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Dell E6520初步测评 -- 代码ABC

共:💬6 🌺1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Dell E6520初步测评

    刚入手一台Dell Latitue E6520商用本。主要配置如下:

    CPU: I7-2720QM

    内存:8G 1333MHz DDR3

    独立显卡:Nvidia NVS 4200M 512M显存

    显示器:1920x1080全高清

    自己配了120G的SSD硬盘。

    外观还是不错了,具备中年人的气质,同时键盘一圈橙红色的外框略有一点飘逸——我喜欢。全本加一个9芯的电池不算太重。总之没开机之前一切还不错。

    然后开始痛苦系统安装——不买正版的Windows7就是这个样子了。我一开始用原配的250G 7200RPM的硬盘装一个测试环境。第一感觉是BIOS的启动速度快了很多,一不留神就忘记按下启动选择键了。在这个配置下基本安装倒是没什么障碍,为了加快速度早在机器到之前就去Dell的网站把这个型号的驱动全下了,谁知这个动作带来了无穷的麻烦。我原先的本本还在工作,不但占据了桌面而且还占据了唯一的有线网络的接口。我只能在一个犄角旮旯进行新机器的安装工作,想着反正有无线也无所谓。谁知事先下载来的无线网卡驱动却不能正常安装!型号选择是对的就是报告网卡找不到。重新下载一开始也不行,后来我在Dell驱动搜索的时候输入机器的服务编号,这时下载的驱动就可以正常工作了!这让我有些怀疑之前安装的驱动是否也有问题。干脆一切重头来过!继续折腾了两个多小时,系统重新安装了一次,驱动也重新下了一遍。然而设备管理中还留下了一个带问号的位置设备——懒得管了。先做一些测试吧。

    其实在一开始我就注意到新机器的屏幕虽说是15.6寸但是比我的老机器在高度上还要矮一点,分辨率的提升导致屏幕上的东西非常小,我被迫把系统字体设置为125%大小才能看清楚(莫非我要去配一副老花镜了?)。这样1080线的分辨率就比较悲剧了。

    键盘还不错,是少有的带数字小键盘的笔记本。手感很好,还有几个实用的快捷键,比如按一下就可以弹出计算器的那个,绝对是老美的福音。不过休眠键就有点不伦不类了,这让我想起很久以前我们把ATX键盘上那个Power键拆掉的事情。还好这些按键都是可以自定义的。我最大的烦恼在于事前买的键盘保护膜完全不匹配,市面上恐怕还没有这个型号的笔记本的保护膜,对于我这个老烟枪来说实在是太遗憾了。

    Win7的评测给出很高的分数,最低的自然是硬盘。CPU几乎达到满分。令人惊奇的是CPU内集成显卡的性能居然也有6.3的高分。这个笔记本实际上有两块显卡,一块是Intel i7 CPU里面集成的Intel HD Graphics 3000,另一块就是独立的Nvidia NVS 4200M。在没装Nvidia的驱动时我跑了一次Win7的测评显卡得分是6.3,郁闷的是装了nvidia驱动之后再跑一次的分是6.4!我怀疑两次测试都是同一块显卡。不过我在机器上没找到显卡切换开关,软件上也没这个设置。所以花了很长时间才搞明白其中的奥妙。

    这里不得不赞一下nvidia搞出来的Optimus技术。原来现在的机器已经不需要手工切换显卡了。Nividia的显卡驱动会检测当前的程序活动,当它发现程序需要大量的图形运算时,就会自动接过这些工作,然后将结果发回原本的显卡在屏幕上显示出来。这样显卡切换是实时进行的,屏幕不会闪烁,更不需要重新启动机器。比较有意思的是目前这个技术还需要靠识别运行的程序名来判断显卡是否需要切换。在nvidia的配置界面中就有这么一项。你可以手工指定哪些程序需要使用高性能卡,哪些不需要。这样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本子的耗电会少很多。为了这个功能nvidia维护着一张程序表,驱动程序可以定期去网上更新,基本上常用的软件都不需要自己手工配置。就是隐藏的比较深,花了我一个多小时才整明白。事实上Win7两次检测可能都是Nvidia的那块显卡性能。因为后来我故意用集成显卡跑另一个测试程序,那个表现实在是惨不忍睹。不过也不需要对这个本子的独立显卡期望太高,用它跑了一下高端的3D Mark 11结果也是惨不忍睹。看来Win7的评价实在是太廉价了。

    在评测中的另一个问题是CPU的温度,应该说这个CPU的能力很强,暂时手头的测试还没让它八条线程全跑起来。但是在总体利用率35%左右的时候温度居然跑到90度以上,我观察到的最高纪录是98度。这回有什么影响还很难说,但这个本子的散热恐怕不能太过掉以轻心。之前我那台Dell D830就算是散热出风口被灰尘堵得一塌糊涂的时候也就是速度慢下来,温度也不过是78度左右的水平。如果这台机的出风口被堵上……想想有点可怕。

    杂七杂八的东西还有一些。本子自带的eSata口有点失望,不支持端口重复模式,一次只能带一个硬盘。我手头四个Sata双硬盘盒子被废掉大半的武功。所以还是要自己加一块eSata卡。USB口安排得比较宽敞,就是位置变得七零八落。接口比较紧,这个倒是好事情,之前的D830的USB口已经很松了,也该淘汰了。不过还没正式开始用这机器干活,结论恐怕下得有点早。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