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最近中国政府用大量资金吸引海外各项人才? -- 香何沉

共:💬84 🌺165 🌵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讨论】最近中国政府用大量资金吸引海外各项人才?

    我有一个朋友最近打算回国发展,随着她的申请,我发现中国最近,大概从09年开始吧,正在花大价钱引进国外人才。这似乎是一条最近的国策,我感觉会对全球的华人社会影响很大。

    匆匆看了几条,大概条件如下:

    1)硕士,但是更普遍是博士,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或者知识产权。和国内的高校或者大型企业有雇佣关系。

    2)有自己的创业创新团队,回国创业,国家一般会给100万元的左右的资助。

    3)年龄要求在55岁以下(这一条让我觉得真是知识使人年轻啊,相比一些工作要求30岁以下,还是要不断的学习啊,延长有价值的寿命)

    这种政策涵盖了中国所有省份,但是很显然,发达些的省份,无论奖励还是政策都更加慷慨,而且种类名目繁多,感觉好像是一种战略式的国策,普遍计划是从2010年到2020年期间,只是看着都让人觉得很兴奋。

    不知道河里有没有人对此有其他方面的了解。

    • 家园 “千人计划”与奥运的“金牌战略”好有一比

      就对国民的身体素质的提高,是奥运会多拿一块金牌大,还是多修建一些健身场馆促进跟大?

      千人计划,好比就是“金牌战略”一样,是当政者为自己粉刷政绩的最有效,最省力的方法。

      重申一下,我一直认为国家对科技发展的投资远远不够,但应坚决制止这种浪费公帑的行为。

      说句题外话,一个好的长远规划,起到的作用,是真的能够遗泽万世的

      • 家园 千人计划和金牌战略的异同

        您这个类比,我觉得有点意思。这几天看这个帖子有点累,正好借宝地说道说道。

        这两个东西其实是有明显共同点的。

        一个共同点,是体育和科教都是既有高端竞争又有低端普及两个方面。

        另一个共同点,千人计划的定位很明确,就是赤裸裸的金牌战略:“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

        第三,都是政府主导。

        第四,我想,以高端带低端也会是在它们被推出时包含的愿望。

        当然,二者其实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首先,千人计划的规模要大,奥运三十年,中国算上冬奥会的总奖牌数才500多,千人计划两年就一千多人了,还没见停呢。

        其次,奥运冠军中国已经可以通过自己的那套训练方式培养了,但是创新人才好像还是公认的不太容易。

        第三,中国体育界(除了那个啥,大家懂的)已经有了良性的从基层人才发现到冠军培养的体系,有我们的优势项目,和国际也有良好的交流,外教来中国和中国教练去国外都没问题;但是科教界还没有这样的高度。

        第四,现在体育金牌多了,大家就认为从全民健身入手,自发产生奥运冠军好像是挺酷的事儿了,有底气说金牌没用了。但是大家想想科教界其实一直是这样做的,从9年义务开始普及,数理化和英语大家学到头疼,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研究生一路培训考试,学历通胀,中国人聪明,大学生过剩,竞赛金牌包揽,人民的科学素养普遍提高,各种伪科学水货砖家无处遁形,那我们的科技金牌呢?我们的高端科研呢?优势学科呢?明星科学工作者呢?反而很多人说知识无用呢。如果体育是从基层开始抓起的,这么多年金牌也没几块,请大家自行脑补各种攻击的说辞,比如“13亿人怎么连个金牌都没有”啥的……

        就算科教和体育一样,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复兴,但是体育界的明星比科教界多太多,影响力大太多了吧。事实说明在这个领域以低端带高端的策略效率有点低,也有很多反效果,而国家目前的条件有点等不起了。那既然自下而上效果不明显,何不另辟蹊径,引入点新鲜的头脑?体育队伍成绩不好,还知道换教练引进新队员补充新鲜血液那。

        所以我想,我们对中国科教界需要变化,有必要从海外引进人才,这个观点是可以达成共识的?

