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谈谈历史翻案者的常用手法 -- 高秀岩

共:💬59 🌺8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就要具体分析

              这就要具体分析,史料的东西如果全采纳,那就不需要研究了,历史材料矛盾的东西多了。就好比是注解,他注解这个是对的,不能说那个就也对,只能多方面来对比。难道我采纳他一条,其他就一定也要采纳?

              郎中的问题早有无数材料可以证明其官职大小,干吗非要采纳张晏的注解?难道他说一句顶一万句?如果根本没有其他材料证明,只好先采纳他的。有则不必。

              至于韩王信的那条,主要不是注解,而是史记的记载,注解只是证据之一。史记对比排列下很明白的事情,和注解吻合,为什么不采纳呢?就因为以前有不采纳的这次就不要采纳了吗?

              陈平的使命既然没有写,那为什么不能猜测呢?猜测不是无的放肆,而是在间接证明下合理推断。如果史料有一句写一句,可以说中国史学著作大部分可以辉掉

              另外项羽给韩信郎中这个重要职务为什么不能说是重用,不重用干吗要把小兵提拔到重要位置?这是个逻辑问题,当然是没有证明。

              刘邦给他大将军,但是从后来史料看无指挥权,而位置很高,但没有基础,不是虚给是什么?

              史料我有自己的理解,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讨论可以提出其他看法,看哪种看法更合理。没有推论就说解读偏信才是纵横家风范。

          • 家园 一般来说翻案文章好作也不好作

            如果是民初翻满清的案就比较好办,因为这个“案”本身就存在大量的问题,还原本来面目的成分较多,也就是说,给历史研究者的空间比较大。

            但是翻岳飞,或者袁崇焕,或者诸葛亮这样的案子就不容易了。

            因为这些“案”的结论都经历过历代史学大家的锤炼,如果能翻,早就翻了,既然历代大家手里翻案的文章始终没有占上风,那么,到我们这一代要翻案,动手之前就当想到难度比较大。

            所以,这种案子,用个“质疑”之类的题目比较多,真能翻得成的极少。

            真要翻这样的案子,第一要历史上这个案子确实是有大问题的,假如历史上刘备是男的,他就是男的,无论如何也无法翻成女的。

            第二要翻案的人是有踏实深湛的史学功底。换句话说,有白寿彝先生的水平,可以考虑干一下,因为这人的任务太重了,要动摇的东西太多了,而史学毕竟不是自然科学,牛顿三大定律都可以翻过来。

            大家依据的史料基本都是一样的 -- 所以虽然可能有一些历史学家在某个阶段将历史改造,但如果他们能够瞒过后代无数史学大家的眼睛,而专门把这个大发现的机会留给今天的某人,这种概率无论如何也是不高,因为我们今天在史学上的功夫,下得没有章太炎那一代的人深湛,更不用说顾炎武那一代了。如果你真能抓住这样的机会,那你必须要有史学上极高的过人之处才可以,否则就是运气太好了,好得天上掉饼砸头阿。

            所以,文革的时候对历史翻案成风,儒法斗争的观点今天好像不大有人提了,台湾史学界目前也是翻案成风,包括自己祖宗从哪里来都可以胡编乱造,个人以为是不可取的。不过这是政治使然,也无话可说。而一些其它的朋友写翻案文章,不知道是不是考虑过自己的能力问题,假如我今天去指摘郎平的扣球角度不好,或者刘翔的跨步大了或者小,茶余饭后说说可以,如果正而八经的提出来,难免为大家所笑也。比如袁崇焕这件事,我不是说疯先生观点是错的,但如果疯先生能够有儒家修齐治平的修养基础,很多观点是不会提出来的,这就象我可以指责拿破仑的指挥有问题,布留赫尔大概反而不会吧。

            同时,对碧血汗青兄的不懈努力和耐心表示崇高的敬意。

            • 家园 哈哈,偏偏两千年的东西都让我等到了

              哈哈,偏偏两千年的东西都让我等到了。

              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楚汉的历史这么多漏洞,怎么就没有人翻。还要等到我来翻,很可能司马迁太牛了,大家都被他的思维定势了。

              翻这样的案,只需要把史记,汉书(在我看来资治通鉴在那段历史没有价值)看熟就够了,把一些东西横向纵向排列下就够了。其他资料无非参考。

              • 家园 其实姚兄的翻案文章无可厚非

                因为兄弟恰好也是个喜欢这类东东的,无伤大雅的地方,有影没影的事儿放出来给大家瞅瞅,挺有意思的。这方面我还没有姚兄认真,兴致一高让马超扔扔标枪,给赵括喊喊冤,有时候让人家骂得箭如雨下,不过,也不觉得怎样难堪,我又不是要重写历史的,给历史洒点儿胡椒面,所谓胡适先生所说 --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罢了。

                这其实不是翻案,是史学探讨,花絮罢了,因为马超玩不玩标枪并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相对于岳飞是不是奸贼这样的问题来说。

                不过大事情上面,比如证明秦桧的冤屈,兄弟可就不敢下手了,题目虽然诱人,但是我不会去翻这个案,相信姚兄也是一样,姚兄对历史有研究,兄弟不时看见有人用毛宗岗点的三国演义作证明,提出若干惊世骇俗的历史观点,不知姚兄脑袋感觉如何? :)

                • 家园 某些观点过于极端就是翻案

                  这个就不举例了,很多观点看上去就觉得有问题。虽然作者可能也列举了不少史料,但其核心是用自己的逻辑去解读史料、分析史料。

                  简单的说,用的还是“先确定观点,再选择史料”那一套。

                  • 家园 过于极端也是个标准问题

                    过于极端也是个标准问题,就好比我认为很正常的事情,也认为很极端也是问题啊。

                    有一定标准吗?

