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求助】关于4。12政变和当时针对共产党的屠杀 -- 大费

共:💬18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求助】关于4。12政变和当时针对共产党的屠杀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仅从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就达31万多人。内战代替了团结,独裁代替了民主,黑暗代替了光明。

    以上是我知道的关于4。12的内容。这是党史书上说的。这一段,现在好像也不大提了。

    最近,我在其他的网站,看到有人解释说,蒋发动4。12政变,是被迫的,是不得不这样做;否则,国民党会被共产党以同样的手段杀掉。

    蒋拿到了证据,即公产国际给中共的信,要求武装革命,取代国民党(大意如此)。

    我的问题是,有没有这种证据,信件或者文件?

    4。12之前,共产党有没有打算取代国民党?

    还有,关于共产党人的死亡人数,有没有证据?

    • 家园 有一个《苏联阴谋文证汇编》北大内部图书馆有

      据说是1927年张作霖抄了北京苏联大使馆抄出来的资料汇总的。

      但又有几个编者在建国以后称其中的几份关键性材料是张作霖迫于北京公使团的压力伪造的。之后又有另外的在港台的编者称他们是迫于共党压力而作的申明,是迫于苏联给中共的压力,但事实上确实有那么些俄文文件,并非伪造或是杜撰。

      总而言之,一堆迷雾

    • 家园 【文摘】林思云对国共散伙的看法

      蒋介石上台后,1926年7月在苏联的支持下开始北伐。据近年的一些研究资料显示,

      苏联对国民党政府提供了高达数百万美元(当时价格)的军事援助。当时中国是个穷国,

      各个军阀并没有多少钱购买军火,而资本主义国家“死的商人”军火商,决不会象苏联那

      样提供无偿的军事装备,所以苏联的援助使各个军阀部队在军事装备上,大大劣于北伐军

      。比如大军阀之一张宗昌的部队,有三分之一的人没有枪,连军服也长年不更新,士兵们

      一个个蓬头垢面,还有很多人连鞋都没有。部队里发的一点军饷全被各级军官装入自己的

      腰包,张宗昌自己也生活非常靡烂,有妻妾42人,其中21人是白人。这样的军队没有

      战斗力也是可想而知的。

      当然苏联的援助也是有条件的,这就是允许共产党人在北伐所到之处发动工农,并在军队

      中进行帝国主义问题、农民问题的激烈宣传。当时中国人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本来就很痛恨

      ,列宁的帝国主义学说又使中国人的仇外情绪火上浇油,使北伐军和外国人造成了严重摩

      擦。1927年1月3日,北伐军不顾中国军队不得进入外国租借的国际条约,强行进入

      英国在汉口的租界,和英国的海军陆战队发生了交火,双方各有死伤。1月6日,北伐军

      再次强行进入在九江的英国租借。如果是在一次世界大战前,大英帝国肯定再次纠集八国

      联军惩罚中国,但一次大战后英国的国力大大衰退,只好默认中国军队武力收回汉口和九

      江租借。

      可是1927年3月27日北伐军占领南京后,激愤的士兵的狂乱行动,引起了造成很大

      国际麻烦的“南京事件”。北伐军进入南京后对外国领事馆、教堂、商社等进行了武装袭

      击,打死英美法意等国6人,打伤数十人。特别是英国领事被北伐军士兵拉到市中心用青

      龙刀斩首示众,英国领事夫人被27名北伐军士兵轮奸至重伤,此外还有上百名外国妇女

      被北伐军士兵强奸。北伐军的“暴行”使列强们十分震惊:义和团又来了!英美在长江上

      的数艘军舰开始向南京城内炮击报复,打死南京市民2000余人。不过日本军舰被政府

      下令不得开炮,日本舰队司令驶回上海后自杀谢罪。他在遗书中说:他奉命不准开炮,以

      至海军保护侨民不周,无面目以见国人。(据日本报道,日本在“南京事件”中重伤5人

      ,被强奸者35人)。

      蒋介石对这种情况非常担心:这样下去北伐势必引起各国列强的干涉,就要破灭国民党消

      灭军阀统一中国的大业。蒋介石认为这一切都是共产党的帝国主义理论煽动所造成的,不

      和共产党分家,北伐就不能成功。蒋介石下了“分共”的决心。尽管蒋介石的“分共”主

      张得到大部分国民党高级将领的支持,但当时蒋介石身兼各种要职,培植私人势力,搞军

      事独裁的倾向也十分明显,所以反对蒋介石独裁,请汪精卫回国重新担任国民党领导人的

      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在这样的情况下,蒋介石也感到众怒难犯,只好请汪精卫回国主持大

