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代号PM2.5:美国使馆的舆论战争 -- diamond

共:💬41 🌺337 🌵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原创】代号PM2.5:美国使馆的舆论战争

    PM2.5是环境科学术语,指大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可被人体吸入,对健康有影响。曾几何时,这个本来很生僻的专业术语突然变得时髦起来。不知什么原因,也许是出于对中国驻南大使馆的同行们被“误炸”歉意,美国使馆的洋大人们突然对北京人的健康关心起来了,开始每小时公布空气污染指数PM2.5。屡创记录的数值不但让京城百姓惶惶不可终日,甚至惊动了丞相大人。争论的焦点是:为什么洋大人的数字总是比京师衙门的高?

    其中的奥妙在于美国使馆高超的舆论战招术,和CNN、BBC什么的如出一辙。

    舆论战第一招:以偏概全,用使馆所在地概括全北京的情况来拔高数值。“北京地区的PM2.5”的概念类似于“北京地区的收入”,指的是整个北京市的总体情况。以后者为例,要想得到准确的数据,必须把所有地区的人统统算上。当然,实际中不可能办到,折衷的办法是抽样调查。于是抽样的代表性就是关键,从郊区到CBD、从工薪到高管都要照顾到。否则,如果只在国贸搞调查,结果肯定大大偏高。PM2.5也是同样的道理。美国使馆地处闹市,汽车尾气和餐馆排气等污染源十分集中,数值偏大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检测站点选择不当,过于靠近马路或餐馆的排气口,数值更会高得离谱,这只能代表当地污染源的排放强度,而不是真实的空气情况,更不能代表全北京地区。

    舆论战第二招:偷梁换柱,用瞬时值代替平均值的概念来夸大数字。每个人都是24小时不停呼吸的,一天下来,吸入的PM2.5总量等于小时平均值乘以24小时。所以,只有平均值才是有意义的,个别小时的高污染并不等于24小时连续吸入这样的空气。美国使馆发布的数字则不然,是每个小时的瞬时值,并且总是选择最高的数字来炒作。仍然用收入作例子。假设某农民工每月领伙食费500元,辛苦一年,年底拿到30000元,合计36000元。京师衙门的说法是:农民工月均收入3000元。美国使馆的说法则是:农民工当月收入30000元!

    舆论战第三招:改头换面,把本来正确的信息包装成令人误入歧途的形式。这本是西方媒体的拿手好戏,美国政府也不遑多让。不能不承认,这是很高明的手法。百度百科上,美国使馆的表述是:

    “2011年12月4日下午19时,美国驻华使馆监测到北京的PM2.5浓度为522”

    而京师衙门的表述是:“4日中午12时至昨午12时的空气污染指数为193”

    首先,美国使馆的数据本是19时的瞬时数据,但通过这种表达方式,把年月日摆在前面,数字放在最后,一般人读下来,脑子里就把“2011年12月4日”和“522”联系在了一起,造成一个全天严重污染的印象。

    其次,另外一个迷惑受众的技巧是:把“19时”放在年月日后面,句子的格式为“X年X月X时,发生X事”。这样一来,原本“19时”应该是用来修饰“522”,表示数值代表的时间点,现在“19时”却被伪装成了得到数据的时间,而不是该数值应该代表那个时间点。请看调换语序后,同样的文字读起来是什么效果:

    “2011年12月4日,美国驻华使馆监测到下午19时北京的PM2.5浓度为522”

    为了不被专业人士抓住把柄,美国使馆不敢把“19时”拿掉,直接说:

    “2011年12月4日,美国驻华使馆监测到北京的PM2.5浓度为522”

    这样的话,用瞬时值代替平均值的伎俩马上就会被专业人士戳穿。把“19时”换个位置,既可以让专业人士找不到破绽,又足可以迷惑大众,不可谓不高明。

    最后,美国使馆用“北京”代替“使馆所在地”的说法,就是赤裸裸地欺骗了。众所周知,市区污染大于郊区,繁华区污染大于偏僻区,交通高峰污染大于平时。一个繁华闹市的交通高峰时点的污染数值,被美国使馆层层包装后,就这样震撼登场了。对比下面两种表述方式,看看震撼是怎样产生的:

