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秘密录音”事件——1 -- 老老狐狸

共:💬489 🌺6940 🌵10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个康一民的身份和履历是不是关键点??
      • 家园 超乎想象啊,高处不胜寒

        真的安真的窃听器!到底是主使的,出于什么目的?

        杨尚昆那段话什么意思?周恩来知情?从周后来始终受到重用、信任来看,他应该不是幕后主使。

        但至少杨尚昆的意思是,并非他自己要这么做的。

        证据毛主席都不要中办保存,应该也不会是到杨尚昆为止那么简单。

      • 家园 叶子龙62年离开中南海,康一民65年离开中南海

        两人都在61年“秘密录音事件”中受处分,但并未在当年就离开中办。

        叶子龙1962年5月调离中办机要室转任中共北京市委工业部副部长,1964年6月至1966年5月任中共北京市委工交政治部副主任。“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审查了7年。

        通常的说法,叶子龙是因为“录音事件”离开中南海的,但也有另一种传闻,叶离开与“毛家整风”有关,叶离开同时,“一组”大批换人。

        百度百科关于康一民的介绍:

        1961年春天,毛泽东专列上的这次“录音”,遂成为震动中央高层的所谓“窃听器事件”此事件的直接后果之一,是中央办公厅机要室主任叶子龙和副主任康一民受严重警告处分。随后,叶子龙与康一民怀着深深的眷恋,告别了跟随多年的毛泽东主席,离开了中南海,走出了“红墙”大院。

        网上大多数说法与百度百科一致,康一民似乎是与叶子龙同时因“秘密录音事件”才离开中办,“康一民网上纪念馆”有康生平介绍,在叶子龙走后康还在中办呆了3年多,期间还兼了中直机关党委委员、中南海党总支书记,直到65年9月到人民银行,与杨尚昆前后脚离开中办。

        • 家园 四年后,“秘密录音事件”升级为“窃听器事件”。

          61年的“秘密录音事件”让叶子龙等人背上了处分,杨大郎,写信给主席,检讨了在主席的谈话录音工作上疏于检查的错误。1961年5月8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作出《关于录音、记录问题的决定》。

          有纪律有措施,这事儿似乎过去了。

          据毛泽东年谱记载:1962年3月,为寻找合适的秘书致信邓小平、杨尚昆、吴冷西,说明主席还是把61年发生的“秘密录音事件”视作工作失误,并未影响对大郎的信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四年后,波澜再起。

          65年9月,康一民调离中南海,10月,大郎被免去中办主任,转广东省委书记处书记。中央调查部副部长刘志汉等三人与大郎同行前往广州。

          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文化大革命”正式开始。22日,中央撤销杨的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和中共广东省委书记职务,改任肇庆地委书记。5月2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陆定一同志和杨尚昆同志错误问题的说明》,“秘密录音事件”升级为“窃听器事件”。

          大郎贬谪岭南,出京前最后一次见总理:

          11月19日,杨尚昆向周恩来的汇报,杨的日记写道,这次谈话“从上午十一点到一点半”,至于所谈内容,即在汇报了与王稼祥、陈云同志谈话情况后,杨与周谈了什么,日记中付之阙如。直到1976年初,杨尚昆在山西临汾流放期间的日记,以及1998年为纪念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而发表的文章中,才对这次谈话的内容作了披露:杨尚昆对周恩来说:“由于我工作岗位特殊,涉及面很广,做了些工作,也犯过些错误。许多事情你都了解,有些问题只有你知道,我没有向中央其他同志说过;但也有你不了解的,我不愿意多说。如果发生意外的情况,要处分我,甚至要开除我出党,只要你知道我是坦白的、无辜的,我就心安了。我决不计较个人利害,也不愿意说不应当说出的事。周总理两眼一直盯着我,听完我说的话,……然后对我说:’不至于如此,你放心!‘”杨尚昆还回忆了周当时的表情:“眼睛特别明亮,似乎含着眼泪。”

          高华:初读《杨尚昆日记》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李明曈:杨尚昆与周恩来的交往片段:最后的面谈 (7)

          通宝推:真离,
          • 家园 全是黑话啊

            我猜他是想说,“你知道我的部分情况,我也知道你的部分情况,咱们还是得守望相助,不要互相拆台。”

          • 家园 个人认为,61年只发现违规录音,当时应该未发现窃听器。

            发现窃听器可能已经是65年的事儿了,故在65年才处理了杨、康,这样的话。逻辑才完整。

            戚文还提到“主席最后十年一直住游泳池而不回丰泽园。”

            对于长住游泳池,以前有相关回忆文章,但着眼点都是主席节俭,问题在于丰泽园曾经在58年全面改造过,主席很满意,住到了65年。去外地住东湖、刘庄、北戴河、庐山……,很多房子也是新建或者改造过,都没不去住的问题。

