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原来史上最大的水坝灾害发生在中国 -- 笑看人生

共:💬105 🌺897 🌵8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没有监视能力和超算能力,模型都建不起来

          现在24小时暴雨预报准确率没有超过30%的,就是美国也不能例外。但是至少这种中尺度的暴雨天气系统在其形成之后基本就可以判断一些基本的情况的,尤其是不间断的卫星、雷达监视。现在的超算发展很快,这对天气预报速度和准确程度也非常关键。

          相关的暴雨预报系统还是非常重要,尤其是紧急疏散方面。比如说黄河小浪底到花园口之间区间遭遇海河63.8或者河南75.8暴雨,可能会产生百年一遇1.5万立方米/秒流量的洪水——某种程度上讲小浪底的建设有担心三门峡以下发生类似暴雨洪水的原因,这一洪水没有水库调节而且到下游滩区的时间很短,而整个黄河下游滩区目前大概有189万人,黄河平滩流量在调水调沙之前最小不到2000,现在4000,所以搞了暴雨预报系统,洪水的预警时间从8小时延长到24小时以内。

          另外经过60年水文资料积累,现在大中型河流的水文资料也比以前丰富,模型也完善得多,算水文概率比建国初强得多。

          现在的疏散能力,我比较印象深刻的是台风桑美,整个浙江疏散近百万人,五十年代八一大台风那个时候有这样的天气预报和疏散能力就好了。

    • 家园 这是炒烂的事了,最近一次纪登奎与邓小平的后人掐起来的

      当时纪登奎在河南主政,邓小平在北京当家。

      纪的儿子前两年在香港说,当时天降大雨,纪登奎代表河南找中央,把电话找到小平同志家时,小平女儿说,小平不能接电话,而且什么电话都不接,不能受干扰,因为小平当晚找万里打牌去了。

      小平同志的女儿看到纪的儿子的谈话,大为光火,后来纪的儿子改口说,我可没说小平同志打牌去了,只是说纪登奎当晚找不到小平同志,因为小平同志外出与中央其他同志通晚在商量事情云云。。。

      忘了是在哪看到的了,印象中纪儿子的文章是发在香港的。像这种揭总设师短的文章应该乌有都会存着。嘿嘿。

      • 家园 确实有纪坡民回忆,但纪登奎当时在中央工作

        主政河南的是刘建勋。

        印象中,纪坡民回忆,当时纪登奎作为中央代表忙着处理浙江问题(1975年河南与浙江两个野战军对调,浙江省军区的独立师与军分区调安徽江苏,等等)。

      • 家园 75年主政河南的是刘建勋吧?

        1961年7月至1966年9月,1971年3月至1978年10月,任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

        • 家园 花一个,你说的对,请看人民网的帖子

          纪登奎儿子纪坡民揭秘1975年河南板桥水库决堤原因之一

          • 家园 75年年底李先念‘声泪俱下’地揭批邓,不知是否与此事有关

            8月7日22时45分左右,李先念给xxxx家里打电话。邓榕接到电话后说xxxx不舒服,已经入睡。李先念说发生了非常危急的情况,必须叫醒xxx。但邓榕坚持说xxx已经入睡,身体不好,不能叫醒,有事天亮再说,并挂断了电话。

            但据纪登奎和李先念后来了解,当晚xxx并没有生病,也没有入睡,而是在万里家打麻将(桥牌),一直打到8日清晨5点左右。

              8日凌晨1时30分,洪水像脱缰的野马,冲出板桥水库的决口,以每秒6米的速度铺天盖地向下游冲去。仅仅6个小时,板桥水库就向下游倾泄7.01亿立方米洪水。

            不过从李先念打电话到决堤,只有大约不到三个小时,即使邓没去打牌,能不能保住水库也是个未知数。

            8月7日19时30分,水库管理部门通过驻马店地委、地革委向河南省委和省革委发出加急电称:"板桥水库水位急遽上升,情况十分危急,水面离坝顶只有1.3米,再 下300毫米雨量水库就有垮坝危险!"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兼河南省革委会主任刘建勋接到急电后立即向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报告险情。纪登奎接到报告后,立即赶往副总理李先念办公室。纪登奎和李先念经过短暂商讨,决定只有动用部队才能化险为夷。他们决定向第一副总理xxx汇报他们的想法,请求具体指示,因为xxx当时除了是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主持国务院日常工作外,还担任军委副主席和解放军总参谋长,有权利和能力调集各兵种参与抢险工作,而无需惊动毛泽东和周恩来。

            从这一段看,水库上报险情到李先念打电话间隔了三小时零十五分,比从打电话到决堤的时间还多半小时,这中间耽搁的时间也太长了点。

            1981年8月,有一位新华社记者采访了灾区,并写了一篇内参,指出灾区的人民生活仍然非常艰难,要求中央直接给予财政支持。xxx看到内参后非常愤怒,在内参上批示:“一派胡言,此记者不可重用!”该新华社记者被立即调离记者岗位。

            邓的胸襟还是太狭小了。

            • 家园 75年的时候二代还有心情去打桥牌,这个不太可信

              那时候江青还没倒台呢,成天想办法找茬挑你的不是,二代肯定是战战兢兢的。那时候国内问题成堆,二代上来以后刚有点起色,就想法子去逍遥,可能吗?

