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父亲村庄的变迁 -- 小戎

共:💬101 🌺48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流动资金紧缺很正常。不紧缺也不能用来买土地

                                            找点当时的农村资料来读罢。

                                            我读过陈永贵的事迹。在他那个村子里,除了联合起来共同富裕,就是贫富两极分化这两种结果。

                                            你说共产党支持那种道路?

                                            架空设计是没有意义的。

                                            • 家园 话嘛,我觉得基本也说了,

                                              你觉得我说得不对,这是你的自由。大家聊天,适可而止。

                                              不过,如果赌气抬杠,那就没意思了。象统购统销这样赤裸裸地剥削农民,城乡户籍这样人为的设置人的等级,怎么可能符合共产主义原则呢?

                                              • 家园 "赤裸裸地剥削农民"?

                                                毛泽东很不以为然,他在讲话中说:有人不同意我们的总路线,认为农民生活太苦,要求照顾农民。这大概是孔孟之徒施以仁政的意思吧?但须知仁政有大仁政小仁政者,照顾农民是小仁政,发展重工业,打美帝是大仁政。施小仁政而不施大仁政,便是帮助了美国人。有人竟班门弄斧,似乎我们共产党搞了几十年农民运动,还不了解农民,笑话!我们今天的政权基础,工人农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这一基础是不容分裂、不容破坏的!

                                                是的,话已到此,多说无益。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211/08/4931537_185706279.shtml

                              • 家园 计划的成功不来自假想中的自洽,来自对实践扰动的抑制。

                                没有土地到拥有土地就一步。这步走完了,下一步就是拥有更多的土地。如果不是跑马一圈就能圈地的地方,更多的土地只能来自别的人手上。人口的再生性和功利性确定了生产关系矛盾一定会往政治矛盾转移。小农经济不是个稳定平台,不过是个往地主雇农贫富分化阶级对立下滑的斜坡阶段。 把后30年的分产承包搬到前30年,就得接受同样的博弈后果。集体制这层皮下面,公共服务是最先被牺牲的。谁会投票把自己投去干只管饭不给钱的义务劳动,靠劳动人民自然觉醒的政治觉悟吗? 没有公共服务,基层组织自然会瓦解成家族政治。人民公社中当劳动模范,好歹能获得政治资源,为乡亲搞到更多的公共服务也算正反馈。分产包干后,听说过几个跑单帮发财的,回家乡大搞公共建设,共同富裕的。天下做善事的很多,建善国的为什么只能停在空想? 光一个民主选举就能维护必要的公共服务和永久的小国寡民, 和全是白色的小球就能不往山下滚一样。高处的小球会被洗白,不等于白色小球能对抗重力。

                                • 家园 请你仔细看看我的架空方案,我就是着重考虑了可行性。

                                  比如你所说的“集体制这层皮下面,公共服务是最先被牺牲的”,在我的方案里,集体拥有确实的土地,收取确实的租金,有真金白银,根本就没有把宝押在义务劳动上。

                                  你说“小农经济不是个稳定平台,不过是个往地主雇农贫富分化阶级对立下滑的斜坡阶段”,我的方案,之所以引入国家的垄断性中介,不就是防止这个吗。

                                  请你再仔细看看,您的质疑,在我的方案里早就想到了。

                                  • 家园 垄断性中介是完全透明的人工智能吗?交易不透明就等于腐败。

                                    你不能先假设了你手上的资源很值钱,再去设计个交易体系,然后认为设计完交易体系,任何资源就立刻变得值钱,变成可持续发展资源了。没有什么挡着资本去南北极炒房产的,不是缺了南北极地产开发协会。我也很想找个凯子高价拍卖出我小孩的涂鸦,光立个儿童艺术作品交易法是不能让我发财的。世界上有几亿无立锥之地的贫民, 你开出上帝金手指白给他们几亩土地,让他们养活自己。不过最多自由民主三代后又会出现几亿无立锥之地的贫民。因为一对人类夫妻任其生养,上百孙辈是正常的。数学上,几亩地养不活上百人,那自然又会出现无立锥之地的贫民。你设计出花来,不能改变任何生产关系都是有上限的。集体化生产的上限比个人化生产的上限高一点。因为从个人利益出发,生产一到集体收益大于个人收益,要为集体牺牲的时候,要限制自发脱离集体的个人行为就是政治不正确了。公共服务就属于集体的生产上限多出来的那么一点。这一点其实也是有限的,不然大家早就亩产万斤了。

