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于光远团伙研究 -- zirun99

共:💬82 🌺144 🌵1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于光远显然有愧于孙历生,

                      这是无可辩驳的。他的愧在于,他不能真正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扛不住外界的压力,甚至是对自己的前途的渴望,放不下一切,反而去牺牲自己的爱人。其实最终牺牲的是自己的良心。

                      • 家园 你说的,是王友琴在书中的观点,是她认为成立的一种可能

                        但,如果这种把责任都推给组织的说法成立,又如何解释于不管孙的平反、不参加孙的追掉会、不在他回忆文革的书中提孙和孩子(王友琴及于小红的文章)?

                        • 家园 责任在于整个政治意识形态,

                          当时的逻辑是婚姻爱情必须要建立在共同的革命理想基础上,如果配偶之一不再革命,那么基础不复存在,离婚才是符合革命道德的。孙当时属于6类右派,是敌我矛盾按人民矛盾处理(宽大处理),实际就是反革命,与反革命离婚才是符合道德的,如果坚持不离婚,到底是你是对党中央有怀疑的动摇分子,还是你实际也是内心深处的反革命呢?

                          所以根本就不用什么组织谈话或下命令,强迫离婚,自己就都乖乖的离婚了,于光远与孙历生就是如此,而且于光远还是离婚的申请人。于光远做了这样自我人格否定的事,这才是他一生最惭愧的事,也是最痛苦的事,所以他最不愿提及才是最正常的。

                          • 家园 奥,说到这里就不怪组织了,改怪意识形态了

                            首先是别唬人:什么“敌我矛盾按人民矛盾处理(宽大处理),实际就是反革命”。都是过来人,别咋呼。

                            其次,暂且按你的逻辑往下理吧:跟一个历史反革命家庭结姻缘,和一个与毛主席对立的资产阶级司令部的总司令一起被捕叛变的家庭联姻,岂不是更“不道德”?

                            按照你的逻辑,于光远是变了、有勇气了,开始怀疑组织了?还是怀疑意识形态了?对不起,接下来的常理应该是对孙补偿、而不是把她抹去。

                            • 家园 我不是过来人,但我也了解一些,

                              我不是过来人,但我也了解一些,

                              你自称过来人,想必是会更了解,很简单的事,假如你是于光远,你在58年该如何选择?

                              至于你“其次”后面的话,你还是在不断在自己的逻辑里打转,你为何不再看看我前面的贴子,我再说一次。

                              第一,于光远在67年自己也倒了,前途没了,成了革命的落伍者,甚至有可能升级为革命的对象。自己已成“臭鱼”,他有什么资格嫌弃妻子有个“叛徒”爹,没有这个必要了。

                              其次,我们不知道,孟苏在67年对她父亲做了什么,比如断绝父女关系,揭发父亲之类的事,这在当时完全是有可能的。

                              第三,“按照你的逻辑,于光远是变了、有勇气了,开始怀疑组织了?”,这是你强加给我的逻辑,我从来没这么说过,我是说你不能用67年的事反推58年的事,因为事主的个人情况有变化,个人思想等也有可能有变化。

                              第四,我认为于光远正是因为对孙历生所做之事,实在太违背自己的内心,他实在无法解释自己,原谅自己,所以只能是逃避。

                              这根刺正中他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任何的一次触动,都是剧痛,只能永远的躲开。你所说的“按常理应该是对孙补偿、而不是把她抹去”,这才不是常理,怎么对孙补偿?难道是给孙搬个风光大葬,然后在葬礼上叙说他们当时有多恩爱,然后58年当时某些人有多坏,棒打鸳鸯,然后他又有多少不不得以,这些话能骗得了别人(一般聪明点的人也骗不了),能骗得了自己吗?他如何有承担,首先就是要自我彻底解刨,自我彻底解刨必然要解刨到他前半生所追求和参与建构的理念,这无疑于自我思想全面否定,人格全面否定,于光远不是这么有勇气的人。他做不到自我否定,他也没那么庸俗,不会做骗人骗己的所谓“补偿”(比如要求补发个工资什么的),自然只有做逃兵这一条路了。

                    • 家园 你的链接得翻墙,我懒得翻,

                      但是于小红文章和照片都看过,是于小红的《白花丁香树》吧。

                      外链出处

                      第二页孙历生在劳改农场的照片就是于光远拍摄的,这已经是1960年的事了,于光远去劳改农场探视,孙见于,笑了。

                      你所说的1968年于和于的三个女儿的合影,我没觉得有什么异常的。你大概觉得于光远不应该笑,但是于的女儿也在笑呀。实际情况可能没那么复杂,就是摄影师让大家笑一下,大家习惯性地笑了,于是按快门。

                      孟苏一直在捷克留学,1960年4月,于光远去捷克开会,孟去帮忙翻译,他们才认识的,原始文章名字我拿不出来,时间太久,但这个细节我相信我的记忆。

                      你用孟用潜67年出事,于光远没跟孟用潜的女儿离婚,来反证于光远58年不是因为政治原因离婚,你不觉得逻辑有问题吗?即使假如67年说孟苏是叛徒,于光远勇敢地反抗政治压力,不顾自己的前程而坚持不离婚,也不能证明58年于光远同样坚强。人是会变的。

                      何况,第一,67年说孟用潜是叛徒,而不是孟苏。老婆和岳父还差很多。

                      第二,于光远当时也倒了,他与孟苏谁拖累谁,还不好说,“臭鱼”找“烂虾”,不是很般配吗,离啥婚呀?

