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伪球迷看球 -- 沉睡的天空

共:💬95 🌺2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伪球迷看球

    我承认,我是一个正宗的伪球迷,看球多,更喜欢看足球背后的故事,但是踢球就......也就大学里踢过超级破坏性中后场,就是一见对方带球冲来,赶上去就是一脚。

    当然,只对球不对人,要说在球场上,也只有我被人踢过,还真没踢过人,连误伤也没,哦,等等,还真的曾经误伤一名,射门的时候对方堵枪眼挡了一枪,就此我懊恼了一周,为什么懊恼等会再说。

    要说我这个破坏性中后场,在一般情况下还是很尽职尽则,大学里大家踢球都是业余,自然基本功好不到哪里去,好不容易来个长传反击,往往球就趟了大了一点,这时候上去一脚,就解决了,遇上些爱粘球的更好办,靠近他身体,遇到熟悉的说不定还说几句话,比如“过我啊过我啊”什么的,他基本就在策划怎么过人了,那时再贴身一下,纠缠一下,基本上大家就回防到位了,遇到几个死心眼二话不说冲锋的主,就只能靠犯规了,冲过去就是一对一啊,虽然不一定能射进去,但是也不能这么轻松让他过去啊。

    尽管如此,还是很郁闷,为什么?一般踢球按技术好坏分前中后场的,我一般是最后一个后卫,那就意味除了门将,我就是......而更郁闷的是触球的时间长短基本也是按这个分的,考虑到我触球往往是那瞬间的事,门将只怕持球时间还比我长,虽然他是用手的.....

    这样总想去前面冲一下,于是就偶尔向前靠一下,冲锋一下,,但是更郁闷的事发生了......每次我冲锋到前,就发觉后卫没有人了,尽管理论上我们是有三后卫的......所以每冲锋一次,我们球队就被破门一次,难道后卫是我最有前途的职业?天啊!对了,刚才说为什么懊恼,就是因为那是我最有希望进球的时刻,居然有人来学黄继光堵枪眼,愤怒。

    其实,平心而论,后卫这个职业到是也不错,在最后面看的比赛很清楚,休息时间也多,遇到我方在前面狂攻的时候说不定还能和门将聊天,偶尔见一两位冲出重围满怀热情和对破门的渴望直扑而来上前浇盆冷水即可,另外还是进攻的发起人,最后一后卫嘛,策划进攻方向的人,嘿嘿。

    但是,接触球太少,还是心中永远的痛啊。

    好象扯的有点多了,还是拉回来,大学踢了一段就因为身体原因不踢了,做起正宗的伪球迷,只看不踢,而且也不想说,实在对中国足球有点无话可说。

    现在终于憋不住了,想好好说说我眼中的中国足球,世界足球,就先从中国足球的流派说起吧。

    • 家园 【原创】97年,变局 寒冰

      虽然96年中国足球再次遭到重创,但是97年的甲A还是顺利开幕,而且从观众的热情来看,丝毫不见减退。中国足球还是一片繁荣景象,不过也就是这一年,甲A的格局开始大变化。

      首先是郝海东离开八一转会大连,大连队中场有两瑞典外援,后场有近国家队的防线,再加上中国最佳前锋郝海东,大连队已经成为一支超级劲旅,虽然在最后一轮被上海破了不败金身,但是在联赛的积分上大连绝对是一路绝尘,第二年大连队又引入内梅切克这位超级中场,使得大连队成为甲A的神话,只是大连的独霸也使得中国大部分没有足球队的地区对甲A的兴趣日益下降,毕竟对于大多数没有家乡球队的人来说,更希望看到激烈竞争到最后一刻的联赛。当然,这不能说是大连的问题,在那时,也只有大连队在对外比赛中打出了中国球队的威风。(其实外援也要给点时间,比如说内梅切克被公认为最出色的外援,但是在第一场比赛中却完全看不到这点,许多媒体还认为是水货,这和媒体记者的素质一般有关,也和球员水土不服有关,一些球队外援一到就让其上场,这样很难显出特点。)

