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姜维传 结局――国破 -- 陈不到底

共:💬38 🌺5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姜维传 结局――国破

    结局

    国破

    262年秋天,61岁的姜维最后一次(第九次)率蜀军北伐,向陇西郡的洮阳县(洮水北岸)进发。而邓艾早就探到蜀军的动向据城镇守,姜维看到洮阳有所准备,就往东进发。结果在侯和被邓艾军堵住,蜀军大败,姜维不得不再次退兵。(262年十月)

    退军的姜维想到成都的复杂局势,无论是黄皓还是诸葛瞻都要除掉自己的兵权,这一次北伐又是失败,姜维干脆连成都也不回,向刘禅上表请求去沓中(属阴平郡靠近陇西)驻守(*注五十一)。上表到了成都那里,刘禅也没有拒绝。这个时候,刘禅宫中的一棵大树无故折断,反对姜维北伐的谯周深感忧虑,就在树干上写下十二个字“众而大,期之会,具而授,若何复?”谯老爷一向爱说讳默高深的话,这一次也没人搞懂。谯周的徒弟陈寿写三国志时解释说,“曹者众也,魏者大也,众而大,天下其当会也。具而授,如何复有立者乎?”意思是曹魏将一统天下,还有谁能对抗他呢?谯周这次说得差不多,只不过统一天下的并非曹魏,而是还暂居人臣的司马氏。

    司马昭立了新皇帝曹奂,屡次推托朝廷加封自己晋公的任命,实则上这时的魏国就是当年的汉献帝翻版。司马昭大权在手,一直考虑着征讨蜀汉(他认为姜维屡扰边陲,料蜀国小民疲,资力单竭)。有人建议说,蜀汉依仗的就是姜维,干脆派一个刺客刺杀他,将来伐蜀就容易了。司马昭还真动了心,荀勖(钟会的堂外甥)进言说,“明公以正直主持天下,应该凭大义讨伐二逆(蜀吴)。假手刺客可不是以德服远的手段。”司马昭一听孝义的大道理,忙点头称善。既然不用暗箭,那就明刀明枪的真来。

    早先,司马昭的手下对伐蜀的建议都表示反对,只有钟会认为伐蜀可行,日日同司马昭商议筹度地形,考论事势(*注五十二)。司马昭得到钟会的支持,更坚定了伐蜀的信念。262年冬天(就是姜维败退之后),以钟会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代替之前的督关中卫将军司马望)。为了迷惑蜀汉,司马昭命令青、徐、?肌⒃ァ⒕!⒀镏钪荩?并使作船,又令唐咨作浮海大船,对外显示为伐吴作准备。

    而驻守边境的督陇西征西将军邓艾听说后却反对征蜀,认为时机未到。司马昭接到邓艾的反对书信深表忧虑,专门派自己的主簿师纂做邓艾的征西将军司马,去向他解释自己的战略意图。邓艾得到消息后,马上表示奉命从事。

    蜀这边,在沓中的姜维听说钟会为镇西将军督关中,在263年初向刘禅上疏,“听说钟会治兵关中,肯定将有所动作。应该派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刘禅看了后问黄皓,这位黄公公素信鬼巫,当时就按鬼神口气说“敌终不自致”,魏军不会被招来的,皇帝您就好好的安歇吧。姜维上疏的事,群臣竟然没有知道的。

    这个时候的蜀汉,照吴国的使节说法是“主??(暗)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皆菜色。”他还形容蜀汉犹如屋梁上的燕雀,屋子都已着火,自己却身在雀巢之中不知祸之将及。

    而姜维得不到刘禅的回复,自己却没有进一步加强汉中的防守,还是滞留在沓中。关于这一点对姜维的非议,我认为蜀汉北部边防作调整都先是首辅提议,再由刘禅同意才得以实施。姜维的上疏被黄皓压制,自己也害怕权力斗争不肯交出兵权,所以就在沓中没有动作。蜀汉的灭亡完全就是人为的结果。

    263年夏,司马昭决定伐蜀前夕,再次同手下商议说:“寿春平叛之后,已经休养生息六年,现在已经是讨伐蜀吴二逆的时机了。如果攻吴,是必要大造战船,而且南方湿土炎热,容易产生疾疫。所以还是先取蜀,破蜀之后三年,再顺巴蜀顺流之势,水陆并进讨伐孙吴。

    现在蜀的军队大概有九万人,除了成都守备和其他郡县的驻军有四万人的话,余众(姜维部)不过五万。只要能将姜维阻隔在沓中,使他无法向东援助;我方通过骆谷,乘其其空虚之地,以袭汉中。趁着蜀军各守城隘兵力必定分散,我军将城围困,再遣精锐继续突进,汉中必定是我囊中之物。以刘禅的懦弱,听说门户被破,百姓震怖,灭亡是必然的事。”司马昭的这段言论基本就是日后伐蜀的战略指导。

    五月,曹奂下诏讨蜀。司马昭征集四方之兵十八万。任命讨蜀三方面大军:

    征西将军邓艾督帅(陇西)诸军,往甘松、沓中方向绊住姜维。

    雍州刺史诸葛绪督诸军趣武都、高楼方向,配合邓艾牵制姜维东援。

    镇西将军锺会在长安由骆谷进汉中方向。

    由司马昭统一指挥。

    263年秋八月,司马昭在洛阳大赏将士,陈师誓众,派遣大军出发。临行时有个不识趣的将军邓敦还在说伐蜀未可,被司马昭当鸡给宰了。

    司马昭具体分配各路兵力:

    邓艾自狄道攻姜维于沓中,属下有天水太守王颀、陇西太守牵弘、金城太守杨颀等。师纂(原为司马昭主簿)为征西将军司马。合计三万人左右(里面有邓艾自己征召的“凉州兵马、羌胡健?何迩в嗳恕保?

    雍州刺史诸葛绪自祁山军于武街,合计三万人左右。

    镇西将军钟会帅前将军李辅、征蜀护军胡烈,杜预(马上就要娶司马昭之妹高陆公主)为镇西将军长史。主力十二万人左右攻汉中。

    在这三路军上,又设置监军由廷尉卫??持节监艾、会军事,行镇西军司,有自己的士兵千人左右。

    魏军这么大的动静,黄皓是想瞒也瞒不住了。这时蜀地还凑热闹的来了一场地震,刘禅惊恐之下,大赦,改元炎兴(汉是火德,所以要再燃烧一把)。刘禅这时才派右车骑将军廖化赴沓中支援姜维;左车骑将军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等赶赴阳安(平)关口。