            从66年起长住游泳池后,中办74年在游泳池南面新盖一座房间宽敞、高大明亮、抗震能力强的202别墅。施工及验收监测极其严格,即便如此,主席还是坚决不去住。

            菊香书屋最初的整修规模很小,毛泽东入住后始终不同意为修房子花钱,后来只好趁他出差的时候突击修建了两个卫生间,毛泽东和江青各一个,毛泽东的厕所按照他的习惯建成了蹲式的。1958年,在工作人员的再三劝说下,毛泽东终于同意整修菊香书屋。院内所有建筑房顶扒掉,墙体增高,做通风道,然后重新盖房顶。房外走廊拓宽,房内铺硬木地板。窗户扩大,做了双层的钢窗,这样房间里的阳光更充足了,视野开阔。做这样的改造,是因为毛泽东的警卫王敬先发现毛特别喜欢大窗户,出访苏联时住在有落地窗的房间时心情格外好。晚年毛泽东搬到游泳池去住,据说一个重要原因是那里有落地大窗。改造之前的菊香书屋是传统式的小窗户,院内柏树阴影重重,加上瓦房飞椽,遮挡得毛泽东寝室和办公室内光线很差,除非夏季,平常即使是白天也须借用灯光照明。

            ………………

            1966年上半年,中央办公厅趁毛主席离京外出巡视考察期间,对菊香书屋紫云轩居宅进行一次维修。当毛主席7月18日回到丰泽园后,发现园内所有的房子都修葺一新,大为不悦,一气之下搬到游泳池不肯回来。但游泳池根本没有能供人长期居住办公的房间。毛泽东说:“那个更衣室我看就可以。”更衣室很狭小条件并不适合,他说:“太小了怕什么,只要能摆个床铺,有张桌子、椅子不就可以了嘛。” 最后工作人员只好将游泳池的小传达室略作布置使之成为卧室,休息大厅则成为毛主席的书房兼会客室。泳池没有厨房,饭菜仍在菊香书屋做,再给他端过来。

            ………………

            经身边工作人员一再动员,1974年,毛泽东终于同意将游泳池南面几处旧的小平房拆掉,新盖一座房间宽敞、高大明亮、抗震能力强的房子,即202别墅。别墅有卧室、书房、会客厅,还有几间附属用房,有宽敞的走廊连接室内游泳池。施工中特别强调人员的绝对可靠,首先要求各施工单位的党组织对人员进行认真审查,再经警卫局保卫部门严格把关。施工现场的重要部位,中南海的警卫部队日夜设哨看守。工程中的各种管道、风口、顶棚等处都有专人巡回检查。验收时,除组织人工细致检查外,还请卫生、防化及反窃听等有关部门带上仪器进行防原子、防化学、防辐射等等检测。1974年底,202工程完工,但毛泽东还是坚决不去住,有人劝说将丰泽园菊香书屋整修一下住回去,他说:“我讲过,我就住在这里,哪都不去。丰泽园我也不去。就住在这儿!”

            毛泽东与中南海:人生最后十年在游泳池度过

            • 家园 58年的06工程:菊香书屋院子所有建筑房顶、室内地面全换

              1956年,菊香书屋东边的西六所建筑被拆除,毛泽东住的院子向东扩展了面积,新增了供毛泽东及其身边工作人员活动的乒乓球室。

              1958年菊香书屋的改造工程是当年中南海内的最大工程,取了个代号叫06工程。工程虽说比较大,但实际上菊香书屋院子的格局基本没有变。院内所有建筑的房顶全扒掉了,将墙增加了高度,做了通风道,然后重新做了房顶。房屋外的走廊也全部拓宽了。房间内的地也都改成了硬木地板。改造中特别主要的一项是将毛泽东居住的房屋的窗户都扩大了,做了双层的钢窗。这样一来,房间里的阳光更充足了,视野开阔,也敞亮多了。

    • 家园 我们可以从太祖的处理手法上分析这个事件,关键是时间段

      秘密录音事件是1961年1月至4月,当时处理的人是叶子龙、康一民、吴振英。这是就事论事的处理,属于战术级别的处理手段。我们要注意当时刘是接班人的位置。

      “彭罗陆杨”被打倒是在1966年,最主要的理由就是这个秘密录音事件。那么主席为什么拖了好几年才把这个事情彻底处理?我认为这是在剪除刘的羽翼,为彻底打倒刘做前期准备工作。

      所以很明显,主席已经把这四个人归入刘派了,这个秘密录音事件的幕后主使在主席看来就是刘了。

      通宝推:渔人出海,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