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求助】求证真伪:毛主席24岁所作:《心之力》 -- 天煞穆珏

共:💬10 🌺2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求助】求证真伪:毛主席24岁所作:《心之力》

    之所以决定这个文,其实是无意当中催生的。

    有必要先说一下前情。因为:

    可以啊 [ 空格 ] 于:2011-08-16 22:05:09 复:3537238

    对了,您写完了让我观摩一下。俺很少被引用过。让我多得意两天。嘿嘿。。。

    哈哈,言归正传。

    在西西河,偶尔看到一篇介绍毛主席24岁时所作:《心之力》,进去看了一眼,然后就看到下面的评论:

    似乎不太像是24岁的作品 [ 空格 ] 于:2011-07-20 06:27:26 复:3492601

    毛24岁那年应该是1917年。护国运动都过去了。可是这文章里说起“近年”的事件都是洋务运动和甲午战争什么的,连辛亥革命都没提。有点奇怪。

    当时为了看看毛主席的这篇文章是不是‘连辛亥革命都没提’就又回过头去再去看了看文章,然后有了这个回复:

    这句可证最少是1911年后的作品。 [ 天煞穆珏 ] 于:2011-08-15 22:01:20 复:3503192 总阅:110382

    '创中华新纪之强国'

    刚立新朝,年青人大抵是兴奋的,可是观察了几年,才发现依然是腐败如昔,才会发此愤慨。那么算一算,1917年左右写出此作,差不多。

    空格网友回复我:

    显然不是。。。 [ 空格 ] 于:2011-08-16 03:10:22 复:3536186

    这句的前后句,都是要做的事情。所以才会有全文最后“也未为不可。”的话。

    这篇文章我觉得很多地方不对头。

    比如,“开心就好”这样的话。什么时候在民初的文字中或口头中出现并流行过,而且是在湖南?

    再比如,1917年是新文化运动最激烈的时候,传统文化被视为腐朽落后的象征正在经受大批判。作为湖南地区新文化运动旗手的毛会在这个时期写的文章中大段引用孔子老子释迦的话么?

    再有,1917年,一战已经到了最后时刻。这个世界是残酷战争的凋敝,痛苦和绝望。和“风云激荡”没什么关系。

    另外,二十世纪初“贪墨腐败家族皆以盗取、盘剥民脂民膏逃逸海外为家族享乐之诡计。”这种事有发生过么?我倒更觉得是作者想讽刺前几年的贪官外逃。

    因为空格网友的这些话,我认真的去看了一遍《心之力》,发现了一些问题:

    主要是文风不对路. [ 天煞穆珏 ] 于:2011-08-16 06:36:34 复:3536493 总阅:110382

    '这句可证最少是1911年后的作品。'

    按你的推论,至少俺这句话是对的.

    好,说正经的.这篇文初读感觉有点怪.主要是文风不对路.过于繁复,虽然太祖年青时也写文言文,但是他那一篇被论证为第一篇文章的关于商君变法的,我看了也还是觉得深入浅出,比较容易懂.而这文则有些故弄玄虚.行文也比较罗嗦.还有些自相矛盾.

    故当世青年之责任,在承前启后继古圣百家之所长,开放胸怀融东西文明之精粹,精研奇巧技器胜列强之产业,与时俱进应当世时局之变幻,解放思想创一代精神之文明。破教派之桎楛,汇科学之精华,树强国之楷模。正本清源,布真理与天下!愿与志同道合、追求济世、救世真理者携手共进,发此弘愿,世世不辍,贡献身心,护持正义道德。

    如果只看这上面的文字,上面说破教派之桎楛,下面却又说发此弘愿,世世不辍,又是佛教的发愿模式.有点莫名其妙.

    只能说,这一篇文章若真是太祖所做,定不能得满分.

    深入浅出是太祖一生的文风,十二,三岁的初中生都说太祖的文章通俗易懂.连十岁的小朋友都说太祖的诗容易看.

    另外,太祖当年应不会说西方为魔盗,因为他当年还支持新民学会成员去外国求真理来着.

    如果这文不是太祖的文,那就有继续八卦的必要,是谁冒写了这样一篇文,然后挂了太祖的名招摇,居然连韶山博物馆和何新也中招了呢?