        那什么样的人,才是人才呢?引进什么样的人才呢?靠什么引进人才呢?最重要的素质,应该不是山寨的素质吧,应该是创新素质吧,因为中国社会目前需要的就是这个吧。所以也别说海外回来的都是骗钱的,人家不管怎样,也是努力了,曾经成功地创新性地做出了东西,入得了国家的法眼,拼到了这个所谓“骗钱”的资格。而且不管成果能不能搞成所谓的“产业化”,创造多少价值,至少有创新思维而且有成功经验的人到了国内,就会发挥影响力。“真正想报国”而实力有限影响力也有限的(比如我这号的),国家估价也估得清楚,还需要历练历练才行啊。有人说千人计划是千金买马骨,还有人担心请来南郭先生;但是我觉得比这还要好点,未必买到千里马,但说不定是买了千里马驹,请来的说不定是三年不鸣的楚庄王,甚至是伯乐呢。伯乐自己跑的慢,不耽误他找马。但是你不请他来让他发挥作用,谁知道谁是谁呢。

        目前政府的各种引进人才计划,也是看到了时代的变化。以前是根本拉不回什么人,不要说钱、邓的时代,那个时候能出国留学本身就是牛人,而且中央的政治上的重视程度不是现在可比的。前几年偶尔靠非市场化的手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能拉回来几个,但就是没钱。现在已经可以开始把自己流落到外面的人逐渐靠钱拉回来了,甚至连带项目的人都能拉回来了,多大的进步啊这是。靠钱能解决的事,那都不是事了。

        另外这种计划其实政府的心思还是很重的,第一其实真没花几个钱;第二这种资助到最后总归都回流到本地国民经济里,创造GDP了,“骗”到学者个人腰包里的很有限;第三花的钱数量是跟人才的成果有关的,政府的希望是连人带成果一起挖,连前期研究的钱都省了,成果多的多花点,成果少的少花点,多精明啊。这市场化供需原则用的多纯熟啊。

        最后,希望大家给这个计划和科研人员一点时间和耐心吧,大家都是在努力工作的啊。

        总之,我觉得千人计划是花小钱办大事的好事。我自己是海外理工科博士,或许哪年也通过这个回国了,属于潜在既得利益者。所以我希望它能越办越成功,越正规。欢迎探讨~

        • 家园 我直觉地怀疑这个千人计划的思路

          竞技体育和科研不大一样。

          竞技体育成绩与运动员个人素质是强依赖关系,而个人素质受先天和发育、训练环境影响非常大。绝大多数健康人的体能远逊职业运动员,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证。

          科研活动不这样。虽然历史上出现过几个传奇式的科学巨匠,但是大多数科学家在身体条件上并不远超同辈,而他们仍然不断地做出优秀成果。把近现代科研人员作为一个群体来考察,我认为其内部显著特点之一是传承。对任何一个当代科学大师,我们都可以找到他和上辈某一个或几个大师的师承关系。我认为,作为国家的科研战略,必须要包纳当今各主要学派的弟子和传人,这样最容易保证各独立学科内部有激烈的学术斗争,以及不同学科之间有天然的合作和斗争关系。

          简单地比喻,国家的科研生态设计,应该是从园林起始,逐渐可扩展为有自持力的森林。千人计划开始时可以很壮观,但他们以后能不能形成一个强大的科研生态呢?

          • 家园 我本来也以为是不一样的

            写上一篇帖子时还真想过这个问题,但是我最后还是觉得两者可以类比。

            二者在人才成长上有一个关键的相同点,就是都有先天和后天因素:后天培训可以保证比较中庸的职业水准,先天条件可以让天才们取得顶级成就。

            他们的不同点会让你有体育更靠人的素质的错觉,就是体育运动标准客观,很多时候甚至是直接对抗,所以成绩和个人素质强相关显而易见;科研成果的衡量很难做到客观,直接竞争的情况比较少见,所以科学工作者的成绩和“个人素质”都难以直接比较,相关性就难以察觉。

            其实科研工作者也是要靠先天和发育的,只是头脑的衡量不像身高这么直观,考试成绩虽直观,但只代表一个方面。而且世界范围内讨论人的智商差距也有点政治不正确。不过这个其实和“千人计划”这个话题没什么矛盾,我理解的千人计划其实是在构建一个后天培养人才的体系,也就是大规模把国外的科学传统传承到中国来。这个体系希望可以让中国的科学天才无须到国外的环境里被培养就可以脱颖而出,做出优秀的成果。以前留学生回国太少,体系构建太慢。现在有钱了就加快点速度。作为对比,日本科研界在这方面做的早,效果也好。本土诺贝尔奖人数就是证明呀。

