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给危机重重的大医院胡乱支几招 -- 往前走

共:💬31 🌺6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是药厂的人

                但是其实也就只代表他们自己的利益了,因为他们是两下取财的。一般某个区域是实行承包制的,因此他们必然会利益最大化。

                这和受厂方完全控制的一些企业的销售员有所不同。因为这行里面隐性消费太多了,因此很多是承包制的。

      • 家园 这个观察非常正确,尤其是压缩护士的量。

        国外医生护士比例是一个医生n个护士,国内能一个医生一个护士就不错了。

        护士比医生拿的少,干的活苦,但是医生能做的护士替代不了,所以护士就被压缩。

        其实去大医院看病的动力现在并不是都那么足。至少我现在对周围的一些大医院不信任。在那些医院不挂专家号就不好好对待你,我现在基本是自己学习各方面的知识,自己先实现基本的处理后,再去找他。其实发展的好的社区医院的医生有可能更负责,因为他有充裕的时间,而且你找他闹事更方便。

        医院是最剥削的。我有个同学,骨科的大专毕业。他们一个月五个人一个部门给医院创造了七百万的效益。就算是成本都在里面,扣除去那些成本,效益依然惊人的很。但是医院也有自己的苦衷,像公立医院,一堆的退休职工要养,有的人数比例能超过在职的职工。我们县医院规模较大,七百多职工。床位不知道有没有七百张。。。是二级甲等。加上各种中间的耗损,或者是新建分院,盖房子,买地皮啥的,其实医院也有一些自己的压力。但是仍然是对医生进行了很大的剥削。

      • 家园 谈谈我带过的一个临床研究生

        是在2000年左右,白天上完班后,还经常值夜班,她们医院是个三甲医院,病人多,整夜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第二天上午还要看门诊,连临时加号,一般有四、五十个病人。值夜班只有4-6元夜餐补助,没有加班费(她们院长明确说医院不在劳动法保护范围内)。

        我当时听了,对她开玩笑说:“第二天白班门诊,话不是横着向病人说出来,就是好医生了”。

      • 家园 归根结底还是钱的事

        按照我前面引用的卫生部2011年最新统计显示,每千人口平均有注册医师1个多,还不到2个,注册护士也不多,人手确实非常非常紧张。

        公立大医院不敢招人是因为财政投入不足,虽然医护人员的工资相对他们的工作量和所担负的责任来说已经很低了,但再招的话还是会怕养不起,因此只有尽力压榨现有的医护资源这一条路。而且奇特的是,因为大医院往往要面子,管得严,医生尽管看病人多,但拿回扣、收红包却比一级和二级医院困难些,造成越是大医院,医生怨气越重。许多好医生转投私立医院的怀抱,人才流失已经显露出了苗头。但是,以北京的私立综合医院为例,挂号费就没有低于1000的,针对富裕人群。而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这种向美国看齐的收费标准,无论是患者自付还是政府医保支付都实在难以接受。

        通宝推:老虎五,
        • 家园 医改

          前段时间看了条新闻,大意是本次医改将可能改革诊疗收费低的问题,其实现行制度的一个弊病就是挂号费不调整,医院收费制度里又没有诊疗费or诊疗费压根体现不了医生的劳动价值。医生也得吃喝,肯定就想着从药品和各种机器使用上想办法提高自己收入了。

          慢慢地,这个制度就显得扭曲了

          我并不反对行政干预价格也不支持完全市场决定价格

          但是这个价格,不应该偏离实际价值太多,也不该偏离太久

          如果偏离,那就应该有适当地从其他方面调整的措施并行以纠偏。

          总得说来,能走正路没多少人愿意走邪路,尤其是正路走着也比较舒服时。

          希望我们的医改能改的更好

          • 医改
            家园 赞同,但这个方案需要先量化论证

            目前患者在药品和器械上花的钱水分到底占了多少?把这些水分变成医生实在的正规收入后,对医生来说是否足够?医保能不能给报销?能报销多少?最后对患者来说总的负担是减轻还是加重?

            希望在国内的朋友,方便的时候去图书馆查一查统计年鉴,如果能把数据发上来,就更好了。

        • 家园 以后富裕地区的地方政府能不能把医院和学校完全养起来呢

          现在医院学校都是巧立名目收钱,其实还不是经费不到位闹的。让医院学校自己去搞所谓的创收,真是祸害百出。

          不知道发达国家怎么解决公立医院和公立学校的经费问题的,比如说年初拨一笔钱,那么不够用了怎么办呢?

          • 家园 许多地方的医院现在已经被迫实行

            “零利润”了,明面上,不少医院挺穷的。

            美国好像没有公立医院这一说,我没听说过。美国医生倒是态度和蔼不乱开药,不过跟你聊几分钟收费一两百美刀是常事,当然如果买了商业医保就会好很多。加拿大和英国貌似是全民医保,费用全免,不过效率非常低下,排个手术可以排到病人死掉,也很头疼。

        • 家园 公立医院没有人事权,不能自主扩招医务人员

          也不能裁减不胜任的人员。人事权和编制的问题由当地的卫生局来决定。

          • 家园 原来如此,多谢指点

            那卫生局为什么不支持大医院扩编呢?

            • 家园 原因很多,体制上有很多原因

              其中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也是一个问题,特别是一、二、三级医院中医务人员的水平差距极大,很多县以下医院完全没有从医学院毕业的人员,这就造成了“小病大看”,很多慢性病人常规拿药也要去三甲医院,造成医院“忙的忙死,闲得闲死”。这几年上海在将病人从三级医院向二级医院分流做的很不错。

              • 家园 我不是很懂,您的意思是不是

                卫生局认为医生总量是足够的,只是病人都涌到大医院里去了?那卫生局想了些什么办法来恢复平衡呢?

              • 家园 我没有看错吧,县级以下医院没有从医学院毕业的人?

                我不知道你是哪里,但是在我们那这是不可能的。

                现在大专毕业只能下乡,本科留县城都很难的。过去河南只有新乡医学院和河医大两个是本科。如果你认为医学专业大专出来就不能看病,那我也没有办法。在医疗领域,学历虽然意味着能力但并不是全面代表了能力。一个博士毕业一天没有上过临床的医生照样不可能是个很好的医生。我们县里很多四五十岁的名医都是当年大专毕业的,后来又进修,交流学习,慢慢成长到现在的水平。

                我是河南的,原来是国家级贫困县。现在不是了。

                三甲医院。。。三甲医院一般在什么样的地方?一般至少地级市以上。哪个农民没事干看病跑三甲去看?除非是县城解决不了的,县里医院让你转院,才会去的。

                县城解决不了的病人不是没有,但是其实也不是很多。

                从医保以后医院的病人数至少暴涨三分之一。说到底是原来欠账太多。不过说真的,医疗人员的水平差距虽然大,还不至于差到不能看大部分病的地步。而且其实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忙的要死态度很差看病很贵的三甲的。而且医保明确规定了,越去大医院报销的钱的比例越低。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