      相比大连,上海就逊色许多,尤其是在外援上,单论国内球员的素质,上海和大连相差无几,但是在对外援的引入上,上海就有些乱套,96年引入的佩雷斯应该是当年最好的外援,技术意识一流,就是和瑞典外援的硬朗防守比,有些偏重进攻,但是这并不是不能弥补的,当时有范志毅在,他在中场完全可以弥补这点缺陷,但是上海队的思路有些混乱,一心想找比佩雷斯更好,名气更大的球员,却没有考虑到是否适合自己球队的特点,找来的虽然名气越来越大,但是都是纯技术球员,而且表现不佳,与其如此,还不如留下佩雷斯,他的意识潜移默化完全可以把上海球员提高一个档次,即便当年不能夺得冠军,但是上海队却完全忽视了这点,盲目的追求高知名度,喜欢噱头,华而不实,这直到阿尔贝茨的引入才改变了这点。即便是教练也是一样,当年斯托伊科夫表现不佳,换上了脾气倔强的老头安杰依,申花队一时就好象焕发了青春,但是盲目的追求高名气,又换上了墨里西、拉扎罗尼,这些教练除了名气大外,都不适合上海足球,而后来的彼得上海却又不能放手信任。结果申花只有在本土教练上得到了两次冠军,而大连和山东却有多次是在外籍教练指挥下得到冠军,对比引进外籍教练最多最早的上海不能不说是个讽刺。

      而与上海相对的是,这年北京引进的三个火枪手,冈波斯,安德雷斯,卡西亚偌,这三人可以说是中国引入外援史上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当时北京大败于大连之下,结果次轮主场对阵想混水摸鱼的上海,北京就将刚刚引进的三个火枪手派上场,结果9:1大胜,这也是目前位置甲A最大的比赛差距。其中两个上演帽子戏法,一人进两球,比赛结果令人瞠目结舌,当时我还以为是字幕打错了。当年三个火枪手一共进了21个球,北京队总进球也不过34个,而且是在只参加了后13轮的情况下。这三人也是中国足球史上最出色的外援之一,其中卡西亚偌还转战多家中国俱乐部,并夺得最佳射手,而冈波斯则是在中国成名,入选国家队,并且目前还在国家队有出色表现,可以说冈波斯的成名是在中国铸就。(当然98年的时候没有中国队参赛中国球迷在媒体指引下看巴拉圭的比赛就有些……)

      除了冈波斯,还有一位球员是在中国成名,甚至说是在中国锻炼出来的,就是马麦罗。作为一个业余球员,能在甲A赛场上表演出脚后跟进球,连过几人进球,这不能不说是信心的关系,其实也不乏例子,比如在凯泽斯劳滕踢球的巴西球员拉蒂尼奥也是名不见经传,但是在那年夺冠上他居功志伟,所以说在财力不足不能象日本引进超级明星带动球队球员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引入马麦罗冈波斯这样的技术成型但是在本土心理信心不足的球员也是可行之举,但是这就不是每次都能成功的了,再后来陕西国力的马科斯,在当红时居然有日本球队来购买。(假如卖掉的话,说不定陕西国力也不至于现在这般潦倒了。)

      当年四川全兴也发生了一件大事,他将马明宇买回四川,而且另带了一个黎兵,四川队也开始了塑造强队的时刻,(广东当年降级)97年他们的表现还不算好,在之后几年四川终于打入三甲,成为国内的强队之一,但是引进的外援,尤其是前锋的乏力,再加上内部管理的问题,使得四川队一直没有象山东那样成为冠军,这使得四川队最终还是被抛弃,而当年的山东队却成为现在的巨人球队。

      再说说当年另两个新闻热门球队吧,一个是前卫寰岛,其实在96年的时刻他已经已善于花钱,舍得花钱出名了,进入了老将,当时说他是用甲B的阵容打乙级,甲A的阵容打甲B,一年一个台阶上来,而在甲A第一年他也获得了第五的好成绩,除了省得花钱引进内外援外,他对赛场内部的控制也是相当过头,就是在96年的时候有人评说他们队得到的点球太多,而当时的主教练则是振振有辞:我们的球员技术好,得到这么多点球是应该的。当时这话也就是引起大家的不平,而到现在看,则是明显做假球了,其实这个球队一直不光彩,包括其后身重庆队,一直和假球脱不开关系,仔细想想也就是那时候,假球黑哨伴随着这只球队公开或半公开的进入了甲A,开始腐蚀甲A的身肌了吧。(另外说句话,前卫当年还请了施拉普纳,结果当年中途请其离开,反正不是花自己的钱不心痛,而且很多球队也是前赴后继,请了一些历史证明是庸帅的教练,这假如不是为了新闻噱头,就是没脑子,不过哪种都不是好事。)

