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关于我国基尼系数的真相和争论 -- hwd99

共:💬17 🌺31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关于我国基尼系数的真相和争论

    关于我国基尼系数的真相和争论

    1. 统计局公布数据引质疑

    最近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1月18日发布会上,首次公布了最近10年来中国的基尼系数。2012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74。国家统计局曾于2000年公布中国基尼系数为0.412,之后未见官方数据发布。

    点看全图

    此前,西南财经大学公布的一份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家庭的基尼系数高达0.61;香港独立经济研究公司的一份报告则表明,近几年的中 国大陆地区的基尼系数都超过了0.55;而在由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和政府管理研究院共同完成的《2012中国省级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报告》中搜集的数据发现,各研究机构测试出的基尼系数结果都不尽相同,低的在0.43左右,高的在2011年也达到0.5,他们是国内最早开展我国基尼系数计算工作,曾发布2007年基尼系数为0.48。西南财大报告出来以后,他们提出了严厉质疑。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解释说,官方民间数据不统一的主要原因是民间测算不够严谨。他还举例,世界银行测算的2008年中国基尼系数是0.474,而统计局公布的中国2008年基尼系数为0.491,暗示统计局数据高于世界银行,表明官方数据的准确性。

    这一说法遭到各方质疑。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家统计局的这个数据“非常可疑”,因为中国的基尼系数近10年来持续增大,早已经超过了警戒线,并没有看到收敛的迹象。曹建海估计现在中国高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是国统局发布的4倍,而可能达60倍。一个不断降低的基尼系数趋势“意在掩盖近10年来政府政绩的不足”。

    2012年9月18日,经济学家、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在莫干山论坛上称,北京一个研究院说中国基尼系数现在是到了0.437,那是胡说八道,中国现在至少是0.5以上。

    财经评论专栏作家叶檀则认为,根据有限的材料来看,国家统计局最大的可能性是低估了高收入人群的灰色收入,这将直接降低基尼系数。而西南财大有可能低估了低收入人群的收入。

    著名经济学家李稻葵[微博]21日表示,统计局的基尼系数比实际的低,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统计入户调查的样本偏于中低收入家庭,高收入太少。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基尼系数反映趋势完全可信,是经济大格局变化所致。

    2012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上,贺铿认为,我们的基尼系数仅比巴西等少数几个国家稍小,高于印度等国,我国收入差距是10.7倍,美国是8.7倍,印度为4.9倍。坊间早就猜测我们的基尼系数超过0.5了。

    2002年北大教授厉以宁先生提出分组平均基尼系数计算新法,分别计算城市和农村基尼系数,然后再加权平均,算出一个总基尼系数,得到中国基尼系数仅0.32-0.35,称中国没有贫富分化。遭到网友们嘲笑,网友们创作了很多小段子,编排厉理论的荒谬,诸如证明武大郎和姚明一般高等等。

    一句话,整个社会的普遍认识,是中国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基尼系数非常高。反对这个看法的,要么遭到社会的耻笑,要么默默无闻。

    关键词(Tags): #基尼系数#收入#家庭#殖民化
    • 家园 6 各方计算我国基尼系数结果:给出2张图

      6 各方计算我国基尼系数结果:给出2张图

      本节给出了30多种结果,还有一些结果并不包括在内,一方面是一些数据点少,只有某些年份的结果;还有一些是结果不太可信,例如,不久前大肆报道的我国基尼系数高达0.61;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收集不完全。所有计算都是依据我国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世界银行给出了从统计局公布数据演绎的5等份收入数据。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研究者给出的结果的差别很大。以1995年我国基尼系数为例,1999年陈宗胜估计为0.365,2002年,他和周云波采用另外两个方法估计为0.384和0.419;2006年程永宏估算为0.417,2008年又估算为0.393;shujian Xiang1998年估算为0.3515;后来估计为0.328(1999)。赵人伟等估计为0.445;Khan和Riskin在2001年估算为0.452;2007年Ravallion和chen估算为0.415(世界银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4: 不同研究者给出的基尼系数 (19个结果)

      1. Chen,Jiandong等, The trend of the Gini coefficient of China,January 2010

      BWPI Working Paper 109

      2、尹成远等(中国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实证分析与预测研究,保险研究20 08 年第1 期)。

      3、田卫民,(中国基尼系数计算及其变动趋势分析,人文杂志,2012年2期)

      4、徐映梅和张学新,中国基尼系数警戒线的一个估计, 统计研究,2011 年1 月

      5、王祖祥等,中国基尼系数的估算研究, 经济评论 2009年第3期

      6、Chen,Jiandong,Poverty and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 博士论文

      7、世界银行数据http://www.worldbank.org/poverty/health/home/index.htm.

