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夜读《容斋》之二田横吕布 -- 无斋主人

共:💬24 🌺4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夜读《容斋》之二田横吕布

    容斋续笔卷四第九则“田横吕布”是这样写的,

    “田横既败,窜居海岛中。高帝遣使召之,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横遂与二客诣雒阳。将至,谓客曰:“横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汉王为天子,而横乃为亡虏,北面事之,其愧固已甚矣!”即自刭。横不顾王侯之爵,视死如归,故汉祖流涕称其贤,班固以为雄才。韩退之道出其墓下,为文以吊曰:“自古死者非一,夫子至今有耿光。”其英烈凛然,至今犹有生气也。吕布为曹操所缚,将死之际,乃语操曰:“明公之所患,不过于布,今己服矣。令布将骑,明公将步,天下不足定也。”操竟杀之。布之材未必在横下,而欲忍耻事仇。故东坡诗曰:“犹胜白门穷吕布,欲将鞍马事曹瞒。”盖笑之也。刘守光以燕败,为晋王所擒,既知不免,犹呼曰:“王将复唐室以成霸业,何不赦臣使自效?”此又庸奴下才,无足责者。”

    这短短几百字中间包含了三段历史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秦末楚汉争霸时的田横的故事。这段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 田儋列传》。楚汉相争最激烈的时候,田横游离两大势力之外,趁机平定齐国之地,立侄子田广为齐王,自己担任宰相掌握大政[1]。

    为了稳住这股势力,刘邦派郦食其去游说齐国,劝田横同汉军结盟。田横同意了,于是就没对汉军设防。不料韩信在平定赵,燕之后,却趁其不备偷袭齐国,俘杀了齐王田广。田横就接了齐王位继续同汉军作战,结果被汉将灌婴击败,只得投靠魏相国彭越。是时彭越仍在楚汉间保持中立,摇摆不定。不久后,霸王别姬,乌江自刎,刘邦平定天下。彭越在这个过程选择了正确的一边站,所以汉朝建立后,就被封为梁王。这样一来,田横就麻烦了,为了不使已经受了汉朝封爵的彭越为难,田横率500铁杆弟兄,逃亡海岛。

    天下初定,首要是巩固政权,对于田横这样的危险人物,刘邦当然不会放心,于是就开出了“大者王,小者候”的条件。当然还有个洪迈没有提到的尾巴,就是“不来,且举兵加诛焉。”意思就是,老老实实投效新朝进入体制内,你田横少说也能混个中央委员当当,要是敬酒不吃,老子就派兵宰了你。于是才有了田横这段感叹,意思是想当年刘邦同我平起平坐都是一方诸侯打天下,现在他当了老大,而我却成了逃亡的流寇,现在要我投降侍奉他,实在太令人羞愧了。史记上,田横的话后面还有一段,田横说刘邦要见我无非是想看看我长的什么样,把头割下来给他,不也一样是看[2]。于是就自杀了,田横的两个门客把人头带给刘邦,安葬完田横后随即也自杀了,消息传到了海岛上,500名追随田横的壮士全部殉主自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田横五百士。司马迁赞叹道:“田横之高节,宾客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余因而列焉。不无善画者,莫能图,何哉?”也许是感念司马公之言,抗战时,著名画家徐悲鸿则以此背景特意创作了一幅画,用以激励民族精神。

    田横宁死不受辱的精神,也感动了对手汉高祖,不仅“流涕称其贤”,还“发卒二千人,以王者礼葬田横。”[3]。汉书作者班固也称其为雄才,韩愈更是在祭文里赞叹道,自古以来死去的人有多多少少,(田横)您老人家直到今天仍然光彩照人[4]。洪迈由此也赞道“其英烈凛然,至今犹有生气也”。