      而另一个新闻球队则是延边,延边因为他们的球员大都是朝鲜族,球风还有交流和朝鲜韩国接触多在中国独树一帜,但是也是出名的穷队,一直就在中下流徘徊,直到崔殷泽在97年刮起的这次狂风,才使得大家注意了延边。(之后也有几次,不过都与假球,罢赛结合在一起。)

      在春训的时候,延边的训练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但是前几轮延边队表现不佳,连战连败,直到第二阶段开始,延边队连战连捷,对战大连也一度领先,最终得到了第四名,一下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尤其延边队的大范围跑动,拼命的进攻,外加97年中国队的失利韩国队进军世界杯,使得大家对于韩风一下注意起来。

      第二年,中国足坛就开始大规模的引进韩国教练,如金正男,车范根,李章诛,但是都没有创下崔殷泽那般的奇迹,而且整体成绩也不如后来的南斯拉夫教练,所以韩国教练很快消失了。

      其实仔细研究起来,崔殷泽不能说是完全的韩国教练,他虽然带了韩国惯有的风格,但是他在韩国也是属于学院派的,就好象96年的八一主帅刘国江那样,而且延边队也比较适合他带,比如听话,没有语言障碍,而后来的几位就没有这样的好运了。

      不过崔殷泽从技术上确实比当时的大部分教练如徐根宝高了一筹,比如他要求球员在长途奔袭后再射门,而不是原有的射门方式,重视有球训练和比赛,重视体能储备,这都符合足球规律,比当时的中国足球的抢逼围盛行要高了一筹。(当时采用新射门方式后,延边队许多球员射门进球几乎为零,其实这就是说明了当时一直要抓的临门一脚的问题根源了,象一般训练的射门在比赛中根本很难出现。)

      而延边的那种进攻风格也是大家所喜欢的,比如金正南接手山东山东的进攻就好看多了,可惜没出成绩,不过也为了99年的冠军打下一定基础。

      只是韩国队本身也不是世界主流,只能算是初中生,就算崔殷泽本人也认为如此,所以当中国球队适应了初中生后,就自然要高中生大学生的欧洲教练了。

      不过,当年的世界杯十强赛却很尴尬。其实当年十强赛中国队的实力不弱,虽然日后抛出一个亚洲二流论,其实当时看,中国队实力和日韩伊沙相差无几,胜负只在一球之间,而且是看运气,十强赛比赛时发挥都不稳定,就说伊朗也是几次败于弱旅,而中国队当时也就是败于这个不稳定上,对伊朗2:0领先2:4失利,对卡塔尔1:0领先1:3失利,都是在一个不稳定上,但是也要考虑到几点,比如对科威特的最后一刻进球,再比如说对沙特时的那个点球,可以说对大家来说,运气都是公平的,只是没有抓住而已,而胜负本就是兵家常事,至于搞成那么煽情,好象出不了线就对不起祖国,对不起球迷那般,实在是过头了些。

      而且当时的舆论风气也不好,一心计算着什么用孙子兵法对强队过于担心,对卡塔尔这样的所谓弱队又过于放心,就比如说1:3失利之前,哪家媒体不是说要多拿净胜球,结果到了失败矛头就指责球队教练,说应该求稳,再比如对沙特那场,保平争胜这战略其实也没错,结果媒体比赛后就指责其太过保守,说宁可轰轰烈烈的死。却不想想当时沙特比我们还需要那三分,假如攻出去,沙特打反击,那我们就真是一点机会也没了,而当时那样的打法还是有机会的,只是范志毅的点球没进,几次反击射门不入,才结果的平局。

      说句题外话,中国的媒体太喜欢计算一时得失,孙子兵法学的太精,根本不重视对自身的锻炼,张狂的时候比球员还张狂,软弱的时候更甚,比如伊朗最终获得第四名,大家都觉得没希望了,但是伊朗就狠狠给媒体一个巴掌。(那时媒体也给中国队支招,就是说获得第二要遇到日韩什么,万一失败就得到第四名机会为零,想象要是中国真的得到第四,那在这样的媒体支持下,是根本创造不了奇迹的。)

      而现在中青队,媒体又开始计算了,在算什么得到小组第一很可能遇到阿根廷,小组第二的对手就弱,要不是中国队小组第一的机会太大,估计这些媒体又在计算挑选对手了。

      用句通俗的话,这些媒体就是没有一颗冠军的心,只惦记着挑选弱的对手,只想到最终的名次,而不想想,冠军之路上,没有一个对手是容易对付的。当然,他们也没想过要得冠军吧。

