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从李世民看雍正是不是夺位自立 -- 飞鸣镝

共:💬31 🌺22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从李世民看雍正是不是夺位自立

    从李世民看雍正是不是夺位自立

    雍正是不是合法即位,向来是一宗公案。大概是因为很难弄清楚吧,所以有很多研究者主张淡化对这件事的关注而把注意力集中到雍正的政绩上去。但是在下以为这并不可取。因为对于一个皇帝来说,他获得皇位的方式会对他的施政风格造成巨大的影响。雍容入继的汉文帝和夺位自立的明成祖就是一个很鲜明的对比。所以,雍正是否合法即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前辈学者已经做了很多研究,我也找不到更多的资料。因此,在这里,我打算使用侧面突破的方法:也就是找一位发动宫廷政变夺位的皇帝,看一看发动宫廷政变需要什么条件,再来看一看雍正是不是符合这些条件,那么对于雍正是否夺位就可以有一个比较合理的看法了。

    作为对照,李世民是一个很合适的人选:知名度够高,而且对于“玄武门之变”的研究也够多,可以做出一个比较细致的对比。

    下面就是李世民、雍正在登基前各个方面的对比。

    1、 篡权夺位的对象。

    李世民的父亲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文武双全。

    而容易被忽视的是,雍正的父亲康熙同样是一位开国皇帝,所以康熙的庙号才会是“圣祖”(这一庙号一般都用在开国皇帝身上)。

    一般来讲,如果篡权的对象是开国皇帝的话,那难度就会大很多,因为开国皇帝的能力一般都很强,而且威望也很高,不容易得手。

    2、 想要夺权的人的资历。

    李世民几乎是唐朝得以建立的第一功臣,威望极高。李渊最后只好以一个在王侯之上的“天策上将”来赏赐李世民。

    雍正对清朝的建立完全没有什么功劳。而且从雍正当皇帝以后指挥战争的经历来看,他的军事才能非常有限。

    3、 在朝廷中的势力。

    李世民本人身兼尚书令、中书令两省长官,门下省的副职也是他的心腹宇文士及担任。

    雍正没有担任任何重要的职务。他的心腹也没有担任任何重要的职务。和李世民相比,雍正在朝廷中的势力几乎为零。

    4、 在军队中的势力。

    李世民在唐朝建立的过程中立下了巨大战功,与大批军中人物结下了生死情谊。这种情谊很难通过单纯的政治手段消除和打破。它是李世民手中最具威力的政治武器。

    雍正在军队中的实力基本为零。可能有人会提出年羹尧的例子。但是年羹尧并不对雍正言听计从。最终年羹尧倒霉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他毫无顾忌接受了雍正死敌九阿哥的礼物。

    5、 对于宫廷警卫的控制。

    要想成功政变,就必须突破皇帝身边的警卫力量。

    唐朝初期的警卫制度是极其严密的。、除了轮番值班的卫兵以外,皇帝身边的千牛卫等等卫士足有数百人。

    清朝同样如此,皇帝身边的各种侍卫以及火器营等等武装力量加起来要有数千人。

    玄武门事变之所以能够成功,据后来研究者的成果(我所根据的主要是刘蓬春的成果),原因有以下两条:

    首先,李世民是名正言顺的唐军最高统帅——领左右十二卫大将军。因此,李世民可以名正言顺带领一支数百人的武装力量入宫制服皇帝身边的警卫力量。

    李世民收买了当时的玄武门守将敬君弘和左右监门卫将领常何,从而得以顺利进入玄武门。

    而雍正呢?

    首先,雍正无法名正言顺将一支足以制服皇帝身边警卫力量的武装队伍送进当时皇帝的所在地——畅春园。

    雍正没能收买当时皇帝身边的警卫力量首领。有人可能会提到隆科多。但是,首先隆科多所属的九门提督武装仅仅是京城武装的一部分而已,并非全部。更加重要的是,九门提督的武装是皇帝身边武力的最外围。所以,仅仅一个隆科多是不可能控制皇帝身边的警卫力量的。