    魏军迅速行动,邓艾督诸军前往沓中,九月时,天水太守王颀进攻姜维营围,陇西太守牵弘进攻正面,金城太守杨颀从甘松方向进攻后面

    雍州刺史诸葛绪则到了建威(武都以北,已进入蜀境),前往援助姜维的廖化听说后就在阴平停了下来,以防中路诸葛绪继续向下突进。

    钟会的军队最多,分两路于骆谷、斜谷进入汉中(另外还有魏兴太守刘钦在子午谷有部分军队,实则是三路并进),又从以前曹爽攻汉中的老路进发。当年曹爽是灰头土脸的才出的骆谷(见前文),如今钟会可没有曹爽那样无能。钟会的大军之前,是牙门将许仪(许褚子)在前开道。钟会随后跟进,当通过一座桥时,突然桥破马足陷入。钟会愤怒之下将许仪斩首(钟会持节的权力只能杀犯军令者),许仪是功臣之子还被砍头,这一下子众将官都心惊胆战。魏军很顺利地就通过秦岭,进入汉中盆地的外围险要地带。

    而汉中的守军按照事先的“敛兵聚谷”的计策退守阳安关,放弃外围险要地带;监军王含五千人守乐城,护军蒋斌五千人守汉城。钟会根本就不在这里纠缠,派遣护军荀恺、前将军李辅各统万人,恺围汉城,辅围乐城(后来蒋斌至蜀降时尚在,魏军这时对两城其实是围而不攻)。剩下十万魏军漫山遍野的就向阳安关冲过来了。

    这个时候,姜维在沓中的围守已被邓艾攻破。姜维听说阳安关被围就向东进发援救,在强川口(具体位置不明从名称判断在某河口)被杨颀等人阻截,无心恋战的姜维败退。凭着对地形的熟悉,姜维率剩余的蜀军甩开邓艾诸军的纠缠,星夜向阳安关驰援。

    驻守阳安关的守将是傅佥(刘备伐吴时战死的傅肜之子)、蒋舒,大概有一万左右的守军。蒋舒这个人原来是别处的守将,因为不称职而被撤换到阳平关上给傅佥当副手。

    看到有如潮水的魏军,蒋舒就打定投降的主意,他对傅佥说,“魏军到关下不出击而闭城自守,并非良策。”

    傅佥说,“如今受命保城,惟全为功。你要是违命出战,白白丧失士兵,没有一点用处。”

    蒋舒等不了那么多,“你保你的城得功劳,我出战克敌得功劳。各行其志。”

    蒋舒率众而出,却马上倒戈投降了钟会前军胡烈,得知阳安关守军失去一半的胡烈趁机强攻。愤怒的傅佥拼死抵抗,无奈魏军势大,傅佥不支战死。(魏军对不屈身死的傅佥很是崇敬,后来司马炎还下诏赞扬这先后战死沙场的父子两人)

    阳安关轻易的就被魏军拿下,还正在派人祭扫诸葛亮庙(亮庙在沔阳,就是汉城所在,今陕西勉县)的钟会大喜,率军挺进汉中门户,还得到了蜀军在阳安关的储粮。志满意得的钟会给汉城的守将蒋斌写信说,“巴蜀贤智文武之士多矣。比如足下、诸葛思远(诸葛瞻)。如今我大军西到,想要再祭扫尊大君公侯墓(蒋琬),还希望能告其所在。”知道大势已去的蒋斌并未在此时投降,出于礼貌,回信说,“亡考昔遭疾?M,没於涪县。按卜卦(卜云其吉)的说法就安葬在此地。知君西迈,就可以顺便祭扫先人了。”得到蒋斌回信的钟会大是得意,连蜀将也认为我能长驱直入(涪县距阳安关近千里),还有什么办不到的?

    魏军取得汉中,十月二十二日,洛阳的司马昭面对朝廷第七次的晋公任命,终于心安理得的接纳。

    驰援的姜维到达阴平和廖化的援军会合,听说阳安关已失。震惊之下,决定迅速突进到东南方向的剑阁好挡住魏军的主力部队钟会。而雍州刺史诸葛绪已在白水上的桥头停驻,正好挡住姜维东进方向。姜维遇到阻隔马上就往北孔函谷做偷袭诸葛绪后路的举动:姜维作决定是够迅速的,他也是不得不啊,邓艾就在他身后呢。诸葛绪受到蜀军牵制就往后退却三十里,就把白水桥头让出了个空当。姜维得到消息,打了个花枪折返从桥头经过,诸葛绪傻乎乎被牵着跑,等赶到桥头时和蜀军居然差了一天!

    这时邓艾的军队也到了阴平,听说姜维跳过诸葛绪的阻拦前往剑阁,那就是面对钟会的主力军。按照之前的战略规划,这时邓艾和诸葛绪牵制姜维援救汉中的任务已经完成。邓艾研究地形,打算简选精锐,从汉德阳入江由、再由左儋道向绵竹,往成都方向进发。他向诸葛绪要求共行,诸葛绪认为自己只是受命阻隔姜维,并无继续西行的命令。现在姜维从他这里溜了,诸葛绪觉得有些不妙,也不管邓艾的建议,自己沿白水向钟会主力靠拢。这时钟会派遣田章等向剑阁西部进发,扫清了阴平与剑阁之间的蜀军残余。诸葛绪就与钟会主力会合在剑阁。

    钟会见了诸葛绪的三万军队好像猫见了腥,就密报诸葛绪畏懦不进,同时把他打入槛车同密书送到后方,三万军队都归了钟会管辖。

    姜维、廖化到了剑阁。之前援救阳安关的张翼、董厥到了汉寿(在剑阁东南不远),也是听到汉中失陷的消息退守剑阁。这样蜀汉的残部全都集中在剑阁一线对抗钟会的十多万大军。钟会听说大名鼎鼎的姜维在守剑阁,就又写了一封信说,“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郴?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意思是用故国之意感召姜维归降

    姜维并未回信,而是列营据守险要。

    钟会的十多万大军在剑阁下列开阵势强攻,还移檄(移是晓喻责备、檄是声讨征伐)蜀将吏士民说了一番大道理,“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皆碎,虽欲悔之,亦无及已。”大有一举灭蜀之气概。可是和阳安关同样险要的剑阁在姜维等蜀将的坚守下屹立不动。而魏军这时的粮草渐渐接济不上,钟会稍稍退却,在犹豫是否见好就收。

    在阴平的邓艾看到钟会前进不得,就给司马昭上言:“现在敌人败退,正应乘胜进击。从阴平抄小路经过德阳亭直取涪城,离剑阁百余里,离成都三百余里。像这样出奇兵直捣敌人心脏,剑阁守敌必然回军救涪,钟会大军就可长驱直入;如剑阁守敌不还,涪城守敌也是不堪一击。我军就可攻下涪城、直取成都。军志有云‘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我们奇袭敌之空虚,必定能够攻灭蜀国。”

    等不及司马昭回信的邓艾决定走阴平小道。十月底,邓艾率军进入蜀军未设防的阴平山区。沿途七百里杳无人烟,处处是悬崖深谷,奇峰突起,怪石嶙峋。邓艾的另一个司马段灼后来说此时军队不满两万,车马等器具都留在阴平,全是步兵的将士们凿山开道,在陡峭的悬崖上修筑栈道、架设桥梁。67岁的邓艾身先士卒,上山的时候手攀树木,足蹬峭壁,艰难地往上爬;下坡的时候用毛毡裹着身体,从上面往下滚。粮食快吃光了,全军已濒临绝境。