    而且此文若非太祖之文,那收藏于韶山博物馆岂非笑话?我在网上查了一下,说是原文已失,所以倒确实有必要证伪才行

    所以就有了现在这篇文章。为此我特意在网上搜索出毛主席在1916年7月25日写的文章,就是给好友萧子升所写的信。信中毛主席已经明言:

    思之思之,日人诚我国劲敌!感以纵横万里而屈于三岛,民数号四万万而对此三千万者为之奴,满蒙去而北边动,胡马骎骎入中原,况山东已失,开济之路已为攫去,则入河南矣。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而国人犹沉酣未觉,注意东事少。愚意吾侪无他事可做,欲完自身以保子孙,止有磨励以待日本。

    外链出处

    注意到没有,即使心中已有把日本当劲敌之意,但毛主席也没有如《心之力》一文所言,把日本称为 邪魔强盗

    《心之力》在行文上破绽太多。一开首就是:

    古中华先贤道法自然,文武兼备,运筹天下,何等的挥洒自如,何等的英杰伟伦。

    一,是思想上的破绽。当时的中国诸人,早已不再相信国内诸主义诸思想,皆在向外寻求救国之法,毛主席也不例外。虽然最后他没有出国,但是他也只是想留在国内,与留法的同学们一起,一内一外共同寻求救国真理。所以从思想上来说,这就是一个败笔。

    二,是行文上的破绽。就是这个 ‘的’字。这是个很现代文的写法。若用当时的写法,用一个‘之’字更确切。这点参考上面那封信或者参考毛主席于同一年,也就是1917年4月所写的《体育之研究》。

    三,通篇文章还有一个破绽,其实在于这些字眼:

    西方魔盗、外魔、蛮夷强盗、豺狼、凶魔、

    而在毛主席的给萧子升的信和对外国是这样称呼的:

    驻日公使;美人忌罗氏雄杰;民主党之威尔逊;

    一个人是不是强大?不是靠骂别人是什么‘外魔’就表示自己是强大的。

    在《体育之研究》当中,则是这样说的:

    现今文明诸国,德为最盛,其斗剑之风,播于全国;日本则有武士道,近且因吾国之绪余,造成柔术,觥觥乎可观已。

    [URL=] http://baike.baidu.com/view/529056.htm 体育之研究[/URL]

    在对西方各国的态度上,《心之力》和《体育之研究》完全是南辕北辙。

    如果通读网上现在这篇《心之力》,还能发现很多破绽。在我个人看来,这是一篇内容很空洞,堆砌辞藻的文章,风格偏激而神怪。不可能是毛主席所写的作品。更像是当代中人假托主席之口,只取文章名字,内容则为后人伪作。

    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尤其是连韶山博物馆都有这篇文章的收藏,个人认为有必要将此篇文章证个真伪。

    通宝推:空格,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追个时髦:某人对辛亥的评价

      毛泽东:辛亥革命,似乎是一种民众的联合,其实不然。辛亥革命乃留学生的发踪指示,哥老会的摇旗唤呐,新军和巡防营一些丘八的张弩拔剑所造成的,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无关系。我们虽赞成他们的主义,却不曾活动。他们也用不着我们活动。(原载《湘江评论》第2、3、4号,1919年7-8月)

    • 家园 据说真正的原文是这样的

      据说真正的原文是这样的

      千古圣人,教化为根。我辈青年,恰逢此乱象现前之当世,人皆逐物欲而迷心,循末节而忘真。苟活于当下,忘却肩上之重任。背离于真理,违逆人本之慧根。醉心于享乐,不知当世之变化。沉迷于自我,不知危机之四伏。   普看当今,世界格局风云激荡,人类文明之前途扑朔渺茫,天下苍生之幸福岌岌可危。虽有科技带来物质之充足,仍难满人欲之巨壑,各派皆为私利而竞相奔走,人人皆被牵入滚滚洪流,此星球之一草一木万物生灵涂炭之期不远矣。虽有智者、勇者愿做中流之砥柱,却犹如闹市之人语,瀑下之鱼鸣。请问周边,还有几人执著于真理,还有几人去探本求源?一句开心就好,便甘愿随波逐流。孰不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天地立心何以立?为生民立命何以立?为往圣继绝学何以继?为万世开太平何以开?若我辈之人此心已无,人类危矣!  