      8、来自www.wider.unu.edu/wiid. Dowling and Soo 1983

      9、Ying 1995 from www.wider.unu.edu/wiid.

      10、Ximing Wu and Jeffrey M. Perloff, China’s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Inequality

      11、胡志军 刘宗明 龚志民中国总体收入基尼系数的估计: 1985 -2008, 经济学( 季刊) ,2011 年7 月

      12. 洪兴建, 一个新的基尼系数子群分解公式, 经济学( 季刊) 2008,第8 卷第1 期

      13.尹虹潘和刘姝伶,中国总体基尼系数的变化趋势,中国人口科学2011 年第4 期

      14. 程永宏,改革以来全国总体 基尼系数的演变及其城乡分解中国社会科学 2007 年第4 期

      15、王亚峰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分布的估计:1985-2009,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16、Ravi Kanbur and Xiaobo Zhang, Fifty Years of Regional Inequality in China: a Journey Through Central Planning, Reform, and Openness

      17、官方数据,http://www.zj.xinhuanet.com/finance/2013-01/19/c_114419086.htm

      18、黄卫东, 图中标+

      19、黄卫东, 图中标O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此图是根据陈建东博士论文资料作,注释如下:

      1. The data in column 1 comes from the author’s calculation (作者的计算结果)

      2. The data in column 2 comes from the estimation of Chen (1999)

      3. The data in column 3 comes from the estimation of Liu and Lu (1991)

      4. The data in column 4 comes from the estimation of World Bank (1997)

      5. The data in column 5 comes from the estimation of Nankai University (1990)

      6. The data in column 6 comes from the estimation of Xiang (1998)

      7. The data in column 7 comes from the estimation of Zhao and Li (1999)

      8. The data in column 8 comes from the estimation of NBS (2001)

      9. The data in column 9 comes from the estimation of Chen and Zhou (2002)

      10. The data in column 10 comes from the estimation of Chen and Zhou (2002)

      11. The data in column 11 comes from the estimation of Khan and Riskin (2001)

      12. The data in column 12 comes from the estimation of Lin (2000b)

      13. The data in column 13 comes from the estimation of Kanbur and Zhang (2003)

      14. The data in column 14 comes from the estimation of Hu (2005)

      15. The data in column 15 comes from the estimation of Huang (1999)

    • 家园 5 我国收入统计数据本身存在的问题

      5 我国收入统计数据本身存在的问题

      5.1可靠性评价:

      在这些调查数据中,北师大研究者岳希明、李实认为,国家统计局数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主要包括较大的样本数,较可靠的收集方法。例如,国家统计局通过日记账方式收集样本户收入和支出信息,比西南财大采取的一次性回忆的数据收集方法更为准确。更重要的是,统计局住户调查详细地收集了农户各种粮食作物产量等信息,因此对农户自产自用农产品收入的估计十分准确,这一点是以往其他住户收支调查难以做到的。

      已经有文章指出,西南财大的报告低估了低收入人口的数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在一份英文资料中给出了城镇有25%的居民家庭年收入在6420元以下,农村有25%的 居民家庭年收入在4294元以下的计算结果。有人指出,这一结果意味着,“在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四户中有一户的人均月收入在200元以下,即每 天约为6元以下,农村中四户中有一户的人均月收入在100元以下,即每天3元钱以下。这意味着中国有四分之一家庭濒于或正处于饥饿状态中。”这种极端现象 不现实,因此,西南财大的课题组在计算基尼系数时,“将收入小于0的家庭去掉,同时去除最高和最低收入的1%的家庭。”对自己的调查数据进行了修正。

      岳希明、李实也不否认,国家统计局数据存在缺陷,主要是对高收入群体调查数据偏低,直接导致对城镇内部收入差距的低估、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低估和全国收入差距的低估。同时指出,这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问题。(http://www.ciidbnu.org/news/201301/20130123092800706.html)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3 统计年鉴提供的平均收入与根据分组收入数据计算的收入之间的相对偏差

      统计年鉴上提供的城镇分组收入数据可计算平均收入,农村分组数据从2002年开始比较完备,也可以计算得到平均收入,而年鉴本身均提供了当年的城镇和农村平均收入,但是,很多年份,两者之间都存在较大偏差,如图3所示,最大正负误差都超过了10%。