    但邓艾终于突破天险,(十一月)突然出现在江由城前,蜀江由守将马邈面对天兵神将吓得赶紧投降。邓艾的军队得到了及时的军粮补充。

    成都方面大为吃惊,派遣卫将军诸葛瞻率数千人前往迎战。蜀军挺进到涪县,诸葛瞻开始犹豫不决,同行的黄崇(黄权留在蜀之子)屡次劝说诸葛瞻应当速行据险,不要让邓艾进入平地(江由和涪县之间尚有数百里的左伦道险路)。可是诸葛瞻却不知如何是好,黄崇痛哭流涕却怎么也不能说服他。

    邓艾的军队出左伦道与蜀军先锋交战小胜,诸葛瞻就率领蜀军退却到绵阳列阵迎战。

    邓艾写信给诸葛瞻说,“你若投降必表为琅邪王。”诸葛瞻怒斩来使,愤然出击。邓艾派遣司马师纂出左,子邓忠出右。两人初战不利,退到邓艾身边说,“打不过啊!”邓艾大怒喊道,“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魏军已是身在绝地,此时孤注一掷奋勇杀敌。蜀军被杀的大败,诸葛瞻竟战死在乱军中,他的长子诸葛尚悲痛道,“我父子深受国家重恩,却无能早斩黄皓,以致今日的惨败。我还活着干什么?”说完也奔驰在乱阵中战死。黄崇知道已是无望,激励士兵后也死于阵前(他是文官),张飞的长孙张遵(尚书)也在此役战死。

    蜀军死的壮烈,却拦不住邓艾前往成都的脚步。56岁的刘禅听说最后的依靠诸葛瞻也战死了,整个成都顿时乱作一团,百姓奔逃入山中不能禁止。蜀汉的官员在朝堂上乱哄哄的向刘禅瞎出主意:要么逃到盟友孙吴那里;要么逃到南中蛮夷之地。

    早就预料到今天的谯周提议还不如投降,说,“东奔吴国的意见不能成立。魏吴两国,实力相差悬殊,魏能并吴,吴不能并魏,已成定局。投奔吴国是称臣,投降魏国,也是称臣,与其向小国称臣,不如向大国称臣,以免受再辱之耻。至于南下,也不是好办法。首先,大敌逼近,人心离散,恐怕无人愿意南行。再说,魏人此行誓在灭蜀,陷落成都也不会放弃南下追击的机会。况且南中诸夷,平时犹不安定。如果据守此地,增征贡赋,也就会激起他们的反叛。所以,乘没有势衰力竭的时候投降魏国,可以得到优待。这是唯一明智的选择。”

    群臣反对说,“邓艾如今都打到眼前了,还能接受投降吗?”

    谯周争辩说,“现在还有东吴,(投降受优待正好可以做他们的榜样)。若陛下降魏,魏不裂土以封陛下者,我愿请身诣京都,以古义争之。”

    邓艾这时已经到了雒城(绵竹成都之间),刘禅也没有别的主意,觉得谯周说得挺有道理,就派遣张绍(张飞次子)、邓良(邓芝子)向邓艾请降。刘禅第五子刘谌伤国之亡,先杀妻与子,然后自杀(汉晋春秋说刘谌哭於刘备昭烈庙后自杀)。

    邓艾看到张绍、邓良带来的皇帝玺绶和降表,大喜过望。邓艾赶到成都北门的时候,刘禅自缚双臂,带着棺材,和众子群臣六十多人正等在那里。邓艾解开绳索,烧掉棺材,接受刘禅的投降。

    至此,立国42年的蜀汉灭亡。

    (悲夫!眼前成都北门的蜀汉君臣可曾想到五十年前,刘备与诸葛亮、张飞、黄忠、赵云等人步入成都的情景?)

    *注五十一

    估摸姜维是在退兵回成都的路上上的表,得到同意后自己又率军北返到魏蜀边境的沓中。而往常跟随姜维北伐的张翼、廖化都没有同去。至于为何选择驻守在偏远的沓中,应该是因为这里靠近羌人的聚集地,姜维心中还有为再次北伐作准备的念头。

    华阳国志记载:维恶黄皓恣擅,启后主欲杀之。后主曰:“皓趋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齿,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维见皓枝附叶连,惧於失言,逊辞而出。后主敕皓诣维陈谢。维说皓求沓中种麦,以避内逼耳。

    而魏国后来的讨蜀诏书中也说,“往岁破败之后,犹复耕种沓中,刻剥众羌,劳役无已,民不堪命”。

    *注五十二

    钟会在261年底改任司隶校尉(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简单说就是京城特首),和司马家的关系更加亲密。史称“虽在外司,时政损益,当世与夺,无不综典”,就是说有什么事,钟会都要掺和一把给司马昭出主意。262年,嵇康被司马昭所杀,很大部分是钟会的原因。

    嵇康事件的来龙去脉很显示了司马昭政权的虚伪,起因是与司马昭关系亲密的山涛(司马昭的外婆是山涛的本家)任选曹郎,后将去职,就推荐自己的好友嵇康接替(他和嵇康同属“竹林七贤”)。嵇康是当时名士,不愿意出仕司马家,回了一封信,就是《与山巨源绝交书》,巨源是山涛的字,嵇康很不客气地与他绝交,书中自说不堪受礼法的束缚,晋书有这封信的全文。

    司马昭以前就想征召嵇康,现在他公开回信说“不堪流俗而非薄汤武”,司马昭听来很是生气。鲁迅先生解释说,“非薄了汤武周孔,在现时代是不要紧的,但在当时却关系非小。汤武是以武定天下的;周公是辅成王的;孔子是祖述尧舜,而尧舜是禅让天下的。嵇康都说不好,那么,教司马懿(氏)篡位的时候,怎么办才是好呢?没有办法。在这一点上,嵇康于司马氏的办事上有了直接的影响,因此就非死不可了。”

    正好当时钟会正在办理吕安案件(吕安兄长吕巽淫安妻徐氏,反过来诬陷安不孝,结果吕安被下狱),嵇康为好友吕安奔走伸冤和钟会又碰了面。

    以前钟会年轻时去拜访嵇康(世语说钟会之前把自己所作的文章丢在嵇康家院子里,希望得到名士夸赞),嵇康正在和好友向秀一起在树下打铁(家贫干些零活),两人对贵公子钟会都没做搭理。钟会站了半天很是尴尬就准备返回,嵇康抬头来了一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两人对答得挺潇洒,可是钟会却在心里打下了疙瘩。

    这时嵇康牵连吕安案,再加上他写《与山巨源绝交书》触怒了司马昭。钟会就向司马昭说,“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又说“康欲助??丘俭,赖山涛不听。”如今吕安、嵇康言论放荡,诋毁先贤典论,这是影响精神文明建设的大事,所以必须惩办“以淳风俗”。于是司马昭就下令将吕安、嵇康斩首弃市,当时太学生三千人请愿也被拒绝,嵇康临刑弹《广陵散》而死。

    嵇康死了,钟会还在到处找别人的事,看还能不能发掘出什么。当时就有人说,见钟会“如观武库森森,但见矛乾在前”,可见钟会的口碑有多“好”。

    说了这么多别的事,只为说明钟会这个人,才干是有的,却容不下别人,为了自己和讨好上司,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伐蜀一事,钟会表现积极,并不一定是他和司马昭所见略同,多少还是谄媚的缘故。这样的为人,为日后钟会、邓艾之争埋下了隐患。只是钟会狡黠,司马昭却更加老辣。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元宝推荐:香山居士,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送花,好文章。
    • 家园 不好意思,再顶一次
    • 家园 差点错过! 补花!
    • 家园 重温
    • 家园 看完了,咳不禁令人唏嘘

      姜维的战绩胜少败多,诸葛丞相选的这个军事接班人还是不足以担当此大任啊。当然姜维的忠心实在令人感动。

      不过当时蜀汉的人才难道真的凋零到只剩下姜维一人了吗?

