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书影随笔】皮克斯精神 -- 意闲

共:💬14 🌺10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书影随笔】皮克斯精神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若不是读了新刊《纽约书评》上克里斯蒂安.卡里尔(Christian Caryl)的文章《皮克斯天才》(Pixar Genius),我也许永远都不会知道,原来瓦力(WALL.E)是“废品归类堆置工--地球工种”(Waste Allocation Load Lifter--Earth Class)的首字母缩写,他的朋友伊娃(Eve)则意味着“外太空蔬种检测器”(Extraterrestrial Vegetation Evaluator)。我更不会了解,名为Luxo Jr的1986年跳跳灯短片(获奥斯卡奖),正是皮克斯那个精怪Logo的由来,而人们熟识的作品如《瓦力》、《超人家族》(The Incredibles)背后都有实验短片探路。再有我一直有点好奇但没有去深究的,被《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所称道的类谷歌、近硅谷,与好莱坞不大融洽的自如创作环境。

    不过我至少算得上皮克斯的合格看客,自《玩具总动员》(Toys)初初面世,每逢新制出炉,我总是有一点激动,并且将这种情绪一直延续到观影之后很久。片断绞绕,拧为对皮克斯的亲切期待。前些日子我拿到茱莉亚.切尔德(Julia Child)的名著《法式厨艺要诀》 (Mastering The Art of French Cooking)第一卷,打开书第一件事,即翻索引,查证我一度以为并不存在的皮克斯老鼠大厨做的地中海茄子西葫芦味--亦即电影名:《哈达杜伊》 (Ratatouille)。居然被动画片里那一句“妈妈做的家乡风味”触动了这么长时间,冷下一堆名肴先来研究这道蔬菜小理,皮克斯影响至此,我自己想一想也觉得很卡通。

    卡里尔的书介里很有趣的一点,亦即对皮克斯的动漫技术和它的人本精神做的解释。据卡里尔介绍,皮克斯在它的雏形阶段,也就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曾经参加星战系列的特效制作,比如行星爆破。而后的跳跳灯里,引入了物体从容隐现的技法;到了《虫虫危机》(A Bug's Life),已经精细到使用缩微照相机捕捉蚂蚁眼中流转的阳光;《寻找尼莫》(Finding Nemo)则显示出主创们渲染每一种光照下海域光影的勇气和本领;而喜爱《扶摇直上》(Up)的观众,一定不会错过浮游于草场之上、拂过青年卡尔与艾丽脸庞的淡风流云。百分百真实、甚至超越真实的视效,是皮克斯里程碑式的金字招牌。

    不过皮克斯的领袖,如动漫专家约翰.拉塞特(John Lasseter),早在制作跳跳灯时期,就意识到即使技术臻于化境也不能确保优质影片。一出好动画,最终还要依赖说故事的主心骨(a storytelling bone)。换言之,观众并非检验特效是否灵验的试验品,尤其幼小观众,他们可能压根儿意识不到影片中的科技成分,特效或可逗引他们惊呼,但既不足以维持这种短暂敬意,也无法留下爱恶烙印。他们只是过来看童话的,脚本的优劣,于是掌控全局,技术支持走到头,也不过是支持,为天马行空的故事走向提供视觉可能。拉塞特实验跳跳灯时,碰巧同事领小儿插班,拉塞特就一边逗小朋友玩,忽然福至心灵,他想到大脑袋小身子的儿童提供了一个很搞笑的物象比例,而用台灯正可以模仿。于是这则著名短片,也就跳出纯粹炫技的窠臼,成为皮克斯精彩的拟人叙事的开端,在其成长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那么我们现在看到的皮克斯精品,也系清一色紧扣人心的编剧高手,据说后援,是一个平行管理因而每个成员都能无所忌惮、持续发表意见并付诸实行的团队。同时,尽管皮克斯的故事也是道德故事,但它御用的主角,往往却由人们所忽视的所谓“边角料”担任,比如一摊旧弃的玩具、一对相依为命的小丑鱼、脏兮兮的虫虫、独眼和长毛怪物、其貌不扬又不服管的超人、巴黎的地下老鼠、锈迹斑驳与废料为伍的机器人、鳏寡老人与孤独小孩。这些边缘角色,和迪斯尼为首、那种方正传统痕迹显扬的圆润人物及其身上的道德背负,是很不一样的,甚至有些对立。它们能给人以最直接而迅猛的眼球冲击力,预示着即将被搓圆捏扁、命运叵测的不是这帮离经叛道的小家伙,而恰恰锁定为一瞬不瞬、忘了饮可乐咬爆米花的影院观众。

    我看皮克斯的动画,很少主动去总结所谓“意义”,心窝却总被薰风文火一般轻且暖的简小细节所沁润,我能清醒觉察全部情绪的紧张吊起和酣畅喜悲。看一场毫不相干的皮克斯儿科戏,好似足够心理垫底,走过人生的起起落落了。纽评上,卡里尔又说一些保守传媒,常对皮克斯冷嘲热讽,好像《华尔街日报》,就抨击《瓦力》一片潜含着试图以沃尔玛模式凌驾继而解构世界的傲慢自负。读到这里,我觉得报人们想法曲折到这样地步,也该啧啧称奇了,更可见皮克斯寓意的开放程度。

