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高原空战——卡吉尔冲突中的印度空军 -- silencsrv

共:💬23 🌺35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高原空战——卡吉尔冲突中的印度空军

    1999年发生了两场局部战争——科索沃战争和印巴卡吉尔冲突。相比前者的受关注程度,后者是一场被遗忘的战争,但这场战争不是没有意义的:首先交战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区之一,对于研究在高海拔地区用兵规律有很高的价值;其次在这场战争中印度空军的表现可圈可点,这为我们了解这支南亚第一空中力量的发展历程、作战特点提供了一份难得的研究素材。

    1999年爆发的印巴卡吉尔冲突发生在双方争议的克什米尔山脉地区,那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区之一。在持续74天的冲突中双方各自付出了超过千人的伤亡。不过在西方资料里对这段战史研究几乎是一段空白,尤其是对战争里印度空军的描述更是少之又少,因为当时西方军事专家都在关注北约发动的科索沃战争。但对于印度空军而言卡吉尔冲突是其发展历程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经历过这场冲突后的印度空军获得了如何在极端气候和地形条件下运用空中力量为地面部队提供掩护的宝贵经验。

    导火索

    1999年3月,巴基斯坦北方轻步兵团越过当时印巴喜马拉雅-克什米尔山区实际控制线,进入一片地势险要的山区,从这里可以俯瞰印度边境小镇卡吉尔。当巴军大踏步前进时,印度人却在撤退。当时正值冬季,迫于恶劣的气候,印军主动撤离了己方一侧边防驻军,暂时避免了一场边境冲突。

    印度人撤退了,巴军却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他们打算利用这个机会最大程度扩张地盘。当时一千名巴军士兵徒步或乘直升机越过印巴控制线,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实际控制线朝前推进了6英里。直到5月3日他们才被当地牧羊人发现。

    于是在5月第一周里,印军开始返回各自前哨阵地时才发现巴军不但早已深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而且做好战斗准备。一场冲突已经不可避免。

    刚开始,印军将领面对形势表现被动,指挥作战也受到不少约束,只能靠手头的兵力来试着驱逐巴军。经过几次交火后,形势没有任何好转迹象。到5月11日,印军将领决定请求空军出动武装直升机为地面部队提供近距离空中火力支援。空军的回应是,需要空中支援的交战区域在武装直升机的有效攻击范围之外,如果地面部队真的需要空中掩护的话印度空军可以出动固定翼飞机完成任务。

    之后印军地面部队连续几天要求空军单独出动武装直升机支援地面作战,但都被印度空军坚决拒绝了。也正是那几天的互相扯皮,使得印度空军在战后受到一些责难:认为他们拒绝为地面部队提供支援,导致日后冲突逐渐升级,最后才不得不参加战斗。

    实际上早在5月10日,印度空军就开始对卡吉尔高地实施空中侦察,还向前线部署作战飞机以便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建立起了一个基本的防空指挥体系。不仅如此印度空军已经开始在喜玛拉雅山区组织各种空地武器投射演练。

    5月12日当各军种还在为作战计划进行讨论的时候,一架印军直升机在巴军前哨据点附近活动时遭到对方火力袭击。这一充满敌意的举动迫使印度西线空军司令部进入战备状态并且派遣快速反应机群前出到设在国境线最北端的前进空军机场上。

    接下来的几天里“美洲虎”战斗/攻击机连续执行战术侦察任务,收集目标信息。同时为了对战区内所有作战飞机进行统一指挥,印度空军在Leh——海拔最高的前线机场设立了指挥中心。除此之外,印军还出动了PR-57“堪培拉”和Mig-25R侦察机,对入侵巴军实施照相/电子侦察。

    印军派出一架“堪培拉”侦察机对能够俯瞰卡吉尔的巴军高地进行侦察,当时这架飞机飞行高度为海拔22000英尺。在进入一片地势平坦的地形进行侦察时,飞机距离山脊线最低高度仅有4000英尺。结果遭到巴军地面火力攻击,右引擎被一枚中国造肩扛式防空导弹击中。好在印度驾驶员临危不惧,最后驾驶飞机返回机场安全迫降。