      • 家园 看了很多当时的事件人物

        当时3国都是世族把持阿。每一国除了几个特别有能力的自己闯出来的,剩下的重要官职都是因为祖上有功劳的。吴国的顾陆朱张之外,还有孙、全、周、鲁各姓,无不是名门之后。蜀国(关、张、赵、蒋、诸葛)、魏国(钟会、许仪、庞会、司马)也是。他们当初建立的时候可不是这样。如果不太有新人才出现,像吴蜀就灭亡吧。

    • 家园 【原创】姜维传 结局――身死

      结局

      身死

      在剑阁据守的姜维听说诸葛瞻在绵竹战死,一时间各种谣言传来:有说刘禅要固守成都的;有说刘禅要往东入吴的;有说刘禅要往南去建宁的。

      心乱如麻的姜维剑阁也不顾了,带着军队向南往广汉郡嘀县(参看地图)行进打探真实情况。这时正碰上刘禅派出的蒋显(蒋琬次子),询问过后,才知道蒋显是奉刘禅之令命各地蜀军放弃抵抗的。悲愤之下,在剑阁苦守的这些蜀军气得拔刀砍石,为如此屈辱的当了亡国奴难过。这个时候,做什么都无法挽回蜀汉的败亡了。

      钟会看到蜀军弃守剑阁,马上挺军进入,遂进军到涪县,还派遣各部围追堵截姜维军(以前投降魏国的句安也在其中)。姜维接到蒋显的命令,就近向钟会的前军胡烈投书交上所持节杖,近五万的蜀汉军队缴械归降。

      姜维、张翼、廖化、董厥等人赶到涪县(汉城的蒋斌也接受投降赶赴涪县),钟会亲自迎接。干宝晋纪载,见到姜维的钟会不无得意地说,“来何迟也?”姜维神色严正,流泪说道,“今日见此为速矣!”

      钟会严令士兵不许掳掠,还做出谦逊的样子接待蜀汉的降将。尤其对姜维特别偏爱,把他上交的印号节盖全部归还,和姜维出则同车,坐则同席。

      钟会对身边的长史杜预说:“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公休、太初是诸葛诞、夏侯玄的字,钟会不举别的名士和姜维比较,偏偏说了两个因司马氏而死的人。姜维这时已经六十多岁了,听到钟会小心恭敬的夸赞,就感觉到这位40岁的钟镇西有些年少轻狂,内心肯定还有不可预知的目的。

      随后钟会向洛阳上疏请功说,“贼姜维、张翼、廖化、董厥等人逃死遁走,欲向成都。臣派遣司马夏侯咸、护军胡烈、参军爰青彡、将军句安、参军皇甫贻、将军王买等从各个方向堵截敌军,臣据涪县为东西势援。姜维统帅的步骑四五万人在各部的围追之下无路可走。于是臣书信向蜀军昭示生路,姜维等人终于解甲投戈。

      以前舜舞干戚,有苗自服;牧野之师,商旅倒戈;出征而没有交战(就得胜),这是帝王的盛业啊!

      能收服敌国要好于攻破敌国,能收服敌军要好于歼灭敌军,这才是用兵之道。

      (后面就是场面文了,无非说是在英明的领导下才取得今天的成绩云云)

      陛下圣德,侔踪前代,翼辅忠明,齐轨公旦,仁育群生,义征不淄,殊俗向化,无思不服,师不逾时,兵不血刃,万里同风,九州共贯。

      臣辄奉宣诏命,导扬恩化,复其社稷,安其闾伍,舍其赋调,弛其征役,训之德礼以移其风,示之轨仪以易其俗,百姓欣欣,人怀逸豫,后来其苏,义无以过。”

      钟会停驻在涪县向洛阳邀功,邓艾在成都也是忙前忙后。

      邓艾作为偏师却一举拿下敌国都城,迫使蜀汉举旗纳降,灭蜀的战役仅三月就降下帷幕,这是司马昭没有想到的(或许他想让指挥主力军的钟会拿这个大功劳,没想到蜀军的主力全被钟会的大军牵制,才有了邓艾偏师的长驱直入),这个时候司马昭在洛阳还在为自己进封晋公(晋公是汉中攻下后的十月二十二日任命的)做各方面的打点工作。刘禅投降的消息传来,曹奂又任命司马昭为相国,总管百事(命晋公以相国总百揆),而以前的那些名号统统上交(上节传,去侍中、大都督、录尚书之号)(表面文章而已),对益州的善后工作还得过一段时间才能具体安排。

      而邓艾在成都收降蜀汉都城军队,严令所部不准掳掠,另一方面使蜀汉各方面(治安、经济等等)再重新运作起来。这个时候,邓艾做了一件被钟会抓为把柄的事:承制加封蜀汉各级官员。以刘禅行骠骑将军,太子为奉车都尉、其余诸子为驸马都尉。(得说一下那个黄皓,邓艾进成都时就把他抓起来了要砍头,却被黄皓收买邓艾左右,免之。就没了下文ft!)

      委任原蜀汉各级官吏为朝廷命官,或者命为自己的下属;还任命司马师纂领益州刺史,陇西太守牵弘领蜀中郎将处理各郡事务等等。所谓承制就是邓艾代表皇帝嘉奖安抚蜀汉这些降虏,不要害怕,今天封你们的官,将来朝廷会正式下任命。以前刘秀手下的邓禹、来歙、吴汉等人就干过这事,他们在外攻城略地,遇到要笼络的降将就承制封个太守、“通路将军”“强弩大将军”类似的。邓艾是模仿前朝故事。

      随后邓艾回顾自己突破阴平,迫降蜀汉的战绩也禁不住骄傲起来,在绵竹德阳战败诸葛瞻的地方造了一座平蜀台,用以宣扬自己的战功。头脑不大冷静的邓艾更对身边的蜀汉士大夫说,“诸君幸而遇见了我邓某,因此才有今天呢!要是碰上吴汉之流,早就没命了。”当年蜀郡守将史歆反于成都,周围郡县响应。吴汉攻破成都,连克周围郡县,将二百余头领悉数斩首。邓艾现在有点蜀汉君臣救世主的意思,又回顾起在陇西边境的作战,说,“姜维也是一时雄?阂玻?只可惜碰到了我,就无所作为。”有见识的人都暗暗讥笑他的矜夸。

