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青铜时代的蜗角战争 第6章 戍卒叫 函谷举 6 -- 潇水

共:💬11 🌺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青铜时代的蜗角战争 第6章 戍卒叫 函谷举 6

    陈胜吴广带领着九百追随者,使用据说是“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粗劣(但是非常环保)的木质武器,首先把大泽乡拿下来了。大泽乡现在叫刘村,后来取消生产队以后,并刘村都没有了,平坦的田野上如今尽是绿油油的麦苗,当地人为了纪念陈胜,就找了一个土坡,硬说那是陈胜起义的地方,还在坡下雕刻了陈胜的石像。石像上的陈胜比历史上实际的年轻,大眼睛,有点像谢廷锋,嘴角也轮廓分明,正在呐喊,手里挥舞着大棒子。

    其实这九百人到底是不是使用大棒子?真的是那么惨吗?也未必!

    秦统一全国后,为了表示太平,下令收集天下武器,铸为十二铜人,以示不复用兵,但民间其实还是有兵器的。比如就在大泽乡正西两百公里的江苏淮阴,韩信同志就喜欢挎着个剑,整天在农贸市场里晃,还被迫从一个大混混的胯下钻过去。

    秦王朝出土的律令,常罚那些犯了事的人缴两副甲、一个盾什么的。说明当时的老百姓,不但有韩信那样的剑,家里还可以做甲盾。家里没有作的话,去农贸市场买一副上缴,大约也可以吧。这些缴上来的甲具盾牌,应该都存在县里,县里有兵器库。

    九百戍卒前往渔阳边境,县里应该自备甲具武器,随队伍运送北上。所以,我们估计这九百人,应该是被arm起来的(武装起来的)。虽然不至于像美国大兵那样arm到了每个牙齿,但拎着纯环保的木头棒子,似乎也并不必要。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陈胜的戍卒使用得都是锄头(闵)、无齿耙(麻)、木棍子(梃)什么的。木棍子也许还有请可原,锄头、无齿耙纯粹是无稽之谈。这帮人是集结起来北上的戍卒,随身携带着锄头、无齿耙干什么呀!既然锄头、无齿耙不可信,那木棍子也就不可信了。

    贾谊是个汉朝文人,和所有文人一样,写文章喜欢制造强烈对比,他故意把起义军武器装备写得很差,目的不外乎是想说:从前秦国能把战国六雄武器精良的百万正规军打得一败涂地,却不能抵抗装备低劣的陈胜。老秦还是那个老秦,为什么前边那么强,后边如此弱呢?都是因为老秦“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建朝以后不修“仁义”了。为了构制对比,贾谊故意把陈胜的装备写得很差。唉!这大约就是以文害意吧。

    不管武器到底是不是木棍子,起义军很快又从大泽乡出发,就近攻破了蕲县的城墙,打开蕲县里的兵器库,这帮人总算可以把自己fully arm起来了,不至于再被贾谊笑话了。陈胜给自己弄了一套最精良的皮甲,非常坚固,又弄了两只锐利的大戟,叫副官给他拿着。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陈胜“身披坚执锐”――披着坚甲,执着锐兵。

    为什么拿两只大戟呢?最近我看了一个资料,说中国青铜时代的武器,其中锡的含量高达25%,远远大于西方的10%,这就使得中国的青铜兵器非常之脆(锡的含量越高越脆)。甚至脆到了这个地步:用大戟插到敌人身体里,比如插进了排骨里,一拧一剜,一不小心,竟可能被排骨把戟尖拗断。这固然能让受伤者非常难受,但这个大戟也就不好再用了,所以我们建议让陈胜拿两根戟。

    陈胜捏着两只大戟,披着坚甲(当时最高级的皮甲是犀牛或者鲨鱼皮的),乘坐战车,迅速向西推进,兵锋直指两百公里以西的“基地”――陈城,这是陈胜起义前就铺垫预备很久的地方,是他可以“作主”的

    “zone”。陈胜急急地朝陈城杀去,就像暴露在野外的老鼠急于奔回安全的鼠窝。到了陈城,他就可以避免流落荒野,受人攻击了。起义队伍沿途顺利攻下安徽亳县、河南永城、柘县、鹿邑等地(我有个中学同学韩华老家就是鹿邑的,他在上个月被我拜访时告知了我这一点,当时我的眼里冒出别样的火花,他的老家真是有名气啊,当年还被陈胜打下来过呢!)。

    在向西(陈城)推进的征程上,这帮人没有什么可吃的,于是他们就“望屋而食”(贾谊语),就是跑进人家屋子里,挤近人家的饭桌边,说:现在已经是不分你我财产的时代了,咱们一起吃吧。于是就挤进目瞪口呆的老乡们肩膀间,一起吃。

