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义工日记之一  流浪街头的中国人 -- 玉垒关2

共:💬14 🌺23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义工日记之一  流浪街头的中国人

    这是流水账。大家随便看看吧。对我自己,是个纪录。

    法国有个救助流浪街头人士的组织。他们最近遇到一个流落街头的中国人。需要翻译。我就去做义工。义工同事们和这个人接触过好多次了。据说他很害羞,不愿意说话。好多次之后,通过翻译机,他们知道了,他来自台湾,会说普通话。

    我是昨天晚上去的。出了巴黎市区,在郊区走了很远,周围没有民居。我正怀疑,同志们是不是想要把我绑架了的时候,车终于在河边的一处树丛前停下来了。

    朋友们让我往下看,就在公路下,河边上,有一个蓝色的篷布搭建的小窝。一个亚洲面孔站在那里。是个中年人。面容干净。

    我用中文和他打招呼。

    我问他,你是哪里人啊。

    他说,广东的。

    我就回头告诉同事,他是中国广东人。

    我又问,你是广东哪里的?

    他好像没有听懂,我就问,是韶关?广州?东莞?

    他想想说,是广西。

    我就回头告诉同事,对不起,是广西人,这是另外一个省份。

    我又问广西哪里的?梧州?桂林?。。。。

    他不回答。

    这时候,同事把上一次他自己写下的名字,给我看。

    居然是很标准的繁体中文。

    我就说,你应该不是从中国大陆来的吧。

    他就说,不是啊。我是柬埔寨人啊。

    我是金边人啊。

    我三回头,告诉同事,不好意思。刚才我说错了。他是柬埔寨华侨。

    他突然嘴里冒出来几句粤语。我就问,你怎么会说粤语啊。

    他说,我从柬埔寨先到了香港啊。然后才来法国的。

    我就问,你哪里年来法国的。

    他说,1996年啊。

    我四回头,告诉同事说,他来自香港,并且解释说,1997年香港回归大陆,那之前不少香港人移民到了外国。虽然是夏末,可是还是寒风四起。

    我接着对他说,请稍等一下。我看你的中文可能有些忘记了。我刚好有个朋友也是香港人。你和我朋友聊几句可以吗?

    他点头,我就拨通了我姐姐的电话。她是香港人。

    我姐姐在电话里和她聊了几句。然后,我接过电话,我姐姐说,这个先生的粤语很奇怪。我们彼此听不懂。

    接着,他修正说,其实,他是台湾人。

    我就找了几个台湾城市问他。问到高雄的时候,他说,我是高雄人。我是祖籍日本的高雄人。我一面试图从他脸上找出日本人的样子。一面,用我那可怜的日语和他打招呼。你好。初次见面。。。。。他一脸茫然说不懂日语。

    我第六次回头,对同事说。实在不好意思。我无能为力了。我们相互商量之后,觉得,一来,可能住在这里他精神出了问题。二来,有可能,他害怕我们知道他确切国籍之后,遣返他。

    待续。。。。。。。。。。。。。。。。。

    通宝推:唵啊吽,ifuleu,
    • 家园 你们太狠了,这么刨根问底

      他其实是越南人,对把?

    • 家园 【原创】义工日记之二  流浪街头的中国人

      之二

      我和我的义工朋友解释说,我老家有个著名的才子。曾经在日本当过老师。后来离婚,失业。无奈回到家乡。你们知道的,我家乡是个偏僻的小地方。极少人能出国的。所以最开始,大家都请他吃饭,奉他如上宾。

      可是,后来,大家发现,他情绪颓废,天天喝酒。我想,曾经优秀的他受到打击,大概是患了抑郁症吧。

      没有人帮助他。包括他的亲弟弟,一个很有钱的医生。他在众目睽睽之下,饿死街头了。

      我去年回家,听人说,他饿死的时候,腿有多么细之类的。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人群能势利和残忍到这个地步。我也一个人在国外,孤独,艰难。很多次,我都怀疑自己患了抑郁症了。要走出心结的泥潭是多么艰难。我想,我所有的思绪挣扎,我那个饿死街头的才子老乡,应该也都曾经有过。

