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指责《狼牙山五壮士》事件的人们,你们真的明白吗? -- 碧血汗青

共:💬101 🌺4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请教,您说的是政治课教育还是语文课教育?

          很多话我不想再重复了,如果是认真的讨论,那么希望您能看完整之后再说这个话,如果只是意气之争,那么就没什么必要看了,也无须再说什么。

          这里:

          http://www.talkcc.net/article/361372

      • 家园 讨论讨论。

        3月23日,上海市教材编写组主编徐根荣告诉记者,“在新的上海市二期课改语文教材中,《狼牙山五壮士》被正式删除。”

        徐根荣说,“《狼牙山五壮士》从课本中删除也是现代社会的需要,现在社会以多元化为主,学生们需要更多更新鲜以及种类丰富的知识,过去单一以革命战争题材为主的文章结构与学生们的思革命战争题材为主的文章结构与学生们的思想脱节”

        http://cn.news.yahoo.com/050326/355/2aahz.html

        不知道您是否清楚问题的根源:

        我们所关心的不是“革命战争题材”的文章的篇幅多少,结构如何,而是这些人改变教材内容的目的和对教育作用的认识。

        从我们能够看到的报道看,这次教材的变动是为了与时具进,避免“学生们的思想脱节”。

        另外,您说:“我再借用一句新京报的话来说,那就是课本是教材,而不是革命英烈传。”

        我想说的是,教育不只是授业解惑,还有育人传道。教书不只是教授知识,还要培育精神,而为民族献身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的。

        • 家园 呵呵,我觉得不需要再说了吧?

          徐根荣说,“《狼牙山五壮士》从课本中删除也是现代社会的需要,现在社会以多元化为主,学生们需要更多更新鲜以及种类丰富的知识,过去单一以革命战争题材为主的文章结构与学生们的思革命战争题材为主的文章结构与学生们的思想脱节”

          -------------------------------

          这话没错吧?有什么错可以提出来讨论讨论。

          “学生们需要更多更新鲜以及种类丰富的知识”,这个话没错吧?

          “过去单一以革命战争题材为主的文章结构与与学生们的思想脱节”,这个话也没错吧?

          单一地以革命战争题材为主,显然是错误的,多元化的爱国教育有什么不好?可以说说看。

          同时请注意,提倡多元化的爱国教育,不等于不要革命战争题材的文章,同样的革命战争题材和抗日英雄文章不是依然存在吗?不是依然在教育这些吗?多一个教育的内容,这有什么不好的吗?

          至于您说的这个:

          “另外,您说:“我再借用一句新京报的话来说,那就是课本是教材,而不是革命英烈传。”

          我想说的是,教育不只是授业解惑,还有育人传道。教书不只是教授知识,还要培育精神,而为民族献身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的。”

          这个话没错,但是我不知道您指责的目标是什么?课文?现在课文中情况是这样的:

          一,课本依然有为民族献身的爱过主义教育。

          二,总篇幅并没有减少。

          三,内容不再是单一的仅仅只有革命先烈,还增加了现代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四,在以上的基础上,请问是否知道学校还有“政治课”或者“品德课”这样一个科目?又是否知道语文课的具体目的和要求是什么?

          我想是肯定知道的。

          有一点大家应该是都可以认同的,那就是语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学生掌握母语的运用。当然,兼顾思想教育也是需要的,但这毕竟不是主要目的,这不是政治课,而是语文课,况且目前语文课里的课文并不是没有具备育人传道的内容,相反,内容和比重还很大,难道还非要语文课和政治课或者品德课一样,只讲革命先烈和英雄么?

          我想相当多的人混淆了语文课和政治课的区别,以及语文课和政治课各自的主要目的及作用。

          再多提供一个品德课的教学要求吧,不知道还会不会觉得思想教育的分量还不够?

          课程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自信、诚实、求上进。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有多少人还记得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不好意思地说,我是一点都记不得了,当然,可能这完全是我自己的问题

        那么,又有多少人记得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或者应该问:有多少人忘记了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

    • 家园 有没有新教材的目录呀?

      看一本书,先看目录,这是我的习惯。

      这次上海改编了教材,我也仅仅是从网络新闻上面看到了消息,并且随手写了一篇“和台独面对面,兼谈教科书删节事件”。

      我现在很想知道上海那里的教科书到底是一个什么内容,毕竟,没有全面了解情况,是不好下结论的。

      不过,很多时候,“新教材”未必比“老教材”好多少。别的教材我不知道,反正,高等医学院校的教材,新版的内科学和外科学我个人感觉不如我们当学生的时候学习的“老版”。

      “变”未必都是好事情,关键要看向“好”变,还是向“坏”变。

    • 家园 赞成,理性讨论,有理有节

      国内的媒体就是煽情,动不动就上升到国家民族存亡的高度,无限上纲。但是这次撤换时机不好,撞枪口上了。

      其实教科书课文里,该换的何止一篇两篇?

