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少校的一天——“野鼬鼠”攻击机作战纪实 -- silencsrv

共:💬19 🌺211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少校的一天——“野鼬鼠”攻击机作战纪实

    1967年4月19日下午,一队美国空军战斗轰炸机群正飞行在中南半岛上空,气势汹汹地杀向位于红河三角洲的目标。打头阵的是扮演“野鼬鼠”角色的F-105战斗轰炸机,它们从泰国Takhli基地起飞,负责在越南防空体系上空炸开一条道路,掩护后续机群通过。为此它们必须第一批杀入敌阵,最后一批撤离。至于为什么叫他们“野鼬鼠”?那是生活在内华达沙漠里的一种小动物,靠捕猎蛇类为生。为了生存它们必须凭借自己的机智勇敢与狡猾的毒蛇搏斗。

    紧随其后的是负责空中掩护的F-4“鬼怪”战斗机,再后面就是突击机群的主力——满载集束炸弹的F-105D“雷公”战斗轰炸机群。本次攻击目标是距离河内西南37英里、距离Takhli基地500英里的宣迈地区,那里是北越重要的军队和物资集结地。

    “野鼬鼠”的任务十分危险:它们必须以自己为诱饵引诱北越防空雷达开机跟踪;如果对方抢先发射导弹或打开跟踪制导雷达,“野鼬鼠”会根据对方无线电信号源锁定对方位置,然后发射“百舌鸟”反辐射导弹摧毁敌方雷达,然后引导其它战机一举摧毁敌防空阵地。要想成功完成任务的关键在于把握好发射“百舌鸟”的时机,因为对方也有可能会先发制人发射导弹。太早或者太晚发射“百舌鸟”都不行,要么被对方轻易躲过,要么不等“百舌鸟”击中对方雷达自己就被对方发射的导弹击落了。

    此次行动中“野鼬鼠”编队的代号是“王鱼”,带队长机是一架F-105F双座战斗轰炸机(“王鱼01”),驾驶它的是Leo K. Thorsness少校,负责搜索并摧毁越南防空系统的制导雷达;“王鱼02”和“王鱼03”也是全副武装的“野鼬鼠”战机,只有“王鱼04”是一架普通F-105D战机。

    现年35岁的Thorsness少校是Takhli基地的“首席野鼬鼠”。和其他联队不同,部署在Takhli基地的“野鼬鼠”们分散到各个飞行中队里,彼此联系不多。但Thorsness却是个例外,无论在整个联队里还是在“野鼬鼠”飞行员这个群体里,他都是当之无愧的“野鼬鼠之王”。

    Thorsness是明尼苏达州核桃林市人,1951年加入美国空军并获得飞行学员资格。之前他飞行过包括F-100战斗机在内的许多机型。1966年10月Thorsness来到Takhli基地开始了自己的“野鼬鼠”生涯。

    Thorsness和他的搭档——后座电子战军官Harold E. Johnson(队友们都叫他Harry)上尉已经在北越上空执行了差不多90次任务,按照规定只要再飞10次就可以拿到回家的“船票”了。当然“野鼬鼠”的经历充满危险,到现在为止他们已经成功躲过北越防空系统53次攻击。应该说他们的运气真的很棒!因为能在完成100次出击后全身而退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F-105战机飞行员群体中流传这么一个笑话:“当你飞满66次时,你应该已经被击落两次了,但两次里只有一次能成功获救。”实际上单单在1967年就有26架“野鼬鼠”被击落。

    突击机群在老挝南部上空与KC-135加油机会合,加油完毕后转向红河三角洲,那里密布着越南人民军的防空导弹和高炮阵地。Thorsness的座机挂载着两枚“百舌鸟”反辐射导弹、CBU-24集束炸弹和6000发航炮炮弹。至于为何选择这样的火力配置,Thorsness有自己的看法:“只要有可能我总是选择带两枚反辐射导弹,当然也可以只带一枚导弹外加一个电子干扰吊舱。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对自己发明的机动战术很有信心,可对电子干扰吊舱就没多少信心了,所以为了增强杀伤力我总是选择带两枚反辐射导弹。”

    “野鼬鼠”

    北越防空系统中最可怕的武器就是苏制SA-2防空导弹,它是一种非常厉害的武器——1960年5月1日苏联防空军用SA-2导弹一举击落了执行“穿越”任务的中情局U-2高空侦察机,生俘飞行员佛朗西斯.格里.鲍尔斯。接着SA-2以势不可挡之势接连在古巴和中国上空击落6架U-2高空侦察机,成为名副其实的“U-2杀手”。