      虽然邓艾这时很是得意,擅作主张承制,但还在一心一意筹画下一步的打算。

      十二月二十一日,洛阳终于对蜀地做出安排,分益州为梁州。

      二十二日,特赦益州士民,复除租赋之半五年。

      二十四日,曹睿的皇后郭太后过世。

      同日,洛阳下诏以征西将军邓艾为太尉,镇西将军钟会为司徒。

      给邓艾的诏书把他云彻席卷,荡定巴蜀的功绩夸了一遍。就是当年的白起、韩信、周亚夫、吴汉都比不上。(这几人中除了吴汉终老,其余都是鸟尽弓藏的牺牲者)

      所以嘉奖以邓艾为太尉,增邑二万户,封子二人亭侯,各食邑千户。

      邓艾接到诏书后,又给司马昭写信建议说,“现在如果凭借平蜀的盛势,是伐吴的好时机。只是刚破蜀地,将士疲劳,不便马上行动。最好留陇右兵二万人,蜀兵二万人,煮盐兴冶,为军农需用做准备。另外大作舟船,成顺流之势,再发信给孙吴晓之利害,到时吴人必定归降,可不征而定也。

      (为了坚定吴人归降的信心),最好厚待刘禅给孙休做榜样。如果要把刘禅送至京都,会给吴人造成一旦投降便流徙的印象。就算一定要刘禅入京,也最好等到来年秋冬吴地尽平之后。

      (窃)以为应加封刘禅为扶风王(就在长安旁),把他供养在噤坞(以前董卓修筑的行宫兼城堡)。再以其子为公侯,显示归降的好处。

      在城阳、广陵开放边界(这两处都在吴国北部的徐州,邓艾做过城阳太守),好迎接归降的吴人。

      如此一来,吴人必定畏威怀德,望风而从。”

      邓艾的一片诚心,到了司马昭那里却遭到了怀疑。(你留陇右兵和蜀兵各两万?陇右兵不就是你的人吗?还不要刘禅到洛阳,想干什么?)

      司马昭没有明说,让卫??给邓艾传话,“有事应当报请,不要独断专行。”

      邓艾没反应过来,又上言说,“我奉命远征,按照朝廷的方略办事,征服了蜀国。关于承制任命代理官吏,是为了安定社会秩序,自谓是符合一时的需要。目前蜀国率众归降,其土地南极南海,东接孙吴,应当及早稳定下来。如果等待朝廷的命令,因为路途遥远,恐怕耽误太久了。《春秋》大义说,大夫出了边界,只要有利社稷安定、国家发达,是可以专权处置的。现在孙吴还没有宾服,其势连蜀中,所以不可拘泥于常规而丧失良机。兵法说,进不求名,退不避罪。邓艾虽然没有古人的高风亮节,但也不敢只顾虑自己而损害国家的利益。”

      邓艾在成都还在为自己分辨,在涪县的钟会只是冷笑。

      钟会司徒的任命诏书夸他所向摧弊(阳安关),围困众城(汉、乐、剑阁)。又俘获蜀军主力。“全胜独克,有征无战。拓平西夏,方隅清晏。”

      嘉奖以钟会为司徒,进封县侯,增邑万户。封子二人亭侯,邑各千户。

      这样一来,平蜀的功劳自然是邓艾最大,钟会心生妒嫉。听说晋公指派监军卫??给邓艾传话“不要独断专行。”钟会马上就意识到扳倒邓艾的机会来了,他联系手下胡烈、邓艾的司马师纂等人,向司马昭密报邓艾谋反。

      世语说钟会善于模仿别人手迹(以前他在淮南就是写假书信使反间计),这一次他在剑阁要道截获邓艾送往洛阳的章表文书,模仿邓艾笔体篡改其言,写一些不恭不敬,矜功自伐的词句,甚至还修改司马昭的回信。

      司马昭接到钟会的密报,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264年正月初一,就诏书“槛车徵艾”,要把他押解到洛阳,同时命令钟会可遣大军进驻成都。钟会为了进一步置其于死地,诏书到了涪县后,让卫??去成都抓邓艾,你是监军啊,还是廷尉,办这事正合适。其实他是想邓艾肯定会抗命拒捕,卫??自己只有千余人,让邓艾杀了卫??更是罪加一等。

      卫??明白钟会心中险恶,却也无法拒绝。他悄悄在夜里赶赴成都,向邓艾属将传令说,“我奉诏收捕邓艾,跟其他人一律无关。你们如果归顺官军,爵赏不变;敢不归顺,则诛及三族!”到了天亮时,邓艾的部将都先后归顺。这时卫??才乘使者车赶到邓艾营帐,而邓太尉还没有睡醒呢!

      一阵糊涂的邓艾被卫??轻松拿获,等听明白是宣告自己谋反的诏书时,邓艾仰天长叹道,“艾忠臣也,一至此乎!白起之酷,复见於今日矣。”

      邓艾的属将看到上司父子两人是因为反叛的罪名被捕,惊讶之下就将卫??的营地团团围住(想要劫狱)。卫??轻服(不带武器)而出,说我只是奉命行事,邓太尉的苦衷,我一定会上表讲清楚的。

      邓艾的手下相信了卫??的话,这样押送邓艾父子的囚车就向洛阳进发了。

      钟会在涪县听说邓艾已上路了,虽然没有他想得那么完美,可也相当得意。身旁的姜维察觉出钟会的野心,就趁机说道,“君侯自淮南平叛以来,运筹帷幄,从未失策,司马氏的强盛,都是君侯之力。如今君侯又平定蜀国,威德震动天下,民众颂扬您的功绩。但主上却难免感到恐惧。这样,君侯还能够安全回去吗?

      以前韩信不曾背叛于汉却屡被怀疑终至覆灭;文种没有听从范蠡的建议最后伏剑妄死。难道他们是愚臣,碰到的都是昏君吗?只不过是正好处在利害关键上罢了。

      如今您功劳也有了,名声也有了,何不如效法陶朱公泛舟江湖,张子房随赤松子远游峨嵋呢?”

      正兴高采烈的钟会说,“这,你扯得太远了,我做不到,况且也不止这一条路吧!”

      姜维又说:“那当然,其它办法君侯自然可以考虑到,就不必老夫多言了。”(汉晋春秋)

      钟会听着姜维的话中话,满怀抱负的带着大军和蜀汉降将向成都进发。

      正月十五日,钟会大军到了成都。这个时候,钟会的手下是十二万原魏军主力,加上诸葛绪的三万军,姜维的五万蜀军,邓艾的两万军队,(除去战斗减员)钟会也有二十多万军队。看到邓艾的大功飞灰湮灭,钟会再也按耐不住,认为自己功名盖世,不可再为人下,手下皆是猛将锐卒。只要让姜维等率蜀军前驱出斜谷,自己率大军跟进。一旦到了长安,一部分军队走陆路,一部分军队从渭水入黄河向孟津(洛阳附近渡口),五天内就可以在洛阳会和,那时天下可定矣!