                      • 家园 由于我还没有买到于光远回忆文革的书

                        所以,我只能依靠网络搜索。到目前我没有找到于在文革中“倒了”的任何线索,包括它的老部下的回忆、严家琪的回忆,都没有提过于光远在文革中“倒过”。

                        百度什么的甚至都没有“在文革中受迫害”的字眼。似乎,于光远是个文革中的不倒翁!

                        所以,我真的希望您能给出您说法的出处。

                        您说的“人是会变的”,这个在没有得到进一步信息之前,似乎逻辑还站得住脚。只是它从“怕怕组织上发现它和右派老婆交媾被处理”、到它“不怕被叛徒家庭牵连”,这跨度也扯太大了一点儿。

                        • 家园 于光远文革前在中宣部,

                          (科委是兼职),中宣部是阎王殿,于光远又没有反戈一击杀出来,当然也是阎王殿的小鬼一名,自然也是挨斗的,各种批斗会家常便饭,喷气式的待遇也享受了,只不过中宣部的明星阎王太多,抓不过来,于光远这样的小鬼不算起眼,所以没给整死或抓起来。

                          于光远写过一本书,《十年中的我》,就是写他在文革中的事,你网上搜一搜,可以找到。

                          我看你其实好多细节根本就不知道,就凭自己的想象,任意给人定罪,这并不是什么好习惯。

                          我举了最极端的假设(孟苏被认为叛徒),这都无法反证于光远在67年会做58年一样的行为,很简单,人是活的,可以思考,可以改变自己的思想行为,比如我们不能因为一个被抓住的小偷,就去推断以后还会偷,下次有人丢东西就断定是他,而是要先找证据,不是吗?

                          何况,我指出于光远67年也倒了,此时离婚有什么意义?再者,我们也不知道,孟苏在67年与她父亲做了什么,比如断绝父女关系之类的事,这在那个时代也不少见。

                          • 家园 你有出处就说出处,我清楚地告诉你连百度等都没有“文革中遭

                            迫害”的事实,你如果有,给出出处,大家一起看。

                            你说的什么《十年中的我》,如果你能搜出结果,给我们看看截图或者具体的链接,我是搜不出结果。

                            至于于光远的《文革中的我》,书在运输过程中,从目录来看,看不出它倒了。

                            我看你其实好多细节根本就没看,就凭自己的主管,任意给于辩护,这并不是什么好习惯。

    • 家园 于光远的出身

      维基百科:“于光远(1915年7月5日-2013年9月26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经济学家、哲学家、教育家。”

      MBA智库百科:“于光远本名郁钟正,于1915年7月5日生于上海。父亲郁祁培出生于商业世家。时值康有为创办"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父亲受新思想影响,不肯听家里安排学商,吵着要进洋学堂,后在姑妈的帮助下如愿以偿,这无疑为于光远的成长铺下了坚实的基石。父亲思想开放,人格正直,以自己的正直与骨气影响着儿子。母亲蒋文英在常州洋学堂读了一年书。这位成绩优秀的姑娘,并不因为中止学业而停止学习,自读了不少书,会背《唐诗》,《古文观止》等。像所有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一样,她懂得怎样养育儿子。暑假时她带他到苏州外婆家,外婆家的草地、花木还有养着的乌龟、表哥的蟋蟀,给了他童年的乐趣与知识。她还经常给儿子讲自己小时逃难的故事,因为是切身经历,讲得有情有景,于光远很爱听。母亲还讲英雄故事教育儿子要勇敢,不怕苦。故事中忧国爱民的精髓也一点点地培养了他的正义感与爱国情操。”

      一篇专门写嘉定名人往事的博客,博主在2009年拜访于光远之后,写下了《“愤青”于光远》一文:“五月初,在北京有幸拜会了95岁高龄的于光远先生。于老头脑清醒,对家乡嘉定充满感情,对年轻时的往事多有回忆。笔者提及嘉定人、卖国贼曹汝霖,于光远先生证实,那正是他的舅舅,于先生四五个月大的时候,曹汝霖抱过他,甚至还预言:这孩子将来有出息。”

      综合上面三部分,结果——于光远先生的爱国情操,是五四运动最著名的卖国贼的妹妹“教育、培养”起来的!

      再回头看看上面的“郁”:“于光远,1915年7月5日生,嘉定南翔人。原名郁锺正(郁家是船运沙子致富的)。”——可能是编辑搞错了,沙船帮不是运沙子的,是搞海运的。看看高阳的《红顶商人》,漕帮尤五去郁家找郁老大的那一段。

      这里,要请教群里朋友另一个问题:沙船帮帮主和洪门是什么关系?

      • 家园 这些世家子弟对国家根本没感情,有的是对家族的感情

        可是由于他们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往往能占据关键位置。

      • 家园 应该跟台湾的郁慕明家有亲戚关系。

        郁慕明正是上海人,父亲一辈生意也做得很大。

        • 家园 还真有可能,如果他是南翔郁氏

          郁氏家族在于光远祖父时代就走下坡路,原因是现代轮船开始替代沙船,竞争加剧,而于光远祖父郁熙源是个不爱管事的人,他爱做隐居名士。

      • 家园 不知郁家与青洪帮的关系

        不过在晚清上海,江浙、本地人多参加青帮,洪门多是来自粤闽的移民。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