    6、 登基之后的表现。

    李世民登基之后,对于杀死亲兄弟之事并不隐瞒,但是却千方百计隐瞒自己逼迫、威胁亲生父亲的行为。因此,在现在玄武门之变的史料中,关于李渊的记述非常少。而关于玄武门伏兵的人数竟然降到了可笑的九人。后来亲自执行威胁李渊任务的尉迟敬德被李世民以诛杀功臣相威胁,由此尉迟敬德不得不隐退十六年。

    雍正即位之后,把康熙当日去世的种种情状全部公之于世(那个前无古人的《大义觉迷录》),甚至于其中的很多漏洞都保留下来了(这主要是因为当时雍正并不是最早到达畅春园的皇子,在他到达之前究竟发生了什么事雍正并不知道,被杨珍等历史学家抓住的雍正的漏洞正是因此而来)。这一点在《清实录》中也有体现。雍正几乎是在用一种偏执的态度证明当年康熙的的确确把皇位交给了自己。

    话说到这里,问题也就非常明确了,雍正根本就不具备篡位条件的任何一条,因此,可以做出结论,雍正并没有篡位,他的皇位是康熙授予的。

    通宝推:河虾,李寒秋,随机微分算子,上古神兵,
    • 家园 雍正最大的软档是无法提供传位诏书

      登基时候没有出示传位诏书,等继位若干年后才出示,而且据考证还不是真的。不过,也许康熙压根没有写诏书也难说。

    • 家园 一个问题。

      圣祖这个庙号,在康熙之前都是用来追赠“传说中的始祖”的。唐圣祖是李隆基追赠的李耳,宋圣祖是宋真宗追赠的赵玄朗,还有五代时前蜀追赠的王子晋。这些都是道教里的传说中的人物,实在称不上开国君主。

      另外康熙对清朝的稳固统治自然可以说有很大的功业,但开国君主也很难归到他的头上。

      • 家园 转一点资料给你吧。“圣祖”的确是有开国皇帝的意思。

        帝王的先祖

        多特指开国的高祖。《汉书·王子侯表上》:“大哉,圣祖之建业也!后嗣承序以广亲亲。”《孔子家语·贤君》:“ 孔子曰:‘昔者 夏桀 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忘其圣祖之道,坏其典法,废其世祀。’”《晋书·乐志上》:“赫赫太上,巍巍圣祖。” 明·何景明《送刘御史按淮阳诸郡》诗:“台臣今按地,圣祖旧开疆。”

        至于康熙为什么会是开国皇帝,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因为在中国,如果不能取得汉族地区的统治权的话这个王朝就等于不是正统,而清朝在汉族地区的统治权正是在康熙时代最终确立的。所以康熙和顺治一样,也是清朝的开国皇帝。

    • 家园 这是一个新颖的观点.

      不过,康熙时代,帝制已发展为成熟的官僚体系,这时的权力运作和初唐还是不同的.

      雍正的谋士定下的总方针,还是切合最基本的规律:老子太强,别在这上面动心思,学李世民没好下场;装好孙子,为君父尽忠,不为百官言论所左右,以获得君父的好感,得帝心即得帝位.

    • 家园 宝推一把并和歪诗一首

      七改革律·献给伟大领袖雍正皇帝

      英明睿智用心深,伟略雄才罕有伦。

      改土归流齐国体,摊丁入亩惠黎民。

      万家颂圣平良贱,一体当差苦士绅。

      烛影斧声莫须有,章京笑指神武门。

    • 家园 非常有道理,我是这样想的,

      首先康熙皇子里面有可能被康熙考虑的有几个?一般来说就是八阿哥,十四阿哥,三阿哥和四阿哥。再可能是废太子。这里面其实后人往往认为是十四,可是他可能性其实最低,一方面他年纪太小,中国历史上很少出现年长皇子十几个都在的情况下选择一个年轻人,国赖长君么?

