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天地本无名 -- 迷惑不解

共:💬8 🌺2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天地本无名

    天地本无名之1:有名万物之母

    我们好像有个停不下来的坏习惯:给万物命名

    古人说:“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古人还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看来,给万物命名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是不是如果不能给万物起名,思维就会停顿?脑袋就会当机?

    其实不是,有一种病叫做“命名不能症”,这种病人不会给任何事物命名,但思维同样灵光,例如:

    ……点看全图

    显然,尽管这个H.W.病人的脑袋中万物都没有名,但人家脑袋中的万物还是井然有序的,他的思维和推理也还是很灵光的,但我想他会有两个问题:

    第一, 他如果要把自己头脑中的信息传递给其他人,一定会很困难很罗嗦。

    第二, 我们不仅仅是给那些我们感官可以直接感受的东西起名。我们还会给那些我们感官无法感受的东西起名。对于感官无法感受的东西,如果不给它起个名称,就无法想象如何在意识和思维中把握它。

    举个例子:

    光明普照大地,但你如何告诉一个先天盲人天地之间有“光”?可以给他一个光感应器,告诉他:当感应器发出这种声音时,光亮便是中午的太阳;当感应器发出那种声音时,光亮便是15的月亮;当感应器不发出声音时,便是漆黑一片;还可以告诉他没有光则植物不能生长,而且还可以进行实验验证让他相信。

    那么,他算是已经知道光是什么了吗?当然可以说他知道了,但他的知道必须依靠“光”的名称。

    我们还可以给想象出来的的东西起名,比如“神”,尽管没有谁看见过神,也没有什么仪器可以感受到神的存在,但很多人都相信神的存在,因为他们是通过一些可以感受到的现象推测想想象出神是存在的。 但必须先给神命名,否则大家如何知道有神这么一种东西?

    我们感觉不到磁场,但相信有这种东西,而且和盲人相信光一样,可以靠仪器来感受。

    我们感觉不到暗物质,但相信有这种东西,和相信神一样,可以靠推测和想象。

    从这个意义上说,无名则无物,有名万物之母。

    天地本无名之2: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在人类进化出语言能力之前,万物当然已经存在。但对于人来说,当我们没有语言能力时的“万物”和我们有语言能力时的“万物”,其实有点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呢?例如:

    当我们没有语言能力时,见一物即是一物,知道它的存在并不需要有个“名”,此时无“名”但有“物”:见一物时,大脑里的A组神经元瞬间充血(当然,有时候身体的别的地方也可能会瞬间充血?。)

    当我们有语言能力时,见一物则不仅仅是一物,还见一“名”:首先,见一物时,大脑里的A组神经元也瞬间充血;然后,接下来我们还要调动大脑皮层,在记忆里搜寻:此为何物?如果大脑里没有关于此物名称的记忆,我们还要给它取个名称:“哇,怪物!”,于是,大脑里的B组神经元也瞬间充血;

    自从进化出语言能力后,在我们的大脑中就有了另外一个天地了,这个天地中也有万物,但这些万物只是一些名称而已。庄子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看来庄子都觉得语言是与天地万物并列的一种重要的东西。

    我们也许会以为,离开语言是无法思维的。其实不是,如果是的话,那么学会说话前的婴幼儿就是零智商了。学会说话前的婴幼儿已经智商很高了,他们懂得归纳和推理,看看这个视频(婴儿令人惊奇的逻辑思维):http://open.163.com/movie/2015/10/N/1/MB2HUTFVN_MB2IE12N1.html

    问题是:不用语言的思维是不是就比较LOW、比较低级呢?

    也许恰恰相反,不用语言的思维也许更高级呢。

    庄子大宗师:“….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 ”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 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 :“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 “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 此谓坐忘。”

    看庄子的文章,里面总在讲坐忘、忘言,似乎只有抛弃语言才能得到事物的真相。

    再举一个强大的例子:

    …. 点看全图

    当你觉得自己正在用语言思维时,也许只是头脑中的一些老生常谈的杂念在浮想翩翩而已。

    迷惑不解:天地本无名之3: 心斋和坐忘

    通宝推:鸿乾,
    • 家园 天地本无名之3: 心斋和坐忘

      你听到的话语在不知不觉中会变成你的潜意识。

      当你听到别人的话语,并在头脑中将其默念、理解、接受了,这些别人的话语会变成你的潜意识。当你采取行动时,这种由别人的话语转化成的潜意识会在你不知不觉中控制你的意识,你以为你是有意识地自主行动,但其实是被潜意识控制,也就是说,你其实是被别人的话语所控制。