            我非常同意你说的“传承”,除了专业知识以外,兴趣的培养、心理素质的强化、尤其是创造力的培育,书本上很难学到。但是说不好听的其实那些“科学大师”,就算两弹一星的元勋们很多人也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也是继承了国外的科学传统,毕竟现代科学根在国外。那“千人计划”从国外多引入几条支脉不是挺好的嘛,毕竟他们在国内讲座、带学生也是在传播科学精神和方法啊。他们很多人也是世界科学领军人物的徒子徒孙,而且国家也很势利的,愿意找回国的都是在国外学术界已经站住脚的出色的徒子徒孙,怎么说也传承了一些优秀科学家的素质吧。

            话说回来,体育其实也是需要传承的,不管是血缘的传承还是培训体系的传承。中国的乒羽项目不只是天才少年的胜利,也是培训体系、职业体系的胜利。同样的,日本的众多本土诺贝尔奖也不是天才少年的胜利(没听说日本有什么天才少年,除了漫画里……),所以更是教育体系、科研体系的胜利。当然诺贝尔奖不是目的,我只是拿来做一个快捷直观的标准。

            “千人计划”的推出,我想国家做到了他该做的。如果说做的不够,就是钱还不够多,引进的人也不够多。我们国家还无法大规模引进国际领先的科学家,那至少应该多吸引华人、留学生中的优秀人才把国外的科学传统带到国内去。吸引力靠啥体现?市场经济嘛,靠钱体现。结果靠啥体现?21世纪最珍贵的是人才,靠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体现。

            最后,我觉得千人计划的结果,在国内是可以形成类似日本一样的一个独立于美欧科学界之外的体系,在国内可以足够培养各行各业的创新人才和科学普及教育人才,带动各行业的产业升级,和全民的科学素质;国际上和美欧日相比各有千秋,和各国有一些人员交流,但是还不足以大规模吸引全世界的留学生。

            差的结果,成果没有想象的多。但是投入的钱最后还是花在国内,大头都是拨给高校或企业的,用在学校和企业发展上了,钱不能算白花;另外没有成果也是不太可能的,没有大成果总有小成果;没有物质成果,总还上了几堂课,培养了几个学生吧。

            你最后的比喻,我觉得也有道理,但是园林不拆掉围墙,引入高大、速生的树种,什么时候才能长成森林?或许不是最高最大的那几棵,总比小草和青菜更有希望长高吧。

            • 家园 当了博士不一定是件好事情

              你肯定是不愿意回去种地的了,同时又耻于做贼,只好去当科学家。

              然而,就像欧阳锋说过的,谁愿意雇一个赤脚科学家?其实,吸引科学家不必很多钱,只需要给他买双鞋。洪七穿上鞋,杀光了马贼,又干掉太尉府一众刀客。显然,洪七寻求的并不是大众意义的享受。洪七能做的,欧阳锋也能,而他为什么不做呢?因为他对大众意义的回报也是不感兴趣的,他的人生追求与洪七是同质的,虽然他一直不知道。

              潜在的科学大师们,一定不会对自己能挣更多铜板感到高兴,但也决不乱花钱。科学家是一类高度特化的劳动者。实际上,科学领域的竞争之所以激烈且高效,一个原因正是科学成就所带来的独特荣誉,是任何金钱回报不可取代的。这是科学家自己研究发现的。此规律适用于其他领域。飞夺泸定桥的勇士获得的奖励是什么?刘文辉就是摆出价值一千倍一万倍的黄金白银,那也没用。

              所以我给中组部的建议是,给科学家买双好鞋,然后告诉他:有个马贼只出了一招,就把我上个刀客杀了,你小心点。哦,门口那个提着一篮子鸡蛋的民女讨厌得很,你不要理她!科学家自己会成长为大师,会找到郭靖黄蓉的。

        • 家园 同意您的观点

          我们对中国科教界需要变化,有必要从海外引进人才,这个观点是可以达成共识的?

