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亨廷顿的宿命论魔咒:领导暴力革命越成功的政党自误将会越深 -- 隐字术

共:💬116 🌺409 🌵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问题是在fride给出的框架里

                    无须再多说某种理论的不稳定,完善和发展,历史性等等--因为人的认知相对于永恒的“形而上”命题-Being?存在?世界是什么?由于人的局限性(时间的和空间的),不可能获得对“形而上”命题的真正解答。所以,根据著名的奥卡姆剃刀原则,我觉得你说得太多了-在他给出的框架下。

                    Fride给出了“形而上”学的定义,我能够理解,但没有看到你给出的"形而上"定义,所以总感觉有些不对路,似乎是两种不同的汉语在对话一样。

                    • 家园 问题就出在他给出的是一个框架

                      他那个定义说是人类一思考就会形而上,而我举的那个锄头的例子却是思考也会成为实践的一部分,并不必然形而上,只有远离实践的经院哲学才会认为将人的思维形而上地认为是形而上的。马克思《哲学的贫困》里早已说透了这个问题,关于思维的辩证理解是老话题了,但对于经院哲学人士至今仍觉得不可思议。

              • 家园 回炉好好学习学习西方哲学史吧,我早就说过搞哲学是要技术性

                你不会德语不会希腊语不会拉丁语,怎么搞?

                马克思研究其实你都没有敲门砖。

                • 家园 我可不是搞哲学的,也只有兴趣看看

                  我也不是搞马克思研究的。西方哲学史也看过,记不得也记不牢。

                  其实我的确很希望看到你对西方哲学思想最深处的攻击,但从你的贴子里我真的看不到,我看到的是你深受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并不具备突破其影响的能力。

                  当然,如果你将来真的能实现对西方哲学思想最深处的攻击,我向你表示致敬。

                  • 家园 他拒绝讨论,本身就是西式思维的产物

                    其实可以看出,他思考问题的方式是纯西方式的,对中国传统知之甚少。而且他受书本影响太深,不懂得如何绕开语言理论等名相法相的束缚,直接向实践学习。在他眼里,思维+实证是认识事物的唯一方法。

                  • 家园 不过我觉得哲学思想这种玩意很难攻击

                    好比说基督教这个东西吧,批判了几百年了,但是现在一看呢,还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家伙。批判基督教,说明还是以基督教为轴心来思考,无非是一个“非基督教”的补集,真的要从最深处攻击,我觉得就是得彻底抛弃重新建立了。

                    • 家园 马克思主义恰恰是在最深处是基督教式

                      关于这点,我在河里通过分析一般性的历史目的论的结构,相信已经给出了一个比较令人信服的证明。

                      在马克思的那种基于亚里士多德的线性时间(历史)观,那么一种按照不同历史分期并对线性时间观的无限远处(这就是终结或者说目的,end、das Ziel)进行规定,从而形成历史的秩序就必然成为这一科学的任务。所以作为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必然是历史目的论。

                      西方人所谓的目的首先不是指意图的那个意思,而主要就是指的end终结那个意思。而马克思从根本上是接受亚里士多德的线性时间观和历史观的,所以作为他本人思想体系的那种历史哲学不可能不是历史目的论。而作为历史目的论,就一定会去谈论那个终结对人类的意义,因此这样一个结构也就与基督教的历史观有着根本的一致性。

                      所以实际上不承认这点,西方人的意识形态宣教就会始终处于战略制高点。所以哈耶克、波普尔等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对嘛?你可以说肤浅,但是还真不能说完全不对。

                      • 家园 你对历史唯物主义一无所知

                        正如你建议我去读一遍西方经典,我也建议你要去读一遍历史唯主义自身的发展。历史唯物主义是不可能让历史目的论和线性历史观有生存空间的。你批判的这些东西实际是斯大林主义的东西,马克思生前也曾有过一些表述,但那是马恩,尤其是恩格斯在工人运动的实践中便于工人理解采取的简单化叙述,但很快被马克思放弃了。

              • 家园 继续您的立场宣言,您其实并不需要讨论!
          • 家园 补充

            关于“颠倒”

            海德格尔论尼采是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激进完成——通过对柏拉图主义的“颠倒”来实现:灵魂——肉体;道德——本能,等等不一而足。

            马克思的“颠倒”是否就真如所愿逃出了形而上学?尼采也是号称颠覆了形而上学的,不过就其理论学说的实际命运而言,是不是有点启发?