    5月14日,印军开通了克什米尔前线指挥中心,所有机群被动员起来准备全力进行空中反击。这是个明确的信号:印度空军的意图是明确清晰的,就是一旦确定了自己的最终角色,他们将彻底消灭入侵敌人。

    就这样,经过在如何执行空中支援的问题上反复争论之后,空军和陆军终于达成一致。最终陆军同意印度空军的固定翼飞机参战,意味着在这场冲突中空军不再是一个单纯提供支援的小角色,而将和陆军一起承担起驱逐敌人、收复国土的主要任务。

    5月25日,在由印度总理瓦杰帕伊主持的的内阁会议上,陆军总参谋长介绍了当前严峻的形势,要求空军不再拖延立即参加战斗。最后瓦杰帕伊说:“好,那就在明天黎明开始吧!”在会上空军总参谋长承诺空军只会打击那些深入印巴控制线印方一侧的巴军目标,但同时要求允许印军飞机进入印巴控制线巴方一侧活动的要求却遭到瓦杰帕伊拒绝——印军的活动范围只限于控制线己方一侧。

    当交战规则被严格确定下来后,死亡将伴随着印度空军的全力参战活生生的出现在巴军面前。联合作战行动的代号被定名为“Vijay”——印地语中意为“胜利”。

    5月26日清晨6点30分,印度空军发动了首轮空袭,此时距离巴军蚕食印度领土被发现已经过去整整三周,包括Mig-21/23和27在内的6架飞机组成的攻击编队向巴军目标投掷了炸弹。28年前的1971年,也是在卡吉尔,驾驶“吸血鬼”战斗机的印军飞行员将愤怒的炸弹投向对方掩体,揭开了第三次印巴战争的序幕。而整场冲突中,巴基斯坦空军表现很低调,自始至终没有出动任何战机参战。

    在战斗中学习如何战斗

    几乎所有攻击目标都位于海拔在16000到18000英尺的喜马拉雅山脊线附近或干脆就在山脊线上。裸露的岩石地貌加上覆盖的积雪给印军飞行员在茫茫雪原上空识别目标增加了不小困难。从机舱向下看去是一片独特的高原地形,于是印军飞行员给攻击行动起了个形象的代号:“Safed Sagar”意为“白海”。

    空袭第二天,印军就损失了两架飞机:一架Mig-27在离开目标上空时遭遇空中停车,飞行员在连续两次空中点火失败后被迫跳伞,接着被巴军俘虏,直到6月3日才获释;另一架Mig-21为了搜索之前坠毁的Mig-27,低空掠过巴军阵地时被对方肩扛式防空导弹击中,飞行员照例跳伞被俘。不过他可没有第一位飞行员那么幸运,被俘后遭到巴军残酷虐待后被枪决。

    第三天,为了安抚陆军的不满情绪,印度空军勉强出动了武装直升机进行低空火力支援,却又有一架Mi-17直升机被对方防空导弹击落,机上四名成员全部丧生。

    初战失利让印度空军将领们很快学到了以色列人花大代价在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得到的教训。当时埃及和叙利亚人用萨姆防空导弹与高炮构建起来的防空体系在短短几十天的战斗中就击落了一百多架以色列飞机,占到当时参战以机总数的三分之一。虽然巴基斯坦空军没有参战,但用肩扛式防空导弹构建起来的防空网仍旧能对印军飞机构成威胁。

    于是印度空军开始改变战术:不再出动武装直升机执行任务;命令固定翼飞机在执行任务时必须保持足够飞行高度,避免遭到对方肩扛式防空导弹攻击。这些命令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之后再无任何印军飞机损失。

    为防止巴基斯坦空军骚扰,印度空军还出动Mig-29战斗机群开始执行空中战斗巡逻任务。而巴基斯坦空军的F-16A战斗机群也刻意避免与印军接触,仅仅在双方控制线后10-20英里距离上进行空中巡逻。

    到此时印度空军已经出动了60架装备精良的战机执行空中打击任务。各个中队在出勤间隙开始有意识的训练夜间攻击,努力提高飞行员在月夜条件下进行攻击的适应能力。利用夜间在高海拔地区上空执行这样的战斗任务,对于印度空军而言还是一次崭新的尝试。