      局,蒋介石给汪精卫拍电报说:“如果先生再不回国的话,我就要出国了”。

      在这种情况下,汪精卫于1927年2月下旬离开法国,乘火车经苏联归国。在汪精卫途

      径莫斯科时,斯大林专门接见了这位国民党左派领袖。斯大林希望汪精卫回国后重用陈公

      博等左派人士,嘱咐汪精卫说服蒋介石不要赶鲍罗廷回国。原来苏联将最高顾问季山嘉换

      为态度比较谦虚的鲍罗廷后,仍和蒋介石龌龊很多。一次鲍罗廷对蒋介石说:“你想让众

      人不说话是不可以的。我告诉你一个故事罢。古时西方有一个国王,极讨厌大臣们说话。

      有一天,他对大臣们说:‘你们说话太多了,我不喜欢。’大臣们说:‘只有狗是不会说

      话的,陛下要我们不说话,只有去找狗。”蒋介石认为鲍罗廷有意羞辱他,又要赶鲍罗廷

      回苏联。汪精卫向斯大林表示回国后要坚持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政策,并做好蒋介石等右派

      的工作。

      北伐军攻克汉口后,原来在广州的国民政府迁往汉口,而蒋介石的北伐军总司令部却设在

      南昌。在汉口的国民政府要求蒋介石把北伐军总司令部迁往汉口,而在南昌的蒋介石却要

      求把国民政府迁往南昌,两方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蒋介石不执行党中央的命令,拒绝把司

      令部迁往南昌的作法,显然出于私心。在蒋介石看来,驻扎汉口的部队都不是他的嫡系部

      队,他到南昌必然处于国民政府的控制之下。蒋介石和武汉国民政府的迁都之争,使人们

      更加感到蒋介石军事独裁的危险。

      1927年3月10日,就在汪精卫回国的途中,国民党中央在武汉召开了二届三中全会

      。这次会议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反蒋会议,与会者们一致认为蒋介石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

      一意培植私人势力,现在又挟军力与党和政府对抗,制造军事独裁。如果不及早加以抑制

      ,蒋介石必将成为袁世凯第二。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一系列议案,“中央军事委员会组织

      大纲”,“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组织条例”等,均意在提高党权,削弱蒋介石的个人权力

      。会议还通过今后中央军事委员会不设主席,由汪精卫为首的7人集体领导。汪精卫在缺

      席的情况下,被选为国民政府主席。

      北伐军占领南京后,蒋介石的北伐军司令部迁往南京,这时国民党已形成在汉口的国民政

      府和在南京的蒋介石派系两大阵营,两个阵营都拉拢汪精卫加入他们的阵营。以当时汪精

      卫在国民党内的地位和威望,加入哪个阵营就会大大加重该阵营的砝码。70年前的交通

      不比现在这样快捷,1927年4月1日汪精卫乘坐的邮轮到达上海时,北伐军已经攻占

      了上海。蒋介石派他的私人代表吴稚晖前往码头迎接汪精卫,在这以前,蒋介石向全军发

      表欢迎汪精卫回国领导的通电:“自今以后,所有党政、民政、财政、外交等等,均须在

      汪主席领导之下,完全统一于中央。中正统帅全军而服从之。”4月3日,汪精卫到法租

      界孙中山的故居,和蒋介石以及在沪的国民党高级军政干部会谈。

      吴稚晖说:“现在共产党以武汉为中心,从城市到农村都在搞暴动,武汉的国民党已被共

      党所胁持,迟早要被吃掉”。蒋介石说:“目前我党已处于一个危险时期,也是一个转折

      关头,如果让共党再猖狂下去国民党就要垮台,现在一切党国命运在于汪主席复职。”汪

      精卫说:“蒋先生要兄弟来究竟要做些什么呢?”蒋介石说:“第一是复职。第二是把苏

      俄代表鲍罗廷赶走,此人在武汉成了太上皇,非把他赶走不可。第三是分共。这三件事必

      须坚决做,立即做,请汪主席指示。”

      汪精卫回答说:“联俄容共的政策为总理手定,不可轻言更改。此事事关重大,须召开四

      中全会做出决定。党的民主制度、组织原则是必须遵守的。”吴稚晖站起来激动地说:“

      汪兄弟,现在是什么时候,你还要讲什么组织原则,还要对共党心存幻想。”接著李宗仁

      、李曾石等人纷纷发言,反对汪精卫的意见,要求汪精卫不要偏袒中共。汪精卫一时间成

      为众矢之的,但他仍然坚持原则,毫不退让。最后汪精卫说:“我是站在工农方面的呀!

