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预言帝培养指南 -- 淮夷

共:💬61 🌺727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是的是的

        比如这些年越来越流行的星座理论就是一例。

        自我实现预言的效果杠杠的。女河友如果希望丈夫多分担家务,就要找准机会多夸他勤快,他就会越来越勤快;男河友如果希望太太更有魅力,也要找准时机多赞美她漂亮,她真的会慢慢变漂亮的哦

      • 家园 这个实验也是所谓的“皮革马龙效应”了

        我在《人人变色龙》一文写过类似的例子:随机指定的“高潜能”以色列新兵,在以后的军事训练中,真的表现优异!

    • 家园 强烈反对非议张局长!做人要有良心!

      你把张局长说的倒过来理解不就行了吗?谁能像张局长那样说的都是反的呢?这就是本事!这就是水平!谁有本事水平谁上去说下!有这么准么?你有这本事?张局长在专业上的知识又有几人赶得上?

      • 家园 张局长实际上也在研究宣传

        所以不排除他是故意的

      • 家园 没办法,有些人就是不明白张局长是什么局的局长
        • 家园 张局长的百度百科。真假不好说,但是超酷。

          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出身贫寒,从小在河北盐山长大,那是一片低产或不产作物的盐碱地,

          至今仍是国家级贫困县。18岁之前,我一直在那一片热土上度过了我的小学和中学时代。18年间村里没有电灯,没有吃过一个苹果,更没有买过一件成衣。上小学的时候.桌椅板凳连同教室都是用土垒起的。只是到了上中学的时候才有了木制桌椅和用砖头砌起的教室。我们一个班40多名男生,全部住在一间宿舍里,大家睡通铺,一个人挨着一个人,浑身上下长满虱子、跳蚤和其他小生物。我每个礼拜要走很远的路去上学,身上背着经过精确计算后够吃一周的钱粮。每天一两个黑黑的红薯面窝头,外加几把地瓜乾,一天的伙食不超过四五两。黑窝头发霉后能拉出长达一两米长的霉丝。而那正是我用以充饥的主要食物,没有青菜,没有鱼肉,更没有食油。   

          1970年中专毕业后参军入伍,到海军导弹部队当了一名技术兵。别看我文化程度不算高,在部队还属于“高级知识分子”,由于我学过两年的电子、无线电和机械专业,所以很快成为训练尖子。那个时候当训练尖子压力很大,一旦业务上强了别人就会怀疑你政治上是否有问题,光专不红是件很危险的事。为了进行思想改造,我特地剃了个大光头,强烈要求到炊事班当了半年的“火头军”。还喂了半年的猪,而且在山上开了不少小片荒,种了好几块菜地,收成很不错。每天晚上9点钟熄灯后,我都是用手电筒藏在被窝里偷偷地钻研技术知识。生怕让人看到说我是“单纯业务观点”。可能是由于我“又红又专”,领导上突然决定选送我上大学。最初是送我去某工程学院学习核潜艇技术,后来被北大招生的老师看中了,认为我应该是一个当翻译的料儿。

          “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于是,我这块砖头便于1974年10月从山东半岛被搬到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分配给我的学习任务是学习阿拉伯语。直到这个时候我才第一次听说世界上还有这个语言,因为那个时候,学生是不能挑选专业的。   北大学习生涯改变了我的一生   阿拉伯语和她的文化一样古老,样子有点特别。像小虫子那样从右边往左边写,发音还有许多颤音,是公认的外国语中最难学的语言。所以学制特定为4年,是北大学制最长的专业。由于长期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突然转学外语后极不适应,科学技术主要是理解原理而外语则是死背硬记。最让我头痛的是那些颤音,无论我费多大劲,都发不准确。后来我下决心动了个舌根切割手术,这下总算好多了。在北大学习的时候我还是军人身份,每月52元薪金,59斤粮票,待遇是不错的。为了学好外语我省吃俭用买了一个砖头式录音机,那可能是中国生产的第一代晶体管式录音机。为了这个小东西,我差不多两年时间没有吃什么炒菜,天天是抓几个馒头喝两大锅汤完事。每个月59斤粮票根本不够吃,有时一顿饭就能吃10个馒头。整整2斤,现在想起来真的有点不可思议。