    由于Mig-21、Mig-23和Mig-27战斗机仅具备简单的无控炸弹投掷能力,第一阶段的空中打击行动取得的效果很有限。于是到5月30日,行动开始第四天,印度空军总参谋长决定派遣有投掷激光制导炸弹能力的“幻影-2000”H型战斗机参战。到6月12日,“幻影”机群已经准备就绪可以参战了。

    6月17日,打击行动终于迎来了转折点:一波“幻影”攻击机群借助机载计算机辅助武器瞄准系统,使用高攻角俯冲投弹技术向巴军一处主要后勤营地投掷了1000磅无控炸弹并彻底摧毁这个营地。

    6月24日,打击行动迎来了第二个里程碑:一组“幻影-2000”H攻击机编队向巴军阵地投掷了激光制导炸弹——这在印度空军历史上是第一次!当时这组编队向盘踞在代号为“虎”的山头上的巴军指挥所投掷了两枚各1000磅重的“铺路II”激光制导炸弹,一举捣毁了这处指挥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攻击中,印度“幻影”通过“蓝盾”光电瞄准吊舱在差不多九英里外发现目标;接着在距离目标斜线距离五英里处投掷炸弹后,“幻影”一直躲在安全距离上使用激光瞄准吊舱照射目标直到炸弹命中目标。

    6月29日,印军终于占领了山脊线上两处至关重要的哨卡。7月2日印军又发起了一场大规模攻势。最终印军山地部队克服暗夜、冻雨等恶劣条件,靠固定索翻越了垂直高度达1000英尺的山峰占领了巴军主阵地——“虎”峰上的一处重要前哨。这场战斗持续了11个小时,是整场冲突里最艰苦的一场战斗。到7月26日,印军收复了绝大多数边防哨所,把巴军赶回控制线巴方一侧。

    回顾整场冲突,印度空军组织和参与的“胜利”行动持续了两个月。在这两个月时间里印军飞机共出动1700多架次,其中有差不多40架次是夜间飞行,全部集中在冲突最后几周时间里。战后统计伤亡人数,印军有527人阵亡,1363人受伤。巴军没有提供自己的伤亡数字,但至少不少于印军的伤亡。当然与以往那些高海拔作战一样,恶劣的自然条件造成的非战斗减员数远远大于战斗伤亡人数。

    因为在这场冲突中印度陆军与空军都是主角,所以很难评价在整场冲突中谁起到关键作用。如果简单地用消耗弹药吨位作为衡量标准的话,地面炮兵是当之无愧的火力支援主力,整场冲突里印军炮兵打了超过25万发炮弹。有评估认为这种炮击密度和强度是二战以来最厉害的。

    而与这种按照参战空军指挥官在战后评价的“肆意浪费弹药不计代价进行地毯式轰炸”的战法对应,整场冲突里印度空军仅仅投掷了大约500枚炸弹且几乎全部命中目标。

    不过也是在这次冲突里,执行近距离空中支援的印度空军也遭受了一定损失,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交战中巴军目标都很小且经过精心伪装,这和以往印军空地协同演练中那些一目了然的目标很不一样,让印军飞行员一开始很不适应。

    其次具体执行任务过程中,印军飞机的行动受到很多约束。譬如高层禁止印军飞机飞越印巴控制线活动,这不但迫使印军飞行员在投弹时必须注意进入和退出航线的方向,这样一来不但影响作战效果,很多时候甚至影响到飞行安全。

    巴军的肩扛式防空导弹对印军飞机威胁很大。为了躲避巴军导弹的攻击,印军飞机必须保持在距离地面山脊线至少6000-8000英尺高度的安全空域内飞行。这样正好位于巴军导弹有效射程之外,不过也降低了己方空投炸弹的精度。

    印度空军在高原地带使用各种空地弹药作战时发现它们的表现与在低海拔地区的表现大相径庭,原因是高原上急降的气温加上稀薄的空气密度使得阻力系数大大降低,其他各项性能指标也跟着改变,这些情况都是以往演戏中没有遇到过的。所以印军飞行员只能抛开那些按照低海拔条件计算出来的各种数据,根据实际情况甚至凭感觉决定何时投弹。

