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窑洞的过去,现在以及将来 -- 躲雨的猫

共:💬38 🌺19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个还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这个也是

        [IMGA][/IMGA]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5%D8%BF%D3%D4%BA&in=11216&cl=2&lm=-1&st=&pn=8&rn=1&di=307659796550&ln=1121&fr=&fm=&fmq=1348581814718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8&-1&di307659796550&objURLhttp%3A%2F%2Fwww.56foto.com%2Fupfile%2F200742319245.jpg&fromURLhttp%3A%2F%2Fwww.56foto.com%2Fshowpic%2F1415.html&W983&H653&T6835&S140&TPjpg

    • 家园 花,独立窑洞抗震性应该比较差

      一旦地震就活埋了。

      • 家园 不是的,抗震性不错的

        比平房和瓦房都要好,因为墙体厚的缘故!

        • 家园 厚不见得抗震性好

          这是我拷贝来的一段:

          “抵抗变形的“刚度”与抵抗破坏的“强度”:房屋抵抗变形的能力大小叫刚度,抵抗破坏的能力大小叫强度。轻一点的房屋建筑比重的对抗震有利。质量小了,地震力也小了。但房屋也不是愈刚愈好。很厚的墙,也许可以承担更多的垂直重力荷载,但有时会引来更大的地震力。在同一栋房屋中,地震力也是按刚度分配的,刚度大的分得多。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最怕是刚度大而强度小,比如很厚的砖石墙,一开始刚度很大,树大招风,引来很大的地震力。但强度又不争气,顶不住这么大的力,就容易倒塌。钢结构如果设计得当,抗震性能比较好,因为强度大,若做得轻巧,质量刚度都不过大,以柔克刚,吸引的地震力小,而抵抗的能力强,就安全些。但刚度也不是愈小愈好。结构太软了,变形太大,风吹草动也摇来晃去,不但不舒适,而且会有附加的力出现。所以刚柔相济才好。 ”

          ++++++++++++++++++++++++++++++++++++++++++++

          我们那个地方原来都是土坯房子,也是非常厚实的。唐山大地震来了,死人那叫一个惨,基本都活埋了。砖房倒了,容易把人砸残废,但是因为有空隙,所以能活命。土坯房子到了,直接就活埋了,几分钟挖不出来,人就被憋死了。

    • 家园 俺帮你发些图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应该不是住人,只是在离家远的地傍休息用或堆放杂物,不过砌上前墙装上门窗就能住人。从这张图上也可看出黄土的直立性很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典型的靠崖式窑洞,当然这也可能在下沉式的那个坑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独立式窑洞,可以看出两头的墙为承受横向推力,做得特别厚。

      实际上许多独立式窑洞为了省地,后墙与后面的土崖紧挨在一起,就象下图右下角的窑洞和下下图的,后墙无法开窗,这样居住环境与靠崖式没什么区别。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现在的独立式窑洞基本上都用砖石砌就,全土坯的没人用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两张图可以看到拱顶的砌法,现在都用水泥沙浆,整体性好,砖缝的走向就不重要了。

      地坑式的照片不大好找,下面这两张应该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二张是百度的,可能看不到,链接在下面:

      我深深依恋的地坑院窑洞!

        还有个帖子专门介绍地坑窑

      里面的几张照片贴不出来,自己到那个帖子里看吧。

        从窑洞本身来说,靠崖式与地坑式没有区别,只是挖窑洞的那个立面一个是在山坡上削出来的,一个是平地上挖出来的。

        窑洞内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最后一张作为添头奉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老大哥也发福利图

        第六、七张图有点像延安一带,我岳母拍过很像的照片。

      • 家园 另外,你找的那些独立式的窑洞其实是半独立式的

        全独立式的窑洞四面都是平地,周围没有山崖

      • 家园 多谢你发图片!

        你找的那两张都不是地坑院式的窑洞,院子里种菜的那张,地坑院院子里的空间一般没那么大;第二张是一个半地坑院式的窑洞,四面都是窑洞的,并且窑洞上边没长杂树,从上往下看的话完全就是四合院的样子图片就是了。

        最后一张添头奉送的还是你自己留着吧,哈哈

    • 家园 在内蒙西部也有不少这样的独立窑洞。

      不过当地没有窑洞的传统,都是外地工人带来的,也不叫窑洞,叫“伐旋”式房,可能不是这两个字,正式名称应该叫拱顶,在南京的话可以看看无梁殿,北京人可以到十三陵地宫看看,就是那样半圆形的顶。

        在包兰线内蒙段沿线,那时(七十年代)还能看到当年修铁路工人用土坯建的窑洞房残骸,有的还残留有部分房顶,八十年代后那里迁来不少移民,铁路沿线都开发成农田,这些残骸应该看不到了。这些房子都很简易,高宽都不到两米,拱顶间也不用土填平,反正住不了两年就废弃了。

        不过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为节约木材,那里建了不少窑洞房,形式与楼主说的基本一样,不同的是用砖砌的,一联排多的十几间,顶上同样不填土,土坯窑必须填土主要是为了防水,砖窑顶用水泥抹面,不需要填土防水。至于保温,那时建的宿舍还不考虑这个。

        另外因砖抗压强度比土坯高得多,中间的“窑腿”就可以薄得多,我见到的是24墙,就是一块砖的长头。最两头的“窑腿”因为要承受横向推力,所以厚度至少要加倍。

        至于箍窑顶,就是砌窑洞拱形的上半部分,只要弄懂了原理也不难,咱们河里的人看过了都能轻易掌握,俺简单介绍一下就行。要支上一个半圆形的象拱桥一样的模具,砖分长(>)宽(>)厚,要让厚的方向承力,同时为节约和砖缝上下厚度差距小些,砖要横着放,宽的方向与拱顶切线垂直,顺圆面方向的砖缝要错开,以加强拱顶的整体性。还有个关键的地方是砖缝一定要饱满。

        顶上不填土的窑洞房夏天一晒就很热,幸好我呆的那地方热的时间很短。

        独立窑洞房最大的问题是不防震,一联排中有一间塌了其他都站不住,再加上后来可以用水泥梁代替木材,所以后来就基本不用这方法了。到开始盖楼房后就更没有了。

      • 家园 砖窑洞本身保暖降温的功能就差一点

        这也是我们那里的人基本不建造砖窑洞的原因,顶上不加土层的话就更差了。窑洞本身能够冬暖夏凉的原因就是因为使用的建筑材料是黄土,黄土吸热慢,散热也慢。窑腿加厚的话抗震性能就提高了。另外建造窑洞拱形顶的原理确实和建造拱桥的原理差不多,但是具体到建造的话就不仅要知道原理,还必须要亲自动手操作一下,说和做毕竟是两回事,这中间还有差距。

      • 家园 垡券

        嘿嘿

        发完这帖就只剩一铢钱了

        老铁赶紧发中秋的包子吧

        • 垡券
          家园 本想救济你一下,给你连送了三朵花,

          谁知道你的运气太差,一个通宝都没出现啊,我尽力了,我也等着发红包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