    陈胜起义的消息很快和公元前209年夏天的风一起四处吹散,天下之人云集相应,许多豪杰之士都自己裹了粮食,像影子一样追从着陈胜(贾谊语)。这些人能自带粮食,说明还不是赤贫者,而更可能是陈胜那样的野心家――或者好听一点,雄心家。当然,这些追星族把自裹自带的干粮吃完了以后,也免不掉要一起挤进老乡屋“挤着吃”。不管是被挤的还是来挤的,淮北一带的民众们都异常兴奋,因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巨大的人民运动,正在他们的见证和实践下,轰轰烈烈地蔓延泼渐开来了。革命形势如火如荼:这帮望屋而食的起义军,贾谊说他们“横行天下”,晁错说“天下从之如流

    水”,那实在是很爽了。当队伍终于推进到陈城的时候,陈胜回头一样,身后已经汇聚战车六七百乘,战马骑兵千余骑,步卒数万人。

    陈城是一个大郡(陈郡)的郡治,可是郡守先生却不在――可能是望风而逃了,或者去度假村开理论工作务虚会去了。只有他的属官(守丞)站在城门顶上的望楼里(这里比较好,俗语所谓|“城门楼子”――它像个碉堡,耸在城顶,借助内窄外宽的射击孔,居高射击)指挥战斗。守丞指挥了一会儿,一不小心,却把自己弄死了――可能是谁射箭走火了,打着他了。或者是跟他有仇的城里恶少年,从他背后开了枪。关于这些恶少年的事迹,我们随后再说。当然还有可能是城里的亲陈胜“地下党”(豪杰),组织自己的子弟干掉了他。于是陈城守兵大乱,指挥失灵。陈胜的队伍遂像蚂蚁一样,纷纷爬城而入。原本可以凭借坚城抵抗几个月的郡治级的大城――陈城,旋即被义军拿下了。(

    其实如果指挥得当的话,就像后来的三川郡郡治荥阳城被吴广围攻数月而终岿然不动,陈城如果墨守有方,未必会轻易陷落的。

    陈城的陷落,完全是第五纵队从中活动的后果。陈城内部一向是个反秦情绪高涨的地方,关于这一点我们下节再说。

    潇水曰:陈胜身后那些数以万计的战车兵、骑兵、步卒,未必全是流民和亡人,至少战车兵和骑兵不应该全是。流民想当战车兵和骑兵,虽然他能答应,但马儿一时间还未必答应呢。实际上,陈胜在沿途攻克五六个县城之后,打开各县武器库、兵车库,可以获得秦人高效管理制造出的精良武器和战车。此外他还可以收编各县地方武装。所以他身后的义军,应该有相当比例是现役军人,特别是战车兵和骑兵。

    元宝推荐:香山居士,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如果青铜器这么不结实

      那能用来做锄头么?要锄的地皮可比人结实多了。看来锄头如果是其他材料的话,倒可以用来做兵器嘛

      • 家园

        锄头当时是铁的。

        其实脆和硬是两个概念。脆是不耐互相撞击,特别是兵器。当时兵器是脆,在格斗撞击中也许会碎。但排骨一说,确实我是夸张了点,所以我也用了可能两字。硬则是硬,没法再解释了。

        我看的资料是这么个意思:

        为什么中国青铜武器锡多呢?因为锡少了就会软。而西方锡虽然少,但可以通过锻打提高硬度。中国的锻打当时不行。

        当时的铁做兵器也不合适,要么是脆(生铁),要么是软(熟铁),需要后代的变钢技术才适合做成兵器。但农具对脆、硬要求都低,所以用铁

        • 家园 上当了吧,偶连你中的谁的毒都猜的出来

          青铜器的发展,是从锻打到铸造,这点和铁器正好相反。这正好有个贴子,老兄不妨读读。

          http://www.sonicchat.com/topicdisplay.asp?BoardID=16&Page=3&TopicID=914514

        • 家园 基本可以肯定的是,你的结论是值得商榷的

          此问题在网上早以被讨论过多次.