            那个时候北大是重灾区,受“四人帮”的影响极左思潮非常严重,真正用来学习的时间比较少,经常是半天学习,半天搞运动。甚至还到校办农场和工厂去劳动,搞半工半读,而且还在唐山大地震的时候前往灾区进行抗震救灾。这些活动占去了我大量宝贵的学习时间。再加上担任班长和党支部书记,行政事务也很多。学外语需要天天读、时时记,不能间断,我只好抓紧星期天、节假日等时间自学,同时,还喜欢听一些中文、地理、历史等方面的讲座,而且还学习了第二外语英语。说来也奇怪,这些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并没有太多地影响我的学习成绩,每次考试我总是名列前茅。在毕业考试中,外国专家在我用阿拉伯语撰写的毕业论文上判了一个满分。据说像这样的成绩在北大外语系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工农兵学员应该是承前启后的一代   1978年1月,我走出北

          大校门,不久之后,就到伊拉克担任阿语翻译。两年的国外翻译生涯,使我感到我不适合当翻译。因为我生性喜欢创新,而翻译工作又恰恰是一种因循守旧、死背硬记和文字到文字的死板工作。那个时候国内刚刚对外开放,懂外语的人非常吃香,出国、赚汇、做生意都是很赚钱的事情,我非常注意强化英语和日语学习,并与他人合作翻译出版了美国畅销小说《追踪红十月号潜艇》。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以外语和计算机为工具,广泛搜集、整理和分析大量信息资料,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最后得出个人独特而客观的观点和思考,形成了我的科研特色。20多年矢志不渝,我就是沿着这样一条崎岖的小路一直颠簸着走了下来。当年朝气蓬勃的小伙子如今已进入暮气沉沉的不惑之年,曾与我一同共事的同学、同事有的当了大款、老板、经理、外企雇员、专业翻译、政府高官,而我还在从事我喜爱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仍然是一个两袖清风的穷教书先生。  

           对于“工农兵学员”人们是不屑一顾的,认为这些人没有什么真才实学,是社会过渡时期的特殊产物,不少人在用干部、评职称等方面都受到很大牵连。我是比较幸运的一个,由于有多项成果获奖,1990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1996年晋升为研究员(后转为教授),1993年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已有十几部著作出版,并在一些学会和院校中担任常务理事、理事和兼职教授等职务。我虽然没法与那些大家相比,但也并非一事无成。我想用自己的成就明白地告诉世人,不要嫌弃这些“工农兵学员”,他们毕竟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如果没有这一代人的承上启下,我们的社会将会怎样?   

          告诉你我成功的秘决   有人说,“北大的学生有后劲”。20多年的社会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这种后劲是什么?其实就是现在人们所讲的“素质教育”。人才的培养,不能光注重分数,全面综合的素质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   我不懂医学、生物学和神经科学,但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人的智力是可以塑的。人之所以聪明是因为他们在用功,能吃苦,很勤奋,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就是这个意思。我在想,人的大脑或许有多个分区,功能各异,音乐、绘画、歌舞等文艺是一类,外语、口才、演讲是一类,数学、物理、化学、电子是一类,文学、历史、政治算一类,如此纵横交错,相互刺激,所以这些信息在大脑中经过相互碰撞后激活并产生智慧的火花,灵感、观点、创造、发明等新的知识随之而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小受点苦,受些罪,多干点力气活。多接触些社会,多经受些挫折,并不是件坏事,如今虽然生活条件改善了许多,但我吃苦、用功、自勉等学习、生活、处事的习惯依然如前。去年我在写《下一个目标是谁》这本书期间,便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人独处近20天,天天方便面、蒸南瓜、喝稀饭,整整过了20天的苦行僧生活。这些对别人讲可能没人相信,但我却自感苦中有乐。   

          我是个对家庭负责任的男人   一个人要想干事业,应该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否则,整天愁人烦人的事情那么多,你怎么能够静下心来干事情?我们家三口人,我爱人、我,还有一个儿子。我爱人当过兵,在部队复员后分配到北京医科大学担任辅导员,25年来一直做学生工作。现在是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党委副书记。我们相识是大学毕业以后的事,从认识到结婚只有半年时间,是典型的先结婚后恋爱。为什么要突击结婚呢?因为我要出国,而且在国外一呆就是两年,所以我就及时抓住了这个机遇。   那个时候年轻,对于组建一个家庭以及未来的生活考虑很不周全。结果,我在伊拉克工作期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个是我父亲才52岁就因突发脑溢血去世,而我对此则全然不知。再一个就是我那宝贝儿子降临人世。一年后当他见到自己父亲的时候,已经能够满地跑了,而此时,我们爷儿俩却形同陌路人,他当时肯定以为我是邻居家的叔叔。   或许是内心深处的良知和内疚,使我从那时候起就奠定了高度的家庭责任感,我认为作为家庭的一个成员,应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爱人上班远,每天走的早,回来的晚,所以买菜、做饭、收拾家务和管孩子,差不多都被我承包了。   为了给儿子做好每一顿饭,我经常到处采购,骑车到很远但价格便宜点儿的副食品批发市场,或到附近的自由市场跟那些莱贩子们郑重其事地侃价。久而久之,买菜做饭成为我业余时间消遣的一大爱好,特别是家中来了客人,是显露才华的好时机,客人们往往都是在惊愕之余开始欣赏我创作的美味佳肴。就这样,锅碗瓢盆交响曲我整整演奏了近20年,直到儿子上大学住校以后,我才从厨房中被解放出来。