    但真正让SA-2名扬天下的还是它在越南战场的出色表现。对于美国战斗机飞行员而言SA-2导弹就是场可怕的噩梦:它的射程可以达到17英里,这让“野鼬鼠”在射程上处于明显劣势。对此Thorsness有切身体会:“百舌鸟导弹的最佳设计距离是7英里,我们的机群常常在距离对方阵地10英里的地方就会受到对方猛烈火力压制。后来我和Harry自创了一套新战术解决这个问题:首先爬升到35000英尺并打开加力燃烧室;然后把机头向上拉起到45度角——这已经是导致飞机失速的极限了;最后发射导弹。如果做得好的话我们发射的“百舌鸟”可以击毁35英里外的敌方雷达。值得高兴的是这种战术第一次尝试就取得成功。”

    SA-2设计初衷就是打击高空高速目标,所以呆在高空非常危险。但“野鼬鼠”们可以通过剧烈机动来摆脱对方跟踪,尤其是高速垂直俯冲到低空,所以“冲下去!”是“野鼬鼠”飞行员最常用的口头禅。不幸的是如此一来,他们又会落入地面高射炮的杀伤范围里,结果就是整个越战中被高炮击落的飞机远远多于被SA-2导弹击落的飞机。

    SA-2防空导弹在越南的首次亮相是在1965年4月,当年6月首次击落一架F-4C“鬼怪”战斗机,接着又连续击落击伤多架美机。当时SA-2导弹主要部署在越南河内、海防市周边,美军对SA-2的态度很明确:为了维持空中优势,哪里有萨姆阵地,就派“野鼬鼠”去那扫荡。所以所有的反辐射任务都要冒险深入敌纵深地带。对于那些部署了高射炮但没有萨姆导弹的地区,“野鼬鼠”根本不屑一顾。

    美国空军在决定让哪种战斗机承担这种危险任务上也颇费了一番脑筋:最初选择F-100“超级佩刀”战斗机,但后来发现它不但体积狭小,难以装下必需的电子对抗设备,而且它的航程、最大时速也跟不上突击编队的要求;F-4“鬼怪”战斗机整体性能好,但刚装备部队,让它承担这样危险的任务有点浪费,最后终于看中双座型F-105“雷公”战斗轰炸机,虽说“雷公”的体积庞大笨重,低空机动性很差,但它坚固皮实,航程、时速都能满足要求,适合进行低空高速突防,庞大的机体和巨大的载弹量恰好能装下必需的电子对抗设备和各种机载武器。

    1966年6月,F-105F开始了自己的首次“野鼬鼠”之旅。与普通“雷公”相比,“野鼬鼠”除了携带“百舌鸟”反辐射导弹、集束炸弹和“加特林”航炮之外还携带了雷达定位与告警系统、导弹发射告警接收机。到1967年底,部分“野鼬鼠”已经升级到F-105G型标准。

    在越南,每处SA-2防空导弹发射阵地由5-6个导弹发射架组成,每个发射架都安置在一个40英尺直径的圆形射击掩体里,它们彼此以道路连接构成一个巨大的六角星形阵地;而“扇歌”制导雷达就像大脑一样躲藏在阵地正中央的掩体里。

    一旦“野鼬鼠”战机遭到“扇歌”雷达的无线电波束照射,飞行员的头盔耳机里就会听到尖锐的啸叫声,这就是有名的“响尾蛇啸叫”(有时也被称为“萨姆啸叫”)。

    “你除了能听到它还能在一个小屏幕里看到它。”这段经历在Thorsness的脑海里仍旧很清晰:“在Harry的座舱面板上有为额外安装的电子信号示波器和输入界面。我的面板上也有个示波器,就在面板左上角位置,大概3英寸见方。当你听到那种啸叫的时候,你同时也能在示波器正中央看到一个不断增强的尖峰信号。”

    “示波器显示屏上有三个同心圆,我们常常用一档、二档或三档来形容敌方雷达信号强度。如果达到三档水平,那意味着信号已经非常强到必须严肃对待的地步——这可不是闹着玩;如果信号越来越强,开始超过三档,你就会看到信号不断增强增大,达到示波器屏幕边缘,然后溢出屏幕;如果在示波器里同时看到几个信号出现,而且同时增强的话,我们会自嘲:看,屏幕长头发了。”

    萨姆导弹

    在老挝上空完成空中加油后,机群一路向北,翻越崇山峻岭后就要进入越南了。等机群一进入越南上空就转向东南,坚定向最终目标挺进。此时越南的土地上密布着防空导弹和高炮阵地,刚进入越南上空,Thorsness和Harry的耳机里听到了尖利的“萨姆啸叫”。