          凭直觉也能判断,如果秦兵器如此不堪,秦军如何能纵横天下百余载.具体讨论看

          http://bbs.guoxue.com/archive.php/o_t__t_258945__%E5%85%B3%E4%BA%8E%E7%A7%A6%E5%9B%BD%E6%AD%A6%E5%99%A8%E7%9A%84%E8%AF%AF%E5%8C%BA%E4%B8%8E%E6%8E%A2%E8%AE%A8.html

          其他地方也有讨论的,我再找找

          ----不用找了,飞将军已经给出来了,我很怀疑当初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讨论就是在sc

    • 家园 几点细节商榷

      贾谊说的“锄□棘矜”,是泛指义军的装备差,不是特指九百戍卒的装备。陈胜到陈的时候跟着来的那几万“步卒”的装备恐怕很多也就不过是锄头木棒而已。

      秦始皇收天下之兵,其实应该主要是收前六国地区之兵。而我们在秦简中看到的罚盾罚甲,多是说秦地的事情。可能当时六国地区民间武器较少,而秦地较多。当然,秦对地方的控制还远及不上后来的严密,收兵器不可能真的都收完了,在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有个把韩信拿着把剑也是不足为奇的。而且,韩信拿着剑到处晃荡也是很另类的事情,不然也不会被人家找茬了。

      关于戍卒的装备,我认为可能不是随身携带的。他们是去更戍,替换服役期满的戍卒,应该是用那些戍卒留下的兵器。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兵器应该是储备在营盘里的。没有必要让戍卒千里迢迢带着兵器去服役,最后再带着兵器回家。郡县所储存的兵器应该是给当地驻军用的吧。当时装备其实挺沉的,魏武卒选拔的时候专门说明要带多少装备走路才算合格。秦军虽然号称科头,盔甲可能略轻些,但别的装备分量还是有的。带着这么些东西走路,不是要耽误事么。

      战国时各国都是全民皆兵的制度,前军人的身份和农民、流民、亡人的身份也并不矛盾

    • 家园 说到现役军人。。。

      。。。。秦灭掉六国之后,用不用过去的现役军人们呢?要是不用,就分兵太广,秦中子弟大概都要出门放哨了。。要是用,一造反不是全给自己找麻烦。。

      • 家园 回复

        贾谊说的“锄□棘矜”,是泛指义军的装备差,不是特指九百戍卒的装备。陈胜到陈的时候跟着来的那几万“步卒”的装备恐怕很多也就不过是锄头木棒而已。

        ----回答:这一点我在引用的时候就注意了,避免冤枉贾谊。贾谊说的是:“陈涉率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闵麻白梃, 望屋而食,横行天下。”他说的很清楚,是陈胜的九百人使用烂兵器,所以我没有冤枉他。而你所使用的引文,在贾谊原文的后边出现,属于他行文中的简略复述,不如我这引文更可取用。

        秦始皇收天下之兵,其实应该主要是收前六国地区之兵。而我们在秦简中看到的罚盾罚甲,多是说秦地的事情。

        ---那大批出土秦简,是湖北云梦的,也就是从前的楚地。所以不是秦本土。

        可能当时六国地区民间武器较少,而秦地较多。当然,秦对地方的控制还远及不上后来的严密,收兵器不可能真的都收完了,在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有个把韩信拿着把剑也是不足为奇的。而且,韩信拿着剑到处晃荡也是很另类的事情,不然也不会被人家找茬了。

        ---韩信是在农贸市场里晃,若有禁令携带兵器,岂不找死。

        关于戍卒的装备,我认为可能不是随身携带的。他们是去更戍,替换服役期满的戍卒,应该是用那些戍卒留下的兵器。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兵器应该是储备在营盘里的。没有必要让戍卒千里迢迢带着兵器去服役,最后再带着兵器回家。

        --这你说的有道理,但是兵器是消耗品,新兵也应该带一些。另外,来戍边的人各有所属的征发地,兵器也来自征发地,属于征发地的财产,随兵员一起回去,也是颇有可能的,这个还需研究。

        郡县所储存的兵器应该是给当地驻军用的吧。当时装备其实挺沉的,魏武卒选拔的时候专门说明要带多少装备走路才算合格。秦军虽然号称科头,盔甲可能略轻些,但别的装备分量还是有的。带着这么些东西走路,不是要耽误事么。

        ----这个担心是不必的,辎重车上可以运兵器。事实上,兵器在辎重车上还要用什么皮子包起来,有的书上有介绍。

        战国时各国都是全民皆兵的制度,前军人的身份和农民、流民、亡人的身份也并不矛盾

        ---是不矛盾。但现役军人无论如何和亡人、流民不一样。后者连户口都不要了,前者毕竟还是顺民,而且尚未破产,不是赤贫的活不下去的反抗者。我其实原文想说的意思是,造反的主力,未必是赤贫无产者,还有现役军人。另外补充一点,项羽起兵的时候,也是在会稽郡下属各县地方武装中去“收”,得精兵八千人

      • 家园 其实当时军人是轮流征发,短期服役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