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经济政策中的七个致命单纯骗局”译序 -- bshu

共:💬24 🌺15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美元作为世界通币,通胀的后果是要全世界承担的。

          问题在于,不受限制地印钱付账,就会带来物价飞涨,货币体系崩溃,导致经济崩溃。

          没错,但地主不怕天灾,饿死的先是穷人;中农卖地时,乘机买便宜地的还是地主。掌握生产资料,就可以抗风险。同样,掌握了世界印钞机,和银行利率,先淹死的就不会是美国。中国对美国的绑定战术,其实是最不坏的做法。

          • 家园 美元只能是准世界货币

            因为其他货币随时可以抛弃他。因为他用枪杆子强逼石油美元存在那儿,所以大家不担心收回不了钱,反正我跑得比沙隆巴斯快就行了, 所以赢得信任,成为准国际货币。

            真的滥发货币,不出三年美元就要丢失准世界货币的地位。

            而现在美元有限透支,一年抽水1万亿,可以再抽10~20年没有问题,何必煮鹤焚琴?

          • 家园 美国不是什么世界货币

            在中国,是因为依据外汇储备被动增发货币,发行的货币与储备的外汇,主要是美元,一一对应,人民币成了美元代用券,等于现在在中国流通的货币都是美元。现在我国基础货币为27万亿,等于我们免费送给美国政府27万亿元。

            毛泽东时代,就没有这样的问题。

        • 家园 现代货币理论(MMT)并不是等于不受限制印钱

          现代货币理论(MMT)并不是等于不受限制印钱。 MMT的要点是政府可以用财政盈余(赤字)来调整经济的总需求。当需求>供应时, 政府就要以财政紧缩(盈余)来降低需求。 反之,当需求<供应时, 政府就要以财政扩张(赤字)来增加需求。

          重要的一点是政府财政政策的方向完全不考虑国债的多寡。

        • 家园 首先讨论能不能的问题

          至于合适不合适的问题下面会谈到。关于金元券,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就贴在下面作为回复。简而言之,恶性通货膨胀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货币供应问题。

          ”金元券“是世界恶性通货膨胀的一朵奇葩。从1948年八月到1949年七月,短短十个月,贬值却超过两万倍。发行金元券的初衷是为了解决法币的贬值问题,可金元券却导致了更凶猛的通货膨胀。那末国民党政府为什麽要滥发钞票呢?单从货币政策是不能解释这个问题的。1948年的中国,国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蒋介石正像输红眼的赌徒把最后的机动力量全都押上去了。金元券的发行与辽沈战役的开始大致同时,恐怕不是一个偶然。国民党政府用金元券把资源征集到手中用于战争。社会持有金元券也要与政府竞争同样的资源。有限的资源面临巨额货币,物价当然上涨。古往今来战争都是通货膨胀的巨大推手。要想有效抑制物价上涨,必须多管齐下。首先是征税。必须用高税收把货币回笼.然而这时的国民党政府已是风雨摇坠,地盘越打越小,税源越来越少;即使是国统区,征税的能力也大大下降。特权阶级不但毫发未损反而日子越过越滋润。大量货币用于囤积居奇,所谓“工不如商,商不如囤”。其次就是要强制发行任购公债。民国时期,公债发行是很平常的事情,奇怪的是临到垮台,好像把这招给忘了。再有就是使用非市场机制,冻结物价,禁止黄金,银元,外汇交易,实行完全物资配给。这一招到是用了。蒋经国的经济勘乱大队在上海苍蝇老虎一起打,起初还颇有成效,囤积居奇得到一定控制,物价尚且能够控制。后来小蒋打老虎打到自己人头上,“大家都有亲戚,怎末能让亲戚出丑呢,这事就算了吧”。小蒋灰溜溜的滚蛋,上海价一发不可收拾。可笑的是这时国民党居然推翻原有政策,该为允须金元券对换黄金。这个也太低估人民群众智力水平了。都这时候了,那个傻瓜还要金元券呀。“战场上的人海战术没见过,但上海各银行前用金元券兑换黄金美钞的人海战术确是真的见识了”。金元券就彻底变成废纸了。

          那末金元券有没有成功的可能呢?有的。如果基督显灵,国军在战场转败为胜,国民党政府可以有效的对解放区征税,金元券完全会被解放区接收,因为我们讲过,税收驱动这货币。随着发行区域的扩大,金元券完全有可能不会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这在历史上是有先例的。明朝的法定货币是宝钞,完全的不可兑换纸币,随着朱元璋通一中国,宝钞也扩散到全中国,终洪武一朝,通货膨胀并不十分严重。只是到宣德年间宝钞才贬值成废纸的。

          恶性通货膨胀是社会政治经济危机的表征,它又推动危机向更高潮快速发展,它从来都不仅仅是一个货币政策问题。

    • 家园

      "单纯骗局"这个词是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教授发明的。就在他去世两年前的2004年,他在94岁的高龄写下他的最后一本书: ,《经济学中的单纯骗局》。加尔布雷思教授用这个词来描述为主流经济学家,传媒,以及大多数政治家所接受的一系列错误的假设。

      所谓“单纯”是假定那些坚持这些骗局的人的动机是单纯无辜的。这一点显示了加尔布雷思教授的机智因为这样那些人不仅错了而且不知道他们错在哪里。如果那些人声称他们完全了解这些“骗局"的,那他们就是自己承认有意欺诈,完全难以置信地给他们自己定罪。

