弃,而且今后还要坚持。主力部队转出大别山,不是在大别山站不住,而是说明大别山的斗争已经前进了一步,前进到当地人民和部队已经能够坚持大别山,前进到主力可以逐步抽出集结机动作战。

                      邓政委后面还有个报告:提到虽然大别山曾经战领的二十多个县城都得而复失,但是大别山仍然有两个军分区,1200万人口,普遍建立了基层政权,组织了地方武装,敌人无论如何打不走我们了。后面国军也不是没清剿过大别山,怎么看都不能说大别山根据地给国军摧毁了。

                      刘伯承是这么说的:我们要从全局来看大别山,全局的胜利,我们就是其中的一份。打仗有的吃肉,有的啃骨头,过去山东啃骨头,我们在冀鲁豫就吃肉,这次我们也啃一次骨头,就好像输不起一样,这是什么思想方法呢?

                      王外马甲的《战场上的蒲公英》里面也提过,正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使得国军对鲁西华野兵团的包围不得不解除。

                      那时候,华野的局面比起后来大别山的刘邓还要危险:

                      极度被动的华野兵团仍然处于外线状态。伤病员送不出去,弹药和粮秣也无法补充,经过长途奔波和反复征战,部队的体力已经基本耗尽、几乎丧失了机动能力——因此有人认为,陈唐叶陶此时的局面比长征的时候更加困难,因为长征时的红军至少还可以钻进山里去隐蔽躲藏,而这时候的华野外线兵团,上有空中打击、下有地面追逐,部队位置完全暴露,在河岔湖泊之间疲惫招架,战斗力和体力都接近了极限。

                      国军包围圈上的部队可是真不少:整7师、整48师、整57师和整84师从鲁南追到了鲁西的济宁、兖州一线,与此同时,欧震兵团的整75师、整85师赶来了,“五大主力”的整11师和第五军也赶来了,再加上整32师、整70师、整72师……各路重兵背靠济南、郑州和徐州,凭借津浦铁路和陇海铁路两大交通枢纽,兵员充备、调动灵便,不仅切断了鲁西与外界的联系,并且杀过运河以西、把包围圈里的陈唐叶陶一步步赶向黄河岸边。

                      刘邓大军的行动毫无预兆,完全出乎国民党高层的意料之外,南京、徐州方面一时难以判断共军的战略企图,又鉴于快速纵队和交警总队根本无法阻拦解放军主力的南进步伐,不得不从山东战场紧急抽调重兵支援陇海路。这样一来,原本已经合拢的鲁西包围圈也就自行解体,华东野战军的五个纵队脱困而出,与陈毅、粟裕带领的野直机关、6纵(王必成)、特纵(陈锐霆)和冀鲁豫11纵(王秉璋)汇合,组成了日后横扫豫皖苏战场的“华野西兵团”。

                      共军本身就是以弱胜强,啃骨头不是那么好啃的。要是拿着吃肉的仗作为尺子去量啃骨头的仗。那当然量不出什么好结果。这是打仗,哪有光占便宜不吃亏的事情?

                      刘邓大军损失大不假,不过这个损失盘活了全国战场,损失得值得:陈粟丢了山东、却又在豫皖苏获得了空间,刘邓丢了河南、却又在大别山站住了脚跟。两大主力都在被动局面下完成了大区域的战场转换,连同陈谢兵团,在中原战场上形成了“三箭齐发”局面,从而创造了联系更为密切、协作更为灵活的战略态势。正是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破釜沉舟之举,才使得国军彻底丧失了战略主动权。

                      陆战一师的突围,盘活了什么战局还是扭转了战略主动权?更不用说志愿军要是有陆战一师十分之一的火力,陆战一师根本不可能突围成功。

                      通宝推:花大熊,故乡在喀什,独立寒秋HK,唐家山,
                      • 家园 敌我来来往往那得叫游击区

                        邓政委在给主席的报告中曾写道:“现我工作分布地区不下六百万人,但均不巩固,还是游击状态。”;“整个中原地区有4500万人口,现为我控制者为两千万,计有豫陕鄂700万(有政权有工作者500万),豫皖苏900万(能收税的),……江汉300万,桐柏200万。其余一半人口的区域,极大部分有我部队和政权。大别山区斗争仍极艰苦。”

                        大别山并不在所谓“为我控制者”之列。

                        另一方面主席1948年1月27日在致华东局的电报中说:“现在最要紧的战场仍是大别山,该区是否站住脚的问题,尚未解决”。可见,主席也不认可刘邓千里跃进已经在大别山站稳了脚跟。

                        而某人的报告墨迹未干,一转身面对起基层干部战士就变成了“不是在大别山站不住,而是说明大别山的斗争已经前进了一步,前进到当地人民和部队已经能够坚持大别山”都是邓政委说的话你信那段呢?