    第二段故事是三国时的曹操灭吕布的故事。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应该对这段故事很熟悉了。洪迈的时代还没有《三国演义》,这段故事主要出自《三国志》,但大致情节同《三国演义》的差不多,所以这里不再赘述。吕布被俘后对曹操说的这段话也是出自三国志[5]。目的在于请降保命,最后还是被曹操杀了,比之田横 “不顾王侯之爵,视死如归”当然是差远了。吕布同曹操曾用样是一方诸侯,失败却愿意侍奉曹操。虽然其才干可比田横,但临死之际,却没有田横那样的气魄,所以洪迈就借苏东坡的一首诗[6]嘲笑他贪生怕死。

    第三段故事恐怕是大家最不熟悉的,讲的是五代时,晋王李存勖(即日后的后唐庄宗)灭燕的故事。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军阀混战。当时最大的军阀是在河东(今山西一带)的晋王李克用和汴州(今河南开封一带)的梁王(后封魏王)朱温。这两股势力在讨伐黄巢起义军时因争功而结仇,后来相互屡次交战,仇深似海。刘守光的父亲刘仁恭是北方一个小军阀,借助李克用的势力,夺取了幽州(今北京一带)这块地盘,拿到地盘后就过河拆桥,脱离了李克用独立,在梁(朱温)、晋(李克用)以及北方的契丹辽国中间摇摆,忽降忽叛,利用这三方的矛盾搞平衡,“三个鸡蛋上跳舞”(阎锡山语),在三大势力夹缝中生存。

    李克用死后,儿子李存勖承袭晋王位子。李克用留下临终遗言,要求李存勖完成三件大事中的头一件就是消灭幽州刘仁恭势力[7]。当时刘守光已杀兄囚父,不久后自立为大燕皇帝,其人平庸无能但为政极其残暴[8]。这个燕国历史上称为“桀燕”,一个两年就被灭的短命政权,正史上不算在五代十国的十国中,只承认它是个僭伪政权。

    而此时,朱温已经取代唐朝,建立后梁(五代中的第一个朝代)。李存勖欲借恢复唐朝之名讨伐后梁。一方面要先安定后方,另一方面也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所以就先展开了灭燕战争。面对晋军,刘守光屡战屡败,中间又玩了几场降而复叛的把戏,而后梁和辽也因为其反复无常而没有救援,最终被晋军所俘。被俘后,李存勖要杀他,刘守光怕死,求情道,“王将定天下,臣精于骑,何不且留。”相比之下,表现还不如他老婆[9]。其路数同吕布一样,但却没有吕布的能耐,李存勖当然不会理他。洪迈对此就评论道:“此又庸奴下才,无足责者”。鄙视之意,跃然纸上。

    田横,吕布,刘守光都是一方诸侯,失败之后态度截然不同,同是难逃一死(即使田横接受了汉高祖的条件,看他的朋友彭越的下场,恐怕也不会太妙,免不了身死国除,恐怕“以王者礼葬”都办不到),表现各异,孰高孰下,不言而喻。

    洪迈的父亲洪皓曾在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出使金国,然后被扣留15年,其间屡次拒绝诱降还常常偷偷派人向南宋传递情报,九死一生、生还故国。为此宋高宗曾对他说,“卿忠贯日月,志不忘君,虽苏武不能过” [10]。洪迈生于宣和五年(1123年),靖康之耻发生在1127年,父亲在他6岁时出使敌国,15年后才回来,家国之难,感同身受。而父亲效苏武于敌营15年不屈,其精神可比田横。洪迈此文,未尝没有暗中褒扬老父的意思。续笔大约写于孝宗淳熙和光宗绍熙年间(1174-1194)[11],此时距靖康之耻已有半个世纪,故国沦丧仿佛已经是很遥远的事了,苟且偷安的南宋君臣们大体已经习惯了“只把杭州作汴州”,以岁币侍奉金国以保安宁。洪迈借田横、吕布、刘守光的故事,恐怕更有借古喻今的意味在里面。