                  • 家园 这个

                    赫赫,来和一下稀泥,姚兄毕竟不同于骂岳飞出名的家伙们,我觉得还是我辈中人,秀兄把老姚赶跑了,未免可惜 :)

                    背后嘀咕一句:他不就是喜欢折腾刘邦项羽么,大不了是老姚暗恋虞姬,看问题角度和大多数朋友不太一样。。。

                    拱手。

                    • 这个
                      家园 萨苏兄说的对

                      呵呵,因为现在的精力都放在楚汉上了。不熟的怎么翻呢?

                      不过不要担心我跑掉,我脸皮厚的很,典型只要学问不要人格。在唐风上常被删帖子,被围攻,被一个斑竹骂,在下坦然受之。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东西都无法坚持,谈什么研究学问。天崩地裂,粉身碎骨,初志不改才能研究学问。

                      萨苏兄说的对,我的确看问题的根本角度和一般人不同。不过这不是天生的,而是自己对自己否定过上百次的结果。

                      就好比楚汉历史,开始看法还不是受演义和后世观点影响。后来看史记发现很多资料在前人的论点里老是回避,才开始自己的思考,每种推断都是经过无数的推翻再建立起来的。

                      我可以很自信的说一句,从秦末到汉文帝当政这段历史,我的所有观点都是可以经受历史考验的。

                      所以我不怕任何人和我辩论,无论是史料的掌握还是观点的推敲,我大多都是无疑是占优势的。

                • 家园 既然是谈历史就不能拿演义说事了

                  既然是谈历史就不能拿演义说事了。虽然正史也不见得就真,但是确是唯一可以研究的资料。至于演义后世传说就不能当历史证据了,我也老是碰到把小说,演义当历史来讲的,很是怕这种人,自说自得。感觉艺术的力量的确是很强大(比如中国的什么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思想很大程度是从戏曲演义小说中潜移默化存在上几代人的脑子里的),但是感觉真正的历史才能有以历史为镜的效果,而不是为某一目的而扭曲的历史。

                  我的思想还是比较“中国化”,研究历史开始的目的就是以史为鉴,后来感觉历史越来越不是传说中的那么会事,才萌发研究历史真相的念头(以前也是哪小说演义当历史看)。

                  我对历史的看法,对政治,人性,人际基本用现代的人性来分析和探讨,凡是感觉不合情理的就一定有问题,然后去分析其中资料,分析里面的可能性。不过有时候感觉从纯历史的角度来看,感觉自己功底太浅薄,比如太重视政治权谋,轻视经济,制度,风俗等需要一些专业知识研究的方向。感觉研究历史就好比管理,需要通才,需要对任何事物都博学的才能观点相对客观。

                  • 家园 刚才看了高秀岩兄给您的回信

                    好像温度比较高啊,希望姚兄不要上火,我相信秀岩兄是善意的。您说的取史料和研究方法的部分,和高兄交流交流,我想会建立很好的理解。二位的观点其实是有交集的,您是从人情事理衡量史料,高兄是依据史料严格考证,无非是方法的不同。没有高兄的做法,历史不成其为一门科学,没有姚兄的做法,历史难免少了一份魅力。

                    所谓按照人情事理考虑历史问题,其实就是重视从“史实”来反推,比如袁崇焕这件事,从史实判断,就是袁在辽东,原来满清一直想走的这条路就走不得了,他死,满清又开始走这条路,最终从这条路取得了中原,由此再推论其他,也是一种做法;而严格考证则是重视“史载”导出的结论。以袁崇焕为例,就是不予设立场,全面的研究史料,而不是专门搜集和自己胃口的材料,再去得出结论,即便这结论未必和自己胃口。

                    所以,两种方法的结果未必是不统一的,好像独孤九剑对独孤九剑。

                    相对来说,姚兄的研究方法更为多趣,但是也有些风险,那就是每个人对人情世故的理解,毕竟有自己的局限,我可以想滑铁卢的时候我如果是拿破仑,应该怎样办,并且得出一个结论来。

                    然而,这是我的结论,而不是拿破仑的结论,这就是危险的地方了。

                    • 家园 正常讨论而已

                      呵呵,不用担心,火是不会上的。不过我讨论的时候向来很尖锐(以前没有发现,别人提醒才知道),请各位多多包涵。

                      其实我对人情世故的考虑也是因为我所探讨的历史片段也是人的历史,所以要充分考虑人性,人情,人的思维因素在里面。当然不是说自己随便猜想,是在有资料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猜想来还原历史或则是资料不足的情况用几种推测来看哪种推测最合理,或哪几种最合理。

                      总体说来不论是人情论证还是史料论证都不能先立场后说话,要反反复复论证,看哪种接近客观。所以我感觉论坛是个好地方,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想这个问题,但是不能只有看待而无史料证明,这样的看法只能是一己之见。

                      至于有些人指责我的方法或是论点,我想很多是误解了我的意思,根本没有明白我的方法和表达的含义。甚至是已经有了成见在挑毛病。

                      • 家园 忽然有另一种想法

                        如果姚兄能够把几种推测,以及其中自己感觉的合理处,不合理处同时写出来,可能会是很有趣的文章,成历史的罗生门版了,可是,今天还很少见到有人这样做呢!

                        • 家园 早就有人这样做过了,已经不新鲜了

                          老萨也不要在这里和稀泥了,戏说历史是一回事,真正论证历史又是另一回事,研究历史只能大胆猜测,小心求证,是不是在翻案,大家看了辩论就知道了.

                          楚汉这段历史,也不存在什么大是大非,即便真有人要翻案或者说重新论证,或者是某人的FANS,都没关系,只要拿出证据,经过大家考验,能按正常的逻辑思维自圆其说,而不是胡搅蛮缠就行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