    按照预先制订的战术,Thorsness率领的“野鼬鼠”编队立即分散成两个双机小队:“王鱼03”和“王鱼04”向北包抄;自己和“王鱼02”向南包抄——Thomas M. Madison少校和Thomas J. Sterling少校驾驶的“王鱼02”担任自己的僚机。对于战友的技术和自己制订的战术,Thorsness信心满满:“因为负责飞2号机和4号机的僚机飞行员技术过硬,加上我们有一定摧毁对方防空导弹阵地的作战经验,所以我们决定分散行动,这样一来我们可以迂回到敌人两翼发起攻击,打击范围扩大了一倍。”

    当“野鼬鼠”们越来越接近目标,示波器上的信号强度也越来越大。萨姆导弹阵地位于宣迈东南,Thorsness驾机径直向它飞去,在距离对方7英里距离上发射了一枚“百舌鸟”。因为距离太远加上当天天气阴霾,Thorsness凭肉眼看不到这处阵地,但“百舌鸟”发射后不久,雷达信号就从示波器屏幕上立即消失了,这说明“百舌鸟”成功的“拔掉”了一部“扇歌”雷达。

    猛然间,又一个尖峰信号出现了!这个信号强度极强,按照Thorsness的说法,示波器在“长头发”!

    Thorsness赶紧按照雷达告警器指向驾机向北。透过碎云,他终于看到了萨姆导弹阵地:雷达和防空导弹都在阵地里严阵以待,周围密布着高射炮。Thorsness毫不犹豫的俯冲下去,穿过37毫米和57毫米高射炮射击产生的层层弹幕后投掷了CBU-24集束炸弹,炸弹直接命中了萨姆导弹阵地。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两处萨姆防空导弹阵地被摧毁或失去战斗力了,但“萨姆啸叫”仍没有消失,Thorsness循着雷达波束方向发射了最后一枚“百舌鸟”导弹后驾驶座机“剧烈机动”,至于那枚“百舌鸟”是否打中目标,只有天知道了。

    “此时,我完全沉浸在战斗当中不能自拔。”时隔多年,Thorsness回忆起这次战斗还是难耐内心的激动:“到这一刻,我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被调动起来,除了电台耳机里传来的嘈杂声之外没任何东西能引起我的注意。我的耳机里会同时传来好几种不同的声音,都是从轰炸机编队飞行员那传来的:有警告附近出现米格机或者高射炮的;有询问‘福特2’号机在哪的……公共告警频道里传来米格机出现的警报。我还要留心听Harry说什么,Harry不但要注意听我说什么,还要收听僚机飞行员的通话,更要注意听后面轰炸机编队之间的通话,以便知道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离开这个‘危机四伏之地’。当我们在战区高空停留的时候,我们还要边寻找哪里有没被摧毁的萨姆导弹阵地,边留意座机六点钟方向——就是机尾方向是否有米格机出现。不仅如此,我们还要不停地来回急转来躲避高射炮火攻击。我们要在轰炸、百舌鸟和航炮攻击三种攻击模式之间反复切换为下一次攻击做准备。最后我们还要注意油料消耗,为能掩护最后一架轰炸机撤退留足燃料。”

    米格机

    随着越来越多轰炸机完成投弹后脱离战场,战斗范围已经渐渐远离红河三角洲上空。“王鱼02”不幸被防空炮火击落,飞行员Madison和Sterling在黑河附近的一座山麓上空弹射跳伞。

    同时,另一组“野鼬鼠”——“王鱼03”和“王鱼04”也遇到麻烦:他们与米格战斗机遭遇并爆发空战。很不幸的是“王鱼04”的发动机加力燃烧室出故障了,没法靠加速来摆脱敌机。“王鱼03”只好使尽浑身解数独自与两架米格战斗机周旋并掩护友机撤退。于是整个战区上空只剩下Thorsness和Harry的“王鱼01”独力苦撑了。

    他们远远的在空中看到Madison和Sterling的降落伞在空中飘荡,于是赶紧往那边赶,可当他们盘旋在友机失事地点上空时又有了意外斩获:

    “当我们在友机飞行员跳伞地点上空盘旋时发现一架米格-17战斗机从视野中穿过。当时我们正好对着东南方向飞,而那架米格机正向东飞去,大概位于我机下方约9点钟方向,于是我赶紧提醒Thorsness少校注意。”Harry回忆道。