      谁要残害工农,谁就是我的敌人。”

      这时吴稚晖忍不住激动,扑通一声跪倒在汪精卫面前,流著眼泪说:“汪先生,汪主席,

      看在党国面上,你就放弃袒共立场,留在上海领导吧!”汪精卫被此举搞得不知所措,拔

      腿逃避上楼,口中连声说道:“稚老,您是老前辈,这样我受不了,我受不了。”最后会

      议就在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气氛中结束。

      汪精卫和蒋介石等人第二天继续开会,这次汪精卫改变了昨天的强硬态度,同蒋介石达成

      了初步协议。协议规定:一、4月15日由汪精卫主持召开国民党中央二届四中全会,在

      二届四中全会上决定一切;二、通告共产党暂停在国民政府内的一切活动,听候中央开会

      决定;三、工人纠察队等一切武装团体均服从蒋总司令的指挥。汪精卫知道蒋介石是暂时

      的妥协,为了从政治上压倒蒋介石,汪精卫私下找中共领导人陈独秀,要求陈独秀发表一

      个不反对国民党的宣言,堵住蒋介石说共产党要搞暴动的口实。

      4月5日,汪陈两人一起联名发表了一份《国共两党领袖汪兆铭、陈独秀联合宣言》,宣

      言说:“中国共产党坚决承认,中国国民党及国民党的三民主义,在中国革命中毫无疑义

      的重要。只有不愿意中国革命向前进展的人,才想打倒国民党,才想打倒三民主义。”宣

      言最后说,国共两党将为中国革命携手到底,绝不受人离间。

      《汪陈联合宣言》发表后,激怒了国民党的右派。本来国民党的右派并不支持蒋介石的独

      裁,只是赞成蒋介石的反共政策。他们原来寄希望于汪精卫回国后带领他们反共,遏制蒋

      介石的独裁。可是《汪陈联合宣言》发表后,表明汪精卫坚决容共的态度,使国民党中大

      部分反共又反蒋的人士,不得不归集于蒋介石之下共同反共,使蒋介石成为反共英雄。如

      果汪精卫当时打出坚决反共的旗帜,就很可能会得到大部分国民党人的拥戴,就有可能阻

      止蒋介石后来的军事独裁。可是当时汪精卫并没有看清大部分国民党军政人士要求“分共

      ”的呼声,坚决执行孙中山的容共政策,使汪精卫在国民党内的号召力大为下降,也从反

      面为蒋介石的独裁铺平了道路。

      《汪陈联合宣言》不仅是汪精卫悲剧的开始,也是陈独秀悲剧的开始。当时共产党内的激

      进分子,也非常不满国民党的越来越明显的排共政策,要求共产党不再寄人篱下,主动离

      开国民党单独搞革命。陈独秀发表与国民党联合到底的《汪陈联合宣言》,被大部分共产

      党人认为是一个右倾投降主义的宣言,此后不久就罢免了陈独秀总书记之职。

      汪精卫在发表了《汪陈联合宣言》之后,就乘船前往汉口。汪精卫到达汉口后,受到大量

      群众的夹道欢迎,使汪精卫非常感动。在10万民众参加的“迎汪大会”上,汪精卫说:

      “中国革命到了一个严重的时期,革命的往左边来,不革命的快走开去!”表明了汪精卫

      坚决执行孙中山的联共政策。正当汪精卫在汉口高呼“反共即是反革命”的时候,在上海

      的蒋介石却于1927年4月12日发动了武力清共的命令,这就是所谓的“四一二政变

      ”。蒋介石在“四一二政变”中,关闭了共产党在上海的总工会和党部,解散了工人纠察

      队,大肆抓捕共产党员,三天之内就处死300余人,逮捕500余人,还有数千人失踪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汪精卫发表讲话,痛斥蒋介石的武力清党行为。汪精卫说