    卡吉尔地区是石质山地,陡峭的地形为巴军提供了良好的隐蔽条件。印军飞行员不但难以在空中发现地面目标,而且轰炸效果也受到影响,投下去的炸弹眼看着几乎命中了目标,但因为岩石阻挡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而变得没太大杀伤力。不仅如此,印军飞机在接近目标时走的是固定航路,轰炸时按照命令指示进入或退出航线,这也为巴军判断印军飞机的攻击意图甚至利用地面防空炮火击落印军飞机制造了机会。

    冲突中巴军目标都隐蔽在深深的山谷底部,让印军飞机的俯冲投弹效果大打折扣,另外从战术角度上说,印军飞行员囿于不能越过印巴实际控制线的禁令,其选择的攻击进入点也不是很理想。

    为了适应卡吉尔山区不熟悉的自然条件,印度空军飞行员们经历了一段陡峭的学习曲线。对Mig-21战斗机飞行员而言,由于自己的飞机缺少先进的航电设备,在执行夜间轰炸任务时飞行员们必须依靠秒表和GPS接收机来实现精确定位。另一个例子是,轰炸过程中印军飞机在投弹时有意选择那些能够制造雪崩的地点,打算用这种办法破坏巴军后勤补给线。

    卡吉尔冲突在印度空军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在本场冲突中印度空军第一次尝试使用光电扫描和红外成像瞄准吊舱进行高解析度航空侦察作业。从此以后印度空军开始重视发展非传统情报、监视和侦察能力。

    卡吉尔经验

    受制于库存量太小和价格过于昂贵,整场冲突里印度空军仅两次有机会投掷激光制导炸弹,也就是说只有当需要摧毁少数高价值目标时才会考虑动用这种重要且昂贵的武器。但即使如此,这次有限度的精确制导空中打击还是戏剧性的扭转了整场战局的走向。

    当这次空中打击成功后,“蓝盾”目标瞄准吊舱拍摄的照片显示:每当空中传来喷气式战斗机引擎的轰鸣声时,敌军士兵纷纷逃离各自营地。战后缴获的巴军作战日记也提到在印度空军的打击下巴军士气十分低落,尤其是当印军飞机投掷激光制导炸弹炸毁己方重要目标之后。

    除了精确制导武器的应用之外,机载航电设备性能的提高也有效提高了印军飞机的轰炸效果。譬如最初米格-23和米格-27战斗机飞行员使用人工控制俯冲轰炸战术进行投弹,后来改用更精确的GPS定位瞄准,这样就可以躲在安全高度上投弹。当“幻影2000H”战机投入战斗后,普通炸弹的轰炸精确度更上了一个台阶。这一切都归功于机载航电设备性能的不断提高。

    在卡吉尔冲突中也暴露出印度陆军和空军之间在联合作战方面的一个主要问题——当最初发现巴基斯坦北方轻步兵团渗入时,陆军和空军之间缺乏平等有效的沟通。三年后美军中央司令部在阿富汗策划代号“水蟒”的反恐军事行动时也遇到类似问题:地面部队最初习惯于独自在地面上单打独斗,直到最后空中力量及时介入支援才赢得一个满意的战果。可以说,一旦印度陆军和空军解决了彼此的分歧之后作战形势马上有所改观,是彼此融洽的关系让他们赢得战斗胜利。

    从南亚各国空中力量建设的角度说,卡吉尔冲突的影响也不可小觑。在印巴持续不断的前线战斗机对峙平衡中,印度拥有的750架战斗机对350架巴基斯坦战斗机有明显优势。论性能,巴基斯坦空军机队里的主力——大约30架F-16战斗机也远远不是印度空军145架高性能战斗机(包括Mig-29、“幻影2000H”和苏-30等机型)的对手。这一决定性的优势迫使巴基斯坦空军在整个卡吉尔冲突中置身事外,不敢越雷池一步。但是即使如此,在整场冲突中巴基斯坦还是保持了战场主动权。因为喜玛拉雅高原上恶劣的自然条件还有对地打击过程中目标获取能力的欠缺都影响了印度空军执行空中打击任务的效果。

