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记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苏军的伏 -- 忘情

共:💬69 🌺424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崔可夫不是朱可夫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朱可夫大将(当时的大将军衔的领章上是五颗星):大本营最高付统帅。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是大本营代表,代表斯大林全盘负责策划,协调,统筹,指挥斯大林格勒战区各方面军的行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叶廖缅科上将(当时的上将军衔的领章上是四颗星):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员。指挥防御斯大林格勒地域的诸兵种合成第28、第51、第57、第62、第64集团军和空军第8集团军。1942年12月起编入突击第5集团军和近卫第2集团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崔可夫中将:第62集团军司令员。负责防御斯大林格勒城核心地带。该集团军承受了德军精锐部队最猛烈的攻击长达达三个月之久。在整个集团军被切成三段并被压缩在伏尔加河畔几百米的狭长地带的危急情况下率军死守,吸引并消耗了大量德军精锐部队。该集团军以重大伤亡为代价,为朱可夫大将策划的战略反攻争取了时间并形成了南方战线苏军有利态势,为整个战役胜利的起到了关键作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崔可夫去世后埋在斯大林格勒的马马耶夫岗。该地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争夺最激烈的地段之一。现在整个山岗被开辟成一座纪念碑,那里有一座著名的战士雕塑,传说就是崔可夫的脸型。

          感兴趣的话可以下载崔可夫回忆录读一读。

        • 家园 崔可夫就是崔可夫

          脾气比老朱好,运气也不赖,战时苏联英雄称号获得者之一。

          • 家园 老崔运气才差呢

            42年才回国,没赶上前期的战斗,后期拼死拼活也没有刷到战时元帅,本来他去中国前已经是军区的指挥员了。

            • 家园 这个只能怪他自己

              他被派去中国当顾问是有原因的,他在苏芬战争中指挥集团军作战不力被解职,所以被发配到中国。这导致他虽然没能混到战时元帅,但也避开了前期的惨败。以他在苏芬战争的表现来看,不像是能在大局不利的情况下能力挽狂澜的人物。

              • 家园 苏芬战争惨败和大清洗有很大关系

                指挥部轻视了芬兰的力量,不止他一个人背锅,即使如此,他42年才回来确实有点晚,莫斯科保卫战需要能防守的将领,这正是他的长处。

      • 家园 大国都不缺乏鼓动者。

        英国有丘吉尔,德国有施佩尔。中国的话,尽管作为一个领袖,显得志大才疏,不过作为一个鼓动者,蒋还是获得一定成绩的。

        斯大林格勒,本来是闪击战战开始的,因此,如果不能速胜,象曼施泰因计划那样迅速插入敌后,到达里海以切断外高加索的话,失败就是一个时间问题。因为,我们事后也知道,在东线,苏军力量是压倒德军的。希特勒被初期胜利冲昏了头脑,过多的干预了战役的指挥,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德军的悲剧。事后,希特勒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把权力更多下放给了总参以及身经百战的将军们。

        苏军可以坚守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双方一直在进行拉锯战,直到天王星行动告捷,双方谁也包围不了谁,自然维持士气要容易许多。当年德军绕过斯大林格勒,对其进行深远包围的话,相信结局要相差许多。

        苏军战斗力提升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过了哈尔科夫之后,才是传统意义上的俄罗斯,而不是其他兼并的土地,俄罗斯人的反抗自然会激烈许多,因为背后已经无路可退。从这种意义上来说,42年夏季,德国人不进行进攻,而是构筑一个宽大的正面防线的话,并组建强大的预备队的话,可能更有胜算,因为这样做很容易瓦解俄国人的积极抗争的意志。

      • 家园 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大哈瑞果然是专业军迷。

        以前看过你关于西线转折点诺曼底登陆的系列,特别是对那位John Steele印象深刻。是不是也继续对斯大林格勒或者库尔斯克也来一个系列啊

        西方许多写历史的和中国的历史发明家一样,有史学、史识就是无史德。用诱导性史料来构建自己希望的历史。这就需要更多人出来说明真实全面的历史,而且最好更有趣

      • 家园 英国历史学家Beevor写的那破书我最近也看了PDF版

        看得我心里是呼呼冒火,差点砸电脑。

        平均每3页就要黑一次苏联的各种问题,也不管是真的假的就在那说,几乎比骂德国人的地方还多。

        这历史学家纯粹就是王八蛋,还有脸写书。

    • 家园 忘情,谢谢你的文章,花及宝!

