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中美小学数学教育比较 -- 二至

共:💬130 🌺596 🌵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中西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不同

      中国教育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所谓的知识的工具

      而西方更多的强调学生独立思考,主动的掌握知识

      我发在军事论坛上的主贴:

      本帖最后由 弗里德曼是骗子 于 2015-2-11 12:58 编辑

      中西的教育模式的最大差异是 西方更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中国的教育则是所谓的填鸭式,即学生处于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像鸭子一样被动的被对方填一样的地位 中西教育的主被动教育模式的差异 我从五个方面阐述一下

      一,西方对辩论课的看重和中国对命题作文的看重的区别

      辩论是什么? 我们这里不说东亚举行的大专辩论会,那样的大专辩论会的辩题是组委会随机的给选手的,所以辩手实际上也是在做组委会给出观点的命题作文 而西方的辩论强调的是你用你自己的论据,用你自己的逻辑来证明你自己的观点 这种西方的辩论构成为一种观点,论据,论证的竞争,你要在辩论中说服对手,你必须自己去搜集资料,自己去寻找更严密的逻辑,更有效的论证手段等等 简单的说,西方的辩论课是学生为自己的观点辩论,是主动的学习甚至科研的过程 而中国的命题作文则是学生们证明老师提出的一个观点,学生处于一个很被动的地位,即使你对老师的观点有不同看法,也无法更具体的进行展开 关于西方的辩论课对中国的重要意义,以及辩论课上的辩论规范,可以看西西河的资深河友(一个加拿大的化工工程师,业余常在中国军事杂志上发表文章)晨枫的观点

      辩论是演讲的延伸,但辩论的训练更加重要。良性辩论要求:1、尊重事实,2、尊重规则,3、尊重对手。不尊重事实的辩论那是在胡说八道,浪费大家的时间,不被轰出去才怪。不尊重规则的辩论则是聋子的对话,是在吵架。这包括坚持己见但规则不利于自己的情况。不尊重对手就是不尊重自己,不屑于对手也就是不屑于自己。尊重对手,尊重规则,尊重事实,虽败犹荣;反之则胜之不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两点:1、辩论的目的是向所有听众陈述一个合理的观点,而不是压倒辩论的对方或者辩出一个输赢对错。辩论的胜利来自听众接受你的观点,而不是对方哑口无言。所以不预设对错、甚至根本就没有对错的“开放式辩论”(open ended debate)不仅不是没有意义的浪费时间,还是促进思考的有意形式。2、代表的观点不一定要和本人的立场符合,只要是有道理的观点都是值得辩护的。这也是尊重对方观点、容许对方保留观点的基础。 演讲和辩论是英国式教育(贵族教育?)里很重要的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教育里极端欠缺的部分。中国教育追求“标准答案”,世上只有标准答案才是正确的,其他都是不正确的,也就是不值得深究的。

      二,在中学阶段,西方更重视所谓的TOK即科学方法的训练 在昧国,学生们学习数理化以前必须学习一门课程,名字叫做TOK 以下还是引用自西西河河友的一些论述

      这门课全称叫Theory of Knowledge,就是专门讲什么是科学方法,什么是知识,什么是现象,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找到知识和解释现象,以及各种逻辑推理如何支撑或者是推翻理论。里面用了很多几千年来历史上有名的例子。 通常上这门课是在9或者是10年级。上完了,就可以修IB物理、化学、生物这些科学课了。 而美国高中以及大学必修的写作课、演讲课里,都会花很多时间讲逻辑谬误,也就是Logical Fallacy。这些谬误,就包括你所说的那些论坛上狗屁不通的胡搅蛮缠。 所以美国人虽然数学差、常识差、容易信一些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东西,但是我很少见到美国人会跟人无法正常讨论问题,通常大多都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是社会底层的美国人,包括我见过的一些所谓的红脖子土人,一旦看到听到有什么很明显的逻辑谬误或者是很扯淡的东西,他们马上都会意识到这是扯淡或者是胡搅蛮缠。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认为是TOK,但是基本上是老师照本宣科的读,学生在下面背书以应付考试,因而教学效果是很差的

      三,西方重视批判性阅读critical reading ,和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