    卡吉尔冲突让印巴空军都意识到在高海拔地区作战时,相比起那些功能单一、技术落后的飞机,具备精确对地打击能力的高性能、多用途战斗机有更好的战场适应性和作战效率。因此战后不久巴基斯坦空军决定从中国引进JF-17“枭龙”轻型战斗机弥补本方精确对地打击能力的不足。印度空军最后在MCRCA战斗机招标项目中决定采购法国“阵风”多用途战斗机,而不是空战能力优秀,但对地打击能力一般的英国“台风”战斗机,也不能不说是受了“幻影2000H”战斗机在卡吉尔冲突中的优异表现影响。就连斯里兰卡空军在采购中国歼-7GBI战斗机时也要求该机具备精确对地打击能力。

    印度空军的作战经验显示在严禁越境攻击的政策压力下如何改革战术、适应环境是现代飞行技术领域里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撇开对西方体系下的精确打击武器系统的熟悉,想要具备专业化人员制定作战计划,合理运用空中力量和如何适应新的和独特的战术挑战的能力简直是不可能的。

    最后要说的是,有效的运用空中力量对夺取卡吉尔冲突的最终胜利带来的影响仍将在其它方面持续发挥不确定的潜在影响。

    通宝推:然后203,foureyes,五角星帽子,李根,adrupal,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关于这一次冲突的一些细节可以看一下小巴怎么说

      1) 印度空军分别被巴用肩扛式防空导弹击落3架飞机,分别是:米格-21、米格-27、米-8直升机。

      2) 巴采用的是中国的QW-1肩扛式防空导弹。但是之前对外宣传的是瑞典的“RBS-70”。瑞典这属于躺着中枪。

      3) 巴一开始对外宣传,与三哥起冲突的是克什米尔地区的圣战组织的战士。实则是巴陆军里的精锐部队。后来这支部队还和PLA交流过高原、冰川这种极度恶劣环境下的作战要诀。

      4) 巴方爆料,己方空军和三哥空军在冲突中是有过对抗的(这个和三哥的说法不同啊)。

      5) 巴空军出的的是F-7P(就是成飞出口的歼-7M),凭借战机出色的高速性能,巴军使出超音速掠袭战术,屡屡逼近印军战机,搞得三哥防不胜防,使得三哥的苏-30在还未到达预定地域只能投弹返航了事。苏-30战机上的武器操作员后来抱怨:那些该死的米格-21就像跳蚤一样在他的雷达屏幕上乱跳,真难搞。(个人觉得这不完全是三哥的推托之词。1998年印军使用的那批苏-30就是顶着这个马甲的苏-27UBK罢了。毛子钓鱼钓得正high,正版的苏-30MKI还得多年后才在南亚修成正果。)

      歼-7M参看下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6) 战后,小巴立即修改了原来的军购计划。改进口40架幻影2000和一批二手的苏-27为从TG又进口46架改进型歼-7MG战斗机、9架歼教-7PG双座教练机。

      通宝推:他山无石,
    • 家园 标题得换换

      通篇只有对地打击,没有空战的影子阿。。。

    • 家园 感觉材料基本都来自于印度空军

      楼主写这些东西应该做点功课,如果实在没材料应该注明,提醒读者材料的可信度有问题。

      500枚炸弹除了2发激光制导外命中率接近100%?

