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窑洞的过去,现在以及将来 -- 躲雨的猫

共:💬38 🌺19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看完了,已宝推,再说两句

      能够看出楼主对窑洞的感情,不是生于斯长于斯很难体会这种融入血液的感情,并且感谢楼主解释了为什么说能够改造但不能盖窑洞的原因。

      另一方面,能够看出来楼主内心的矛盾,因为感情上你舍不得看着窑洞这个传统的民居形式在走向末路,理智上你条理分明的分析的窑洞的弱点,实际上事实已经告诉你答案了,历史上的每一个进程都是这样的,在现在的我们看来,窑洞代表着传统,代表着历史,我们不应该割裂它,不应该让它消亡,可是真如你说

      就在这种特色建筑发展到几近完美的时候,面临的却是即将被淘汰的命运
      ,那我只能说这可能真就是窑洞的命运,否则我们无法解释自窑洞出现之后,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在我们的土地上还出现并且会继续出现多种多样的民居形式。

      我们可以唏嘘感慨,我们应该保护传统,我们也应该尊重传统自身的进化。

    • 家园 好文,也推荐下面一段资料给楼主。

      纠结的选题过程结束后我们进入了现状问题分析阶段。因为问题比较明显,我们顺利的完成了这一阶段,总结问题如下:

      坍塌——原因主要为土壤松动、冻融作用、水土流失

      潮湿、通风差——空气不能形成对流

      采光差——阳光不能照到窑洞后部

      道路状况差——路面简陋,景观效果不佳,村内道路不能形成体系

      公共空间缺乏——村中没有合适的公共空间供村民聊天、晒太阳、集会等,村民现在一般都是站或蹲在墙边

      景观效果差——裸露的黄土地随处可见,植被覆盖度低。

      社区体系不完善——村中的窑洞均为居住所用,村内缺乏必要的幼儿园、商铺、诊所等设施。

      我们把这些问题摆在眼前,然后开始逐个击破。通过对每个问题的研究,我们发现有些问题的存在是相互关联的,例如植被覆盖度低就加大了水土流失得可能性,从而增加了坍塌的危险;潮湿、通风差、采光差都是因为窑洞只有一门开门开窗,其它三面都埋于土中。这些问题的关联性使得我们在讨论其解决方法时也尽量从多角度考虑,尽量以一处改造解决多个问题,将解决方案最优化,同时,解决手法也尽可能的绿色环保,体现出对土地、能源、环境的珍爱。例如我们对窑洞进行的主要改造——设置了通风采光口,一方面能形成空气对流,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另一方面又能在其中设置光导纤维,将室外光线导入室内,解决室内采光问题,此外利用其露出洞顶的部分还能作为室外休闲坐凳与晾晒平台,形成一定的景观效果。

      总结起来,我们对分析出的问题主要提出了以下对策:

      针对坍塌:在山体中插入预制支撑杆,加固山体以防止塌陷发生;在山体表面铺设土工网格,稳定山坡;加强植物种植,从根本上减少水土流失;建设坡道排水体系,使水流及时排走,防止暴雨时排水不利对建筑的威胁,并结合排水体系设置雨水收集点,储存雨水用于灌溉、街道洒水等。

      针对潮湿、通风差:每孔窑洞上开挖通风口与外界相连,使空气能够对流,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减少潮湿,并且通风口可随时打开或关闭,依天气状况调整;窑洞周围山体中设置的土工网格、排水暗沟中的土工布的吸水作用减少了窑洞周边土壤的潮湿度,从而渗入窑洞中的水大大减少。

      针对采光差:每孔窑洞上开挖的通风口中布置光导纤维,上部集光器可吸收太阳能,通过光纤传导束将阳光传入室内,解决了白天阳光阳光不能照到要到后部的问题

      针对道路状况差:完善村内的道路体系,依据建筑分布及地形变化设置便于行走的坡道。坡道就地取材,主要用黄土及石块建筑,形成系统、完善,交通便利,并且与环境和谐的坡道体系。

      针对公共空间缺乏:在每个居住组团中设置公共活动空间,并通过道路使这些空间相连,形成村内的公共空间体系,为村民提供活动场所,加强村民之间的联系交流。

      针对景观效果差:在土工网格稳固山坡、保持水土的基础上,加强植物种植,提高植物覆盖度,并且将农业耕作与景观结合,是家家户户门前、屋顶上种植的花果蔬菜都成为村落整体景观的一部分。

      • 家园 这个应该是某个学生写的一篇论文

        这样的想法过于主观,在现实中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其出发点还是按照现代城市社区的想法来对窑洞进行改造,殊不知这样改造的成本过大,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根本接受不了。

        其实窑洞具体该怎么改造,农民想要住什么样的窑洞,当地农民的心里自然有数,多找一些农民了解一下,答案自然就出来了,论文的作者恰恰没有去做这一方面的工作,完全是站在一个外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的!

    • 家园 河友信人,先花后看
    • 家园 还请你配些合适的图片吧,图文并茂,对于我们南方人来说,

      才能身临其境。否则过于抽象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