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从钢铁蓄积量看中国当下国情(多图慎入)(增欧萌) -- 汉密尔顿ABC

共:💬36 🌺392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有些概念似有不妥

      “由于废钢可以回收利用,因此钢铁一旦制造出来即成为永久资源”这个概念似有不妥,生锈、埋在水泥墩子中的钢材不能回收,废钢回收率按钢的利用以50%估计行不行?

    • 家园 钢铁蓄积量不统计制成品的流向

      钢铁蓄积量是这么统计的:

      历年粗钢产量之和+净进口之和-社会回收量之和。

      钢铁蓄积量并没有考虑最终产品的流向,所以这个统计对于一些制成品中大量采用钢材(比如汽车、造船、机械行业)的出口大国,比如日本,更明显的是韩国,存在失真现象。

      之所以需要推测粗钢产量峰值,主要是为了验证工业化、城市化的程度,粗钢产量的确可能是工业化、城市化程度的一个好量度,不过不能极端化,各国的自然禀赋不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时间段也不同,差上一点也很正常。

      中国粗钢产量峰值,以前我在西西河也推测过,差不多是2020年左右9亿多吨。

      楼主主贴的意思,似乎是还比较看好钢铁业,我的数值跟楼主差不多,不过结论相反,不看好钢铁业。

      • 家园 钢铁产量现在应该已经达到历史峰值了

        外部市场容不下两三亿吨的剩余产能,国内建筑用钢需求已经开始逐步降低,现在已经开始消灭多余的产能了。

        • 家园 或许可能还差点儿,

          不过,最讨厌的是,俺国的统计数据不靠谱,去年号称是只产了7.8亿吨粗钢,从钢价和铁矿石进口量这些比较靠谱的数据来看,实际产量应该不止这个数。

    • 家园 希望楼主思考一下钢铁的生产过剩特别是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影响

      现在房地产泡沫在破裂在国际经济舆论界已经成为了共识,在这个方面观点比较鲜明的有野村证券的看法。

      外链出处

      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导致房地产开工率的巨大下降,也将同时引发钢铁建材以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开工率,造成上游产业的严重过剩,其次房地产坏账也会对银行系统造成大量影响,造成银行坏账,进而进一步加剧银行原来就已经严重的流动性困境,造成银行更加的惜贷进一步造成实业的困难。

      对于这一些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 家园 花一下楼主用严谨的数据说话的科学精神

      但是废钢肯定有大量锈蚀损耗丢失,回收利用的数量要打一个大大的折扣,不能百分百看成永久资源吧?

    • 家园 汽车保有量更明了

      Wardsauto分析,1950年—1970年,全球汽车保有量每10年翻一番,1970年达到2.5亿辆。自1970年以来,全球汽车数量几乎每隔15年翻一番,1986年,全球汽车保有量再次翻一番达到5亿辆。目前,全球汽车保有量已从2009年的9.8亿辆跃升至2010年的10.15亿辆。据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升至25亿辆。

      美国是目前最大的汽车拥有国,其汽车注册量约2.5亿辆;中国次之,汽车拥有量约1.3亿辆;日本的汽车拥有量为7400万辆,韩国近2000万辆,台湾地区约700多万辆。

      汽车保有量,基本是与gdp成正比的,因此,衡量汽车保有量的增长,便可以基本预测gdp的增长。

      中国大陆人均收入与台湾差不多,汽车保有量需要达到4.2亿辆,与韩国差不多,汽车保有量需要达到近6亿辆,与日本差不多,需要达到近八亿辆。

      生活在中国的人,基本都会明白,中国汽车保有量的增长是有限度的,因为将无处停车,也将无路行车。

      因为中国的房产,主要以小区的形式建造的,再加上各种大院,小区大院的路不对外开放,停车位也有限,因此,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即使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也难以达到很高的程度。

      唯一的弥补方法,就是限制大城市,发展小城市,但因为官大一级压死人,资源和商品主要依赖进出口,因此,人力物力财力都向权力中心和沿海地区集中,中国的这种城市发展模式,也将大大限制汽车保有量的增长。