      所以对每次世界杯历史回顾时,总是对一些挑选对手的比赛津津乐道,称之为谋略,而对于一路过关斩将的球队,却毫无兴趣。

      97年的十强赛失利,导致了中国足球联赛的寒冰开始,也说明中国足球的繁荣中国球迷的基础是如此软弱,一次世界杯,一些煽情偏激的报道就能将球迷对足球的热情浇灭,那这样的基础根本是建立在沙滩之上,由一些伪球迷支撑着而已,(最有趣的就是之前看过一些拍中国球迷怎么热情的电视剧,对里面的球迷看到都是怎么对球星热爱关爱,怎么写血书,怎么为了一场比赛放弃工作,但是好象却没看到那些球迷在踢球……)而真正的足球强国,如英格兰,法国,即便进不了世界杯,也丝毫不影响他们的联赛和球迷的热情,至于中国,根本不能算足球强国,也不能算世界上最多最热情的球迷之国。

      2002世界杯出线是件大好事,至少可以淡化世界杯情节,能好好的专心于扩大真球迷队伍,青少年的培养和对足球的热爱,那中国足球才有

      • 家园 最爱崔殷泽,从不把责任往球员裁判身上推
      • 家园 顶啊

        胖子没本事,胖子只有力气,在您这叫声好,然后,就是顶啊!呵呵

        再接一下你说的大连队成绩的问题。这个和大连的民风很有干系。大连的男孩子,小时候的第一个玩具大多是个小足球。有个说法,大连的男孩子不会踢球找女朋友都困难,呵呵。说到最后,还是作为根基的足球人口的问题,大连的足球人口支撑起了大连的成绩。

        • 顶啊
          家园 所以啊,

          中国只要有100个城市象大连这样,或者说有几千万的足球人口,想不成为足球强国也难啊,

      • 家园 外籍教练中韩国的最敬业

        成绩好坏都挑不出品德方面的问题。

        巴西名气大,但效果都不佳,只有塔瓦雷斯的成绩不错,可说白了,这家伙就是出来混的,排兵布阵非常狡猾但水平就不敢恭维了。

        还是欧洲的好使,科萨,桑尼,涅波都不错。

        • 家园 俺最喜欢的就是涅波,老头既有本事,脾气又好,难得难得。

          总幻想有一天他入主国足,呵呵,这支国青让他来带带也行啊,不过就怕人家不给这个面子了。

        • 家园 外籍教练里面

          韩国,其实也可以说东亚教练大都比较敬业,中国教练其实大都也很敬业,不过韩国的坏毛病比我们中国教练少,那是两国的习惯问题.

          巴西就不谈了,就算世界范围看,巴西教练在战术上也比欧洲教练甚至是阿根廷教练逊色许多,而且巴西南美教练怎么说呢,确实不够敬业,不过巴西教练在青少年技术培养上有一套,可以请进来,塔瓦雷斯和米卢一样,实用.但是嘛.....

          欧洲的嘛.西欧出色的教练我们很难请到,总是请一些二流的来,还都是英格兰这样的国家,我一直怀疑足协脑子有问题.东欧的教练就比较实用了,习惯有些相近,经验也老道,也比较认真,工资要求也不贵,虽然离世界最新技战术有些距离,但是对于我们国家那就高的多了,联赛中几个成绩出色的教练大都是东欧的.

          不过其实更应该请的是青少年教练,直接从青少年抓起,毕竟青少年技术没有成型,塑造性很强,假如俱乐部青少年都是请欧洲或南美教练,过个两三年,中国足球水平一定大涨,最好的例子就是山东,现在山东队新人辈出,关键就是在上世纪末三线队伍全请的是东欧教练.不过据说当初也是想万一主教练下课好换人,哈哈.

          青少年教练不容易成名,待遇低,但是是一国发展的根基,日本的腾飞就拜于此.

          • 家园 夸山东这段俺爱听

            不过有点小错。山东不是三线队都请外教,只是为足校找了个前南青年队主教练可可维奇。这也算全国头一号。可可维奇是个大金鸡,更重要是鲁能足校搞的好,出球员也出教练。张海涛,张宁,郭侃峰等陆续上了国字号。可可维奇后来为了孔方兄跑去上海申花,鲁能又找了个乌基切维奇,也是塞黑青年队主教练。

            • 家园 我记得是请了三个分别带了三队

              是不是足校就不记得了,那时候俱乐部还不重视后备力量,把足校或者其他俱乐部的青年队买来作为自己的三线应付考核是常有的事,可可是挺强悍的,有才华,不过在中国就没怎么正经做过主教练。