      历史上类似的情况是胡亥上台搞垮秦朝。康阿哥。熙此人深通中国历史,当不只出此下策。

      第二个明显预示是康熙怎么能把一个接班人放到那么远的边疆那么危险的地方?这明明是把一个危险分子调离中枢的感觉才对。有人说外放是为了给他军中资历,可是十四后来成功送达赖回去后还回到京师一次,若是想培养他,这个时候就可以留在北京了。排除他,其实八和废太子也是没多少可能。其实真正有竞争力的是三阿哥。我猜康熙不是没考虑过他,不过也许雍正做事能力确实很好。才最后选择雍正了。有个很有意思的事也暗示此事,康熙病重时候雍正是在带他祭天,皇帝是天子,祭天实际上是在向上级报告。他临死时候放出去替他祭天的那个人很可能是他选择的接班人,让天爷面试一下。古代皇帝还是真信这个的。乾隆曾经祭天时候祷告说若是接班人不贤,可以让他早夭。

      综上我是相信雍正即位是正常的。最差也是康熙没有指定接班人,而雍正先到了。原因很简单,康熙找不到更合适的人了

      • 家园 那个祭天,没说服力.同期,三阿哥也代过很多象征性的活动
      • 家园 另外两个明显的证据是弘历和“坚刚不可夺志”

        康熙晚年也就和雍正家有些正常家庭的天伦互动。 曾经到雍正家去玩, 夸奖雍正的老婆是 “有福之人”。含饴弄孙。

        八爷的老婆是个著名的骄纵悍妇, 这个名声在当时可不大好。

        康熙非常喜欢小孙子弘历。曾经带入宫中教养。都是一把年级的人, 选接班人自然要看远一点。 再说几个皇子的素质都不满意, 那么只好往下看一代, 看看有没有好苗子。 弘历表现得出类拔萃, 为父亲得位争取到不少分。所谓 “好圣子, 好圣孙”。算是当时的隔代钦点吧。

        另外一个例子是康熙虽然口风很紧,但是也忍不住在大臣面前漏出一句: “我要给你们选个坚刚不可夺志的主子。”

        “坚刚不可夺志”这个形容, 肯定不是三爷,八爷。 只有四爷,十四爷还靠谱。

        不过这些现在都不好拿出来作证据。 因为雍正有个公认的恶名, 就是好改史料。 搞得假作真时真亦假, 凡是对他有利的证据都可以被指责说是伪造的。

        • 家园 坚刚这个也还是有可能说十四

          不过弘历受宠这个还是重要的。改史料这个问题和弘历这个事没关系。因为这个事是弘历老了以后自己说的,还制诗怀念。那个时候弘历已经是太上皇了,而且也没有人敢挑战他的合法性,也不会想到后世的无聊人会研究他是不是撒谎。所以我猜测他说康熙在皇孙中最喜欢他是有所本的。

      • 家园 对,祭天这事,现代人看着是应景仪式,古代人最为重视!

        康熙封老十四一个“大将军王”就那么多人揣测。 好几次让老四代为祭天反而没有多少人提起。

        反过来想,如果最后几次祭天康熙选的是由老八代祭,那一定成为雍正篡位刚刚的证据。

    • 家园 电视剧《雍正王朝》最精彩的场景

      二月河的原著里没有。

      康熙病重, 朝野人心动荡。 九门提督隆科多在大道上纵马狂奔。

      下一个镜头是阴暗的房间里, 几年前被康熙贬斥的佟国维形容枯槁的坐着吸水烟,缓缓地说:

      “为今之际, 就一个字: 等!”

      镜头转向对面垂手肃立的隆科多。当年佟国维被贬时,他还曾经落井下石。 现在却恭恭敬敬的来向佟国维请教。

      ”等?“ 隆科多瞪大了眼睛。

      ”对, 等! 你想想看,阿哥们都来找你, 皇上难道就不找你吗? 现在不论哪个阿哥找你, 你都不要答应他, 也不要得罪他。 直到皇上找你,就把宝全都押上去。只有皇上默定的新君,才是铁稳的新君。 “

      隆科多醍醐灌顶般,一拍马蹄袖,纳头便拜:

      ”谢六叔指点迷津!“

      • 家园 《雍正王朝》值得细看

        关于康熙立储,我也觉得您的推断最合理。

        《雍正王朝》里面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田文镜坐堂催逼百官补亏空”那段。一个“捐官”(就是买的官)面对皇亲国戚文武大臣或阴损或撒泼的对立竟然面不改色心不跳。当然关键还是雍亲王赶来救场,要不然事情一开头就被人损了威势,后面就不好硬气了。

        当时单位有事,有人撺掇我挑头,当时想起这段戏来,选择了退避。年轻人根底尚浅,上去就是在火上烤。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