    “2011年12月4日,美国驻华使馆监测到当地下午19时的PM2.5浓度为522”

    “2011年12月4日下午19时,美国驻华使馆监测到北京的PM2.5浓度为522”

    舆论战第四招:抱残守缺,把不想让人看见但又不得不公开的信息放在你看不到的公共场合。上面以偏概全地用“北京”代替“使馆所在地”的做法曾经被京师衙门抗议过。洋大人们的素质还真是高,知错就改,在使馆网页的角落里加了一句“整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是无法通过单一空气监测站的数据得到的”。不过,有多少人看见过么?

    舆论战第五招:装聋作哑,把对自己的宣传意图不利的信息透明化处理。北京的空气质量时好时坏,偶尔老天帮忙,也有蓝天白云的时候,此时你是听不到美国使馆发声的。当然,这并不令人惊讶,对洋大人们来说,北京人呼吸到好空气不是一件值得费唾沫的事情。

    舆论战第六招:驴唇马嘴,拿PM2.5的数去对应PM10的数。PM10是指小于10微米的微粒,其中也包括小于2.5微米的。京师衙门说“空气污染指数”,指的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PM10中指数最大的(一般是PM10最大),而美国使馆公布的是PM2.5。二者本来是驴唇不对马嘴,一个是全北京24小时平均的PM10,一个是使馆当地瞬时最大的PM2.5,但经过这么一操弄,结果驴唇还真就和马嘴对上了。一般老百姓哪里懂得其中的弯弯绕,于是纷纷质疑衙门的数字。

    至于这场舆论战争的另一方,京师衙门,可谓完败。对于数值的差异,“北京当局曾解释,这是因为两国空气质量标准不同”。什么叫“质量标准不同”,老百姓一听,马上就会认为:京师衙门的老爷们觉得咱老百姓的命不如洋人的值钱,所以中国的标准定得比人家的低。实际情况是,中国以前采用PM10,不是PM2.5。所谓的“质量标准不同”,是计算的对象不同,是说PM10的数不等于PM2.5的数,不是说洋人只让吸10个数的PM2.5、中国人可以来20个的意思。可这话让衙门口的人这么一说,就全变味儿了,给人的感觉是中国人的质量标准比洋人的差。这水平比“反正我是信了”没强多少。回头再看看人家美国使馆是怎么说话的,这仗能不输么。

    站在京师衙门的角度,完全可以这样回应质疑:“我们测的根本不是同一个东西”,或者“美国人测的方法不对”,或者“美国使馆是业余的”。有人追问,再细细解释不迟。就怕衙门的人舍不得放下架子,满口官样文章,自觉很有水平很有文化,其实老百姓根本听不进去,不用开仗就已经输了,还不如来点简单直接的。

    美国使馆vs京师衙门,舆情不利,百姓震恐,丞相HOLD不住了,大手一挥,咱也测,不但京师测,全国统统测。到此,战争暂时告一段落。真个是大象打架,草坪浇水,老百姓倒也因祸得福。

    关键词(Tags): #随笔通宝推:heraclus,海底鼠拨土,天涯睡客,匿名:1
    • 家园 照楼主的逻辑,新西兰公布三聚氰胺超标也是舆论战了。

      “无论自家的三鹿多可恶,要打要骂,也得由中国老百姓打骂,

      轮不到洋大人插手。”

      “所以说新西兰这是针对京师衙门的高超的舆论战术。。。”

      这是何苦来哉。。。要不是新西兰,楼主周围的朋友还在

      喝三鹿奶粉呢。要不是美国大使馆,北京不会考虑近期治理

      PM2.5,你周围的朋友逃开了三鹿那样的劫难,

      可能能够更早地逃开污染空气那样的劫难,你实际上享受

      了洋大人插手的好处,掉头却指责洋大人插手,声称中国衙门

      只能由中国老百姓打骂,也不想想没有洋大人插手中国老百姓

      还得多喝多少年三鹿才醒悟得了,还得多喝多少年三鹿才会打骂

      三鹿, 完全不顾“洋大人插手实实在在地帮助了中国老百姓”,

      是不是有点好虚名而弃人命啊?

