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一些关于经济学和医疗系统的杂想 -- 懒厨

共:💬151 🌺632 🌵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加拿大的制度,就是让穷人早点去死

      穷人可以免费看病,是滴。但要等,要排队,于是,小病拖成大病,还没见着医生,自己先挂了。

      富人看病当然要花钱,但是,1.医疗费开支可以退税,富人边际税率如果是45%,那么,花一万医疗费可以退回来4500,相对于不交税的穷人,如果看私立,那是花一万,就是一万,一毛钱退不回来。简而言之,就是富人看病比穷人便宜。

      2.富人可以很快看到医生,很快诊治,小病不会拖大,所以富人更健康。

      3.富人养老靠自己存的养老金,而穷人养老靠政府的补贴,穷人早死,白拿政府的钱就少,富人活得长,也不增加政府负担。

      所以,到了最后,吹的一朵花一样的免费医疗制度,那就是赤裸裸的自然选择,你穷?那你就早点死去吧,谁让你穷的?话说不是又傻又懒又混球的,还真的很难那么穷。

      可怜的是一大批同胞,明明不穷,非要累个贼死,再贪图免费医疗的一点小便宜,等着等着,小病拖大病,自己把自己健康毁掉。交税交的比谁都多,死的比谁都早,该拿的一点没有拿着,全便宜懒鬼了。

      • 家园 兄台对加国税制,医疗以及养老制度理解有误

        1.医疗费开支可以退税,富人边际税率如果是45%,那么,花一万医疗费可以退回来4500,相对于不交税的穷人,如果看私立,那是花一万,就是一万,一毛钱退不回来。简而言之,就是富人看病比穷人便宜。

        医疗支出费用在加拿大是无法退税的,但是任何人(以及配偶/common-law partner和18岁以下子女)的年度医疗支出可以抵税/tax credit。

        加拿大税务局一般每年税季都会公布医疗费用抵税额,只要是注册医师开立的单据,公私立一视同仁。以2012年为例,是$2019/人头,或者是3%个人净收入。

        以当年最低边际税率15%来计算,假设某人/家庭年净收入$75,000来计算的话,当年应税额为$11,250。

        所以该人/家庭的医疗费用冲抵额为(1)$2019,或者最高不超过(2)$2205, 二者取一。这样,实际上该人头/家庭的年所得税应该是11250-2205=9045,可以少交一些所得税而已。

        点看全图

        实际上,在加拿大如果具有比较正式的工作的话,雇主都有医疗保险,保险公司对自雇人士都有特别的计划,除非你自己拒绝参与,一般都cover。所以这个额度就是一个摆设,对大多数人来说基本没用。

        加拿大税务局,医疗费用冲抵条款及解释

        3.富人养老靠自己存的养老金,而穷人养老靠政府的补贴,穷人早死,白拿政府的钱就少,富人活得长,也不增加政府负担。

        根据我现在的了解,加拿大养老金制度大致分为四个半来源

        1, CDN Old Age Pension, 即‘老年金’/低保,65岁以上,家国居住满10年者均可领取,大约在650~1000/月,视居住期以及个人收入状况有政府决定具体数额。

        加拿大政府老年金

        2,CPP/QPP,Canada Pension Plan/Qubec Pension Plan, 国家/魁省退休金计划,这个是强制储蓄,根据个人年总收入额的比例由国家强制从个人每次工资中扣除,直到退休为止,扣除部分不应税。个人到达60岁就可以开始退休并从CPP/QPP领取月金,直到死亡为止,金额按照投资总额计算,非常复杂的方程,在此就不赘述。

        加拿大政府退休金计划

        3,RRSP, Registered Retirement Savings Plan 注册个人退休金储蓄计划,国家按照个人年总收入的一个比例,由个人将此金额存入银行的RRSP帐户,个人自己负责投资盈亏,交纳时不应税,直到退休开始可以提出此笔款项,提出的时候计入当年总收入中再行应税。

        加拿大政府注册退休金计划

        4,Pension Plan, 公司退休金计划,政府按个人年总收入制定比例,由个人和其所供职的公司以一个事前讲定的比例,如1:1=个人存1元,公司贴1元, 应属于自愿强制退休储蓄,交纳时非税,等到退休按月领取时再应税。

        4.5,RSP, Retirement Savings Plan(非注册)个人退休金计划, 这个是个人税后年收入中省吃俭用下来部分,对将来的储蓄投资,理论上不应再税了。