      例如,有个这样的脑实验就揭示了这种现象:被试验者双手各拿一个按钮,并被告知只要想按按钮就立即按下,无论左手还是右手。对被试验者的大脑进行核磁扫描,同时用电脑记录按钮动作时间。

      寻找自我意识:外链出处

      插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被试验者当然认为自己是有意识地自主地选择按按钮,但试验结果显示,其实在他的自主意识决定按下哪个按钮之前,他的大脑相关运动控制区域已经提前做了决定,以至于试验人员告诉他,在他按下哪个按钮之前6秒,通过观察核磁扫描图像他们就提前知道了他要按下哪一个按钮了。

      也就是说,其实做出决定的是潜意识,而这个潜意识则来自是试验开始前由试验人员告诉他的这句话语:“你双手各拿一个按钮,只要想按按钮就立即按下,无论左手还是右手。”

      庄子《人间世》里面讲了一个关于颜回和孔子的寓言:大意是,颜回听说卫国的国君暴虐无道,民不聊生。作为跟从孔子学习仁义礼乐的颜回看不下去了,决定去劝卫国国君多行仁义。但是孔子告诉他如果这样子去,不仅劝不了国君,还有可能搭上自己的性命。那怎么办呢,孔子告诉颜回,你要先斋戒,而且不是一般的祭祀之斋,而是心斋:

      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

      颜回练习心斋之后告诉孔子,我心斋之后已经忘记有个颜回了:

      回之未始得使,实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

      什么意思呢?联系庄子《大宗师》里面说的颜回坐忘的寓言

      :….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 ”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 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 :“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 “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 此谓坐忘。

      也就是说,颜回通过练习心斋达到了坐忘的境界,到了这个境界,有什么效果呢?就是:忘掉仁义、忘掉礼乐。

      因为颜回去卫国前内心已经有成见:我颜回代表仁义,你卫国国君是个暴君。而成见来自他听说过的仁义、礼乐的话语。这些东西已经成了他的潜意识,会让他的言行不知不觉的受到控制,从而如孔子告诉他的那样:颜回到了卫国,将会勉强把仁义和规范之类的言辞述说于暴君面前,而这就好比用别人的丑行来显示自己的美德,从而招致灾祸:

      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

      道德经: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庄子《人间世》:

      ….颜回见仲尼,请行。曰:“奚之?”曰:“将之卫。”曰:“奚为 焉?”曰:“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 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回尝闻之夫子曰:‘ 治国去之,乱国就之。医门多疾。’愿以所闻思其则,庶几其国有瘳 乎!”

        仲尼曰:“嘻,若殆往而刑耳!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 则忧,忧而不救。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 ,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 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札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 非所以尽行也。

        且德厚信矼,未达人气;名闻不争,未达人心。而强以仁义绳墨之 言術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命之曰灾人。灾人者,人必反 灾之。若殆为人灾夫。

        且苟为人悦贤而恶不肖,恶用而求有以异?若唯无诏,王公必将乘 人而斗其捷。而目将荧之,而色将平之,口将营之,容将形之,心且 成之。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顺始无穷,若殆以不信 厚言,必死于暴人之前矣!

        且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伛拊人之民, 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是好名者也。

        昔者尧攻丛枝、胥、敖,禹攻有扈。国为虚厉,身为刑戮。其用兵 不止,其求实无已,是皆求名实者也,而独不闻之乎?名实者,圣人 之所不能胜也,而况若乎!虽然,若必有以也,尝以语我来。”

        颜回曰:“端而虚,勉而一,则可乎?”曰:“恶!恶可!夫以阳为充孔扬,采色不定,常人之所不违,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与其心 ,名之曰日渐之德不成,而况大德乎!将执而不化,外合而内不訾, 其庸讵可乎!”

        “然则我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内直者,与天为徒。与天为徒者 ,知天子之与己,皆天之所子,而独以己言蕲乎而人善之,蕲乎而人 不善之邪?若然者,人谓之童子,是之谓与天为徒。外曲者,与人之 为徒也。擎跽曲拳,人臣之礼也。人皆为之,吾敢不为邪?为人之所 为者,人亦无疵焉,是之谓与人为徒。成而上比者,与古为徒。其言 虽教,谪之实也,古之有也,非吾有也。若然者,虽直而不病,是之 谓与古为徒。若是则可乎?”仲尼曰:“恶!恶可!大多政法而不谍 。虽固,亦无罪。虽然,止是耳矣,夫胡可以及化!犹师心者也。”

        颜回曰:“吾无以进矣,敢问其方。”仲尼曰:“斋,吾将语若。 有心而为之,其易邪?易之者,白囗(左“白”右上“白”右下“本” 音hao4)天不宜。”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 月矣。如此则可以为斋乎?”曰:“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