          确实是这样的。任何时候,闭关锁国都是要不得的,新中国最辉煌的成就,“两弹一星”,没有大批的海归,就搞不定。

          其实在这个帖子里,我只是针对千人计划发表自己的看法,“千人计划”就是一个大大的鸡肋,达不到目的,反而浪费了资源。

          千人计划的目的是引进国家急需的,科技界中的领军人物,这点儿,我想我的理解没错吧?

          但是现在看来,千人计划至少有几个没考虑到,

          1,摊子太大。既然是领军人物,那千人计划的标准就相当宽松了,(也可以理解,不宽松,相关部门怎么能凑足一千个来表政绩呢,某位领导可以洋洋得意的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个人观点,应该高标准,严要求。

          2,投入太少。既然已经没法拿精神层面的东西来忽悠大牛们回来,那现在这些投入,相对日益高涨的物价,的确是少得可怜,那点儿安家费甚至买不到大城市的一套房子。当然,对于像我这样的南郭先生,嗯,哈喇子都要流到地上了。

          3,配置失当。世上不乏人才,但首先要配置在合适的位置上。马谡,赵括做参谋就很合格,在主帅的位置上就很悲剧。现在引进的这些人都有一技之长,但是如果要生生的把不合适的人拔高到领军人物的层次上,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可能劣币驱逐良币,造成更大的餐具。

          最后,希望大家给这个计划和科研人员一点时间和耐心吧,大家都是在努力工作的啊。

          再瞎比一个,每次国足大赛的时候,足协及国家队,都呼吁要给我们多一点时间和耐心,但是最后留下的都是伤心和遗憾。现在的情况也是这样,有句俗语“人无压力轻飘飘”,呵呵,没压力,就没动力。

          上班时间快到了,我也开始忙我的了。有空多聊聊。

      • 家园 这种人才计划的潜规则就是

        各方分好处,彼此心知肚明,计划规定得很好,但到处是后门,到处是灵活掌握之处。掌握游戏各方心理,照顾各方利益,是玩好这个计划的关键之处。

    • 家园 海外大陆华人都不掌握核心技术

      因为他们无法通过美国的背景安全检查。

      所以回国的“各项”人才是TG要的没有,不要的多的是。

      • 家园 美国还能管到全球华人?

        美国就算能管到在美华人,还能管到全球华人?

        • 家园 印尼华人美国管不了,也不用管

          那些在全球第三世界地区的华人不会掌握核心技术,美国人不会操心的。全球华人可能可以接触到核心技术的,不就是在欧美,尤其是美国吗?

          可以说在欧洲和日本的华人,也不会被允许接触到核心技术。

          • 家园 美国不等于全世界;英语不等于外语

            欧洲,日本等国,美国有影响,但都已本国利益为先,华人专家是不少的。更不要小看第三世界(比如伊朗),有的技术的发展的已有相当的水平。核心技术不等于美国白人掌握的技术。(也不可能)

      • 家园 这话不太准确

        大陆华人不能进入涉及美国国家安全体系的技术部门,但在民用技术中还是有不少掌握核心技术的。

        核心技术好像并不一定意味着军用技术。

        不过,TG好像对于民用技术并不热衷自己开发,所以也不重视掌握核心技术的海外华人。军用技术买不到,只好自己开发,但可引进的海外华人又很少。

    • 家园 想起了仙人对强盗和骗子的描绘

      “骗子不一样,骗子是替富人打工的托儿,没水平可不行,没人敢请你呀。

      所以骗子要读书,读完了还要考试,考试完了还要领营业执照,有了营业执照还要试用,试用完了还要签合同。把手按在一本叫做《2000年来骗术精华录》的黑皮金字厚书上,大声赌咒:“要是我随便动用第三只手,就让我不得好死!”说完以后脸皮不红,才算过关。”

      http://www.cchere.com/thread/2566729

      链接出处

      • 家园 通篇读下来老兄有点太愤世嫉俗了

        我觉得还是一件好事情,就像当初邓小平对公费留学生说的话,哪怕回来一个也是好的。其实邓未必不知道,很多人削尖脑袋出去再也不会回来,但是,还是那句话,未必个个开花,有几个好的,整个政策就都值得了。我觉得这是现实乐观主义。如果只看阴暗面,那就没有好政策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