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袁盎与晁错 -- 语迟

共:💬5 🌺7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袁盎与晁错

      此篇较原文有改写。

    【原创】汉文化扫盲(112):袁盎与晁错 [ 语迟 ] 2005-07-06 19:34:08

      中国历史写事件,基本上是裹在个人历史里写,关注的是人。这是从《史记》开的头。《史记》以前写历史是编年体,其实也是以人为主。春秋笔法很省墨,大战争惊人事件等等,一两个字就打发了。不象西方史学那么琐碎苍白。西方史学的研究方向不同,西方历史关注的是事件。比如奥斯卡最佳影片《英国病人》,这个电影就可以说明西方文化在关注什么。影片情节是发生在战争期间的一场婚外恋,因为在战争的背景下发生,男女主人翁的结局相当奇葩。影片并不是在刻画人物,而意在刻画战争。如果传统的中国人来写这个故事,就会写人的,道学家会来一番道德批判,情圣们则会描绘出一对超凡的才子佳人。例如《三言二拍》的名篇《卖油郎独占花魁》。这个故事的背景同样是战乱,写的是北宋南渡时,国破家亡的两个年轻人,在异地他乡相濡以沫的爱情。故事对战乱一笔带过,却把卖油郎对花魁娘子的绵绵情意,写得婉转动人。

      龚自珍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什么叫“大道”?大道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要了解“道”,读中国历史是一条捷径。听爱因斯坦牛顿这些个草驴的不行。也许俺这人过分自大了,俺脚着,历史上其实也没什么东西,史学有什么学的?往大的说,不过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不过是月满则亏日中则昃,不过是否极泰来而乐极生悲而已,不过都是些否定之否定,都是些无常罢了。其实这就是“道”。这两天看新闻,说哪儿的一个县的,原来的理科高考状元,大学毕业以后,不想工作,每天流浪着混日子。这孩子想,自己也成不了什么伟大的人物,而朝九晚五的上班,娶妻生子,做一个普通人,又很不甘心,很没意思。这孩子就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这样的孩子可以引导他去求道,这孩子应该是个非常有天赋,有思想,是个非常深刻的人。我现在40岁了,可能基本上搞清楚了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人生的意义就是“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生是一种自然现象。无论你是一个伟人,还是一个普通人,结局都是“荒冢一堆草没了”。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伟大与平凡,仅仅是人类的无聊制造,这世上本来压根儿就没什么伟大和平凡,大家无论谁,都一样。这样,踏实下来,做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就有了心理依据。就会心甘情愿的做一个普通人,踏踏实实的过日子。

      明白了如此道理,再回过头来读历史,就能看出来,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史籍,啰啰嗦嗦说了那么多,说的也就这么回事。佛曰,“无常”。老子曰,“反者道之动”,黑格尔说“否定之否定”。如此而已。。。。

      当然,中国史学不但阐明大道,还讲了一些小道,什么因果律什么的,什么“命由心造”,性格决定命运等等。这篇借《史记》中几个人的例子略说明之。

      比如《史记》记载的飞将军李广,这个人的才能世所公认,不但才干“天下无双”,为人品德也非常可观。李广做二千石的官做了40年,死的时候却家无余财,一辈子也不曾考虑添产置业的事情。有了朝廷封赏辄分赐麾下,而且身先士卒。然而李广的命运却很蹭蹬,一生郁郁不得志,结果也很惨。当年连文帝都为之可惜,说李广如果在高祖时代,万户侯岂足道哉?

      然而终其一生,李广也不过是个省部级干部。看着一群歪瓜裂枣都能封侯进爵,地位远在自己之上,李广发牢骚说:“从和匈奴打仗起我就参与,到现在因为汉匈战争封侯的有几十个人,可老子寸尺之功都捞不到,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这是命中注定的吗?当时一起喝酒的一个半仙,叫做王朔的,就问李广,你做过什么亏心事情没有?果然,李广曾经诱降八百羌人,却违背承诺在羌人归降的当天就将其全部杀戮。就是这件生儿子没屁眼的事情一直放不下,耿耿于怀。王朔说,“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而《史记》中,把一件极小的事情与李广一生的惊涛骇浪并列放在一起,想必有太史公的言外之意。李广曾经在家赋闲的时候,有次可能犯了宵禁,在东莞被抓了。被一个芝麻绿豆的小官呵斥。李广说,老子是李广。那也不行,拘留。派出所关了一晚上。没过多久,天子召拜李广为太守,李广复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杀了那个小官。

      宋楚瑜这次来大陆,说过一句话是“心胸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这话说得很对。从这件小事上看,李广虽然天下无双,却是个心胸狭隘的人,睚眦必报。这个事情应该就是《李将军列传》的点睛之笔。李广如此坎坷愤懑不得志,其实也许并不为杀已降,也许只因为他没有那么大的胸怀而已。

      古语云,世间享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应饿死者,定是饿死人物。天不过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意思?李广封不了侯拜不了相,就是因为你不是那般人物。。。例如《大宅门》中的白景琦,此人对钱就没什么概念,挥金如土不知吝啬为何物,他从来也没把钱当回事。这就是所谓的千金之人,因为他有那么大的心胸。世间汲汲于富贵者,大多都是舍本逐末,只向外头去求财,却从不考虑向内来修心,尔等且扪心自问,“人皆欲富也,且问万贯缠腰,如何布置?”你有那么大的肚量心胸装得下这许多的钱吗?