      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 ;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 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颜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实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 谓虚乎?”夫子曰:“尽矣!吾语若:若能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入 则鸣,不入则止。无门无毒,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则几矣。绝迹易,无 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闻以有翼飞者矣,未闻以无 翼飞者也;闻以有知知者矣,未闻以无知知者也。瞻彼阕者,虚室生 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 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是万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纽也,伏戏、几 蘧之所行终,而况散焉者乎!”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也因此,学会一门新的语言就打开了一扇大门

      通向另一个思维空间的大门。

      语言左右着人类的思考方式,没有掌握新的思维方式之前不算真正掌握了一门新的语言。

      每一个人的潜意识都无时不刻的守着所使用语言的控制。如果希望了解一个文化,就必须了解这个文化下面的思维逻辑,则必须要熟悉其所使用的语言。

      • 家园 我觉得学会一门新的语言只是多了一种信息接受通道

        有利于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但我觉得“打开思维空间的大门”,与掌握的哪种语言和掌握多少种类语言关系不大。思维功能在大脑里面的深层次的结构和机制,也许和语言关系不大。我举个也许并不恰当的例子:毛*主*席和他那些出过国、留过洋、掌握了新的语言的的战友相比,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分析问题的效能似乎更高。

        • 家园 例子不太恰当

          多打开一扇门可不一定就是坦途,条条大路通罗马是没错,可不一定新找到的路就比原来的路好。这是一,其二是他那些战友掌握外语的水平恐怕也说不上达到那个水平,多些知识是有的,了解另一种思维方式是不太可能的。

          思维与语言的关系,这不是什么新发现。

    • 家园 中文屋问题

      中文房间的实验过程可表述如下:

      一个对汉语一窍不通,只说英语的人关在一间只有一个开口的封闭房间中。房间里有一本用英文写成的手册,指示该如何处理收到的汉语讯息及如何以汉语相应地回复。房外的人不断向房间内递进用中文写成的问题。房内的人便按照手册的说明,查找到合适的指示,将相应的中文字符组合成对问题的解答,并将答案递出房间。

      约翰·希尔勒认为,尽管房里的人可以以假乱真,让房外的人以为他确确实实说汉语,他却压根不懂汉语。在上述过程中,房外人的角色相当于程序员,房中人相当于计算机,而手册则相当于计算机程序:每当房外人给出一个输入,房内的人便依照手册给出一个答复(输出)。而正如房中人不可能通过手册理解中文一样,计算机也不可能通过程序来获得理解力。既然计算机没有理解能力,所谓“计算机于是便有智能”便更无从谈起了。

      不用语言,我不知道,中文屋里回答问题的人其实不懂中文。

      用了语言,我还是不知道,中文屋里回答问题的人其实不懂中文。

      你我脑子里的神经线路如何运作,其实也是个黑匣子。

      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反馈出人自身智能的思考。

      进一步思考,有一天中文屋里只说英语的人,终于学会了放弃手册,靠自己记忆回答递进来的问题,他是不是懂了中文?是不是,手册才是个黑匣子,学习不过是种压缩和解压信息的手段,语言只是个压缩包。

    • 家园 很精彩,但是可以继续深入

      这正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思考未必需要语言,但是语言正面和反面地积极影响思考。这里面的关系太深太重要。怎么搞清楚这些事情?怎么强调重要性都不过分。

      另外,我这里给几个著名引言,或许有助于大家的思考: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taste of a pear, you must change the pear by eating it yourself. ...... All genuine knowledge originates in direct experience.

      ---- Mao Zedong

      But, though all our knowledge begins with experience, it by no means follows that all arises out of experience.

      ----Immanuel Kant

      Our problem, ...... is to explain how the transition is made from a lower level of knowledge to a level that is judged to be higher.

      ----Jean Piaget

      另外这个链接:链接出处

      • 家园 没货了,想接着扯也扯不下去啦...

        你才是专家,我只是喜欢胡思论想,好读书而不求甚解,乱读书而看过就忘

        我有个疑问:我觉得比如视觉、听觉等感觉和大脑的关系、人体运动系统和大脑的关系,研究起来可以像物理学一样很客观。但是,一旦牵扯到诸如情绪、认知、思维之类,好像还是离不开人的反观內省,例如,对情绪进行分类,这东西好像就很难不依靠人的反观內省,对认知功能进行细分,也好像是这样。而一旦依靠人的反观內省,感觉就不那么客观。而且,谈到反观內省,道家和佛教有几千年的传统,他们在这方面才是专家,所以我在这个帖子里面把老子、庄子的话拿来做衬托。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