                                    生产关系的改变引起资源价值的改变,本来和交易体系关联不大。你的设计不过把政治交易主体从个人变成集体,再想法抑制中间人的信息优势。理想很好,不过和历史上所有优化的政治交易体系一样,不改变生产关系,都不过是炒冷饭。再聪明的设计,都会有更聪明的人钻空子。钻空子的是利益直接相关,设计的最多利益间接相关。小偷永远比警察多,能设计出能当一辈子警察不会因为利益变成和小偷沆瀣一气的制度就很好了。

                                    • 家园 给了国家这个垄断性中介,

                                      当然可以说我的方案实际还是利益向国家倾斜,这绝无问题。

                                      “交易不透明就等于腐败”

                                      ---似乎你的意思是指垄断会导致交易不透明,因而腐败。我这里提的垄断,是指国家具有了在交易环节的独占权,具体防止腐败的行政程序,可以细化。再说,按那个集体化方案,国家什么都垄断了,不更不透明吗?

                                      如此设计,而不让农民直接买卖土地,就是为了防止土地兼并。同时在国家回卖时,原则要卖给集体,然后集体再或扩大集体用地,或再按土改原则分配土地,使得各家的土地都能小幅增加,而不会造成村民土地不均,这同样也会是其他村民受益(自家土地可能会增加),他们会主动盯着的,这样也会利于村内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文化的养成和发展。

                                      给了国家这个垄断性中介,自然也是为国家开一条敛财的暗路(当然不能明说),以当时情况,国家就是需要钱,此方案。就是给国家开个暗门,以筹集资本。

                                      给了国家这个垄断性中介,给村集体再分配回购来的土地,目的就是为使得各户的土地规模相对平均,使得小农即有动力努力生产,增加产出,提高生活水准,实现温饱。同时又使他们无法采用大规模兼并耕地,以求致富。对于农民在温饱后的致富要求,实际是要诱导有这样意愿的农民,向外发展,进城打工或经商,在进城稳定后,实际是促使他们卖出土地,一放面能让他们有一笔资金,以经营或改善生活,他们卖掉的土地,又可以增大留守农民的经营规模,改善他们的生活。以此良性循环。

                                      你似乎是认为农民会倾向永远的满足仅能吃饱饭的小农生活,不是这样的,如果能致富,他们就会往外跑去打工,以追求更好的生活,这在我国近20多年,以及其他东亚国家都有实证。

                                      你所说的可能会有人会钻空子,绝对没有什么时代也不可能,但请你设计一下,怎么钻我这个方案的空子。我相信我这个方案,除了国家外,都很难钻,因为任何人钻空子的行为,都可能会导致其他人利益的损失,这就不难查和处理。

                                      总结一下,鉴于我国50年代的政治经济现实,我这个方案,对于农民是可温饱但极难致富的,国家和集体的功能是防止农村土地兼并,最大程度做到耕者有其田,同时国家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农民转换职业,由农到工,提供劳动力,还可以隐蔽的从中积累些资本(隐蔽是有好处的,这样可以利用农民认知的局限,不那么露骨地直接占有农民的劳动成果,以维持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家园 把明明不好的东西说成好,极左和极右果然是一路货

                中国农村集体化的本质是共同富裕,决不允许少数人先富。从历史看来,任何政府对农村和土地的放任必然造成土地集中和贫富两极分化。公平是中国的传统理想,更是早期中共所秉持的信念。

                决不允许少数人先富,这你没说错。至于共同富裕,不是你想做就能做到的,古往今来,任何人任何组织都没做到这一点。从现实看来,土地的集中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解放农村劳动力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消除贫富二极分化不是把所有人都束缚在土地上能解决的,而是要让大部分劳动力离开土地,投入工业,才有点希望。

                简单地说,如果还是像人民公社一样,农村劳动力投入在人均一亩三分地上,那就不是贫富二极分化,而是一贫到底。

                共产党和毛泽东的另外一个重要理念是建立和培养中国工业。这需要中国农村作为原料来源和市场。就是被称作的 剪刀差的意义所在。优先发展工业,通过工业反哺农业,这是一条被历史证明的后进国家快速发展的道路。

                中国后三十年的发展的事实,以及日本、四小龙的的发展事实都表明,靠剪刀差是不可能发展出具有竞争力的工业的,更何况呓语般的把农村作为市场,直到现在,农村市场的份量仍是可有可无的。

                你所谓的被历史证明,请举例说明,哪个国家是靠农村输血给工业发展起来的。

                更何况,这种掠夺农村的做法还被你视为理所当然,而作为掠夺的工具,集体化人民公社被你大唱赞歌。

                但是我相信农民自发组织的合作社/公司会为他们带来更大的收益和经济稳定性。至于合作社/公司内部的核算,是他们自己的做法。

                你看连你自己都知道,自发的才是积极的。而人民公社的组建是自发的吗?全国几万个差不多大小的人民公社是自发组建起来的?