    Thorsness发现敌机后立即紧跟着米格机俯冲下去并咬住了敌机尾部,当时高度3000英尺、速度632英里/小时。然后他用20毫米航炮朝那架毫无防备的米格机开火,那架不走运的米格机左翼立即被撕碎了。Thorsness亲眼看着它失控向左滚转,最后摔进一片水稻田里。

    此时Harry看到更多的米格-17从后面向他们冲来,距离大概有2000英尺。形势危急!Thorsness猛拉机头并向左急转,紧接着他打开加力燃烧室甩掉了米格战斗机。这时候“王鱼01”的油量已经所剩无几,必须进行空中加油。

    加油完毕后Thorsness驾机返回战区继续在Madison和Sterling跳伞的区域上空徘徊。搜救直升机和负责掩护的A-1“天袭者”攻击机正在兼程赶来,不过还有不到两个小时路程。

    此时Thorsness又看到四架米格-17战斗机出现了,它们开始纠缠一架落单的F-105F战斗轰炸机。Thorsness马上赶上去把米格机撵跑了。

    这时候Thorsness手头仅有的武器就是500发20毫米航炮炮弹了,“这时候一架米格机从右边飞进我们的航炮射界,接着飞机碎片就像雨点一样落下去了。”Thorsness回忆道,“对方根本没看到我们,但它实实在在被我们击中了。”

    发现Thorsness后,另外两架米格机立即转入攻击。这时候Thorsness已经打光所有弹药了,他赶紧降到50英尺高度加速脱离。“雷公”的低空高速突防能力救了他一命,他很快摆脱米格机追杀,对方徒劳地追了几英里后就掉头回去了。

    一天的战斗里,“王鱼01”确定摧毁了两处萨姆防空导弹阵地和一架米格-17战斗机,另外疑似击毁了一处萨姆防空导弹阵地和一架米格机。至于第二架米格机是否被击落很难确定,因为之前Thorsness作了太多机动动作,以至于连“雷公”的照相枪胶片都用完了。

    战斗快要结束了,留在战区的飞机已经不多了。凭借优秀的低空高速飞行性能,Thorsness的座机躲过了米格机的追杀撤到安全地带。不过这时候Thorsness发现那些米格机开始围攻A-1“天袭者”攻击机群,他马上掉头想掩护“天袭者”们。好在此时另一个“雷公”战斗机小队也赶来增援,这四架“雷公”的到来一下子扭转了战场形势,Thorsness得以放心撤退。令人惋惜的是空中搜救分队始终没能与跳伞的Madison和Sterling机组取得联系,只好眼睁睁看着他们被越军捕获带走。

    把同伴解救出来后,Thorsness又一次掉转机头向老挝飞,那里有加油机等着他们。可就当他快要与加油机汇合的时候,节外生枝的事情又发生了,先前和米格机缠斗的一架“雷公”发出呼救信号:需要立即加油!Thorsness再一次面临抉择——他的油箱里的燃油只有600磅了!

    虽然座机油量已经低到不能再低的地步,可Thorsness还是决定放弃加油,让加油机先给那架“雷公”加油。自己驾机向南朝乌隆方向飞,乌隆是泰国领土,在湄公河的另一侧。

    “为节省燃油,距离基地还有70英里的时候我就把发动机置为空转,准备让飞机滑降着陆。当跑道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油量表显示油箱已经彻底为空了。虽然最后我们着陆滑跑的距离有点长,但总算安全返航了。当我们爬出机舱的时候,Harry用一句话形容那一整天的战斗:这一天真辛苦!”Thorsness回忆道。

    Thorsness的英勇表现获得了战友们的高度评价,驻Takhli基地的第355战术飞行联队副指挥官Jack Broughton上校称赞他:“单枪匹马抗击了几乎所有敌人。”

    Thorsness的任务完成的很成功,在“野鼬鼠”的掩护下攻击机群对宣迈进行了狂轰滥炸,22座建筑物被彻底炸毁,13座起火,40英里外都能看到燃烧的滚滚浓烟。美军这边有数架战斗机被击落,不过都是被地面高射炮和米格机击落的。在“野鼬鼠”富有成效的打击下,萨姆防空导弹阵地被彻底压制,没有对美军攻击机群构成任何威胁。