              纪登奎儿子讲的也不见得就是真的,可以有各种目的。

      • 家园 一个几亿方的小水库还得找到主事的副总理才能解决?
    • 家园 其实是直接淹死的可能还要多。但是指责不公平

      我爷爷是亲历者,虽然不是在发生地。我爷爷是做水利的。

      当时政府内部一点没有隐瞒的。我爷爷说第一报是死了二十万,第二报是死了七万。加起来二十七万。

      那个年代,我们国家建立起来了最初的水利系统。但是当时的物力人力条件都差。我们家门口的河闸不知道死了多少人,修的时候。后来一个县长看死人太多了,就擅自改动了设计。。。幸好这么多年过去了什么事情都没有出。

      今天来擅自指责那个时代是有很大的不公平的,那个时候全靠老百姓肩扛手提。那个时代的工程师有多少人?但是不修的话,沼泽遍地,水旱灾害一堆,孰轻孰重?

      通宝推:南门桥,
      • 家园 直接淹死的要远少于间接死亡的

        以武汉1931年的水灾为例。几次决堤如丹水池,单洞门都发生在凌晨。居民是在梦中被水声惊醒,纷纷夺路而逃。"汉口市商会请赈电称:“滔滔江汉,白浪掀天,堤防尽溃,浮尸蔽江。”《新民报》记者谢菁茂著文说:“此次单洞门溃决,水势猛勇。据救生局调查,近三日内已捞获尸体千余具。”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31940f01000blr.html )"。当时的灾情是,“汉口市区几乎全部被淹,灾区占全市面积99%,市内水深四、五尺与两丈不等;省城武昌淹没2/3;汉阳滨江临河处尽成泽国,街道淹水四尺左右。......武汉三镇受灾居民在78万左右。......因洪水及疫病死亡的灾民在3万人以上。”(引自《论政府在灾荒救济中的作用  -- 以武汉1931年水灾为个案的考察》)。这3万多死亡多因为随后3,4个月的积水浸泡产生的瘟疫。据说“溺死的约2500人,因瘟疫、饥饿、中暑而死亡的每日约有上千人”(《一周间国内外大事述评>国闻周报,第8卷.第3期第3页)。

        直接淹死的一般不会太多,毕竟人是会跑的,还会借助建筑物,树木等的保护。淹死二点七万还可能,一下子淹死二十七万简直天方夜谭。大灾之后真正可怕的是随后的瘟疫饥荒等。这一点上TG倒还做得不错,看看唐山邢台等地震之后处置就知道。何况1975年主事的还是周恩来。不相信所谓因传染病和饥荒死了14万人,太低估TG的救灾实力了。

        PS: 不妨还是用31年的水灾比较。 31年从沙市到上海等沿江城市多被水淹,特别武汉受淹百日。长江流域受灾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中下游淹没农田5600多万亩,灾民2800余万人,统计的水灾死亡人数约14.5万人。要知道,当时( 空一格)雄奇公忙着督战剿共,再考虑当时的卫生和医药等条件。板桥之后“染病和饥荒死14万人”可信度多大?

        • 家园 直接淹死的未必少于间接死的,因为那个时候基本医疗已经有了

          就我所知,在75年农村基本医疗体制已经建立起来了。各个村子都有自己的赤脚医生。而且灾难发生后就立即调拨救灾了。

          我妈妈若在世,该是五十五岁。她胳膊上有接种疫苗的痕迹。我爸爸小时候长疮,当时的医疗条件,村级卫生所可以给他把疮煞开,放脓并消毒,至今存留有疤痕。我高中老师大概当年四十岁左右,他上学的时候,大家都要洗澡并服用抗疟疾的药物。如果以此来论,在垮坝后防疫工作不可能一点没有做。而且板桥是属于垮坝的那种,当年尚有个不得不重视的客观事实是,因为50年代到七十年代到处大修水利,尤其河南豫东平原上,河坑密布,水库很多。因此其实排水比解放前不知道好了多少。

          我老家算是在板桥水库流经的下游吧,老家东面我爸爸小时候还是个苇子塘,一片沼泽地。后来修沟挖坑,就给排干了。我们县在过去四分之一的面积可以直接用农田水利灌站灌溉的,旱涝保收。这些工作都是在50年代到八十年代前做的。七五年即使是发大水,很快也被排掉了。但是解放前呢?黄河花园口决堤,我姥爷家那边淹了一年多。一开始还有地方政府组织打堤,后来老百姓都逃难去了。那个时候农田水利设施就是没有。因此一旦被淹,根本排不掉。至于防疫,更是别提。

      • 家园 你爷爷记错了,现在说的是2.6万人死亡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