      :“蒋介石的反共,只是一种借口。其反革命之行动,丧心病狂之至,自绝于党,自绝于

      民众,纪律俱在,难逃大戮。”4月18日,汪精卫又以国民党中央的名义,发表通电说

      :“蒋中正屠杀民众,摧残党部,甘为反动,罪恶昭章。已经中央执行委员会决议,开除

      党籍,免去本人所兼各职。著全国将士及各革命团体拿解中央,按反革命罪条例惩治”。

      为了对抗武汉的正统国民政府,蒋介石干脆在南京也成立一个新的国民政府,以免在名分

      上输给武汉国民政府。4月18日,南京的国民政府成立,蒋介石邀请国民党中的老牌反

      共分子胡汉民出任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自己任中央军委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

      党公开分裂成“汉”“宁”两个政府。

      尽管汪精卫竭力主张联共,但武汉政府的国民党官员中的反共情绪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共

      产党的农民运动过于激烈,而国民党的中下层军官多为中小地主出身,他们的父母亲友在

      故乡被共产党农会揪斗,使他们愤愤不已。最后连革命军三十五军军长何健的父亲,也被

      绑游街示众。何健在一怒之下,指使三十五军三十三团团长许克祥,在湖南长沙发动了“

      马日事变”,捕杀共产党人和亲共分子数百人。“马日事变”后共产党向国民党武汉政府

      施加压力,要求惩处“不法军官”,但大部分国民党官员却袒护许克祥,使许克祥安然无

      恙。

      此时共产国际也感到武汉的国民党靠不住,密令武汉的中共自己组织“工农革命军”,改

      组国民党武汉政府,没收地主的土地实行公有制。共产国际派印度人鲁易将此密令,即所

      谓《五月指示》转交武汉的中共中央。1927年6月1日鲁易到达武汉后,却在把《五

      月指示》交给中共以前,先交给了汪精卫。原来鲁易过分相信汪精卫,认为汪精卫铁心站

      在共产党一边的左派,出示密令以表示对汪精卫的信任,希望汪精卫和共产党共同奋斗。

      汪精卫看到《五月指示》后大吃一惊,密令中写到:一、无视国民党的禁令,实行自下而

      上的土地革命。二、在湖南湖北组织一只由2万共产党员和5万工农组成的工农革命军。

      三、改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有旧思想的一律驱逐,由各界工农代表取而代之。四、

      组织革命法庭审判反革命军官。

      汪精卫看完《五月指示》后冷汗直冒:原来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是为了从内部颠覆瓦解国民

      党,根本没有和国民党一心合作的诚意。于是汪精卫由拥共一百八十度转为反共,成为一

      个坚决的反共人士。

      汪精卫随后找苏联最高顾问鲍罗廷,汪精卫说:“玩火者必自焚,我们要使火烧向敌人而

      不是烧向自己。”鲍罗廷不解地问道:“汪先生,你所说的敌人是指谁?”汪精卫拿出《

      五月指示》的抄件说:“鲍罗廷先生大概已经看过这个指示了吧?如果共产党执行你们共

      产国际的指示,我们国民党就完了。可以警告你们,你们打错主意了!”鲍罗廷不知道汪

      精卫怎么会得到这个密件,他急忙解释说:“我不是共产国际的代表,但这个指示我知道

      。如果中共要执行这个指示,国共合作必将破裂,这是我极不愿意看到的。我将说服陈独

      秀,希望不会发生这种令人痛心的事态”。

      鲍罗廷本人的确也不赞成共产国际的这个极左指示,《五月指示》传达到中共后,很多领

      导人也十分恼怒。1927年7月4日,在鲍罗廷的主持下,中共在汉口三教街紧急召开

      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总书记陈独秀首先发言说:“由于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革

      命的形势已转入严重的阶段,资产阶级已经叛变。而武汉的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的领袖

      汪精卫,乃是中国小资产阶级的代表,其政府即是工农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虽然汪精卫对

      工农革命中的过火行动比较反感,对鲍罗廷同志的态度也不十分友好,但这是小资产阶级

      在革命中动摇性的表现。”

      鲍罗廷接著说了汪精卫找他谈话的经过,然后说:“我十分遗憾地接到汪精卫签署的通知

      我回国的命令,看来他是不想和我们合作了,但我们还是要争取他,希望他能坚持三大政

      策,扭转当前的局势。”陈独秀又说:“汪精卫的思想我很了解。他从法国回来后就找我

      发表共同革命的宣言,说明他是主张三大政策的,昨日如此,今日也如此。至于土地革命

      ,我在五大开会时讲过,政策是正确的,但必须防止过火行动,不要使武汉国民政府走上

      蒋介石的道路,不要逼汪精卫走分共的道路。”