          http://baike.baidu.com/view/665207.htm

          • 家园 经常看张局长的节目

            对张局长的话一般要反过来,基本就是真相了。当然也有不准的时候,但总体而言正确率还是蛮高的。对一些大家都理解的内容(例如对印度的评价)就不用反过来理解,时间长了就知道他说的到底该怎么理解,我个人根据他的话以及基本事实情况预测某些事还是相当准的。

            • 家园 是啊,有些话是必须要说的,有些话是他想说的。

              军事评论员,也算是半个发言人了,

              看其近几年的节目:风趣,有料,游刃有余。

              而且不摆架子。

              军事节目有他在,绝对不会沉闷。

    • 家园 什么是预言,什么是胡言?

      专家预言失败,真得是预言不准?

      专家预言成功,真得是把握了规律,掌握了真相?

      如果换了个平常人呢?

      记得是<智囊>还是什么书上有个故事,一个商人要外出,需要经过一条江.临行前,手下的帐房跟他讲:"东家,我昨晚梦见江上船翻了,你就不要出去了."商人媸之以鼻,但那天恰好碰见另外的事,就没成行.而这天渡船果然翻了,死了不少人.商人侥幸逃生,帐房那个开心啊,以为一定会被重重感谢的,果然,商人重重地谢了他,然后,请他开路.

      对于成功不成功的预言家,都要如此.

      • 家园 问题是现在是信息社会,很多预言你知道你能说敢说么?

        比如预测中国的混乱动乱,而现在国家在上升期,国家的行政力量强大,人心思定,且在进行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现在化进程,你可以说中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都可以让国家崩溃,可是只要发现了,都可以解决掉,而且国内的问题可以在支点下放到国际上解决或者转移,而且现在中国还没有到达这个变量,一切都在正在进行时,都在博弈,这场博弈不是一把定输赢的博弈。很多预言一说出来引起注意很快就被解决掉了,如同你去到了未来在回到现在知道六合彩的号码,绝对不会中,六合彩是被操控的,这是个谬论,中国之大,人才之多超乎想象,只是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这是个谬论,所谓预言不要说出来,自己做准备就好了,如果说出来更有好处的话。

    • 家园 观点清晰、结论鲜明vs没有信心、结论无力

      人们懒得思考的时候,往往会选一个看起来更有担当的人作为伙伴。而有些人越是想八面玲珑滴水不漏,越是哪儿都讨不了好啊

    • 家园 Dan Gardner

      在枫叶国有影响的大报Ottawa Citizen任高级专栏作家,主持两周一刊的政经时评,文风一向犀利。

      这位具备扎实的法学和现代史背景的新闻作家,曾被誉为“加国为数不多、富于思辩的专栏记者”。他在2005年听过美国著名心理学家Paul Slovic讲演,深为震憾,开始醉心于心理学和相关科学机理研究。之后汇集心得写成的《风险:恐惧背后的科学与政治》(《Risk: The Science and Politics of Fear》)一书广受好评,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版。

      心理学从本质上讲,是与人们感知、思考、决断和交流过程息息相关的科学。现代研究已证明,有关上述过程,许多大家想当然视为正确的东西,实则大谬不然。Dan Gardner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拨乱反正,以改善世人的思维、判断、组织和交流。

    • 家园 我在微博上做了宣传

      淮夷出品,必属精品!

      http://weibo.com/2590730652/ypzeC6sIL

      既然专家错的比对的多,我们能不能反向利用呢?这样专家还是了不起的专家!

    • 家园 我在天涯看到的一个预言帝

      ID为liwang3894在06年发的一个帖子“意淫一下中国的未来”:

      外链出处

      这是这个id在天涯发的第一个帖子,从07年预测到2040年,其中有不少预测是定量预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