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女儿的发言稿 -- 三笑

共:💬215 🌺823 🌵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果然引起误解,说说我吃过的夜草吧

          你仔细看就应该发现,我不是在反对这篇演讲稿的内容,更没有在呼吁谁上补习班。就算上补习班,好学生和差学生适用的补习班显然也是不一样的

          夜草比较多,说说我还记得的吧:

          到高三寒假为止,

          语文:现代文,鲁迅全集通读,古文,史记通读

          数学:樊映川高等数学讲义,基本能从头到尾看懂

          英语:专业四级阅读题基本能看懂

          物理:面向21世纪版,普通物理从头到尾看一遍

          化学生物:找不到合适的书,没草吃

          在我周围,比我研究的深的人比比皆是。很多人批评我们这种“好高骛远”的行为,在我看来只不过是他们自己没有把握能力而已,包括大部分中学老师。其实这些夜草最终都对高考有实际帮助。

          我高二的时候,英语老师就搜集了200篇普通四级阅读,当作日常作业。每天上课不讲教材,就把这些阅读一篇一篇的翻译着讲。一开始我也读不懂,后来硬读硬读慢慢就懂了。到了高三,不做专业四级难道再做一千篇普通四级么?那样折磨一年我早疯了

          在前信息时代,课堂讲授和教材作为一种工业化标准,对知识进行了垄断。可是现在,任何人可以方便地找到任何材料,自学任何知识。老师在黑板上写学生在底下记笔记的方式,效率太低了。信息时代的课堂,应该回归到孔子的课堂那样,以讨论问题为主。

          我这些夜草比较高端,但是对任何人,我认为都存在合适的夜草,能使得其学习效率高于课本。所以以课本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是不对的。

          我也知道大部分老师家长对这种散养办法是hold不住的,不过我认为这是必然趋势。我上中学的时候,老师都是师范毕业的。后来就开始招211本科的,现在已经开始招硕士博士了,看看将来会怎样发展

          • 家园 你这不是夜草,是灵芝。仰望
          • 家园 确实,

            幽燕兄这个夜草太高大上了。我认为我女儿达不到这个水平,或者说达到的可能性很小。

          • 家园 你这些夜草实在太高端了.不过啊,

            考试毕竟是有大纲的,对99%以上的学生来说,以课本为中心是不会错的,理解课本和一般辅导书已经需要"努力".那可是高中.

            你那些夜草吃起来太累了.跟我那些其实是以娱乐为目的书完全不是同一类.

            • 家园 完全不对

              对于hold不住四级的同学,我可以推荐别的,比如,新概念英语。你把第二册96篇背下来,保证英语有很大提高。

              这样做的原因就是,教学是有大纲的,但是高考是个选拔性的能力测试,可以出无限难的题目。拿着教学大纲琢磨高考,没戏

              在实际教学当中,只要是像点样的学校,都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参考书练习题上的,没有人天天研究课本。其实这本身就是夜草,只不过还没有完全做到因材施教,细分到了班一级而没有到个人。什么“回归课本”的鬼话,都是教育局论证自身合法性呢,那是他们口头宣言,实际是不存在的

              夜草只是打个比方,它的实际含义就是因材施教,也就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 家园 我觉得啊,关于选拔性那些,

                研究了那些教材和教辅,再加上平时的那些兴趣和知识面,也差不多够了.因为我高考时候没有觉得超过我能力.

                至于参考书,当然属于广义的"课本"范畴啊.

                我现在觉得,我跟你可能有文理方面的区别.

              • 家园 赞一个

                尤其您将夜草上升到因材施教的高度,不免豁然开朗

      • 家园 再恢复几点具体的。

        我是为她能有自己的一“套”想法自豪。不知道你是不是从事中学教育工作,现在初中课堂教授的内容,是远远要超出教材范围的。而家庭作业的内容,语数外都是三本练习册,其他或者三本,或者两本。

        我给女儿修改的内容主要是第一段。去掉的内容主要是反对上课外辅导班,因为她对这个非常反感,我们也没有强迫她参加过。但我知道,她的几位老师课外都公开或不公开的进行收费辅导,怕老师看了反感。

        听你这么一说,我也考虑是不是给她报个数学辅导班呢。

        • 家园 那种死扣教材的辅导班没用

          问题是现在都是这种辅导班,这帮老师只盯着钱,太黑,好老师可遇而不可求

          其实还不如买本书自己看,如果不知道看啥书的话,最简单的,就像楼上的雨燕说的那样,直接看高年级教材

      • 家园 谢谢回复!

        你说的没错,我女儿的这些观点,大部分内容是我长期给她灌输的东西,只是没有想到她能形成这么系统化的东西——如果能称得上系统化的话。

        她在班里的成绩是从开始就是前十,每次考试都在进步。她那个班比较特殊,学霸比较集中,老师对她的进步很感兴趣,所以让她发言。写了这个稿子她自己很满意,但老师想让她修改一下,主要是写写自己是如何进步的。她回来考虑了半天没改,认为自己的进步的原因就是这些,老师也没有勉强。

        至于说自己并不优秀,并不是谦虚,而是她确确实实这么认为的。前面那几个孩子我都熟知,要超越他们并不容易,是需要额外的努力的,而我女儿除了上学、写作业,及考试前的临时复习外,从来没有过额外的补习或者自己复习。