      房产的建设模式,城市的发展的模式,将严重限制中国的汽车保有量,最终,人均能达到韩国的水平,也就是近6亿,就不错了,但这样,人均gdp大概只有美国的二分之一。

      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限制,会遏制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另一个解决方法,就是大力修建铁路,一方面,减少对汽车保有量的带来的增长限制,另一方面,也减少对能源进口的依赖。

      通宝推:adrupal,
      • 家园 不太同意兄台对中国汽车保有量的趋势估计

        因为日本东京、韩国汉城的人口密度比起京沪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既然韩国、日本能达到这个保有量,为什么中国达不到?

        日本拥有汽车的成本是变态的高,油价几乎是国内的两倍, 路边普通的停车场计价是每6分钟100~150日元,一小时大概100块钱,这还是最近日元贬值了。但这没有阻挡日本人拥有汽车的热情。

    • 家园 人均这个大杀器就该这样用,有理有据,战忽局欢迎你
    • 家园 不能光看钢铁蓄积量

      现在大量利用铝合金。

    • 家园 中国发展不平衡

      当然啊,我对楼主的数据也好,观点也罢,不做任何评论,反正我自己也不太懂.

      不过,我总觉得,对于以中国为目标的统计来说,任何东西统计全国意义都不太大.中国沿海地区,中部,西部地区发展不均衡,人均占有资源当然也不同.北上广深房价几万,二线城市可能几千,五线城市也许只有几百.

      以本文的钢材保有量为例子,如果能够区分不同经济区域的人均保有量,那么对于日后的市场分析也好,网上嘴炮也罢,都会有很大帮助.因为除了人均财富占有量之外,区域总财富量会有额外的意义.比如印度有1亿"人",但是这一亿"人"提供的竞争力和市场能力,以及构成的印度的整体国家竞争力,要比很多国家的整体能力强上许多. 再比如日本一亿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4-5亿人(如果占有了40%以上的资源财富积累),那么这个竞争力用全国人均数字就不太好比了.而假如只推测中日国家之间的竞争,那么中国实际上是不需要用全国人口的.

      如果中国和欧洲之间比较,那么中国的东中西部地区依次排列,可以跟欧洲的英法德,意西葡,中东欧类似.如果法国所能够提供的人均占有资源和中国的山东省类似(假设),那么在讨论法国和中国谁更是核心市场的时候,山东省就可以起到替代法国的作用,同样不需要全国的平均数字.

      所以,按照这个思路推测,当山东省的人均占有资源量超过法国,或者东部沿海人民的财富量超过日本,那么对于一个国家整体的竞争来说,日本和法国相对于中国,就已经失去了竞争力.因为中国内部的欠发达地区与较发达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物资交流要比日本或者法国与外面的世界交换更容易.而且日本或者法国在国内投资饱和之后,多余的资本就只好来建设社会主义中国,而中国却可以通过GCD政府,将多余的资本转移到欠发达地区。

      结语,我这里不是试图强辩中国已经是老大老二或者发达国家,或者试图给先富同志翻案,忽视人人平等.我也不是质疑楼主的结论或者数据.作为一个外行,我认为楼主提供的数据和分析,与楼主给出的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系性不是很好.我手里也没有什么数据资料.我这里只是试图提供一种更加"科学"的比较手段的思路,用于国际大麻将的糨糊较量中.

      通宝推:楚庄王,
      • 家园 说得很对

        中国实际上是个没有约翰牛掣肘的大欧盟,

        或者更准确的说:中国是个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的大型“经济怪物”。不能套用任何历史经验,也不能搬用任何经济理论来评价和预测。

        ——这也是章家墩们屡屡以老经验来预测中国因而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原因。

        • 家园 中国在面积上与地理欧洲持平

          在人口上则一贯超过。中国是一个超大规模的文明共同体,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民族国家。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