      而且基本都是在6000英尺高空做到的。

      海湾战争的美帝也不敢说无控炸弹能有这个水平吧。

    • 家园 我记得上甘岭战役

      美军打了190万发炮弹,最激烈的一天24小时之内超过30万发,最激烈的时刻每秒6发;

      志愿军总共回敬美军40万发。

      三哥炮兵能达到上述哪个指标?居然有脸号称自己创造了二战以来最厉害的炮击密度和强度。

      • 家园 你说的这个第二个指标是上甘岭之战美军第一天发射的炮弹数量

        中国在整个战役期间奉献给美军及其走狗40万发炮弹。

        国力的差距还是很明显。但是中国军人硬是抗了下来。到后来刘亚楼选陆军部队整体改编成空降军的时候,说的那番话对于15军来说是名至实归的。就是下半场HOLD住的12军委屈了一些。

        PS一句,关于楼主这篇科普,其实按照天朝转载的一些小巴资料,小巴空军还是参与了的。且小巴家里的歼-7还调戏过三哥的苏-30和幻影-2000。当然,在小巴资料里,他们说的是,和印军有地面冲突的不是自己的正规军而是一些圣战者武装了。呵呵呵这些战史资料都要交替来看,不然的话就真的成盲人摸象了。

        • 家园 15军还是名至实归的。

          毕竟在上甘岭战役初期,美军的投入程度,所需的应对措施,我们还是不太明白的,更多是边打边总结。而且在美军如此大的打击力度下,15军被打蒙了,但是没有被打垮。

          后期轮换的部队,虽然伤亡也很大,但是战役的目的,战役的手段,相对都比较清晰。相对而言,战役难度降低,战役准备也更充分。

    • 家园 花,不过貌似印度空军的八股文,一股浓浓的隔夜咖喱味

      更正一处小细节。肩射防空导弹的确是中国技术,但是在巴基斯坦本地生产的。一说是巴空军利用歼7灵活的特点,击落了米格27,但印度空军是咬死也不会承认的。

      读完此文,最强烈的感受就是印度空军进入角色之慢令人发指。5月3日发现巴军渗透,5月11日开始请求空中支援,5月30日,印度空军才决定派遣有投掷激光制导炸弹能力的“幻影-2000”战斗机参战。下令派出幻影-2000”之后两周,到6月12日机群才准备就绪,可以参战了。此时,战争已经进行6个星期。

      如果与中国这样的大国开战的话,别说6个星期,6个小时已经被炸得满地找牙了,6个星期印度空军是否还存在都是问题了。

      • 家园 我倒觉得印度陆军的要求怪怪

        鸟不拉屎之地的边境冲突级别,空军不热心也不大奇怪。中国对越惩罚战争,规模大的多,双方也都没出动空军作战。

        根据楼主文中,倒是陆军要求怪拐,一开始不断要求武装直升机支援。作战目标4500米到5000米海拔高度,已经接近或超过多数直升机的升限,(wiki 数据米24升限才4500,AH-64是6400米,不过是minim load)直升机飞上去已经不容易了,还要戴武器作战。。。

        • 家园 工事强化是可以挡得住1000磅炸弹的

          战领后2个多月的时间白白浪费了

        • 家园 很明显,这就是印度空军的八股文。

          把责任推到陆军头上,然后开吹自己牛B。

          一个月总共就丢了500枚炸弹然后吹嘘自己远比陆军浪费几十万炮弹强。

          6000英尺高的无控炸弹基本都命中目标;

          这种级别的脸皮和牛皮不是阿三还真没有什么人能干的出来。

          • 家园 你说的对,可能是八股因素 

            不过也应该不是全部八股吧,毕竟提到了空军出动晚而且因此遭到批评。记得当年看到相关的电视新闻,反复出现的都是打炮的镜头,完全无印象有飞机镜头出现。

            • 家园 文章里就是为这个做解释的。

              因为陆军一直要求直升机,空军说直升机肯定不行,上固定翼。

              隐含的意思就是不是我空军慢吞吞,是陆军那帮土包子不懂。

              这就把空军出动慢的责任推到陆军那里去了,

              空军自始至终也没提陆军为啥非要直升机不可,陆军只要有能来自空中的支援就行,陆军会关心是直升机还是固定翼?

              其实认真看一下,前面都是在为空军遮丑的说法,5月14日和5月25日之间11天,印度空军在干啥一字不提。25日陆军参谋长用了立即出动这个词来要求空军,空军才勉强在首相大人的压力下同意出手。

              到了第三天,原先声称距离太远无法出动直升机的空军还是出动了直升机,不过悲剧的被干掉一架。

              空军干了两天,陆军的不满情绪还在增长。说明他们的战果基本就是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