          • 家园 这点上还不得不夸夸日本。很多项目上最好的教练都交小孩子。
    • 家园 【原创】96年 一头冷水

      95年的足球大热情使得全民对即将到来的奥运会预选赛期望甚高,带出的球员都是职业队出来的,带队的又是国家队主帅戚务生,还有不胜的道理吗?虽然又一次和韩国队编到一组,使得有人开始谈起1:3,恐韩症,但是舆论还是坚信,中国队一定能从小组出线。

      但是,这些以足球为业的记者主播又真的对足球了解多少呢?95年足球的火暴使得大批外行开始以写足球报道为生,而这些记者喜欢的是足球外的故事,他们只要知道结果,甚至也比赛都不用看就可以写出一大篇催人泪下的报道,但是真要他们分析这场比赛技战术,胜在哪里,负在哪里?他们只怕就写不出来了。(这些记者其实也就是我们这种伪球迷的水准,要是做做伪球迷就罢了,但是做足球记者就不够格了。)就连央视也改不了这毛病,我记得在国奥队4:2反败为胜哈萨克斯坦比赛后戚务生落泪这事,当时舆论称是戚务生落下英雄泪,少有人说坏话的,等到0:3输给韩国队,顿时舆论矛头齐指,戚务生落泪是心理素质不好,带有倒霉的兆头,甚至有人信誓旦旦看到戚务生哭就觉得国奥这次就没希望了这样的事都出来了,仿佛输了以后什么都可以作为证据一般。

      中国足球最大的毛病就是从来没有真正的反思,或者说,真正的反思总是比不过那些煽情的文章,每次比赛胜利,那只要刻画球员教练如何如何团结一心,克服万难就行了,而比赛输了,就只需要写一点看到球迷的眼泪,那比一万篇认真总结比赛得失的文章还要吸引眼球,每次世界杯出不了线都是如此,89年,93年,97年,没有哪次舆论是在真正的理性角度看球的,而是煽情再煽情。(说起来,在其他方面何尝不是如此。)

      这点也就球员也沾染上了,就是喜欢推卸责任,96年的战败那时,灰头土脸的国奥队员抬不起头来,什么话也不说,等到过了段时间,胆子就大了些,记得是刘越还是张恩华对记者说戚务生当时对球员说逢韩就输不是因为运气心理,而是实力不如人,这句话日后就显出功效来,足协就搞出了一个中国足球二流论来。

      其实这话戚务生也就对球员说,而且言下之意不外乎要大家抓好内功,把实力抓上去,但是到了球员足协这里就成了推卸责任的法宝,因为不如人所以要输,因为二流所以要输。不考虑怎么真正的踢球,却想着怎么推卸责任,这足球还有希望吗?(日后的黑哨假球盛行时教练俱乐部也不是把责任往那推嘛。)

      其实中国对韩国那场,确实有实力不如的缘故,但是更多是球风被克,虽然95年被抢逼围的上海队磨练了一年,但是遇到韩国队的逼抢还是受不了,其实97年的延边旋风何尝不是因为中国球风对韩国队的逼枪很不适应,当时西亚球风偏向技术,东亚的日本技术还没练好,东南亚球队体格有限,而韩国队在80年代之前强悍的球风练出来了,但是技术还不是当时中国队的对手,而等到中国队在519后一变再变,技术越来越糙,还是站着踢球的技术,那就比不过韩国了,至于每次都输球那确实有些运气问题,而恐韩什么也就是记者炒作出来的话题罢了。

      本来国奥队输球就输了,也不是什么大事,奥运会比起世界杯本来就不是一回事的,但是在国内特别看重,而在舆论压力下,足协又处置失当,本来继续任用戚务生或者直接让他辞职都是一个解决的办法,但是足协又不想开除戚务生,这样显得屈从舆论压力,于是留任戚务生,这样带有让其戴罪立功的意思,但是直接的后果就是队伍急于求成,遇到一些友谊赛不是练兵而是一心获胜,96年的那些商业比赛偏偏都输了,足协还是下不了决心,搞了一个教练组,既不让其辞职,(这时足协的口风都说是大战之前不宜换帅,不过足球圈却好象都是换帅如换刀,其实还是一个责任问题。)又不能信任之,这样直接导致了97年的悲剧。(当然97年的失败确实有运气成分,假如伊朗不是客场连追4球,要是范志毅点球进去了,要是卡塔尔那场能拿下来,那些问题都不会存在了。)