    这则笔记倒使无斋主人想起本朝的一段故事。民国逊清后,军阀混战,慢慢演化成国共相争,堪比秦末、三国、五代乱世。当时游离在国共之外还有一些民主党派和非蒋系军阀势力。国朝鼎定之初,太祖挥师南下,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老蒋仓皇辞庙。太祖对这些第三势力,倒也开出了“大者王,小者侯”的条件。老蒋尚有半壁河山时,各民主党派要员已纷纷北上投效示诚。国朝初建,太祖兑现承诺,民主党派人士和非蒋系降将(如傅作义、龙云、程潜等)从而也纷纷把握要津。对熟详《容斋》的太祖来说(相传,《容斋随笔》是太祖临终前把玩的最后一本书),上述诸公恐尚不及刘守光(人家毕竟还据地开府,建立燕国)。打天下没出什么力,相反还常添些乱,治天下时,倒要来分一杯羹享受果实,还指手画脚、常嫌杯小。看在熟读二十四史的太祖眼里,难免会觉得岂有此理。由是观之,鸣放之后58年反右之无可避免,恐怕也是顺理成章的。

    [1] 司马迁, 《史记 田儋列传第三十四》,“立田荣子广为齐王,而横相之,专国政,政无巨细皆断于相”

    [2] 司马迁, 《史记 田儋列传第三十四》,“且陛下所以欲见我者,不过欲一见吾面貌耳。今陛下在洛阳,今斩吾头,驰三十里闲,形容尚未能败,犹可观也。”

    [3] 司马迁,《史记 田儋列传第三十四》

    [4] “自古死者非一,夫子至今有耿光。”出自韩愈的《祭田横墓文》,全文如下,“事有旷百世而相感者,余不自知其何心,非今世之所稀,孰为使余?垤? 而不可禁? 余既博观乎天下,曷有庶几乎夫子之所为?死者不复生,嗟余去此其从谁?当秦氏之败乱,得一士而可王, 何五百人之扰扰,而不能脱夫子於剑?唬恳炙?宝之非贤,亦天命之有常。昔阙里之多士,孔圣亦云其遑遑。苟余行之不迷,虽颠沛其何伤?自古死者非一,夫子至今有耿光。跽陈辞而荐酒,魂仿佛而来享。”

    [5] 陈寿,《三国志 魏书七 吕布传》,“布请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刘备进曰:“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太祖颔之。布因指备曰:“是儿最叵信者。”于是缢杀布。”

    [6] 苏轼,《答范祖禹》,全诗如下,

    “吾州下邑生刘季,谁数区区张与李。

    重瞳遗[足亦]已尘埃,惟有黄楼临泗水。

    而今太守老且寒,侠气不洗儒生酸。

    犹胜白门穷吕布,欲将鞍马事曹瞒。”

    [7] 薛居正,《旧五代史 唐书 武皇纪下》, “《五代史阙文》:世传武皇临薨,以三矢付庄宗曰:“一矢讨刘仁恭,汝不先下幽州,河南未可图也。一矢击契丹,且曰安巴坚与吾把臂而盟,结为兄弟,誓复唐家社稷,今背约附贼,汝必伐之。一矢灭仇温,汝能成吾志,死无憾矣!”庄宗藏三矢于武皇庙庭。及讨刘仁恭,命幕吏以少牢告庙,请一矢,盛以锦囊,使亲将负之以为前驱。”

    [8] 薛居正,《旧五代史 僭伪列传二》,“守光性本庸昧,以父兄失势,谓天所助,淫虐滋甚。每刑人必以铁笼盛之,薪火四逼,又为铁刷??剔人面。

    [9] 薛居正,《旧五代史 僭伪列传二》,“守光恸哭曰:“王将定天下,臣精于骑,何不且留指使。”二妻让之曰:“皇帝,事势及此,生不如死!”即延颈就戮。”

    [10] 脱脱,《宋史 列传一百三十二 洪皓传》,“帝(高宗)曰:“卿忠贯日月,志不忘君,虽苏武不能过,岂可舍朕去邪!”请见慈宁宫,??人设帘,太后曰:“吾故识尚书。”命撤之。皓自建炎己酉出使,至是还,留北中凡十五年。同时使者十三人,惟皓、邵、弁得生还,而忠义之声闻于天下者,独皓而已。”