      看着这个文章我就想起了,美国拍的阻击手电影:兵临城下了。

      还记得一开始导演描写的人海战术么?明明是自发的对抗法西斯侵略,却被无良导演违心改骗成乱七八糟的东西...........同时也想起啦,美国对中国人民共和国的污蔑...............以前我一直是郁闷,觉得美国人不是自娱为人类灯塔国么????

      最近我才了解到的是,这种压根不是污蔑,这是美国人把自己能做出来的最坏的事情,一厢情愿的投射到他的敌人身上。其实人海战术只有法西斯蒋介石还没有美国人才能做出来。所

      以他就把自己的底给揭了他的警察真的是枪击民众的啊!!!!............这弱比!!!!

      这是龙血树的帖子

      这里是视频

      youtube 视频

      美国人自己的评论

      正是这样我也杯葛 怀着最大的恶意来导演的中国电影“集结号”!!!我们今天的安稳生活需要多少烈士的鲜血才能获得啊!凡是跟集结号沾边的演员,导演,编剧,电影公司,特效,广告商。只要我知道就再也不看他们的电影!!!!做人要有良心!!!!

      :)吐槽一下,真开心!!!

    • 家园 最好标明资料出处,哪怕是改写
    • 家园 请教在斯大林格勒城争夺战期间,战场上空的制空权在谁手里?

      德军是拥有完全制空权还是仅有部分制空权?从文中看,德军好像更寄希望于炮火封锁?

      • 家园 德国空军在战役初期和攻城期间一直掌握着制空权。

        攻城期间,

        德国空军利用位于斯大林格勒西部近接近地的古姆拉克等野战机场就近参战,极大地提高了出动频率。白天的斯大林格勒上空每时每刻都有德军飞机,形成了战场绵密遮断。有一个德军飞行员在40天内出动了240次。比他前三年的出动次数还多。德军每天的进攻都是在空中打击和地面装甲部队及炮兵协同下进行的。

        苏联空军在昼间无法与德国空军抗衡,但他们利用夜间对德军目标进行轰炸和攻击,并对被孤立的部队提供空投补给。苏军空军需要为大反攻积蓄力量,因此不能拼消耗。天王星行动开始时,苏军空军虽然已经拥有足够的力量,但因天气原因取消了出动。在苏军完成对徳第六集团军合围之后,合围圈内的德国空军只保留了少数战斗机以保卫机场。其所需的燃料全部由空运支持。但因缺乏燃料战斗力急剧下降。此时,德国空军主力撤至顿河以西,无法给斯大林格勒城内的德军提供有效的进攻战术支援,徳军被迫转入防御。

        相反,苏联空军夺回了包围圈内的制空权大部,致使德军运补日益困难。在苏军击退曼施坦因的救援部队后,把包围圈的对外正面向西推出100-150公里,并且迫使德军放弃了数个野战机场。德国空军对包围圈内的支援距离大大增加,此后很难有所作为。

        • 家园 轴心国缺乏战略空军

          以前就有人分析,轴心国,特别是德国,空军以战术战役支援为主。同盟国拥有强大得多的战略空军。所以不列颠空战失败了,而英美的战略轰炸成功了。

          最近有人又发现,前轴心国国家的汽车产业都不错,盟国的飞机产业还可以,汽车产业都不行。比如说德国的汽车不错,日本的汽车也行,意大利也有一些牌子,而其他国家的牌子就弱一些,比如英国的卖的差不多了,美国的汽车城都破产了,中国只能说是个大,什么都没有,俄罗斯就在世界上不怎么出名。但是一玩儿到飞机上就不同了,美国英国法国俄国中国,都在大造飞机。

          这些运载工具他们的运载距离是截然不同的。汽车一般的运行速度比较慢,运动距离也比较有限。而对于轰炸机来说,他们可能有数倍于汽车的攻击距离。

          结果就是,轴心国有较好的战术能力,而盟国有较好的战略能力。结局就是轴心国能够打出很多漂亮的战役,然后功亏一篑,结果被盟国反推。因为他们是小短腿儿。

          所以德军仅仅是能够做到近距离对斯大林格勒战的战场进行支援,一旦他们的机场因对手的战术攻击的影响被迫后撤,其支援力度就会明显下降。

          通宝推:方恨少,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