      5.2 其他问题

      Khan和Riskin评论国家统计数据太少,用于收入分配分析不够。Fang等同样认为这个问题比较突出。例如,1996年人均收入2000元以上分区的农户已经占38.4%,2007年,人均收入5000元以上分区的农户已经占30.94%。

      城乡二元问题,提供的城乡两个群体内部的分布数据,没有提供整体分布数据,难以准确计算整体基尼系数。目前很多研究者给出了自己的研究结果,但是,大家的答案相差很大。对1995年中国基尼系数,有很多不同估计。1999年陈宗胜估计为0.365,2002年,他和周云波采用另外两个方法估计为0.384和0.419;2006年程永宏估算为0.417,2008年又估算为0.393;shujian Xiang1998年估算为0.3515;后来估计为0.328(1999)。赵人伟等估计为0.445;Khan和Riskin在2001年估算为0.452;2007年Ravallion和chen估算为0.415(世界银行)。

      李实等认为,城市还有很多隐藏收入,包括住房,医疗,养老金,和失业保险金等,如果考虑这些隐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将增加三分之一。

      收入和人口的统计标准不一致。1991年前,收入是平均收入,而不是可支配收入。 还有一些错误,例如,1994年出版的1985和1991年乡村居民累积收入超过100%,1993-1995年出版的1991年数据互不相同。

      还有人指出,登记数据的标准也经常变化,1982年前,统计资料依据登记居民,1982-1989是根据第三和第四次人口统计。1990-2000根据2005年第五次人口统计资料估算,2001年以后,又来自取样调查。第五次人口统计资料认为居住城市6个月以上为城市人口,而第四次统计则要求一年以上。不管怎么说,中国的家庭登记系统要求城市居民是登记在册的居民,不管他们是否居住在当地。这个标准与统计年鉴标准非常不同。在城市登记的,也许住在农村,而许多农村住民实际居住在城市,却不在城市登记。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1998年33.35%人口居住在城市,根据第四次则为30.4%,而根据登记系统,则为24.7%。笔者以为,这个主要影响城乡收入差别的分析,不影响总体基尼系数估算。

      也有人认为,中国和其他国家在统计方法上的差别。例如,中国要求登记家庭年收入,其他国家登记的周收入,或两周收入等。比较而言,一年收入登记可以减小收入波动,从而会导致基尼系数低估。从原理上来看,减小收入波动,从而减小了数据误差,对基尼系数的影响,即使偏低,也是当期的,不是一年数据。

    • 家园 4、其他机构公布的收入分布数据

      4、其他机构公布的收入分布数据

      我国统计局发布的收入分布数据的主要问题,是分成城镇和农村两个分开的群体,无法简单地根据这两组数据合成整体的收入分布数据,从而得到全体居民或家庭的洛伦兹曲线。

      此外,还存在公布数据点少,例如,农村居民收入分成五个组,实际落实到洛伦兹曲线上只有四个点,难以给出精确的洛伦兹曲线。此外,到2001年为止,公布的农村居民收入数据是农村居民按人均纯收入分组占调查户的比重数据,这个数据中收入是人均纯收入,而分布则是家庭分布,两者不匹配,由于统计局没有提供各组家庭人口数字,依据这个数据,既不能得到个人收入分布曲线,也不能得到家庭分布曲线。

      根据这种情况,部分学者和机构独立进行收入情况调查。

      4.1 北师大:中国家庭收入项目 (CHIP)调查

      在上世纪80年代末,Keith Griffin和赵人伟联合带领由中国以及国外研究者组成的团队,首次组织了一系列全国范围内的家庭住户调查,该调查即是后来被人熟知的中国家庭收入项目 (CHIP)调查。该项目旨在收集家庭调查数据,以用于分析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诸如收入、不平等以及贫困趋势的可能有益的经验分析。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 赵人伟和Carl Riskin牵头组织了第二轮的调查,而在本世纪初期由Bjrn Gustafsson、李实和Terry Sicular组织了第三轮的CHIP调查。在1988年、1995年、2002年、2007年住户调查的基础上,形成了被国际学术界称为“CHIPS” 的数据库,被称为迄今中国收入分配与劳动力市场研究领域中最具权威性的基础性数据资料。现在学者可申请2007年以前的CHIPS数据。该数据库有28000个住户样本。从样本质量上来说,采样时,这些调查户被要求对每天的收入和支出情况进行记账,因而收入和支出的信息比较可靠。在估计收入差距时,对不同类型样本户根据城乡人 口,地区人口比例分别进行加权,根据国际上使用的收入概念对收入进行调整,考虑到了各种估计误差可能带来的影响。