                        到了49年三大战役胜利,国民党军主力被赶到长江以南后,早就“普遍建立了基层政权,组织了地方武装,敌人无论如何打不走我们”的“大别山根据地”里出现了上万的土匪盘踞在大别山中心地带,号称“十万铁军”“反攻堡垒”,直到50年才彻底剿灭,参加剿匪的部队除了三省的军区部队,还动用了三野四野各一个主力师。新解放区有土匪不足为奇,“老区”也闹成这样,真是不给邓政委面子呀。

                      • 家园 刘邓千里跃进

                        一下子把中原的战场从黄河以北推进到长江以北,向南推进了一大步。陆战一师一样把战线向南推进了一些,还有点类似。

          • 家园 说的是中原突围吧

            1946年的时候,国民党以5倍的兵力包围了中原解放区,本来想着全部歼灭解放军的,结果国民党的兵力损失远大于突围的解放军损失。如果说国民党的战略目的是收复失地,那么国民党算是胜利了;如果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那么无疑是一败涂地。挺近中原目的地和中原突围事发地几乎是一个地方,靠着大别山,守着平汉线。只要国民党拿不下这片地方,北边国民党统治区就会供血不良,丢失整个北方是不可避免的。三大战役中两大战役胜利都有挺进大别山的红利。

            • 家园 中原突围严格来说是败仗

              根据地丢了,突围后还能算是保住完整建制的就那么两三个旅,没冲出来的比冲出来的多,不太能算作是奇迹般成建制从包围圈中突围。我判断他的意思就是在说挺进中原,不是指中原突围,至于为什么把挺进中原当作包围圈中突围,我也理解不了。

        • 家园 你的意思是,老美打长津湖的时候是穿着草鞋的?

          1. 四渡赤水是毛在给定不利战场态势下的指挥艺术表演,也是红军战士在重大牺牲面前的政治素质展现。

          2. 中央苏区为什么会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在军事上走到当时的局面,共匪已经讲得很清楚了,请自学。

          3. 虽然不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直接原因,但是有必要提醒你一下中央苏区和国府的战略资源对比。

          4. 如果你能搞明白上一点,请同样比较一下长津湖战役双方的战争能力。

          5. 按照上面的做题思路,把中野挺进大别山再捋一遍。希望你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不客气。

          • 家园 这都哪跟哪啊?

            这都哪跟哪啊?

            和陆一师比,四渡赤水挺进中原损失都不算小,但算不算“奇迹般成建制从包围圈中突围?算不算胜仗?

            长津湖老美是没穿草鞋,可围着他们打的有王家烈的双枪兵吗?

            • 家园 自信力都没有了,

              开始他信力了。还比损失呢。无论是中原突围还是挺近中原,国民党军队参战人员都是几倍于解放军。两次人员损失都是十几倍与解放军。长津湖战役"联合国军"参战人员18W人,志愿军也不过16W人。人员损失双方相差不多,但是物资损失就不是一个等级上了。

            • 家园 挺进中原是在“丢弃辎重、不要后方”决策下的战略进攻

              挺进中原是在“丢弃辎重、不要后方”决策下的战略进攻。

              陆战一师“just advancing in a different direction”是向哪个方向挺进的?两者是同样的“胜仗”?

              长津湖老美是没穿草鞋,可围着他们打的有王家烈的双枪兵吗?

              不错,志愿军确实有枪有炮。美军恐怕是飞机坦克防寒衣,外带自动加热的牛肉罐头吧?

              你可以从技术上说“陆战一师成建制撤退成功”。但是这是一个丢人的成功。你也可以说主力红军在赤水一样是跑路。但是这是一次漂亮的跑路。

              • 家园 漂亮的跑路

                漂亮的跑路,漂亮到各级官兵怨声载道,漂亮到林军团长写信给中央要更换前敌指挥?

                哥们,俺发现您字典里没“双重标准”这词哈,您也别客气,捋捋四渡前红一有多少人马,四渡后剩多少?这段路二,六军团后来大致也走过,人折了多少人马?

                同理刘邓带进大别山多少人,带出来多少?

                • 家园 “双重标准”怎么会没有呢?没有我拿什么骂你呢?

                  你数学不错啊。数人数掰了几遍手指头?脱袜子用脚趾头了么?

                  算人,干什么,比比谁战斗减员多吗?

                  你拿朝鲜战争联合国军的军事后勤优势、装备优势当不存在什么?我倒是想听听你给他们用什么标准?

                  你是不是觉得打仗就是一人发一根竹竿子,面对面桶啊?谁桶倒的人多谁牛逼是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