        故吾辈任重而道远,若能立此大心,聚爱成行,则此荧荧之光必点通天之亮,星星之火必成燎原之势,翻天覆地,扭转乾坤,开全球一代之盛世,也未为不可!  

        故当世青年之责任,在承前启后继古圣百家之所长,开放胸怀融东西文明之精粹,与时俱进应当世时局之变幻,解放思想创一代精神之文明。破教派之桎楛,汇科学之精华。正本清源,布真理与天下!愿与志同道合、追求真理者携手共进,发此弘愿,世世不辍,贡献身心,护持真理。  

        人生于天地之间,形而下者曰血肉之躯,形而上者曰真心实性。血肉者物质之所成,心性者先天地之所生。故而有唯物唯心之论说。人活于世间,血肉乃器具,心性为主使。血肉现生灭之相,心性存不变之质,一切有灵生命皆与此理不悖。盖古今所有文明之相,皆发于心性而成于物质。文学、艺术、器物乃至个人所作所为均为愿、欲、情等驱使所生。故个人有何心性即外表为其生活,团体有何心性即外表为其事业,国家有何心性即外表为其文明,众生有何心性即外表为其业力果报。故心为形成器世间之原力,佛曰: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耶稣明之故说忏悔,懂耻而不恶。孔子明之故说修心,知止而不怠。释迦明之故说三乘,明心而不愚。老子明之故说无为,清静而不私。心为万力之本,由内向外则可生善、可生恶、可创造、可破坏。由外向内则可染污、可牵引、可顺受、可违逆。修之以正则可造化众生,修之以邪则能涂炭生灵。心之伟力如斯,不可不察。

      这个就不知道真伪了,那时也说“开心就好”么,这么早就引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了?

      也有说这些也不是原文全貌,只不过是原文中的一些段落。

      毛泽东《心之力》残卷

      • 家园 光这句就不对

        “虽有科技带来物质之充足”,老毛年轻时代,正是中华穷困潦倒之期,何来物质之充足,即使观之全球,也仅少数几国当得此说,而当时老毛对国外的了解也还非常有限。

      • 家园 因为提到的人物太多,杂乱,所以才怀疑。

        佛曰: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耶稣明之故说忏悔,懂耻而不恶。孔子明之故说修心,知止而不怠。释迦明之故说三乘,明心而不愚。老子明之故说无为,清静而不私。

        像是在堆砌辞藻,按常理来讲,就算是普通人要说理服人,也不会找出这么多人的话来讲三讲四,因为这反而容易四面漏风,被人抓到破绽处的。

    • 家园 论证不错

      太祖早年的文章确实很难论证,毕竟他老人家自己也不会喜欢。毛选五卷已流传天下,年少之作自然就不入法眼

    • 家园 罗斯·特里尔的《毛泽东传》里面也提到了这篇文章,有赞赏之
    • 家园 确实来历可疑

      确实来历可疑,不过也不排除个别段落或句子是主席年轻时所写。

    • 家园 开始交流是在这个贴子里

      链接出处

      这里还有一篇讲述太祖年青时,对美国的看法的文章.

      外链出处

      青年毛泽东在热情讴歌美国杰出人物的同时,对美国发达的国力、民主制度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并一度试图从中去汲取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营养,尽管在当时他对这种政治思想的理解还非常稚嫩与不切实际。随着这种兴趣的日渐浓厚,他甚至还产生过“联美制日”的设想。

      毛泽东的这种心情显然是受到当时知识分子对于美国普遍认识的影响。众所周知,自清末以来,士大夫们便对美国不乏好感,把它看作不同于其他西方列强的国家。魏源的《海国图志》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对美国的评价就集中体现了这样的美国观。他们用赞美的笔触描绘了这个理想的国度,认为美国“富且强,不欺凌小国,不桀骜中国”;北美新大陆“天时之正,土脉之腴,几与中国无异”;美国人“明礼行义,上通天文,下察地理,旁彻物情,贯穿古今”,应视之为“域外之良友”。魏源、徐继畲描述的美国由此成为中国知识阶层所崇拜的对象。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