      钟会想得挺美,以为没人会猜到他反叛,可他刚一到成都就收到了司马昭的书信:

      “恐怕邓艾不肯奉顺,今派遣中护军贾充率步骑万人直入斜谷,屯驻乐城。我本人率领十万大军在长安,很快咱们就能见面了。”

      钟会大吃一惊,询问之下,司马昭初一下令逮捕邓艾,就带着曹奂从洛阳出发,初三(晋书为初四)就到了长安。现在皇帝(遣使)在华山祭祀,军队正在集结。

      司马昭早就怀疑钟会了。当初指定钟会为主力军统帅,司马昭的夫人(王朗的孙女,很有见地)这时就说钟会的性格是见利忘义,好为事端。宠过必乱,不可付之大任。钟会的哥哥钟毓也曾密报司马昭不可对钟会信任太过。

      大军出发前夕,西曹属邵悌求见司马昭,不无优虑地说:“您派遣钟会率领十余万大军伐蜀,依我看,钟会孤身一人,无重要亲眷留洛阳为质(钟会无子,所养的三个儿子都是从哥哥钟毓那里过继来的),不如另派他人为好。”

      司马昭笑着说:“这种情况难道我还不了解吗?如今蜀成了天下的祸害,使老百姓都不能安生,征服它本来易如反掌,但大家又说使不得。一个人如果还没有打仗就胆怯,就不会有机智勇敢;没有机智勇敢硬要他去打仗,就只能成为敌人的俘虏。因为只有钟会和我的意见相同,派他伐蜀,一定可以灭蜀,不派他派谁呢?至于灭蜀之后,就算像你忧虑的那样,他又能有什么作为!他想谋反,有谁支持他呢?蜀的将士吏民早已吓破了胆,成不了气候;中原将士思念还乡与亲人团聚,也不肯跟他,因此只能自取灭族之祸罢了。你不必犯愁,但也不要再同别人讲述这样的话。”

      钟会还没有出兵就有这么多人反对,司马昭当然心里有数,他认为钟会反正也逃不出自己的五指山,才放心大胆的任命他。等到钟会密奏胆小怯阵的诸葛绪被押送回来,司马昭就知道钟会有些太轻狂了(诸葛绪并未受到为难,后来仕晋官至太常)。

      钟会诬陷邓艾谋反的时候,有人告发他也要反叛。司马昭觉得一向厚待于他,不至于这么快就反目。钟会的堂外甥荀勖(是他推荐卫??做监军)说,“钟会虽然受恩,但他可不是那种受恩思义的人,还是应该早做防备。”司马昭觉得有理,就对外说是为了支援钟会而开向长安,还携带曹奂同往;对在邺城的曹姓诸王不放心,留下从事中郎山涛行军司事,镇于邺都。护军贾充持节、督诸军,从斜谷向汉中进发。

      这时早先提醒司马昭注意钟会的邵悌又说,“钟会的兵马是邓艾的五六倍,不用您亲自动身。”

      司马昭说,“你怎么忘了以前说过的话呢?想起来了?可不要再说了。我自当以信义待人,只要人不当负我,我岂可先对人生疑心!近日贾护军问我,‘颇疑锺会不?’我答言,‘如今派遣你出兵,难道也怀疑你吗?’贾充当然无法回答(“贾亦无以易我语也”司马昭这样转述是指贾充说不出主子是否真的怀疑钟会)。”

      最后,司马昭又意味深长的说,“等我到了长安,一切自会了然。”意思是那时钟会要真心虚造反,我也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收拾他了。

      钟会当然不清楚这么复杂的过程,听说司马昭到了长安,贾充的军队已开向汉中,钟会对身边亲信说,“如果只为取邓艾,相国知道我自己就能办到。现在带来重兵,必定是觉察到我有异常了,我们只有快点动手。事成可以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汉,也不失当刘备!”

      钟会这时是下定主意叛变,还认为自己自淮南以来,画无遣策,四海共知,眼前的难关也不算什么。

      得知钟会彻底叛变的姜维激动不已,在他心底有了一个复国大计。他给刘禅密书写道,“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写魏氏春秋、晋阳秋的东晋人孙盛在80多年后到蜀地,还见到了当年姜维给刘禅的密书。听蜀地人说姜维当年想假降钟会,再找机会杀之以复蜀土,可惜没能成功,遂至泯灭,蜀人於今伤之。

      姜维的想法是教唆钟会杀尽魏将,随后再找机会杀掉钟会,尽坑魏兵,还复蜀祚。(华阳国志)

      正月十六日,钟会进成都的第二天召集护军、郡守、牙门骑督以上和原蜀国的官吏,会集蜀国朝堂。他宣布为刚死的郭太后举哀,向大家出示伪造的太后令他起兵废司马昭的遗诏。这些北方来的魏军将领乍闻之下惊讶不已,骚动不安却无明显支持这反叛的建议。钟会情急之下,将这些魏军将领全部关押起来。又命令关闭成都城门和蜀宫门,严兵把守。他留下监军卫??商议,面对如此险境两人沉默不语,钟会手书“欲杀胡烈等”,举起来给卫??看,卫??摇头不许却不说原因,钟会也不知他到底是什么态度,也不敢让他擅自离去。

      卫??上厕所的时候,碰见胡烈的属官就让他去给魏军普通士兵散发钟会谋反的消息。钟会逼着卫??下决心,自己也是紧张万分,横刀膝上一晚上都没睡。这个时候亲信向钟会建议说可尽杀牙门骑督以上,钟会左思右想没有答应。

      就在魏军将领被关押的这个空当,钟会帐下有个叫丘建的人,本是胡烈部属,胡烈推荐给司马昭。钟会出兵,请求以丘建自随,对他很是信任。丘建怜悯胡烈独自一人被关押在房里,求钟会允许有一个亲兵去端水端饭。因此,其他牙门也都授例各带一个亲兵。

      胡烈趁机哄亲兵说:“丘建密传消息!钟会已挖好大坑,削好数千枚白棒。准备叫外面的士兵进来,每人赐给一顶白帕帽,拜为散将,让他们打死我们,埋入坑中。”他还把同样内容写在一张条子上传给在军营中的儿子胡渊。一夜(十六日夜)之间,这个消息在各军中都传遍了,大家人心惶惶,害怕一打起仗就无法回家了。

      十七日,在蜀宫墙外的普通魏军得到胡烈和卫??的消息,就开始密谋攻打钟会。但因为卫??还在宫中,众人不敢动手。钟会自己在深墙之内也很不安,打算让卫??出去慰劳诸军。卫??心中大喜,嘴上却说,“你是三军之主,应该你亲自去办这事。”钟会一夜未睡,就顺口说,“你是监司,先去,我随后就到。”

      卫??按耐住心中激动,急步出殿。钟会这才反应过来,赶紧派亲信去叫卫??回来。卫??看到追兵赶到,在殿门口假装摔倒,扮作晕眩的样子爬不起来。被送到自己的营地,又偷偷喝了一大碗盐水,逼着自己呕吐。他身体长得本来就很孱弱,这样一来就更显得好像病入膏肓,连钟会派来的亲信也回去禀报说卫监司摔得爬不起来了。