        最后,个人如果有第4.5+第4+第3+第2项的退休收入,如果总额超过当年国家规定的金额时,第1项,old age (低保)将自动取消。

        至于看医生的快慢,如果你没有预约,直接闯进诊所拿当然是要等候的。大家一直诟病的急诊制度,实际上只是由于中加两国的对于急诊的认知不同而造成的,例如,您如果能够自行到达医院急诊室的话,那就谈不上是急诊啦,加拿大医院的急诊服务是专给由救护车送进医院的人准备的。

        但具体到现在为止本人除了年检外,还没有机会亲身体验,不过在领导当年生孩子和后来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和医护人员接触中,似乎并没有牵涉到贫富差距带来的待遇差距。

        综上所述,就是当前具有加拿大特色的社会主义医疗和养老金制度的基本构成了。

        关键词(Tags): #加拿大#医疗#税收#养老金#制度通宝推:forger,
        • 家园 工资预扣税和魁省所得税你没看。。

          工资七万五,每月6000多,写在工资条上这样,实际上到手的可能还不到4000,你的老板在发工资之前,就预扣税了。

          然后年初报税的时候,把各种发票开支填上去,然后政府才把你这部分预扣的里面的一部分退还给你,也就是我们一般说的退税。你填几千块医疗开支,回头能退回来的就很多了。穷人根本没工资,自然没有预扣,也就一毛也退不回来。

          一块工资,联邦收15%最低,魁省还要收16%呢,这是最低的,高的,两个都是20%多,加起来超过一半了。

          OAS,也就是你一毛钱养老金没交过,一毛钱退休计划都没存的人都能拿的。多少道貌岸然,有头有脸的“侨领”,都是老爹老妈来探亲,申请避难,然后拿这个的…………(国内那份退休金也不少拿)

          这些华人老人吃相太难看了,才弄得整个社会对华人很有意见。

          • 家园 吃相难看的大有人在

            关于魁省,倒的确没有研究过

            OAS的滥用问题,吃相难看的大有人在,印,巴,中东,东欧以及南美的都有,本地人也不少,因为这个是规则的一部分,他这么用也无可非议。

            关于这个现象,倒是要一分为二的来看待了。有一种比较另类看法值得一提,那就是实际上政府之所以愿意睁眼闭眼的养着这么一帮闲人,实际上是在帮着社会维持一个最低的消费循环,也就是说,政府按月给这些人补贴,就是为了让他们出来消费,只要他们把政府给的钱给花出去了,那么他们实际上对这个社会还是作出了一定贡献的,例如,他们中的一位或几位,最终成为您F大咖啡店的常客,经常时不时的来喝上一杯,那您的生意就多了一些来源,政府也就多了一些税收,以此类推,服装,快餐等等,不过很显然,跟爱马仕和LV神马地就不会有任何交集的。如果真的对这些人不管不顾的话,您那店堂半夜里挨板砖都有可能。所以,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每个城市里有那么一帮子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人士兜里揣着不多的钞票整日里大街上逛荡,就并不是显得那么太扎眼的一件事情了。

            It's bad enough, just don't make it worse!

            这本来就不是一个完美的世界,我们只是不想把它搞得更糟糕而已, 我到现在都没有弄明白这句话到底是悲观者的论调呢,还是乐观者的。呵呵!

            通宝推:似曾相识,
            • 家园 大家拿福利奇芭几例(2)

              某东南沿海著名侨乡XX省XX县, 人民群众有自发乘坐海陆空各种交通工具, 到五湖四海支援各国人民建设的优良传统. 该县人民吃苦耐劳, 自立自强, 在海外不给家乡人民增加负担, 成功在海外餐饮装修美容按摩超市地下钱庄黑市赌博等行业牢牢站稳脚跟. 该县人民还特别擅长在海外各国, 创造性地通过真结婚假结婚XX大法免煮痔油等渠道, 解决个人身份问题, 不给组织上添麻烦.

              俺上法学院时的同学, 现在移民行业的大卡律师, 遇到客户有申请移民的疑难杂症, 时常还要到XX宗亲会XX同乡会请教县顾委几个德高望重的老华侨老同志, 献计献策.

              且说X县W大伯和儿子W小弟,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来到大家拿, 初来咋到, 已经有前面安顿下来的同村亲友, 安排好W小弟以2万加元代价和某邻县华侨女Y小妹结婚取得身份. W大伯则由某著名移民公司打理, 以XX大法弟子身份申请难民.

              其间, W大伯W小弟均在外打现金工, 当然没有报收入, 可以享受低收入者各种福利.

              1. W小弟

              到大家拿第二年, W小弟移民身份解决了. 以W小弟名义在土狼屯士嘉堡贷款买了间20来万房, 除了W小弟自住, 还分租给7-8个不同租客, 以租养房. 前几年听说房贷已付完了, 现在市值50来万. 当然房子也快住垮了, 进去觉得里面象是个战场. 那一区这种房不少, 早年居民基本早已撤出.