      陈独秀和鲍罗廷主张对汪精卫进行妥协,暂不执行《五月指示》的命令,放弃激进的土改

      运动,争取和汪精卫继续合作。但是陈独秀的妥协主张却遭到大部分激进共产主义分子们

      的反对。张国焘、李立三、周恩来等人均明确反对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李立

      三更提出要陈独秀作检讨检查错误。

      第二天,中共宣布改组,撤销陈独秀的总书记职务,由张国焘、李立三、周恩来等五人领

      导小组组成临时中央常委会。五人领导小组当即起草了一份《宣言》,于1927年7月

      13日公开发表。《宣言》说:“目前,革命已处于危急存亡之时刻,武汉国民党中央和

      国民党政府最近已公开准备政变……。因此,中国共产党决定撤回参加国民政府的共产党

      员……。”

      看到中共发表的宣言后,汪精卫于1927年7月15日召开紧急会议,汪精卫拿出《五

      月指示》说:“我们从这份指示中可以看出五层意思,都是很厉害的……。同志们,目前

      本党已经到了严重的关口,必须在这个会上作出生与死的抉择。”到会的国民党军政要人

      ,孙科、李宗仁、唐生智等,纷纷发言支持分共,只有宋庆龄的代表陈友仁反对,声称三

      大政策是孙总理亲自制定的,违背三大政策就是总理的叛徒。但陈友仁的发言遭到与会者

      的一致反对,最后陈友仁不得不退出会场。

      在这次会议上,通过的《统一本党政策案》,要求在国民政府和军队中任职的共产党员,

      在即日声明脱离共产党,否则一律停止职务。但汪精卫说:“我们不象蒋介石那样搞武力

      清党,而是采用和平的‘分共’,这是最稳妥的步骤。”本来武汉国民政府并没有打算象

      蒋介石那样武力清共,而是准备让共产党和平地退出国民党,汪精卫也声称要“保护共产

      党人之身体自由”。可是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激进指导下,张发奎第二方面军所辖的二十

      军军长贺龙等人,于1927年8月1日,在南昌发动了武装暴动。

      南昌起义使武汉国民政府放弃了和平分共的政策,开始搞武力分共。1927年8月8日

      ,汪精卫召开了国民党中央紧急扩大会议,通过了“武力分共”决议案。在武汉也开始了

      大肆逮捕处死共产党人,第一次国共合作终于彻底破裂。

      国共合作之所以破裂,根本还是在于两党的方针目标有根本的差异,两党合作其实不过是

      一种相互利用。国民党利用联共争取苏联的军事经济支援,而共产党利用国民党来发展自

      己的势力,两党最后走向诀别,也是终究要发生的必然事件。蒋介石搞暴力镇压共产党固

      然不对,但如果共产党能够采取陈独秀等人的妥协政策,不搞激进的共产主义暴力运动,

      共产党和汪精卫等国民党左派的联合,可能会持续更长一些。

    • 家园 我个人的理解是蒋的镇压扩大化、过头了。

      北伐时期轰轰烈烈的农运,我把它理解为一个为实现道德上的要求而任意拔高实施标准的行为,或者说是过快地推动历史进步而缺乏可行性,最后导致了保守势力的激烈反弹。

      所以我认为单纯地指责蒋,就如同单纯地指责16年前的ZF下狠手,都是无法让后人从中吸取足够的教训的。

      • 家园 我这个问题是有点搞笑。没办法,跟不上形势

        是不是这样理解老兄的观点,农运搞得太激烈了,革了保守势力的命。农运本应该温和的进行,如同胡适先生的为人。农民拿人家地主的土地,本如同与虎谋皮,还连商量都没有,更谈不上民主。本来应该是农民跪在地上求地主的事,地主还兴许,不兴许答应。最后,惹得人家脑了。这种人,让人家杀头也是活该。

        是不是这样的?

        • 家园 不是活该不活该的问题,是能不能做到的问题

          政治不能有理想化主义的倾向,文革就是这方面的反面典型。毛早就意识到了民主是摆脱循环论的最好方法,但文革目标的崇高就能说明那种毛采用的大民主的方式是合理的?

          作为政治家,应该更多地以逻辑而非情绪来支配自己的决断,也就是说,对于不公平的现象,应该有如下的心态:我不喜欢它,但我可以接受它。历史经验早已表明,以暴力手段来期冀历史飞跃性进步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事实上,延安时期的毛就已吸取了教训,没有推行激进的土地革命,而是等到夺取了全国政权以后,说明他至少搞明白了愿意不愿意跟能不能之间的区别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