      北京的空气到底如何,京师衙门和美国大使馆谁在蒙人、

      谁说的跟真相差不离,自己去拿鼻子闻闻就知道了。

      谈任何“舆论战术”都改变不了北京空气就是巨差的事实。

      自身未修,一昧指责洋大人插手,护短有如清末官长,

      某颇是不以为然。

      • 家园 您的部分观点实在不敢苟同

        PM2.5的问题原文和回文中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到底什么是真相,不但要用鼻子,还要用脑子,更要动身子,比如楼下的夕曦网友,人家实实在在地收集数据。如果中国老百姓能有一成如此,舆论战争的主动权就会牢牢掌握在咱老百姓自己手里,而不是政府,更不是洋人。这才是我发文的真正目的。

        至于“洋大人插手实实在在地帮助了中国老百姓”就更不敢苟同了。在个别问题上可能让老百姓因祸得福,但全指望洋大人的话,伊拉克和利比亚就是榜样。呵呵。

        • 家园 对你的期望完全不能苟同

          如果中国老百姓能有一成如此,舆论战争的主动权就会牢牢掌握在咱老百姓自己手里,而不是政府,更不是洋人。

          空气污染的数据要自己收集,食品安全要自己保证,是不是还得自己家里备上机关枪准备保卫祖国?感情老百姓养着一个政府还得什么事都自己干,还要这个政府干什么?

          • 家园 对你的说法俺倒是有点小赞同,除了抬杠的部分,呵呵

            政府当然要替百姓办事,但如果全指望政府自觉,百姓放弃监管的话,甚至沦落到要靠洋人监督自己的政府,恐怕老百姓才真可能需要“自己家里备上机关枪准备保卫祖国”,就如民国时期那样。

            我不是说什么都让老百姓自己做,而是说老百姓,至少有一部分老百姓,必须督促政府去做该做的事。这是老百姓的权力,如果放弃,别指望政府或洋人能维护你自己的利益。

            一方面政府要替百姓办事,另一方面百姓要督促政府替百姓办事。阁下仍然不能苟同么,呵呵。

        • 家园 嘿嘿。人家夕曦网友观点可不是跟你一样的。

          人家说的是,"我们确实需要这场舆论战争

          单靠我们自己很难对现有的空气污染有所改变,甚至没人重视。"

          人家是要治理空气污染,单靠我们自己已经很难有所改变了。

          需要有外界的帮助引起重视,需要有外界的舆论战争改变现

          有空气污染。

          而你的意思是,外国人引起中国人重视是舆论战争,你要考虑

          反击,反击洋大人的舆论战争。

          没错,人家实实在在地收集数据,所以得出了跟你完全相反的结论。

          说明什么呢?说明你的主贴完全没有内容,空洞,只剩下革命口号

          了。

          只举一个例子。你所有的立论,全都是立足于“为什么洋大人

          的数字总是比京师衙门的高”的,因为洋大人比京师衙门的高,

          所以洋大人是“以偏概全”、“偷梁换柱”。可是, 中国官方

          从未发布 PM2.5 , (到元旦之前)你谈何“为什么洋大人的数字总是比

          京师衙门的高”呢?中国官方从来就没有“全”,中国官方

          从来就没有“柱”,你又谈何洋大人“以偏概全”、“偷梁换柱”呢?

          三鹿那件事,京师衙门事先从来没有发布过三鹿奶粉中

          三聚氰胺指标。所以新西兰公布三聚氰胺超标,一点“舆论战争”

          的嫌疑也没有。官方没公布过,新西兰公布自然不是针对谁的。

          谈不上针对谁的战争。

          空气污染也一样。京师衙门从来没公布过 PM2.5 值。美国大使馆

          公布了 PM2.5,自然就不是针对谁的,也不是歪曲谁的。

          没有任何中国官方数值,谈何美国大使馆的“针对、歪曲”?