              第三年, W小弟和Y小妹办理离婚手续. 这年W小弟和几个亲友合开了家小餐馆, W大伯有空也去帮忙. 同年, 回老家摆酒, 和女友Z小妹结婚, 并开始给Z小妹申请移民.

              第四年, Z小妹到大家拿, 生下第一个小孩 (免费全民医疗). Z小妹拿到大家拿身份.

              第五年, W小弟和Z小妹办理离婚手续. 虽然Z小妹和W小弟基本照常生活, 还是主要居住在他们士嘉堡的家, 但Z小妹开始以单亲妈妈享受各种福利, 包括Z小妹以上学名义得到大家拿政府负担学费和托儿费, Z小妹得以白天经常去餐馆打理生意. 同年, W小弟收了同乡某家2.5万元, 为其女办结婚移民.

              第六年, Z小妹生下第二个小孩, 每月牛奶金等福利大幅提高. 同年, Z小妹收了同乡某家3万元, 为其子办结婚移民.

              2. W大伯

              W大伯没念过书, 当时移民顾问就说了, 大伯您整痔油就免煮了, 您也不能说中共搞计划生育强迫您堕胎, 那您就直接上XX大法吧.

              可怜的W大伯那阵苦口婆心地见人就说, 还是要读书啊, 没文化到哪都寸步难行.

              1990年代W大伯, 晚上要到餐馆超市打工, 白天要学习XX轮, 并到中国领事馆外值班, 那叫一个辛苦. 好在大家拿搞人道主义, 申请难民还发补贴, 连看牙医都报销了.

              终于, 三年过去了, W大伯拿到了大家拿身份, 可以名正言顺申请各种低收入福利, 包括政府廉租房.

              现在W大伯已经过65岁了, 每月从大家拿政府拿1000多加元老人金, 住进政府老人公寓, 医药政府全包.

              据W小弟透露, W小弟, Z小妹和W大伯他们3个人在过去10多年, N次通过办结婚移民方式, 帮助家乡人民解决加拿大身份问题, 走出去引进来, 顺便作为家庭增资创收副业, 加快原始积累过程, 为早日实现先富起来的目标, 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同时据W小弟透露, W小弟, Z小妹和W大伯他们全家积极好学, 迅速掌握了大家拿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得心应手的增收办法. 比如, 到同乡餐馆超市工作半年报税, 然后被解雇, 可以接着从大家拿政府拿半年失业金, 不比打工收入少多少, 还不耽搁同时打工.

              两年前, W小弟自己的华X超市开业了, 市长市议员们都参加了剪彩活动, Z小妹小鸟依人滴站在一边, 脸上堆满了幸福的笑容, 旁边站着3个娃, 天真无邪地在唱爸爸去哪儿了.

              俺忍不住阴暗地想, 俺们交的税去哪儿了泥.

              通宝推:XemK,liy41,小瀚,石狼,
            • 家园 大家拿福利奇芭几例

              大家拿福利奇芭一例

              某国内地产土豪投资移民到大家拿安大略省土狼屯, 买下数百万豪宅区住宅, 又买下N间物业.其4个小孩都上私校, 每年学费10多万加元. 第一年报税后, 因为全家不用工作, 没有当地收入, 属于低收入家庭, 每月领取政府补贴牛奶金1000多加元, 从上世纪领到本世纪. 其父母住够10年后, 双双开领老人金, 每人每月1000多加元. 全家都不会英文, 但不妨碍每星期去赌场几次把从政府领来的钱输出去, 为大家拿经济作贡献. 其间在大家拿生产4个小孩, 其间其父母多次动心脑血管大手术, 100%全由大家拿医疗系统负担. 其间纹川地震, 土豪全家被邀参加募款餐会, 全家集体吃饱喝足离开时掏出现金20加元作为捐款, 并表示要报税收据. 土豪及其父母常说大家拿缺人不是, 他们不远万里, 为大家拿养了4个小孩, 这些小孩以后会为大家拿作贡献的. 比较悲捶的是, 土豪的小孩个个奇芭, 有3个大学没有毕业, 最多的上到第9年了.

              见笑, 这样从国内来的家庭, 在土狼屯某几个社区大量出没.

              只能说, 是屎, 到哪里都是臭的. 是渣, 到哪里都是渣.

              大家拿一刀切了投资移民, 我们都不好意思去反映说着有种族歧视嫌疑, 谁叫咱家乡来的土豪们这么集体的不给力泥.

              通宝推:博客南,forger,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