    为了表彰Thorsness和Harry的优异表现,空军决定分别授予二人荣誉勋章和空军十字勋章,只是那已经是他们身陷“河内希尔顿”六年之后的事了。

    被击落

    11天后的4月30日早晨,Thorsness和约翰逊(Johnson)为执行一次早间空袭行动进入待命状态。不巧的是另一架执行后续任务的“野鼬鼠”因为无线电台故障被迫放弃任务,Thorsness机组就志愿顶替上去了,这是他们第93次出击。之所以那么积极是因为他们希望尽快凑满100次出击,好在母亲节前回家。

    但这次出击却惨遭不测,攻击机群在半路上遭到米格战斗机伏击,Thorsness机组不幸被击落,坠落地点距离上次战斗发生地东北方三十英里左右,Thorsness和Harry双双跳伞被俘。作为一名“野鼬鼠”攻击机飞行员,Thorsness的战争结束了;但作为一名战俘,他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通宝推:樱木花道,五角星帽子,foureyes,雨的节奏,李根,文青,滴滴涕,
    • 家园 送花成功。恭喜:你意外获得 8 铢钱。

      也是一种“人海”战术,用人(飞行员)撕开对手防线。

      现在美军用无人巡航导弹打头阵,先敲掉对方的雷达,然后在电子干扰机的配合下,用隐形轰炸机投放精确制导炸弹和导弹攻击指挥中心和空军基地,最后才出动常规飞机攻击防空导弹阵地。

      攻击利比亚的奥德赛黎明行动就是采用这种模式。

      将来的考虑是将有人飞机攻击全面变成无人机攻击。

    • 家园 很精彩,花一个。没军的军人职业素养真的是高,而且是在没有

      精神原子弹的情况下

      • 家园 不到万不得已,原子弹是不会用的

        谁会放着先进武器不用却用精神原子弹?解放军到了对越作战的时候不也是炮火压着打?倒是越南兵总是靠精神原子弹过日子。美国珍珠港之后的战斗,也是颇为拼命的。

      • 家园 美军怎么会没有精神原子弹?他家的精神原子弹比谁都大

        大到美军,小到阿富汗,哪家没有精神原子弹啊,哈哈。

        美军的精神原子弹是种族优越感、体制优越感、装备优越感、训练优越感,个人英雄主义优越感五位合一的,通俗的说就是老子天下第一,来自大美利坚,人种好科技高训练精,打你们劣等民族分分钟的事情。

        人没有精神是不可能支撑战争的,美国越战认输也不是因为战场上遭到了屠杀,而是优越感证伪了,精神原子弹无效了。

        • 家园 写的不错,谢绝政治

          纯粹军事历史+航空技术贴

        • 家园 没有精神原子弹,没有民族神话的民族,结局只有一种:消亡。
        • 家园 前几天一个老墨带了儿子从target出来

          儿子手里举着新买的一个挺大的美国国旗,挥来舞去的,就把那个旗子敲在地上了

          老爹把旗子从儿子手里夺过来,对他一字一句的说,never let this flag touch the ground...

          我说你是个老墨啊,这么激动。。。

          • 家园 老墨没看过中国人的<敌营十八年>

            不懂得行动与心理是可以完全不一致的道理,老墨人比较单纯.

            老墨是争福利,争非法移民法案时上街最积极,老中是中国争奥运时上街最积极,老黑是发生白人语言行动上的种族歧视时上街最积极.都具有很强烈的本民族特色.

            • 家园 所以老中出了钱学森,老墨没有是吧?

              中国人的骄傲的确是在血脉里,即使入了美国籍也改不掉。

              • 家园 钱学森如果不是美国人取消他的clearance

                他不是“敌营十八年”仍然做的“乐不思蜀”么。后来为什么不去实践那句“不要问。。。做了什么,而要问自己。。。做了什么”呢?说明美国对钱的忠诚度判断没有失误。

                真正"骄傲"的是不需要入美国籍的么,那个入籍宣誓的口是心非过程一旦走过了一遍,心中仍然可以“坦荡荡”的也就不需要用“骄傲”来为自己当通行证了。

                其实呢,个人人格上的骄傲是不需要经常把自己的身世,出生地,背景,家世拿来做陪衬的,并经常去维护去辩护并不忘宣称对其的“骄傲”,那正好说明对自己的不自信。崇拜西方文化并不代表不以自己的血统为自豪,但不代表就必须同时以自己出生的身世与文化自豪,而不能够客观的看待自己来自的文化的缺陷。

                tg第一代领导人脍炙人口的许多都背叛了自己的家世,那么把其放大到对一个社会文化民族身世的范围上,为什么就不能被理解呢。说明人们并不是真正欣赏与理解毛周们背叛自己家世的行为,不过是胜者王侯败者贼那一套思想的表现而已。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