          谈何“洋大人的舆论战争“?

          中国没有的,别人发个科研成果,那就认为是针对中国的舆论战争,

          未免忒也危言耸听、耸人听闻了吧。 照此逻辑,去年,

          达尼埃尔·谢赫特曼、 萨尔·波尔马特、 布莱恩·施密特、

          亚当·里斯都对中国发动了舆论战争了呢。

          • 家园 欢迎发表你自己的意见,同时请不必替别人表态

            我的意思是什么,贴子里说得很清楚,不需要阁下代为解释,呵呵。

            • 家园 呵呵,那我就发表自己的意见:主贴相当扯。

              立论不足。因为中国官方从未发表过 PM2.5 数字(到元旦之前。)

              在这一数字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京师衙门的数字”。

              硬说洋大人的数字比京师衙门的数字高,比一个不存在的数字高,

              从何谈起?

              所以楼主用“洋大人的数字总是比京师衙门的高”

              这一证据去证明“洋大人高超的舆论战招术”时,

              因为证据完全错误,论证就完全失去了可信性,所有

              由此引申出来的“洋大人高超的舆论战招术”、

              “以偏概全”、“偷梁换柱”、“改头换面”、

              “抱残守缺”、“装聋作哑”、“驴唇马嘴”

              自然也就完全沦为空中楼阁、无的放矢了。

              • 家园 好吧,补充一点基础知识

                PM2.5是空气污染指数评价体系中的一个,其它的还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10等,分别有各自的指数,其中最大的一个作为空气污染指数发布。

                就北京的情况而言,基本上永远是PM10最大,如果加上PM2.5的话,就是PM2.5最大。所以,二者实际上是一回事。

                • 家园 继续补充一点基础知识

                  不同的污染物,比如二氧化硫和PM10的数值是无法直接比较的,为了便于公众理解,依据各自的健康容许值,分别按不同的系数折算成0—500之间的数字,为污染指数,其中0—50为优,51—100为良,101—200为轻污染,等等。

                  正如我曾提到的,PM2.5虽然已被包含在PM10中,但由于PM2.5对健康的危害更大,其换算系数比PM10大。所以,当PM2.5被拿出来单独计算后,得到的污染指数反而比PM10的更大。

                  因此,原有污染指数的构成中,加上PM2.5,最终的数值会变大,这也是美国使馆的花招之一。

                  前几天北京也开始公布PM2.5的数据了。毫无意外,等PM2.5的监测前面铺开后,PM2.5会取代PM10成为主要污染物。

                • 家园 我看到的最混淆视听的帖子。谁说二者实际上是一回事?

                  PM10 总也大于 PM2.5 的,大概比例在 1:0.6-0.8 之间,

                  根本就不是“加上 PM2.5 就是 PM2.5 最大”。

                  我倒是隐约猜出来你想说“空气污染指数计算方法”。

                  可你根本就没说清楚,还在跟我纠结 PM2.5 和 PM10 的值。

                  还带着强烈的阶级斗争思想纠结谁的动机问题。

                  所以我相当不欣赏楼主,就像楼主相当不欣赏我一样。

                  请不要再跟我贴罢。

    • 家园 舆论战争的另一面,兼答网友

      说到环境污染问题,环保部门无疑是处在风口浪尖上,指责和质疑之声不绝于耳。其它的地方不大了解,就我接触到帝都环保部门的人来看,自己和家人同样24小时呼吸着帝都的空气,由于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更深知污染的危害,改善环境的愿望丝毫不比普通老百姓少。顶楼的文章不过是在某个方面替他们说几句公道话,不是想掩盖什么。问题就是问题,也不是任何人能掩盖的。

      顶楼的文章已经解释了美国使馆如何做高数据,下面就专说问题,说说为什么政府的数据总是比群众的观感低。

      第一个原因是大部分网友住在北京城内,政府公布的数据是全市的均值,前者的污染指数本来就比后者高半个等级左右。关心的朋友看看每天公布的数据就知道了,设立在郊区和景区的监测站的数据明显小于市中心的,放在一起平均降低了最后的数值。