      4.2 美国北卡罗来那大学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中国营养和健康调查” ( ChinaNutrition and Health Survey ①,以下简称CHNS) ,由美国北卡罗来那大学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联合执行。这是一个追踪调查,时间分别是1989 年、1991年、1993 年、1997 年、2000 年和2004 年。调查依据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程度、公共资源的丰裕程度和健康指数来进行,样本由覆盖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8

      个省份随机抽取的家庭户组成②,这些省份无论是在地理位置上还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上都具有多样性,因此可以作为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样本来研究当代中国(朱农等,2008) 。除了选取每个省的省城和较低收入的城市外,在每个省依据收入分层(高、中、低) 和一定的权重随机抽取4 个县,每个县抽取县城和镇,按收入分层抽取3 个村落,每个村20 户。Shi Xinzheng 等(2002) 把1997 年8个省的样本与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对比,发现CHNS 样本中农村和城镇居民家庭的收入稍低于国家统计局的调查, 但差别不是很大。魏众( 2004 ) 、王海港(2005) ,Li 等(2006) ,Zhang 等(2006) ,朱农等(2008)等认为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并使用该调查的部分数据来分析中国的收入不平等。

      4.3 西南财大的调查数据

      西南财大开展了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CHFS),抽样方案采用了分层、三阶段与规模度量成比例(PPS)的抽样设计。初级抽样单元(PSU)为全国除西藏、新疆、内蒙和港澳地区外的2585个市/县。第二阶段抽样将直接从市/县中抽取居委会/村委会;最后在居委会/村委会中抽取住户。每个阶段抽样的实施都采用了PPS抽样方法,其权重为该抽样单位的人口数(或户数)。CHFS首轮调查的户数设定为8000——8500户。从可操作性角度出发,各阶段样本数设定如下:首先,根据城乡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末端抽样的户数(即从每个居委会/村委会抽取的户数)设定在20-50户之间,其平均户数约为25户;其次,在每个市/县中抽取的居委会/村委会数量为4;最后可以计算得到抽取的市/县个数约为8000÷(4×25)=80。该抽样调查作于2011年,实际样本数8400多个。

    • 家园 3、我国公布的居民收入统计数据

      3、我国公布的居民收入统计数据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有关居民收入的统计数据可分成三种情况:

      1)2002-现在,主要统计数据包括城镇和农村家庭分组情况,给出各家庭组中人均收入和平均人口,其中城镇家庭分组是将调查家庭按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低到高排队,按5%,5%,10%,20%,20%,20%,10%,10%的家庭户数比例分组。农村家庭是分成相等的5等份,给出每个分组的平均收入。这两组数据可以容易地转换为洛伦兹曲线上的数据点。 此外,还给出农村居民按人均纯收入分组占调查户的比重,或者说,这组数据可以很简单地转换到按农村计算人均纯收入计算的家庭累积分布。

      2)1984-2001,城市数据同上,部分年份也同时提供了按人均可支配收入分组的分布数据,农村数据只有农村居民按人均纯收入分组占调查户的比重数据。

      3)1981-1984,城市数据包括了按家庭人均收入分组的分布数据,家庭人口数量及人均收入三种数据,这组数据可以同样转换到洛伦兹曲线上的数据点,农村数据同上。

      根据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报告介绍,城镇住户调查是由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组织实施,国家统计局各调查总队及抽中市、县调查队依据国家统计局统一制定的城镇住户调查方案收集资料,逐级审核,由国家超级汇总。

      调查对象在2001年以前为全国非农业住户,2002年以后改为全国城市市区和县城关镇区住户。

      住户调查城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首先,按照城镇规模将全国所有省(区、市)的城镇划分为三层:大中城市(地级和地级以上的城市)、县级市和县城(镇)。第二、按各层人口占全省(区、市)人口的比例来分配每层的样本量。第三、按城镇就业者年人均工资从高到低排队,依次计算各城镇人口累计数,然后根据样本量的大小随机起点等距抽取所需数量的调查城镇。

      城镇住户调查的调查户的抽选工作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进行一次性的大样本调查;第二步从大样本调查中抽出一个小样本,作为经常性调查户,开展记账工作。