      钟会怎么也想不到卫??会耍这样的花枪,既然他走出去就算了,就再次关上宫门,慰劳诸军的事也作罢。

      十七日夜,卫??一骨碌爬起来,向诸军发布檄文声讨钟会,这些普通的魏军士兵早已商量好,打算第二天起事。

      十八日中午,各军营中突然鼓声大作,胡烈军营的士兵首先哗变,胡烈18岁的儿子胡渊带头冲出。紧接着,各军也鼓噪而出。虽然无人督促,大队人马如波涛激荡,争先恐后朝着城门涌动着。

      这时钟会正在给姜维部发放铠甲器杖,卫兵进来报告说,外边声音嘈杂,好像是失火了。一会儿,卫兵紧急报告,有很多士兵正向宫门跑来。钟会大惊,感到事情不好,对姜维说,“这些兵来者不善,怎么办?”姜维说,“只有打了。”钟会一面派兵去杀掉关押的魏军将领,一方面让大家用木头顶住城门。愤怒的士兵奋力砍门,一时不能破门。但没多久,有的士兵架梯登城,有的士兵放火烧城屋;人群如蚂蚁成群,飞箭似雨点密集,大群的士兵冲进宫殿,而被关的魏将也纷纷跑了出来,双方会合,将姜维、钟会团团围住。

      这个时候就剩下钟会身边数百名亲信围绕宫殿奔走和乱兵对抗。63岁的姜维深陷重围,奋力斩杀了五六人,终于不支倒在血泊之中,愤怒的魏军把姜维乱刃分尸。

      姜维倒在了他为之奋斗大半生的蜀汉土地上……

      写到这里时,脑子里不自禁的把自己想象成这时的姜维,

      眼前是旋转的天空,周围满是变形的面孔,甚至还有人在嬉笑,我伸了手却没抓住什么,

      疼痛吗?

      好像没有。

      甚至,是种解脱。

      解脱吗?

      是的,我解脱了,我要停下来了。

      泪水不自禁的涌了上来,什么都看不清,也好,就这样结束吧。

      魏军杀了姜维后,钟会也支持不下去,对这个战乱的始作俑者,士兵更是愤恨,争赴杀会。

      这时成都乱成一团,钟会身边的亲信数百人被杀,钟会兄子钟邕也被杀,僚佐皆没,唯有长史杜预躲过这场灾难。

      蜀这边,张翼、蒋斌、蒋显、刘禅的太子刘?v、姜维妻儿等皆死于乱军中。

      卫??站出来控制局势,将魏军分部整顿,成都渐渐安静下来。这时邓艾本营的将士就去追赶发往洛阳的邓艾囚车(太莽撞了,不合法也不合理,邓艾就算押到洛阳也不一定会死),还真的追上了,于是又往成都方向返回。听到消息的卫??大吃一惊,当初构陷邓艾也有他的份。卫??惟恐邓艾将来报复,私下里也想独享平定钟会叛乱的功劳。于是就唆使受过邓艾惩罚的护军田续领兵在绵竹西的三造亭偷袭,斩杀邓艾及其子忠。邓艾死时68岁,人死了,叛罪却没免,在洛阳的家属都受到株连,其子悉数被杀,妻及孙子流徙西域。

      钟会的叛乱也累及家属,养子毅被杀,另两个养子因为爷爷钟繇、父亲钟毓的功劳免死(这三子都是钟会兄毓之子,钟毓在钟会进攻剑阁的时候病死,钟会都没有理会)

      司马昭在长安终究也没有行动,二月就返回了洛阳。三月,司马昭进一步被加封为晋王。

      卫??因为控制蜀汉局势的功劳使加封镇西将军、持节、都督关中诸军事。

      三月,刘禅举家遣往洛阳,汉晋春秋说,司马文王宴饮刘禅,并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

      *注五十三

      姜维的诈降复国之计,孙盛评论说当初邓艾进攻江由时将士不多,而姜维进不能奋节绵竹之下,退不能总帅五将,拥卫蜀主,思后图之计。反而投降钟会,还总希望能趁乱复国。以蜀汉小国,姜维连年征战就已是不对了;现在国都灭了,却还希望能出现奇迹挽救,真是太糊涂了。

      裴松之注引后反对说,当时钟会的主力已到剑阁,姜维与诸将列营守险,钟会无法前进,已经准备退兵。保全蜀国的功劳差一点就成了。但是邓艾偷渡阴平,出现在蜀军后方,诸葛瞻既败,成都自溃。姜维若回军救成都,钟会则会趁机追击。当时之势,焉得两济?而责维不能奋节绵竹,拥卫蜀主,非其理也。

      后来钟会要杀掉魏将以举大事,授姜维以重兵,使为前驱。假若魏将皆被杀,军队又在姜维手中,杀掉钟会恢复蜀汉也是不难。所谓在情理之外获得成功,才算是出奇,不能因为事情没有按预定发展,出了差错就说不是(出奇)。假如当年田单定计之后,机会不来,没能成功,就说他也是愚蠢暗昧吗?

      关键词(Tags): #姜维传(jack)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每次读到蜀汉覆灭,姜维身殁总是伤感的紧。
      • 家园 请教个问题,这一段

        司马昭初一下令逮捕邓艾,就带着曹奂从洛阳出发,初三(晋书为初四)就到了长安。

        古都洛阳和长安的距离,我手上的资料是大约380公里,折合超过900汉里.按照您的描述,初一下诏书的同时动身,初三(四)到达长安,平均一天超过100公里,大约300汉里.这个速度实在惊人,有些难以置信.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如何得出的初一动身,初三(四)到达之结论的?按照<<晋书 文帝纪>>,司马昭"乙丑,帝奉天子西征,次于长安。......丙辰,帝自至自长安。".我不精通古代历法,但感觉上是走了49天,不知道算得对不对.

        • 家园 【分析】再回赵兄:司马昭到底有多快

          再次回答赵兄的疑问

          我又仔细想了一下赵兄的疑惑。分析如下:

          以前司马懿讨伐新城(上庸)的孟达时,据孟达自己说,“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后来又说,“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

          孟达感慨司马懿八天赶完一千二百里路简直是神速啊!

          核算一下,司马懿的军队一天赶150里路,

          后汉书载长安距洛阳950里路,要是司马懿军队的速度得六天半。

          但是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司马懿讨伐孟达的军队肯定是步骑混合的,因为司马懿到了上庸马上攻城,这样一来司马懿的军队还带着攻城用具。

          所以孟达才感慨司马懿带着一帮子步兵和杂七杂八的这么快就到了。

          长安距洛阳950里路,要是司马懿军队的速度得六天半,这是步骑混杂的速度(粗算,刨掉两个路程之间的难度差别)。

          再看钟会的说法,“既至长安,令骑士从陆道,步兵从水道顺流浮渭入河,以为五日可到孟津,与骑会洛阳,一旦天下可定也。”

          就是说骑兵和水军(黄河)的速度,是950里路五天到达。

          我文中说,“司马昭初一下令逮捕邓艾,就带着曹奂从洛阳出发,初三(晋书为初四)就到了长安。”

          等于三天(或四天)就赶完950里路,怎么算都太快了,而且皇帝的车驾不能和骑兵一个速度,这是可以肯定的。

          所以我这个说法是肯定不对地,(嘿嘿,不好意思)

          问题就在于,到底司马昭和曹奂什么时候出发?什么时候到达?