    [11] 容斋续笔序有,“是书先已成十六卷,淳熙十四年八月在禁林日,入侍至尊寿皇圣帝清闲之燕,圣语忽云:“近见甚斋随笔。”迈竦而对曰:“是臣所著《容斋随笔》,无足采者。”上曰:“煞有好议论。”迈起谢,退而询之,乃婺女所刻,贾人贩鬻于书坊中,贵人买以入,遂尘乙览。书生遭遇,可谓至荣。因复衷臆说缀于后,惧与前书相乱,故别以一二数而目曰续,亦十六卷云。绍熙三年三月十日迈序。”可见续笔是早于绍熙三年完成的。另,四笔序有“始予作《容斋随笔》,首尾十八年,《二笔》十三年,......”,也就是说续笔写了13年。

    元宝推荐:无斋主人, 通宝推:老光,履虎尾,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老贴威武,我也挖出宝来了。。。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内牛满面,文章好,泥里还有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说的也是

      对熟详《容斋》的太祖来说(相传,《容斋随笔》是太祖临终前把玩的最后一本书),上述诸公恐尚不及刘守光(人家毕竟还据地开府,建立燕国)。打天下没出什么力,相反还常添些乱,治天下时,倒要来分一杯羹享受果实,还指手画脚、常嫌杯小。看在熟读二十四史的太祖眼里,难免会觉得岂有此理。由是观之,鸣放之后58年反右之无可避免,恐怕也是顺理成章的。

    • 家园 挖河泥挖出宝来~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天涯上一些跟帖,有网友指出洪迈不是好东西。

      我主要依据宋史,洪老先生的形象在我心中一直很正面。从《容斋》的文章来看,洪迈也不应该是这样的人。一下子全颠覆了。

      -------------------------------------

      作者:羽陵 回复日期:2005-3-29 10:08:33 

        洪迈写文章会有如此微言大义吗?表示怀疑。

        洪迈使金,《全宋词》存了一首记载其事:“洪迈被拘留,稽首垂哀告敌仇。一日忍饥犹不耐,堪羞!苏武争禁十九秋。厥父既无谋,厥子安能解国忧?万里归来休舌辩,村牛!好摆头时便摆头。”严格的讲,洪迈也无大失节的地方,但他的姿态,对照他的老父,以及他后来的自夸,天下传为笑谈。

        洪迈早年依附秦桧的接班人汤思退,他也不讳言他对南宋偏安的看法。赵构死后,在配飨高宗庙庭的人员争议中,洪迈力主吕颐浩、赵鼎、韩世忠、张俊配飨,舆论以为吕颐浩昏庸,张俊附秦桧杀岳飞,都没有资格。“吏部侍郎章森乞用张浚、岳飞,秘书少监杨万里乞用浚,皆不报。”最后洪迈胜出,清流一脉的杨万里被逐出京城。

      作者:无斋主人 回复日期:2005-3-29 10:52:03 

        多谢羽陵兄指正,写这篇主要参考的是《宋史 洪迈传》,宋史上对洪迈的描述是还算比较正面的。除了最后对他的《钦宗纪》用孙觌的记载,而“附耿南仲,恶李纲,所纪多失实,”比较负面外,整体上基本上还是正面的。

        

        有关洪迈对偏安的立场,应该能从为钦宗请谥能看出来,

        “三十一年,议钦宗谥,迈曰:“渊圣北狩不返,臣民悲痛,当如楚人立怀王之义,号怀宗,以系复仇之意。””

        从这儿看,洪迈应该是持恢复故土的立场。

        

        有关使金这一段是这样的:

         三十二年春,金主褒遣左监军高忠建来告登位,且议和,迈为接伴使,知阁门张抡副之。上谓执政曰:“向日讲和,本为梓宫、太后,虽屈己卑辞,有所不惮。今两国之盟已绝,名称以何为正,疆土以何为准,朝见之仪,岁币之数,所宜先定。”及迈、抡入辞,上又曰:“朕料此事终归于和,欲首议名分,而土地次之。”迈于是奏更接伴礼数,凡十有四事。自渡江以来,屈己含忍多过礼,至是一切杀之,用敌国体,凡远迎及引接金银等皆罢。既而高忠建有责臣礼及取新复州郡之议,迈以闻,且奏言:“土疆实利不可与,礼际虚名不足惜。”礼部侍郎黄中闻之,亟奏曰:“名定实随,百世不易,不可谓虚。土疆得失,一彼一此,不可谓实。”兵部侍郎陈俊卿亦谓:“先正名分,名分正则国威张,而岁币亦可损矣。”

