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解读《黄帝内经太素》之二十:督脉 -- 弦音醉舸

共:💬1 🌺1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解读《黄帝内经太素》之二十:督脉

    黄帝曰: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毋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故气从太阴出,注阳明,至肝,从肝上注肺,上循喉咙,入颃颡之窍,究于畜门。其支别者,上额循颠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络阴器,上过毛中,入脐中,上循腹里,入缺盆,下注肺中,复出太阴。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风者百病之始也,以针治之奈何?

    岐伯曰:督脉起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庭孔,其孔溺孔之端,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颠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而止。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此生病,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其女子不字,□痔遗溺嗌干,督脉生病,治督脉。

    本篇介绍了督脉的走行途径,但其意义不限于此,还是一篇佐证《内经太素》为纂集成书的重要文献。

    开篇黄帝陈述其学派认知的督脉概念:十二经脉循行体系的余绪(十二经脉气血循环的归处),故而起点在“颃颡之窍”之上的“畜门”,然后气血“上额循颠下项中,循脊入骶”,再“络阴器,上过毛中,入脐中,上循腹里,入缺盆,下注肺中”,完成一个十二经脉体系之外的气血链。

    问题出在“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风者百病之始也,以针治之奈何?”,所闻内容是“风为百病之长”,下文却是岐伯的答的什么是督脉!这是一处明显的文献嫁接时的疏漏,以便督脉相关文献的汇集。

    黄帝学派的督脉是十二经脉循环体系之外的一个并行的气血通道,那岐伯所代表的经脉医学对督脉的认知是否相同呢?

    岐伯认知的督脉:

    督脉的循行分为三个部分

    1、督脉起少腹以下骨中央,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女子入系庭孔,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

    2、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颠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而止。

    3、其少腹直上者,贯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

    故而岐伯认知的督脉包含后世的任脉,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封闭循环,循环的关契点有两处:一、眼,督脉少腹支从肚脐中央上行贯心入喉后出于体表(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绕嘴唇一圈后上止于下眼窝(眼袋位置),而另一支则是从目內呲继续上巅顶入络脑,显然其气血承继之实现,在眼!二、肾,督脉“目支”在双目获得督脉腹支的气血后,“上额交颠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而止”,最终止于肾,而恰恰督脉“主支”(督脉起少腹以下骨中央,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缘起之后,其气血正是注入双肾,则督脉气血在双肾处得以承继。这也就是为何后世“命门”一名二处的原因,眼与肾是督脉气血承继的要害之处,故称“命门”!

    岐伯所代表的经脉医学认知的封闭循环的督脉与黄帝所认知的督脉形迹上有重合之处,但显然不是同一个概念!尤其要强调的是,经脉医学的督脉气血,沟通心(上贯心入喉)、肾,这也是“心肾相交”理论的根基所在!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帐号:ouoviv,季子说!

    通宝推:西电鲁丁,mezhan,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