      将心比心,所以倍加难过。

      这一会儿,我的自怜,和对那个才子老乡的悲哀,都全部投影到眼前这个流落街头的同胞身上。

      我反复追问过之后,他说,他不需要我们提供住处,但是他很想要工作。他说,他是制衣服的。我问,是地下制衣场的黑工么?他点头了。

      我知道,以前法国有很多这样的制衣厂。可是近些年来由于市场饱和,以及政府打击。这样的制衣厂,已经越来越少了。

      他说,他在这里住了三年了。我问他有什么吃的么。他说什么都没有。同事就解释说,他们每周来两次,分发食物。

      一会儿,别的同事来了。他们是政府雇员,他们留下一碗汤,和一份土豆泥。然后走了。那仅仅一顿的量。

      同事又解释说,夏天是一周两次给吃的。九月份开始,他们会一周来三次。

      最后,这些政府雇员给我们义工每人留下一份热巧克力。我问站在公路低下的他要不要,他就点头。

      我对义工同事说,我想给他留下点儿吃的。然后我们找到附近的村庄,赶在超市关门前,买了各色干果,水果,糕点,鱼,蔬菜等罐头。结账的时候,他们坚持要和我平摊。

      等我们再次经过那个地方,下车后,他已经站在那里等着了。我想,车来车往,能在这里停留片刻的,就是他唯一的希望吧。

      返程中,他们说起他显而易见的精神问题,以及他干净的面容和衣服。我心想,保持整洁,就是心里还有希望。

      他的希望,要指望那些例行公事的政府雇员大概是非常渺茫的。我真的希望,我能给他一点实质性的帮助啊。

      未完待续

      • 家园 你上面提到的,可能跟‘人群势利和残忍’没有太大关系

        毕竟此人刚回去时,人人待之如上宾,是他不争气,让人看到完全无能的一面。其实在这种时候,个人已经没有力量能够帮助他,就算是他的亲弟弟也没用,就算给他房子住,他还是会偷跑出来,还是会满心愤怒。

        其实这个时刻,本应该是组织和政府做事的时候。看到这样的人,本应该将他们收容,然后鉴别。是拐骗儿的,送回父母身边;是孤儿的,送到孤儿院;是精神有问题的,送到精神病院;

        但是自从孙志刚事件之后,收容制度就被视为一个万恶的制度被废除了。中国政府近三十年做事向来如此,一只手化脓了,他不是医手,而是把整个人都消灭掉,而且人消灭掉了,还管杀不管埋。废除了收容制度,可是流浪的人群依然存在,政府却就完全不管,不理了,也不建立新的,比收容制度更好的制度了。

        这种行为,还真应了河友所说,有些右右呢,只是想着变天,夺权,却完全没有想过变天后他们要怎么治理这个国家,也没有想过权利夺过来后,到底应该怎么去运用这个权利。

        而现在在位的有权利的人们,则干着相反的事,就是不停的废除从前的政策制度,却从来不想着用新的制度去填补。

        都是一路货。

        • 家园 不是有救助站吗?

          我们家那里,一个小地方,大马路旁边会竖一个牌子,像路标似的,写着如果需要帮助就去救助站,还有救助站的地址和电话。我记得早几年还看过报纸上关于救助站的报道,说有些流浪者实在难受了会去住几天,洗个澡领点吃的什么的,然后又偷偷跑掉。可能有些人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吧,他们有他们选择的自由,强迫他们回老家了,他们也还是会跑出来。

          • 家园 救助站只是救急,不会帮助这些人走上正常的生活道路.
            • 家园 原来如此

              那原来收容遣送制度有这方面功能是吗?我对这个制度不了解

              • 家园 这个制度其实很早已经有,刚开始也是为了帮助战乱后

                流离失所的百姓,慢慢建立的一个收容,甄别,返乡制度,过去是公有制,一般返乡后政府就会安排居所工作啊。但是后来,不说应该也知道,中国很多东西都变了,收容所也一样慢慢变了味,最后极端的就是发生孙志刚事件。

                收容遣送源于建国初期,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从最初对游民的收容发展到对外流灾民、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教育、安置和遣返。1982年国务院发布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救济、教育和安置城市中的流浪者,最初是用来对涌入城市的无业人员和灾民进行收容救济的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措施,是一种社会救助和维护城市形象的行为。   1992年代初,国务院《关于收容遣送工作改革问题的意见》的出台,收容对象被扩大到“三无人员”(无合法证件、无固定住所、无稳定收入),即无身份证、暂住证和务工证的流动人员。要求居住3天以上的非本地户口公民办理暂住证,否则视为非法居留,须被收容遣送。此后,经过各地和有关部门的不断博弈,收容遣送制度逐渐在实践中脱离原来社会救助的立法原意,逐渐演变为限制外来人口流动,沦为一项严重威胁人权的带有惩罚性的强制措施。

                沦为一项严重威胁人权的带有惩罚性的强制措施。这句话就说明了救助站的功能之所以局限,不敢收容遣返,因为怕侵犯人权,出来流浪,也是‘人权’啊。

      • 家园 要么帮他找个工,要么送他回家!

        一个人,没有乡亲的帮助,很难。

        通常偷渡的都会认得一些朋友,去中餐馆打工,当地的华文报纸也有很多招工的广告吧!

      • 家园 很难能有让人满意的帮助结果

        如果他想做事,做黑工的机会绝对会有,中餐馆里的机会就很多。估计这位同胞的人际沟通,即便是和黑工之间的沟通也有点问题。

        他说做过制衣工,估计是比较久以前了,估计他的沟通问题,自我认知和自制力的问题都比较久了。

        以他目前这种状况,作为施助者,实际上已经很难能达到让自己满意的施助的效果了。该放弃的时候就放弃吧。

        他自己不自救,别人如何救也是杯水车薪。

        鲁迅先生说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很贴切的。

      • 家园 你好像是小姑娘吧?

        每个人的能力有限,只要做到“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就行了。

        在海外这圈里的,最容易出问题的就是欧洲的华人,以“苏东波”最多,英法次之。提个醒而已。

      • 家园 将心比心,所以倍加难过

        鱼类馆的心灵很米么。

      • 家园 那他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呢?

        免费食物可以去教堂或者其他途径吧?怕遣返为什么又要找政府组织的救济呢?通过描述,是感觉精神有障碍,黑工想找工不容易但是也不至于饿死街头等后续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