      第二个原因是市区内的监测站的选址也是有一定要求的,规范是必须避开显著的污染源,包括马路。要知道PM2.5最重要的来源就是汽车尾气,而一般人恰恰是站在马路边上感受空气质量的。而监测站远离马路,测值自然较小。

      第三个原因是一般人对“蓝天”的理解是能看见蓝色天空,而环保部门指的是污染指数合格的日子,不一定是晴天。实际上雨雪对降低污染指数是大有好处的,等于给大气洗澡了么,这种日子是被记为环保“蓝天”,但可能不是网友心目中的“蓝天”。

      第四个原因就是PM2.5了。不同城市的污染类型是不同的。十年前申奥成功后,北京开始治理大气污染,那时的北京的污染是燃煤型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PM100、PM10,冬天的时候空气都散发呛人的味道。后来搞了煤改气、集中供暖、老城区小煤炉改造、关停小茶炉、治理路边烧烤、控制施工扬尘等一系列措施,好歹把这几样弄好点了。现在的北京,汽车数量从2001的一百万出头增加到现在约五百万,污染类型已经是尾气型的了。尾气排放的PM2.5包括燃烧不全的炭黑的一次污染和氮氧化物生产的二次污染等,二者可占PM2.5总量的四成(以上数字仅凭记忆,可能略出入)。所以,现有的污染指数偏低是因为没有反映新增的污染产物。

      第五个原因是现有的治理手段基本用尽。原有的治理手段基本是针对燃煤型污染的,现在基本接近技术极限了。而对新增的尾气没有太好的办法,无非是提高汽车排放标准。

      第六个原因是政府的控制力度下降。以奥运会为分界线,奥运之前从中央到下面那是极度重视,狠抓落实。一度环保领导们都爬到楼上,人手一个望远镜,看到冒黑烟的烟囱就打电话去抓;城管满世界的抓路边烧烤。奥运期间更是以汽车单双号、建筑施工全停和关停周边工业为代价死保空气质量,那时的北京空气质量可谓顶峰。奥运过了,劲头没了,政府不管了,汽车多了,工厂开了,工地开挖了,烧烤回来了。

      无疑,环保部门的责任是向公众提供真实的数字,反过来,公众也需要理解数字的含义。骂政府没问题,但得骂到点上。就那PM2.5这件事来说,主要骂点在于上面的原因一、二和四,不是一味质疑政府诚信,而是向政府指出:

      1. 污染指数的计算要以人为本。市区人口密集,应加大市区监测站的计算权重,而不是用远郊和景区的好数据冲低总均值。

      2. 如果1不好实现(计算方法是有国际规范的),可考虑单独设置城区污染指数,或分区发布,以方便大多数在城区的人了解情况。

      3. 测量和发布道路空气污染指数,为出行人群提供参考。

      4. 综合计算人体感受污染指数。根据不同人群在不同的环境中所处的时间多少,把各种污染指数累加,得出一天的总污染指数,可分为职员指数、居家指数、学生指数等等,以反映各自真实感受的环境情况。

      如果政府能这么作,就是真正地以人为本,建立起自己的环境评价体系,而不是跟在洋人后面山寨,也不必在舆论战争中不断地被踢屁股了,还能反过来去中国驻美大使馆搞个指数发布什么的,咱老百姓也才是真正受益了。

      关键词(Tags): #随笔
      • 家园 对提出措施的一点小意见

        最后1到3条提到措施都很中肯,但是第四条不敢苟同,所谓的污染指数或者模型什么更高级的说法都是对真实情况的模拟。事实上人们需要的是实打实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和应对方法,即在某种情况下,患病几率多高,如何做出防范,有什么应对措施。而不是就指数论指数,什么指数也比不上扎实的环境健康实验来的靠谱。更遑论区分职员或者学生了,难道对职员的环境损害跟学生的有所区别。不,都是一样的,或者更糟。

        • 家园 我的意思是建立针对不同职业的环境指标

          不是说职员和学生有什么区别,而是是说职员的环境(通勤,办公室,小区)和学生的(教室,校园,宿舍)可能有所不同。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