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嫦娥抽阿婆骡第一鞭 -- 方天化几

共:💬293 🌺735 🌵1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 家园 质疑合理,违背科学研究的常规
      • 家园 问题是阿波罗12号,12号就有返回舱成功返回的经验了

        11号这个只能说有冒险成分。

        老美为阿波罗11号准备了两份总统讲话,没用上的那份就是“祝贺”胳膊壮和他的小伙伴两人成为首批月球永久移民的

      • 家园 据说从月球发射返回是个小case

        据说从月球发射返回是个小case,月球引力远小于地球,也没有空气阻力,所以很容易成功。不知道之前能不能,有没有在地球做过实验。这次嫦娥登月是做过地面实验的,建了个高塔,拿钢丝绳吊着,等于是模拟了月球的重力环境,地面上也是仿着月球来的各种坑。发射有没有办法做同样的实验呢。

      • 家园 这个质疑看起来很有力,但是忘了一个技术

        那就是大型仿真技术,以及一起为基础的大型仿真系统。

        这在当年的太空竞赛中是幕后的英雄。

        可以这么说,每次的实际测试,都是那套大型仿真系统的验证,而也为那套系统提供进一步的修正。

        包括现在中国也一样。

        • 家园 大型仿真技术的大是什么概念?有没有定量?还是只是大大大?
        • 家园 还是觉得没法让人信服

          仿真当然会有,比如生命系统啥的。但是请想想,绕,落,回,这三者,“回”肯定是难度最大的。要仿真,恐怕也不是单纯的计算机模拟就可以了吧。而且回也包括没人的回和有人的回。连无人的回都没有搞过,直接搞个有人的回,谁能放心。而且也不象是正常的工程研究。之前的绕呀落呀试验,搞了那么多次,花了那么多钱。反而是无人的回,一次也不搞?

          中国到现在这一步,无人的回还没有出现,有人的回连计划都没有,以后搞不搞还成问题。说明有人的回比无人的回难度大多了。当然不能凭中国的水平来质疑米帝的水平。但也侧面表明,从单纯的落到直接人登月,中间的技术水平跨越是非常大的,合理的研究应当是一步步摸索,一步步试验。

          我个人倾向于美国人绕月了,但是没有落人,没有登月。当然,你也可以说我没有水平的怀疑。毕竟这事,目前还只能打打口水仗。真要出结果,只能日后上去看脚印。日本月神号说没有看到人活动的痕迹。NASA举出月球车的相片和车印还反驳。这也只能说明米帝的月球车确实上去了,但人到底上不上去过,还没有严格的证据。

          • 家园 有疑问没问题

            但是疑问不代表要否定。你提的东西最多就是可以批评NASA为了面子工程太过于激进鲁莽,但是没有一点干货可以证伪登月。你可以说你对美国人登月只有95%或者90%的信任度,但在这么多证据面前你说倾向于没有登月我也实在不太能理解。

        • 家园 再仿真也不能完全代替实验

          就像现在超级计算机发展到如此水平,那一架飞机或导弹不需要经过测试?何况飞升试验从未做过,怎莫保证成功,那可是3个大活人呀。

          • 家园 怕死人么。阿波罗1号就死了3个,还是在地面
          • 家园 咳咳,我没有说有仿真就可以不要真实测试了呀

            我的意思是说,大型仿真系统被真实测试所验证,并由真实测试提供新的数据所补充完善,由此正向循环。。。

            所以,两个大型的仿真系统:1,核武器。这个大家都知道了吧,所以现在五大国都可以模拟核试验。2,宇航系统(包含惯性导弹系统)。这是宇航事业的加速器,倍增器。。。

            但是我绝对没有说就可以不要真实的测试。不够否认的是,这样的成功的仿真系统会大大减少对真实测试的需求,越到后来越是这样。

            ----------------------------

            话说当年在校图书馆里找到一本国防科大出的系统仿真程序的书,翻开一看,全是Fortran的程序,头立马就晕了。

    • 家园 【风来啥挡】嫦娥3诠释美国当年登月造假,弯曲的地平线。

      嫦娥3登月诠释美国当年阿波罗造假新铁证,显然,美国当年撒谎没编“圆”。

      外链出处

      ccthere高人们,你们怎么解释这些图片?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