          《三国志三少帝纪》说:

          咸熙元年春正月壬戌,槛车徵邓艾。甲子,行幸长安。壬申,使使者以璧币祀华山。是月,锺会反于蜀,为众所讨;邓艾亦见杀。二月辛卯,特赦诸在益土者。庚申,葬明元郭后。三月丁丑,以司空王祥为太尉,征北将军何曾为司徒,尚书左仆射荀??为司空。己卯,进晋公爵为王,封十郡,并前二十。

          按照那个中西历速查工具:

          咸熙元年正月(其实这时是景元五年,这一年五月才改元为咸熙)

          正月初一(壬戌),槛车徵邓艾。

          初三(甲子),行幸长安。

          十一日(壬申),使使者以璧币祀华山。

          是月,锺会反于蜀,为众所讨;邓艾亦见杀。(十五日~~十八日)

          二月初一(辛卯),特赦诸在益土者。

          三十日(庚申),葬明元郭后。(葬高平陵西,高平陵去洛城九十里)

          三月十七日(丁丑),以司空王祥为太尉……

          十九日(己卯),进晋公爵为王……

          《晋书文帝纪》说:

          咸熙元年春正月,槛车征艾。乙丑,帝奉天子西征,次于长安。

          是时魏诸王侯悉在??城,命从事中郎山涛行军司事,镇于??,遣护军贾充持节、督诸军,据汉中。钟会遂反于蜀,监军卫??、右将军胡烈攻会,斩之。

          初,会之伐蜀也…………卒如所量。丙辰,帝至自长安。三月己卯,进帝爵为王……

          这个乙丑是正月初四。丙辰是二月二十六日。

          按照《三国志》的说法,曹奂是正月初三行幸长安。皇帝到长安是司马昭的意思,他肯定得跟在皇帝身边,因为是他想出洛阳到长安,不放心都城才带着皇帝。所以司马昭初三也到了长安。

          《晋书》说,正月初四,帝(司马昭)奉天子(曹奂)西征,次于长安。

          这两个说法比较接近,就差了一天。

          “丙辰,帝至自长安”,二月二十六日,司马昭“至自长安”。如果从字面意思,我理解是司马昭从长安到了(某地),是哪就不知道了,这个时候成都之乱已平,是不是司马昭带着曹奂去高平陵埋葬郭太后呢?不知道。

          但我认为司马昭就是初三(或初四)就到了长安。

          这明显又和行进速度有悖,

          只能说司马昭早就带着曹奂出了洛阳向长安进发。

          景元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乙卯),诏以征西将军邓艾为太尉,镇西将军锺会为司徒。

          诏书到了成都(据洛阳三千一百里)邓艾处,邓艾回信给司马昭说建议要留兵准备伐吴。司马昭收到信后,让涪县(据洛阳近三千里)的卫??给邓艾传话“不要独断专行”。邓艾又回信为自己分辨,(根据上下文判断)此时涪县的钟会联合众人给司马昭密报邓艾谋反,才引发了司马昭出兵长安。

          但问题是,这个信是靠人力传来传去的(打个比方传信兵两天就赶三千一百里路――好像太快了!):

          24日诏书―――26日邓艾收到写信―――28日司马昭回信―――30日邓艾收到再回信分辨、钟会密报―――2日司马昭收到密报决定出发去长安。

          这个根本就不对了,因为逮捕邓艾的诏书是1日发出的,等于是24日~30日这7天之内就有一去一返一去一返总共洛阳和成都之间有四趟路:7天跑完四个3100里!更何况这是难于上青天的蜀道!!

          只能说司马昭早就动身请示曹奂一同去长安了,很有可能是诏书任命嘉奖邓、钟二人时24日,司马昭就同时动身了!

          这样,司马昭才有可能准备皇帝的车驾,贾充去乐城的一万兵马,他自己带的十万兵马(很有可能是骗钟会的,哪有时间准备这么快?当初伐蜀的十八万军是五月集结,八月出兵)

          并且和蜀地之间有往返两次的书信联系,才比较合理。

          这么算传令兵速度也是够神仙级别了,还有可能是邓艾是攻破成都后就给司马昭写信建议要留兵准备伐吴,司马昭收到信后,(24日)一面下诏嘉奖邓、钟二人为太尉、司徒,同时给卫??带话警告邓艾。

          司马昭(24日)随后就命令贾充带领步骑一万人从洛阳(人是洛阳走的,兵可能是从长安持节征调的)出发去汉中。

          贾充的部队出发,司马昭向皇帝要求去长安,又要求长安附近再集结大军(骗钟会的十万)。

          24日以后(假设2天后26日)出发的司马昭,不几日(假设2天后28日)接到了邓艾的辩解信和钟会的告密信,1日,路上的曹奂下诏“槛车征艾”。

          逮捕邓艾的命令是卫??去办的,他是晚上从涪县到的成都,第二天一早抓的邓艾。《晋书卫??传》说,“艾卧未起,父子俱被执。艾诸将图欲劫艾……诸将信之而止。俄而(钟)会至……”钟会是15日到的成都,这个“俄而”总不能是好多天的事吧,往前推算,卫??是10日左右收到的“槛车征艾”诏书(1日发出)。

          不算啦,不算啦,我已经糊涂了。

          不及司马昭狡猾也!

          司马昭3日(4日)到了长安,15日钟会到了成都当天收到司马昭的信:“恐邓艾或不就徵,今遣中护军贾充将步骑万人径入斜谷,屯乐城,吾自将十万屯长安,相见在近。”

          钟会得书后“惊呼”,好像当年孟达感叹“何其神速也”。同样是反叛,同样都是栽在司马氏手下……

          总之,行军速度的推断,是司马昭早就出的兵,嘉奖邓、钟二人的诏书一发出,司马昭就开始准备收拾这两个人了。

        • 家园 台湾的这个,米看懂

          http://www.sinica.edu.tw/~tdbproj/sinocal/luso.html

          国内的这个也米看懂

          http://chinese.pku.edu.cn/lifa/gzjnbc.gif

          他的总页

          http://chinese.pku.edu.cn/lifa/lfjt.htm

        • 家园 我也有些疑惑

          刚开始我也对干支记日很糊涂,后来搜索到这个工具:两千年中西历速查 v1.0

          版权所有 &copy; 2004 王咏刚

          http://www.contextfree.net/wangyg/c/elapsing/elapsing.html

          用了一下很方便,看到他的介绍里是参考陈垣的《二十史朔闰表》,就相信他,后来文中的农历记日全是按这个改的,祈求他不会有错。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