      大样本调查每三年进行一次,其目的主要是为经常性调查提供抽样框和为经常性调查数据评估提供基础资料。在大样本调查中,各调查市、县采取分层、二(多)阶段、与大小成比例(PPS方法)的随机等距方法选取调查样本。即先按区分层,在层内按照PPS方法随机等距抽选调查社区/居委会,在抽中社区/居委会内随机等距抽选调查住宅。部分大城市根据需要可以采用三阶段抽样,即先抽选社区/居委会,再抽选调查小区,最后抽选调查住宅。对选出的大样本或一相样本开展调查,取得调查户家庭人口、就业人口、收入等辅助资料,然后,根据这些资料进行分组,从中按比例抽出一个小样本也称二相样本,作为经常性调查户,开展日记账工作。

      截止2010年底,参加国家汇总的调查样本量为65000户。

      农村居民生活资料来源,农村居民生活状况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的农村住户抽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住房情况、收入、生活消费支出、主要消费品消费量、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等。

      农村住户调查方法:农村住户调查是以各省(区、直辖市)为总体,直接抽选调查村,在抽中村中抽选调查户。综合运用多种抽样方法确定住户调查网点。农村住户调查网点分布在全国7100多个村,共抽取了68000多个样本农户。

      农村住户调查在95%的概率把握程度下要求抽样误差不得超过±3%。为保证农村住户调查资料的准确性,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为调查户设置了现金和实物两本帐,并聘请了近万名辅助调查员帮助做好记账工作,及时核实、汇总住户调查资料。

    • 家园 我黑暗一点,从数据上看,2012年低于2003年,

      期间虽有反复,但证明了10年执政还是进步,有成绩的。。。。

    • 家园 影帝当年说过,“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然而,他一次又一次的以实际行动在狠狠地抽自己的耳光。执政十年,最大的败笔,就是让全国人民彻底失去了对政府的信任。

      这次公布的基尼系数,不过是又消费了一次自己剩余不多的“信誉”。

      ps:统计局真是有重新洗牌的必要了,以邱晓华为代表的统计局长们,个个极品。拜托局长大人即使公布假数据,也要有一点儿敬业精神才行。

      又ps:厉以宁的算法已经改得面目全非了,又何必挂羊头卖狗肉,不如直接命名“厉以宁系数”得了

    • 家园 均平指数一公布,表明不需要共富了

      均平指数号称2008年后下降,等同于说2008年后共富效果凸显,换句话说就是不需要再实施共富的各种政策措施了。

      可是,台上的人还在强调要共富,搞中国梦呢,这是打谁的脸???呵呵。

      嗯,自从一个经济学博士掌管内政后,好像各种统计数字都开始飘忽起来,比如物价指数,比如这个均平指数。

    • 家园 奇怪为什么印度的基尼系数比中国低。
    • 家园 简单争论具体数值多半没有什么太大意义,要看就看趋势吧

      这一点李稻葵说得不错。

    • 家园 2、基尼系数计算原理

      2、基尼系数计算原理

      点看全图

      基尼系数是从洛伦茨曲线产生的。洛伦茨曲线的横坐标是人口(或家庭)百分比,纵坐标是收入百分比,基尼系数就是绝对平均分配的洛伦兹线与实际曲线所包围面积(图中黄色部分)的2倍,可通过积分洛伦兹曲线得到基尼系数。学过微积分或数值分析的同学都可以解决它。它适用于衡量一切社会的贫富差距,而不只是市场经济国家。从理论上说,绝对平均的社会基尼系数为0,全部收入集中于1%甚至1个人的社 会,基尼系数为1。这两种情况都不可能存在。国际上一般通用的分类是,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超过0.4表示收入差距过大,一般认为,0.4是国际警戒线,也有称之为黄色警戒线,将0.5称为红色警戒线。改革前中国的基尼系数约为0.2,属于绝对平均之列,但实际上,农民、 工人、干部、知识分子的收入都有差别,只是差别不大而已。

      通常根据家庭和个人收入分布的统计数据,就可以容易地得到洛伦兹曲线。只要得到了洛伦兹曲线,计算基尼系数,在数学上就是比较容易的。问题是,统计资料经常不完备,难以得到洛伦兹曲线。我国在收入方面的统计资料就是这种情况。2012年3月7日政协会议,李毅中 、厉以宁等委员发问,为什么不公布基尼系数。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7日回应说,目前中国居民收入方面的调查是城乡分开的,基尼系数也是城乡分开的,发布全国统一的基尼系数有待于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

      关键词(Tags): #基尼系数#收入#家庭#殖民化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