      佛学说“命由心造”,古语说“大德必得其位”、“大德必得其寿”、“大德必得其禄”。李广就是个反例。可见做个大德有多么难。李广虽然心胸狭窄,但是他那些好处却也难得,没几个人比得了。李广自裁之日,“一军皆哭”,百姓则“老壮皆为垂涕”。司马迁说李广的好处是“其身正,不令而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广带兵很松散,纪律不严,但是士兵“咸乐为之死”。这就是李广正义凛然的效果,下属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也。

      另外两个例子,就是本贴的题目:《袁盎晁错列传》。

      司马迁把袁盎晁错放在一起写有点意思,袁盎晁错虽然势同水火,这两个人却是一样的人,两个人的悲惨结局都是由自己的性格决定的。袁盎晁错的生死角力发生在吴楚叛乱的时刻。晁错这时已经乱了方寸。的确,吴王叛乱与晁错有直接关系,但是在这件事情上,晁错的原则还是不错的,那就是必须削藩来巩固中央集权。国中国的局面久则必乱。这一点晁错看得不错。但是晁错犯了一个错误,这个错误也是一般人常犯的,那就是对于削藩缺乏通盘的谋划考虑。只想着削藩削藩,削藩了以后怎样,他不管。结果枪响了,出事了。晁错心里没谱,就乱了方寸。居然昏了头,建议景帝杀袁盎来追究罪责。这有个屁用。晁错要杀袁盎,袁盎反过来就劝景帝杀晁错,分析得头头是道,结果景帝就骗着把晁错给杀了,灭门九族。杀了也没什么用。诸侯们不但没有因此退兵,还差点把前去游说的袁盎也给杀了。

      《史记》说晁错这个人“峭直刻深”,峭是尖锐锋利的意思,直是不会拐弯,刻是苛刻,深是过分。所谓“气性乖张,多是夭亡之子。语言深刻,终为福薄之人”,有些人说话写东西做事非常狠,不留余地。这就是“刻深”。 鱼找鱼虾找虾,乌龟找王八。相由心生,物以类聚。晁错是这样的人,汉景帝也是这样的人。《容斋随笔》说,“汉景帝忍杀”。说“考其天资,则刻戾忍杀之人耳。”说景帝早先“因博戏杀吴太子”,已经跟吴王结了梁子,这次削藩的力度又过大,吴王才反了。袁盎劝景帝杀晁错一人,景帝却以大逆罪把晁错全家都杀了。七王之乱中也滥杀无辜,手段残忍。还说景帝请周亚夫吃饭不给筷子,呵斥着让周亚夫站起来,侮辱他,一点也不尊重大臣。最终找了个小罪杀了周亚夫。。。

      晁错这人太不成熟了。综观晁错一生,一路平步青云,并无历练和磨难,性格没有被打磨,也把这世上的事想的太简单了。晁错最终成了政治的牺牲品,结局是“衣朝衣斩东市”,被骗到了法场,到死前一刻才知道皇帝要杀他。而且是腰斩。诸位看这个“峭直刻深”,不正是一把刀么?无论是这把刀,还是刻戾忍杀的汉景帝,都是晁错的性格变出来的。这就是相由心生。

      与晁错一样,袁盎也是常称引大道理,慷慨激昂,对于政治十分热心。很有西西河的蛇精病风格。曾经宦官赵同在皇帝那里给袁盎上烂药,中伤袁盎,袁盎苦无良策应对。袁盎的侄子袁种出主意说,找个机会当着皇帝的面骂赵同一次,侮辱他,你看赵同再咋说你坏话。袁盎对于毁谤这种事情感到忧虑,这也说明其患得患失的缺点,心地不光明。《史记》说袁盎“好声矜贤,竟以名败”,好声就是很看重声望,矜贤就是因为贤德而自满。袁盎自诩贤德,很会做人,《袁盎晁错列传》里写了一些,比如其手下与其婢女私通,袁盎装看不见,后来事情败露,手下逃跑,袁盎亲自追他回来,还把婢女相赐,成人之美。正由于袁盎会做人,得人心,结果就被众人夸的找不着北了,不知道自己是谁了。袁盎最终因轻率地卷入夺嫡这种敏感的帝王家事而死于非命,这就是名声害了他。他几乎和晁错一样,感觉太好,自满到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几斤几两。

      《庄子》中说,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作恶会受到惩罚,行善则会得到名望,而名望与刑罚一样,都是可以杀人的。所以聪明人躲避名望犹避水火,出了名并不是什么好事。只有那些蠢人才会一天到晚幻想着不择手段的要出名。

      本贴写了三个人物的故事,目的不是要来臧否人物,这三个人心胸性格上的缺点对我们有借鉴意义。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内省也。以史为鉴,以人为镜而修正心胸,这就是明哲保身。

      (完)

    通宝推:大圆,Bmlf,青颍路,决不倒戈,呆头呆脑,何求,
    • 家园 爱因斯坦怎么得罪你了?

      要了解“道”,读中国历史是一条捷径。听爱因斯坦牛顿这些个草驴的不行。

      先别说什么“道”,做人,最基本的,要尊重别人,要把人当人看。

      佛学说“命由心造”,古语说“大德必得其位”、“大德必得其寿”、“大德必得其禄”。

      佛学,最基本的,就是“莫妄语”,先别说什么“大德”,请先注意一下不要随口骂人这样的“小德”可好?

    • 家园 四十而不惑。
    • 家园 看您的贴,没来由的想起方舟子来了。

      心胸真是很重要。

    • 家园 呵呵

      本贴写了三个人物的故事,目的不是要来臧否人物,这三个人心胸性格上的缺点对我们有借鉴意义。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内省也。以史为鉴,以人为镜而修正心胸,这就是明哲保身。

      就是所有人都抱着这种想法,最后才发生元朝清朝被其他民族端掉,冯道算不算明哲保身的好例子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