    • 家园 支持楼主
    • 家园 真的这么单纯吗?

      去年亚洲杯后有报道说日本指责我国的“反日爱国教育”,今年就删改小学教材,很难让人不产生疑虑啊。

      “中新网3月5日电 虽然自身在历史问题上广受国际社会批评,但日本外相町村信孝却对中国的历史教育“颇有微词”,声称将要求中国予以“改善”。

      据共日本媒体报道,町村信孝4日下午在参院预算委员会上说,今后在同中国外长李肇星会面时,将具体提出要求中国“改善”历史教育,包括北京的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展示方式等。

      日本外务省官员说,日方过去在事务级别上曾向中方提出“中国的爱国教育几乎等同于抗日”的指责。而在阁僚级别上日方提出历史教育问题尚无先例。”

    • 家园 本人拙见

      本人向来是版面的看客,没什么真知灼见,最近课文事件看的多了,突然想说说自己的看法。我想也许能代表一些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年轻人,一些也曾在小学时学过这篇课文的,但是若不是这次事件可能已把它尘封脑海深处的人的想法。

      首先,我敬佩这五壮士,我也曾在学习这篇课文时为他们的壮举热血沸腾。可是,那是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是快20年前的事情了。说实话,大家有没有问过现在的孩子,在读这篇课文时是什么感受。建议可以问一问。我问过我弟,得到的答案是两个字“傻子“。我无话可说。不能说他无知,很聪明的小孩。只是现在的小孩,脑袋里的事情和当初的我们实在是天壤之别。

      我不支持删课文,但是,我认为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现在的教育方式。填鸭应试式的教育,一方面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另一方面,可能会给这些正值叛逆年龄,喜欢和大人逆向思维的孩子们反向的引导。如果真是这样,我倒宁愿把这篇课文放在课外读物中,至少孩子在看课外读物时,心态和读课文不一样。虽然,读课外读物的孩子,比读课文的孩子少的多。

      还有,不管这篇课文删不删,以后我有了自己的孩子,这个故事,我还是会将给他听。

      中国的教育,要走的路还太长!

    • 家园 支持一下
    • 家园 没错,教材是这么编的,可徐大编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可不时这么回答的

      人家回答的是这个不太符合潮流了,所以要被替换.

      本来大伙还只是小火,被这回答可弄起大火来了.

      "混蛋媒体和无良记者"这话说的没错,但是如果记者错写了徐大编的发言, 徐大编也该站出来, 或者上海市教育局也该站出来纠正一下.

    • 家园 这个辩护非常的苍白。

      这个辩护通篇说的就是最重要的一条,这个程序是合理的。但是作为大众,不需要关心你走的什么程序,只需要关心你最后的结果。现在的结果是《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惊心动魄的文章被删除了,换上了一篇温吞水一样的东西。你走的程序是直接用刘翔替换了《狼牙山五壮士》,还是又删又增,结果上有什么区别?

      程序是死的,玩程序的人是活的。并不是说刘翔这篇东西就不是爱国主义,但是明显存在一个程度的差别。同样按照你10%的比例,我可以玩的非常出色,比如我把所有描写战争中英雄的文章全部换下,换上更多的温吞水,比如说郑和、李冰、徐霞客等同样能反映爱国主义的内容,比例上还可以更多一点,比如说干脆增加到20%。你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按照教育部的程序,你的教材大大增加了爱国主义内容,增加了一倍呢。但是受这种教育长大的,多半后果会如同坛子里提到的那个小台独一样,不知英雄,没有信念,无法坚持,不敢投入,天真的以为天下熙熙大同。这样的人,是非常受你的对手欢迎的,因为他是非常好的奴隶,即使目前你的对手尚没有实力或者条件做奴隶主,也可以尽情放心地欺瞒、压迫。

      里面还有说是集体决定的,如果是这样,那么就更加危险,假设这个挑选论文的小组完全具有代表性,那么,他们挑选的结果,表明这个小组代表的群体,自觉不自觉地已经有了那个小台独的思想素质,不再看重英雄,开始温吞水,更危险的是,他们不仅自己持有这个态度,还以教科书的形式,向下一代灌输这个态度(不要说灌输这个词对不对,刚开始识字的小学生,对各种思想有多少抵御力,可想而知)。我见到的网上评论,骂上海人而不是单骂挑选文章小组的不少。如果这个小组完全具有代表性,那么这个骂法倒也没冤枉他们。

      教科书担任的职责,远不止看书识字这么简单。世界上永远有利益,也就永远有争斗。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究竟给我们的后代一种什么样的理念,还用的着拿这么多程序合理性来辩护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