      世界杯一直是个心解,米卢大家对他的水平一直有质疑,对2002年的赛程也有安排的成分,但是不管如何,总是解决了中国对世界杯的心解,至于赛程这个又如何?胜利就是硬道理,出线就是出线,就算赛程安排再好,也是不一定会有出线的危险,那种一定要战胜强队出现表现出实力的想法只是自虐罢了。

      好了,说了这么许多国家队的事,我们还是把问题转到国内,或许是受到了国奥失利的打击,足协开始要认真办事了,于是之后一系列古怪的规定就出现了,什么转会倒摘牌,不许带首饰上场,不许留长发,真是把球场当作了模范学生训练班。这些古怪可笑的规定对于足球水平发展根本毫无好处,足协的这些作为还不如不作为,而且这些规定是否有落到实处呢?大连队当时有一个瑞典外援是留长发的,而每次比赛前领队都要将其头发拼命拢起来,而比赛监督也就睁只眼闭只眼,这种不能作到的规定只能让足协的信誉度大幅下降。而且商业比赛也雪上加霜,国家队连接输给英格兰和拉齐奥。而另一个工体不败的捍卫者国安又爆出裁判作弊的事,使得官哨的说法也冒出来了。(国安的比赛95年和96年其实并没有大的不同,虽然有点偏向,但是和95年几乎差不多,但是当时巴西佛拉门戈主教练的愤怒引人注目,外国人的话总是比较令人可信点,这时不抓住小辫子痛打落水狗那还是舆论吗?那个工体不败神话的创造者舆论也是毁灭他的人。)

      虽然出了这么多事,但是联赛还是正常进行,而且总体水准应该还是上升了,但是因为没有出现95年四川保级,辽宁降级,多只球队齐争冠军的场面,而且受到国家队失利的影响,使得大家对于96年的甲A有些失望,但是96年的甲A还是很有看头的。其中最令人注目的就是只有郝海东这一个球星的八一队居然被儒帅刘国江带到了第三这个位置,使人大跌眼镜,刘国江也成为国家队主帅的热门人选。要不是次年的延边旋风和之后的韩风和南斯拉夫教练风暴,刘国江年纪也大了,说不定也能在中国足坛留下自己的足迹。

      不过这一年最大的亮点还是大连万达以迟尚斌那种难看的球风又回来了,96年大连队实力虽然强,但是还没强到后来的模样,郝海东没来,孙继海在95年替补出场以一记远射击中门楣引起了我的注意,不过96年的他还不是现在留洋派的领袖,大连队也不是后来的抗韩英雄,实力比起广东,上海强不了多少。但是他确实崛起了,迟尚斌那种球风确实很适合大连或者说北方球队,朴实无华,但是有效果,但是就是引不起球迷的兴趣,全兴,宏远,申花,国安的球都比大连好看,大连的球也就比打防守反击的山东八一好看些,但是就是这样令人憋气(而且很多场比赛都是1:0)的比赛,却让大连提前夺冠了,上海广东北京的低迷让奉行1:0的大连夺冠了,而且他之后的多次夺冠严重影响了大家对比赛的关注,可以说大连的多次称霸就是中国球市的毒剂啊,哈哈。

      大连夺冠最大的英雄就是瑞典的三个外援,两个中场一个前锋,为大连夺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年最好的中场绝对是大连队那个金发外援佩莱,或者说之后的几年最好的外援最实用的外援都是大连队的,虽然如上海队引进了许多大牌外援,但是都不如大连引进的那些北欧东欧外援实用,在看到大连辉煌的事业上不得不感叹大连的引援是最成功的。

      大连队当时最大的问题就是腰软,那也是中国足球最大的毛病,国家队在后腰等一些中场组织者位置上都没有什么好人选,大连也不例外,而大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引进了北欧的几个实用的中场球员,把自己的腰扎实的护起来,而当时上海却一心引进前锋后卫,对于中场毫不注意,虽然引进过相当出色的法国中场组织者,但是却没有引进一个厚实的腰,这是每次连沪争霸失败的关键。(95年申花夺冠是将范推到中场,03年的夺冠是因为中场的德国外援阿尔贝茨。)自96年后,夺冠球队的中场发动机一直是由外援担当,唯一一次例外就是去年的深圳队,今年的山东中场也是相当豪华,就不知能不能夺冠了。

      中国队多年的疾病就在于中场无力,希望以后能根除之.

      元宝推荐:老叶,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