      这一点可以从西方学生在课堂上提问的活跃性可以看出来。 为什么需要批判性阅读,批判性思考? 作为一个学者的最大的使命是什么?不是教书,不是日复一日的把别人创造的观点说给别人听,学者最大的使命就是创造新的理论 而你要创造新的理论,就需要发展别人的理论,要找出别人的不足,你才能发展新的理论。 你要找出别人的不足,首先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你要敢于质疑别人,你的这点不对,我不同意,哪怕对方是多大的权威都要敢于质疑。 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你的质疑会证明是错误的,但是你质疑了,你就要去寻找论据,去论证,然后在这个过程中你发现了自己的错误,那么对你就是一个深刻的主动的自我教育 如果你真的发现你的质疑确实成立呢,而且别人也肯定了你的质疑,那么恭喜你,你可以去发表论文了,你做出了学术的创新。 相比于西方的学生而言,中国学生在课堂上提问的都很少。 据某人说,他发现中国的访问学者到昧国去,说的最多就是yes,几乎听不到中国学者说NO 这就是中国学者没有足够的进行critical reading 和critical thinking导致的结果

      四,西方课程的多样化和中国课程设置的高度单一化

      中国的中学课程设置,从南到北几十个省,除了有一些文理的差异以外,学生们学习的课程几乎都是一样,但是昧国的高中呢,课程很多,而且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还有相应的高级课程设置 关于昧国高中的课程设置,我还是百度一下,以下来自百度百科

      必修的课程通常包括: 英语:语言基础、写作、文学、诗歌、戏剧、修辞编辑、新闻等; 数学:代数、几何、三角、微积分、统计、计算机等; 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球科学等; 社会科学:美国政府、美国历史、世界历史、经济、时事、心理学、社会学等; 艺术:绘画、音乐、舞蹈、表演等; 卫生安全:卫生、医药、营养、安全等; 体育: 运动、健身、游泳等

      l另外,针对那些学习轻松的学生,昧国还有高级的课程,

      AP课程是Advanced Placement的简称,是由美国大学委员(CEEB)会在美国高中设立的一个教育项目.旨在为成绩优秀天资聪疑的高中生提供机会,允许他们在高中时期提前选修大学水平的课程.AP课程通常由教学丰富的教师,根据CEEB制定的教学大纲予以教授,其难度相当于美国大一的基础课程.AP课程有19个学科和34门课程,每个科目课程学习一年.学生可根据学校规定和自身能力选修一门或多门课程

      相比较而言,中国的中学当然也有很多所谓的尖子 但是中国的所谓的尖子的学生们在高三的时候在干什么呢? 在不断的复习,把高一高二学习过的课程一遍一遍的嚼过来嚼过去 爱因斯坦曾经就一个学生被迫的接受他所不喜欢的课程导致的后果打过一个比喻: 就是一只猛兽,如果老是被人喂着吃它不喜欢吃的东西,最终它也会失去食欲的。 爱因斯坦在求学阶段就以经常性的逃学而著名 而中国的那些考试很轻松的学生们呢,在高三要一遍一遍的复习,对他的求知欲是会产生很大的负面效果的。 爱因斯坦这样的人到了中国绝对会当成偏科的典型而在课堂上经常的被老师点名,所以,爱因斯坦如果在现在的中国接受教育是很难有多少的成就的

      五,西方对学生的尊重,对所谓的差生的尊重和中国的差生歧视

      参考消息曾经刊登过一篇文章,某个西方代表团到中国访问某个上海的小学,期间西方人问小学校长 你们给特殊需要人群提供什么样的教育? 校长回答说,你们指的是学习很优秀的学生是吧,我们保证可以给他们特殊的教育 然后西方人笑了 尊重弱势群体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的价值观,我们且不说所谓的差生是不是所谓的弱势群体,即便他们就是所谓的有智力残疾或者其他的身体残疾的弱势群体,现代社会的基本伦理道德都是尊重对方的努力。 为什么要尊重“差生”? 因为每个人都有做错的时候,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你尊重犯错的人,你犯错的时候别人也会尊重你。 这样大家不会因为某人犯了什么错而互相歧视,大家就敢于大胆的不要犯错的思考。 而如果大家都怕自己犯错,而被别人歧视,那么必然的就是这个群体中的大部分人谨小慎微。 谨小慎微的人怎么搞创造呢?