      加尔布雷思教授的经济学观点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有广泛的听众。他写过两本畅销书:《富裕社会》和《新工业国家》。他与肯尼迪政府和约翰逊政府都有密切的联系。从1961年到1963年他出任美国驻印大使。之后他返回哈佛大学出任经济学教授,是当时最有名的经济学教授之一。

      加尔布雷思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只有政府的财政政策才能恢复购买力。财政政策就是经济学家们所说的减税和扩大支出。购买力通常就是他们所说的总需求。在加尔布雷斯的学术对立面是以米尔顿·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供应学派。这一派认为联邦政府必须保持财政平衡;要用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最开始这意味着保持货币供给的缓步增长以控制通货膨胀。但是货币供应学派始终无法给出一个衡量货币供应总量的合适方法。美联储在实践中也找不到控制货币发行量的方法。保罗·沃尔克是最后一位试图直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美联储主席。经过长时间的尝试,正如大多数中央银行家们早就知道的那样,根本不存在控制货币总量这回事。沃尔克放弃了他的努力。

      货币供应理论很快就被重新定义为改用利率而不是货币总量来做为货币政策的工具。既然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不起主要作用,那么预期通货膨胀就上升为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有趣的是在货币供应学派所提倡的用利率来调节经济的数学模型中,”货币“已经连影子都不见了。

      每当有严重的经济衰退,政客们总是需要看到结果,也就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保住自己的位置。首先,他们眼睁睁的看着美联储降息,耐心等待低利率以某种方式发生作用。不幸的是,利率似乎从来也没有发生作用。接着随着失业率上升威胁到总统和国会议员的连任,政客们开始倒向减税和增加开支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大多数央行行长和主流经济学家都强烈反对这些政策,他们预言这种政策会导致可怕的后果。尽管如此,在1973的双重衰退中,理查德·尼克松还是著名的宣称:“我们现在都是凯恩斯主义者了."

      虽然有尼克松的说法,加尔布雷思所代表的凯恩斯主义最终还是败给了货币供应学派。七十年代的大通货膨胀极大地震撼了美国公众。经济政策转为以联邦储备银行为中心。对利率的调整被认为是解决滞涨--低迷的经济和高通货膨胀--的有效方法。

      我在1973年进入银行业。第一份工作是为我的家乡康涅狄格州曼彻斯特的曼彻斯特储蓄银行追讨拖欠的呆账。1975年我升为银行的投资组合经理。这个职位使我能在1976年进入华尔街成为一位交易员。我在那里工作直到1978年,然后,我跳到芝加哥的威廉。,布莱尔公司,为他们的公司债券部门增添固定收益套利的交易策略。

      。正是从那里,我在1982年开创了我自己的基金。在我看来,七十年代的大通货膨是欧佩克定价权导致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欧佩克作为一个卡特尔把油价不断推高,触发了大通货膨胀,直到一个简单的供给反应打破这一恶性循环。欧佩克把原油名义价格从七十年代初的每桶2美元一直涨到10年后的最高近40美元一桶。我认为这会产生两个可能的后果。第一种可能是相对价值保持稳定。美国可以维持相当低的通货膨胀,但为石油付出的钱越多,对几乎所有其他商品的需求就越少,这样虽然工资会大致保持不变,但其他商品的价格就会变弱。这意味着在实质上美国的贸易额和实际生活水平都会大幅度下降,而石油输出国的实质贸易额和生活水平会更大幅度的上升。

      第二种可能就是象事实上发生的那样,产生广泛的通货膨胀。虽然欧佩克卖出了更高的油价,但他们也不得不支付更高的价格来买他们想买的商品。在实质价格上贸易与当石油最终跌到5至10美元之间并维持在这一价位上达十年之久并没有多大区别。在我看来,从紧的货币政策并没有带来通货紧缩的后果。相反,是1978年的对天然气放松管制打破了高油价。放松管制后天然气价格可以自由浮动。这一政策刺激能源公司大量钻取天然气井。美国的电力公司开始把高价的燃油转换成低价的天然气。欧佩克对于这种供给反应的对策是迅速降低产量以阻止油价跌破30美元大关。生产配额被每天减少了三千万桶,但还是不够。随着电力公司继续转向其他燃料,欧佩克被全世界生产出来的供过于求的石油汪洋大海给淹死了。

      本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直接揭露对国家繁荣造成极大障碍的七个“单纯骗局"。不需要任何先修的货币系统,经济学和会计知识就能理解本书的论述。前三章讨论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第四章关注社会保险基金,第五章国际贸易,第六章储蓄与投资,第七章又回到财政赤字。第七章是全书的核心,其目的是促进对我们的国家所面临的这些关键问题的全面理解。

      第二部分通过我在金融界30年的实践经验来揭示我对这七个致命单纯骗局的认识过程。

      在第三部分,我把从这七个致命单纯骗局中学来的知识应用到当前的主要问题上。

      在第四部分,我提出一个具体的行动计划以实现我们的经济潜力并重建美国梦。

    • 家园 搬板凳排队学习,俺脚得政委的管办经济完全可以

      进商学院教材,比咱们那些个所谓的经济学家高的不是一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