         进起居舍人。时议遣使报金国聘,三月丁巳,诏侍从、台谏各举可备使命者一人。初,迈之接伴也,既持旧礼折伏金使,至是,慨然请行。于是假翰林学士,充贺登位使,欲令金称兄弟敌国而归河南地。夏四月戊子,迈辞行,书用敌国礼,高宗亲札赐迈等曰:“祖宗陵寝,隔阔三十年,不得以时洒扫祭祀,心实痛之。若彼能以河南地见归,必欲居尊如故,正复屈己,亦何所惜。”迈奏言:“山东之兵未解,则两国之好不成。”至燕,金阁门见国书,呼曰:“不如式。”抑令使人于表中改陪臣二字,朝见之仪必欲用旧礼。迈初执不可,既而金锁使馆,自旦及暮水浆不通,三日乃得见。金人语极不逊,大都督怀忠议欲质留,左丞相张浩持不可,乃遣还。七月,迈回朝,则孝宗已即位矣。殿中侍御史张震以迈使金辱命,论罢之。明年,起知泉州。“

        

        这段也看不出洪迈有什么问题啊!

        

        宋史中也没提到同杨万里那段公案。我可能还需要读书细一点。

        

      作者:羽陵 回复日期:2005-3-29 11:52:03 

        同杨万里那段公案,宋史有记载,见本纪第三十五孝宗三,虽然很含糊。

        宋史,宋史,唉,宋史根据的是南宋国史,先是秦氏父子,后是洪迈,被篡改的一塌糊涂。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载:“仁甫修四朝列传(即《四朝国史》),垂就而卒。上命景卢(即洪迈)续成之。景卢乃笔削旧史,乃无完篇,盖素不相乐也。”

        史家公认的南宋那段历史,只有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和《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堪称信史。元修宋史,不得见李心传的书。洪迈的事迹,《要录》中可以勾勒。

      作者:羽陵 回复日期:2005-3-29 12:39:07 

        我对洪迈没有特别的研究,《要录》中陈俊卿和洪迈的争论极多。在我看来,陈俊卿是南宋少见的名臣,所以我站在陈那边了。我对洪迈的反感,一是他肆意篡改国史(古人节气,最先表现于修史,“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唉~),一是他使金的表现及他回来后的自夸。

        即你引的宋史两段,表面上是夸洪迈,其实里面花样不少。第一段,迈奏:“土疆实利不可与,礼际虚名不足惜。”南宋的惯例,先对金让“礼际虚名”,称侄称臣都可以,中国最注重的名分都让了,还有什么不可让?这是和议一派的惯技。第二段,洪迈既然如此大义凛然,何以“殿中侍御史张震以迈使金辱命,论罢之。”因为洪迈第二天就对金屈服了。

      作者:羽陵 回复日期:2005-3-29 12:38:28 

        和杨万里的争执,洪迈也被斥,因为舆论偏向杨万里。至于洪迈为什么提名名声很烂的吕颐浩和张俊,呵呵,因为他的政治偏向。

    • 家园 田横也只得了那五百人的心,而刘邦及其继承者:

      至少在汉初的几十年励精图治中却是得到了天下人多数的心。所以,司马温公对田横这一类人不太感冒还是有点道理的。

    • 家园 写得好,结尾处稍有商榷

      57年的反右,还是针对民盟多些吧?民革之类,一帮降将,似不属于主要打击对象。

      然,民盟那些“书生”(其实也不全是书生,相对而言)自己以为还是“共同纲领”里那些团结成分,因此对大祸的到来毫无准备。

    • 家园 想起了傅作义、郑洞国。

      投降还是要有实力的。傅作义、郑洞国带着十几万人马来降。待遇还不错。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