                56年以前,自发的农村合作组织很多,但大小不一,形式多样,这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56年以后,统一划一的人民公社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因为有限的土地根本不需要投入那么多人力,而多余的劳动力人民公社又找不到出路。一不能出去打工,二不能自己开店搞手工业,三不能自行种植经济作物,四不能自行采用新技术新良种。而错误的做法一声令下可以被无限放大,比如深耕,比如密植,比如大炼钢铁。

                自发的合作社种什么,怎么种,发展什么手工业,都是可以自己决定的,卖什么怎么卖也是自己决定的。而人民公社呢?种什么决定不了,卖什么也决定不了,连卖多少也决定不了。这样的体制如何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把人组织起来,用在恰当的地方确实能暴发出远远大于个人的力量,但在农业生产方面,恰恰没有什么恰当的地方需要集合很多人的力量来完成的,更不需要许多人常年累月地集合起来工作的。

                • 家园 其实不用说这么多

                  中国后三十年的发展的事实,以及日本、四小龙的的发展事实都表明,靠剪刀差是不可能发展出具有竞争力的工业的,更何况呓语般的把农村作为市场,直到现在,农村市场的份量仍是可有可无的。

                  只要一点事实。新中国成立时的工业水平如何,是否有能力到国际市场上竞争。

                  没有前30年的国内经济自循环达到的相当的工业水平,哪里有后30年的对外开放?就是开放了,没有自己的工业产品体系,也不过如旧中国那样成为西方国家的成品倾销地。

                  中国的工业化是毛主席和中共为国家带来的最大成功。这点如果不能认识到的话,那你真是辜负西西河了。

                  新中国的工业在对外开放之前是体内循环发展的。农村市场对于工具和机械以及其他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一直存在并且可以得到稳定发展。

                  农村市场的分量可有可无,这是说的哪些种产品呢?

                  至于剪刀差是否能够发展出有竞争力的工业,事实摆在那里, 我就无需重复了。

                  • 家园 有些事实你是不愿承认的

                    毛泽东的伟大我从不想否认,革命先烈对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巨大贡献也是明确的事实。但据此就高估前三十年的建设成就,这根本不是实事求是的做法。

                    中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没有竞争力,不光是49年的事,同样是78年的事,更是94年的事!也就是说,直到1994年汇率贬值前,中国的产品一直没有竞争力。虽然当时中国已有较完备的工业体系,也能够生产大部份必需品,但相比国外先进国家的发展,差距并没有缩小多少。

                    我始终认为,毛的贡献在于,给了中国一个不受列强影响压迫的发展环境,给了中国可以更好的发展意识,组织起了全国人民来发展工业和农业。看起来这些都很好,但这一切都掩改不了他发展经济的无知性和随意性,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也是当初共产党领导集体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其他方面中国的领导集体可以算上大师的话,在经济方面他们都是小学生,即使是邓,到1994年也是弄得一团糟。但邓定的原则,实事求是,猫论最终让中国的2000年后发展加速。

                    在西西河上很多人在嘲笑印度,为什么?因为印度有那么好的条件,但是就是搞不好。按照你的说法,他们也有了自己的工业体系,也有了相当的工业水平,但你认为他们发展的好吗?而中国直到1994年,人均GDP一直和印度没有拉开差距。毛这样伟大,中国人这样勤劳,但经济发展横向比起来居然和印度差不多。这难道还能吹嘘搞得非常好吗?

                    就以粮食产量为例,56年粮食产量到高点后,经过人民公社的建立,直到1965年,粮食产量才达到56年的高度,而可耕地人口这十年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这能说明集体化农业搞得好吗?

                    世界强国,英法是靠殖民地起家,德国日本二次大战后依靠外向型工业重新崛起,更不用说四小龙四小虎等,哪个是靠剪刀差的?也许前苏联算一个?但如果说苏联产品有竞争力,我想大家都会笑了。至于中国真正的大发展,难道是靠剪刀差?

                    我一向主张,评价一个人,一个集体,不能一俊遮百丑,或者以屁股论英雄,屁股相同就是完人,屁股不同就是一滩狗屎。要把明明做的不好的事,涂脂抹粉偏要说成好,毛粉起的作用和蒋粉是相同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