        我也想让她多学点儿,但她不愿意。我觉得这得慢慢的给她加压。她现在的状态有利有弊。有利的一面是对学习没有太大的压力,潜力尚未发掘,趁初中还不是太紧张,尽量多看些书培养培养思路。弊的一面是如果对将来的高中学习任务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及时养成习惯的话,上了高中恐怕会适应不了。现在国内的高中,已经恢复到了原来的方式,绝对是魔鬼训练。

    • 家园 你女儿很棒,说得有理有据!
    • 家园 她的青春正在被挥霍和浪费

      青少年时期确实是人的一个黄金年代,我记得当时上青少年修养的第一课就谈到了这一点---不要浪费你的黄金年代,当时没有什么感受,现在回过头上,我的黄金年代完全被浪费了,被延误了。

      在青少年时期,根本就不该过分的关注学习成绩,而应该是广泛的涉猎,以培养自己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用自己的最初始的想法对各种未知的事物进行幼稚的思考,这样的主动的显然是幼稚的思考对于他(她)长大以后的主动性的创新思维非常的有帮助。

      就好像下棋就要从小就经过专业训练才能下好棋一样,对于一个有志于从事科学探索的人来说,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应该进行科学探索了。

      注意,做作业和考试不是探索,作业和考试有标准答案,而且答案在老师和课本上有。

      而科学探索最困难的就是不知道答案的一直茫然无知感,这个只能依靠自己寻找方向。

      换句话说对于科学探索,最重要的是一种方向感,就是一种在无知状态下的对可能成功的方向的一种敏感性。

      而这样的敏感性需要的就是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甚至从儿童时期就开始。

      例如爱因斯坦们从小就对指南针很好奇,开始想一些他以光速奔跑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等等的问题。

      中国的考试和作业要么就是对一些讲过多少遍多少遍的一些计算技巧的强化,这是根本没有意义的事情,在这样的不断的重复不断的强化过程中,只会让学生产生“不过如此”的厌烦的感觉,而科学研究最需要的是一种新鲜感。

      所以你女儿现在的情况与我当时读书的情况,与我当时的想法差不多。

      或者说,几乎所有的渴望学习好的中国的学生都是这样--可以说是一个模子给刻出来的一样,存在着严重的同质性。

      学校通过家长会的形式通报学生的学习成绩,将学生的成绩与家长的荣耀联系在一起,更是一种粗暴的做法。

      学生的成绩应该是学生的个人隐私,也是家长的个人隐私,在家长会上表扬批评某学生,让他的家长丢脸,这基本上是没有把家长的隐私放在眼里的体现。

      总的来说,你的女儿很乖,但是从她的个人发展来看,过分关注学习成绩是很不应该的。

      我是一个过来人。

      我从小学就开始自学初中数学,到了初中以后这一点让不少人感到惊奇,然后在初中更是关注学习成绩,关注名次到非常强烈的程度。

      记得初二那年有一次考试动物学,是考草履虫这个章节,我记得当时看成绩的时候那种非常紧张的感觉。

      这种对成绩非常紧张的感觉一直延续了十多年近20年,对我的身体和个人发展产生了莫大的损害。

      成绩这个东西真的没有什么意义,这是一个过来人对你这样的家长以及对你的女儿这样的乖乖的学生的一个忠告。

      在自己年少的时候,应该去更多的关注和思考未知的东西,而不是对那些已经不知道讲过多少百遍的知识一遍遍的进行着什么的“复习”。

      • 家园 你说的这种情况是一种奢侈

        毕竟要搞创新,就意味着更多的牺牲品,没有足够的废品,就没有足够分量的创新

        • 家园 科学的创新和工程的创新不同

          前者永远不会有废品,你的失败的结果会启迪后来者。

          工程的创新失败会导致企业的损失,当然一个有抱负的企业应该这么做,而且对于大企业而言,他们可以承受得起这样的创新失利。

          中国的企业规模在增大,而且企业也越来越需要创新,因此需要的是更多的创新人才。

      • 家园 我们以前传统教育方式是低成本高效培养大量工程性人才的方式

        这个是当时一穷二白而又急于追赶先进国家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是有着历史先进性的。

        即使是现在,科研探索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比例还是低的(当然正在逐步提高),所以科研人才的培养还是较少,而工程性人才的培养才是目前的主体。

        这个也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有关。人类首先要存在和维持才能发展。这个是“大道理”。罔顾“维持”与“存在”的需要,而冒险的谈“发展”是危险的,他降低了人类延续发展的可靠性。

        具体到个人和单位也是这样。常常最聪明和最富有探索、开拓精神的人无法上位,而一些维持型的平庸之辈确上了位。为什么?一个体系要长期稳定发展首先要存在、继承和维持,在维持的基础上才有稳定的发展。冒险式的发展有成功的几率,但降低的长期持续发展的可靠性。所以,对于很多单位需要的是95%的维持+5%的发展创新的人才,而不是40%的维持+55%的创新的人才,即使用这样的人当一把手,也会配一个前一种人当实权二把手。当然,有一些以创新为任务的单位除外。但总体上90%以上的单位还是以渐进式发展为主。

        所以,培养科研探索性人才需要逐步加强,而也不必看低工程性人才的培养。探索性人才培养的成本是很高的,而收益则不确定,特别是短期很不确定。二者一个是传承已有知识和渐进发展,一个是上台阶式的发展,是辩证发展的两个部分。(题外话:人到中年,才越来越体会出小时候课本里马列辩证唯物主义和辩证历史观的好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