      中国的教育存在问题,绝对不是对中国悲观理由,恰好是中国乐观的理由,中国的教育改革成功了,那么中国的科学文化就可以飞速的进步。

      外链出处

    • 家园 中美数学教育水平比较

      小学平均水平,中国应该超过美国,但中国基本上只教算术,美国涉及一些其他内容。

      中学也是中国平均水平高,但方差不大,水平比较平均因为有高考指挥棒。美国学生平均水平低,但方差比较大,好的很好差的很差,高中生不用花太多时间准备高考,喜欢数学的学生可以钻得很深。

      大学研究生不说了,到一流大学里面看看美国真正好学生的水平。

      • 家园 米国的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啊

        对于所谓的人才来说,不需要所谓好的教学方法,但是需要教育资源。合适的时候能接触到领域里面真正有才干的人。米国高中本科生就能接触到世界一流的学者科学家。这个优势是中国没办法比的。靠教学方法拉上的人,基本不会有什么作为的。真正需要的是打开眼界,看到方向。其他的就自己靠兴趣和思维去奔了。打算盘和算的快原本是为卖菜理财准备的,跟数学没有一分钱的联系。

      • 家园 这样的美国学生我听中国人讲过很多,但没见过

        道理很简单,传这种信息的中国人,自己数学不自信没把握说白了不是那块料,于是以为美国学生NB,其实那个美国学生只是比你NB而已,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来自中国的学生更NB的更多。

        • 家园 你没见过就不存在

          逻辑很强大啊

          • 家园 你说的数学里"真正好的学生"根本不存在

            你说的数学里"真正好的学生"根本不存在,也就不存在"美国真正好学生的水平",所以我说没见过完全成立。我的逻辑是否强大,你复习一下基本逻辑课再下结论吧。

            学生学的都是已有的知识,存在学得下去和学不下去的区别,这方面中国学生比美国学生强不止几条街。

            到了创造新知识的阶段,同样不存在什么"真正好的",而是一个不断突破和被突破的状态,这方面中国人也是名满美国。

        • 家园 他们的教学方法的确有可能培养出比较牛的学生

          我儿子在德国上学,德国的基础教育水平在西方属于倒着数的,而我这里在德国每年统计都是副班长.在学校里的确学不到什么东西,家长们通常判断老师是否优秀的标准就是自己孩子上这个老师的课是否快乐.但有个面向全市各学校有兴趣学生的课外班.从七年纪起,在大学里每月一般两次在周六上一上午课,主要是做题,还是很难的,至少对我来说.我估计这种教学方法也不会是德国专利,美国肯定有类似的.其指导思想就是没天赋,没兴趣的你也别浪费时间了,反正也学不出什么名堂,但是如果想学能学,也一定给你提供机会.理论上讲真有数学天赋的人在这种体制下比中国式的更容易发展自己的特长,这就象精细加工和流水线生产,前者肯定精品率高

          • 家园 中国在比较大的城市老早就有类似的班
          • 家园 我觉得你陷入一个误区

            说起中国足球,千条万条问题,一个核心问题就是球员太少,从这个小池子里挑出的11个人才比不过欧洲南美的大池子里挑出的11个人才。

            除非你认为中国人种不行,大脑先天愚笨,不然足球如此,数学,科学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基数太小,从这么个小池子里挑出天才的几率就不如从大池子挑。

            中国的问题一个是老底太差,另外现代科学,数学这些毕竟是产生于欧洲,和中国文化还存在一个矛盾(中国人还没完全接受现代科学,虽然嘴上喜欢说科学),这两者造成中国暂时还落后,欧美还可以吃老本。

            但是明显趋势是欧美在走下坡(起码也是平台),这也就是为什么大量中印亚非拉科技人员能在欧美找到高薪工作,而大量白人只能收银,端盘子。

            当然,有一点需要注意,所谓学好三年,学坏三天,中国人腐化堕落的速度一向很快,现在中国有点钱了,中国很多学生也和欧美一样,无心向学了。

            • 家园 中国不是不接受科学,而是知识积累速度没跟上

              互联网在中国不过普及10年多点。之前的知识积累只能依靠师徒传递(教师-学生)。老师都搞不清楚的东西,智商一般,资源有限的学生肯定更搞不明白。只有超过老师的聪明人才能脱颖而出,而这种人又不一定留教,没准坑蒙拐骗去了。。。。。中国人口多,智商分布只要呈现正态,聪明人就自然会多,所以知识积累其实相对要更快一些,再加上前30年计划经济,体制对于人才的使用其实也是可以控制的。我觉得在没有互联网的情况下从1949年到1999年做的已经相当成功了。

              互联网可以说促进了中国人的知识爆发。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