            • 补充
              家园 不是逃出,而是不断作出清除形而上的努力

              这是永久性的努力,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这种永久性努力的可能,因为它引入了过程,形而上过度关注“共时性”、关注逻辑,而忽视了社会过程的“共时性”与“历时性”、逻辑与历史的矛盾,历史唯物主义予以了关注。

              而海德格尔所关注的只不过是个体的“共时性”与“历时性”,却预设了一个考察个体存在的场域——割裂了个体存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因而割裂了逻辑与历史之间的辩证关系,将外部世界简单内在化的形而上的道路,因此其逻辑呈现出始源性的封闭特点,只会在形而上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家园 某些评价又让我无法忍受了

                海德格尔所关注的只不过是个体的“共时性”与“历时性”,却预设了一个考察个体存在的场域——割裂了个体存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因而割裂了逻辑与历史之间的辩证关系,将外部世界简单内在化的形而上的道路,因此其逻辑呈现出始源性的封闭特点,只会在形而上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我引用人家老海的《尼采》,那部著作是很学术化的思想史研究,结果你就劈头盖脸把人批一顿,而且批得还不得要领。这不是为学之道,懂不?能否谦虚一点?不懂的就不要乱说行不?

                你就是一马克思的奴隶,而自己不思想——只有马列毛才牛,其他哲学家都是混蛋。太可笑了!

              • 家园 关于您的这种看法,我在我的回复里其实也就包含了一部分说明

                把历史性纳入哲学产生了辩证法,但是辩证法依赖的仍然是形而上学化的语言。所以实际上辩证法能做的也仅仅是向人们提示出历史的流变和因此种流变所产生的丰富性内容。

                但是这仅仅只是勉为其难罢了。

                如果把历史性引入了知识,则必然导致知识无法成为知识,因为实际上这种“知识”是无法得到完成的,更在另外一个层次上无法得到一种完备的形而上学奠基(这个奠基则是必备的)。一种无法完成的知识也不能称其为知识了。实际上历史哲学这一词汇是成问题的。

                其实人类最根本的事务就是在调和这种永恒性和历史性之间的矛盾,从这点出发其实所指向的就是人类有限的生命。如果人类有无限的生命可以活到世界的尽头,形而上学的这种悲剧性也就可以真正意义上得到克服。至于被你们大批特批的绝对精神,实际上面对永恒性(形而上学)和历史性(辩证法)所不得不采取的一种主动和解,是出于一种“不得不如此”。所以对既往的哲学家们很多时候要报以同情的理解,大家本来面对的问题没有本质性的不同。

                但永恒的生命是不可能的,所以作为人类就必须接受形而上学不断重建而又遭到摧毁的历史进程。一种声称能够一次性或者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的理论体系必然是极度可疑的。因此抛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因为相信可以在某个时间一次性解决问题,这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形而上学病),就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我实际上是高度认同的。

                因此实际上诉诸“过程性”也就和黑格尔所言的“密纳发的猫头鹰只在黄昏起飞”是差不多意思了。因为引入这个过程性,所以就要不断修正理论体系,可是哪里是个头?人类终结的时候,只有这个时候,这种过程性的哲学才能够真正建立起来。也就是说哲学只有在人类完蛋的时候才会产生。那么哲学就人类历史时期而言,就是没有用的,因为人类尚未完结的时候还没有哲学能够真正产生。

                • 家园 你的“知识”还是站在自然科学思维角度的“知识”

                  马克思的语言存在形而上的问题,这是不可避免的,但马克思提出的方法恰恰给不断破除形而上的意识形态提供了一把钥匙。

                  引入过程性不是在不断修正理论体系,因为马克思理论本身不存在理论体系,只是提供了一个方法,这是与一般的哲学理解非常不同的方法。

                  对于马克思的语言中使用资本、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的确也存在形而上的问题,但当其引入过程性后,这些形而上的语言就从属于过程获得不同于形而上的理解,当然这里的确有着理论上的冒险,资产阶级学者及后来很多马克思理论研究都从这些语言的文本含义上去理解并提出了对马克思的指责。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