    其实,我们只要回顾一下皮克斯的成长、以及它贡献给全球大小观众的温馨时间,就不难发现它天才般地平衡了技术与人性化的不同需求,比如在《超人家族》、《瓦力》等动画里,它就不厌其烦地解答了技术与人之间相辅相生而非你死我亡的双生关联。诉诸于电影制作本身,清楚定位技术力量、尽力讲好故事,也许是皮克斯成功的秘 诀之一吧。卡里尔在文中,也几次提到和他一同看片的稚儿,完全不明了高科技,又未必听得懂台词--有时候根本没有台词,却牢牢被吸住的情形。

    的确,这些小朋友,才是动画制作最应当关怀的人群。皮克斯早就敏锐留心并高度尊重了。

    相关阅读:

    The Pixar Touch:The Making of a Company, by David A.Price

    To Infinity and Beyond! The Story of Pixar Animation Studios, by Karen Paik, based on research and interviews by Leslie Iwerks, with a foreword by John Lasseter, Steve Jobs and Ed Catmull

    The Art of Pixar Short Films, by Amid Amidi, with a foreword by John Lasseter

    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北宸,王二狗,上古神兵,
    • 家园 Pixar与Disney的联姻是一个典型的双赢案例

      虽然各自可能有不同的表述。前者为后者提供革命性的技术支持,后者为前者提供更广阔的机会、市场与资源。

      作为一个Pixar/Disney的老牌粉丝,俺觉得文中所说的温情和人文关怀并不是Pixar的原创,而是通过与迪斯尼合作继承而来;因为这是一直迪斯尼动画的金字招牌,从白雪公主时代到后来狮子王/小美人鱼/阿拉丁,也是迪斯尼动画与后来梦工厂等快餐动画的重要区别。这本书通篇只字不提迪斯尼,感觉有点奇怪

      • 家园 提了迪斯尼啊

        “和迪斯尼为首、那种方正传统痕迹显扬的圆润人物及其身上的道德背负,是很不一样的,甚至有些对立。它们能给人以最直接而迅猛的眼球冲击力,预示着即将被搓圆捏扁、命运叵测的不是这帮离经叛道的小家伙,而恰恰锁定为一瞬不瞬、忘了饮可乐咬爆米花的影院观众。”

        我的看法和你不同,我觉得迪斯尼走的是经典路线,你给的例子,无一不脱胎自经典童话、剧目,是很好的文化宣扬,但情节的脱线程度则差距很大。很早以前我读过几篇讲迪斯尼和皮克斯的文章,我始终认为他们的双赢,是品牌利益,发展到今天,很难奖是迪斯尼靠皮克斯多,还是最开始的反过来。至于气质,皮克斯和迪斯尼太不一致了。

        再说梦工厂,其实每年梦工厂对皮克斯都算是竞争者,去年的驯龙记就非常出色,故事饱满,配乐磅礴,败给了玩3,我还有点惆怅呢。今年的功夫熊猫我刚看,也做得相当好。是快餐吗?我不否认,但是我觉得它们也不是没有一点意义。

    • 家园 先花再歪楼:照片上的外墙装饰

      和俺们这墨尔本的联邦广场 (Federation Square) 怎么一个调调?

      联邦广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皮克斯就像那只被排挤的丑鸟,率性的欣赏漫天飞舞的羽毛
    • 家园 Pixar 最近在世界有回顾展

      香港就有

    • 家园 什么叫艺术?把任何技术做到极致就是艺术...

      所以,从这一点上说,艺术与技术本就是相通的,或艺术与技术本来就是一体。

    • 家园 写的极好。我也很喜欢 pixar 出的电影

      以前没注意,经你这篇内容一提醒,的确是发现和 DISNEY的故事风格不一样。相比而言,现在似乎喜欢 PIXAR 的故事情节和风格更多一些,也许是因为电影故事中的角色更贴近人,或者说是普通人,因而会多一些共鸣。

      虽然说片子是拍给小孩看的,但是作为成年人的我,一样能够非常享受电影中所表现的戏剧性效果。

      相比较而言,我比较喜欢 bug's life,monsters, inc, Ratatouille.

      • 家园 多谢。我喜欢的几部

        Finding Nemo,Ratatouille,Up,和玩三。他们的故事很不错,做功精细,拿奖到手软了:)不过梦工厂去年的驯龙记也很好,尤其配乐。

        • 家园 Ratatouille是小老鼠当大厨那个吗?国内好像翻译

          成了《美食总动员》?非常喜欢这部片子!

        • 家园 呵呵,似乎您的入选名单我只看过海底总动员

          Wall.E是我最喜欢的,五星制的话我愿意给它打到满分。片中的黑色幽默有隐指的政治寓意,所以这部动画片也还是制作给成年人看的,而不是专属小朋友的那杯茶。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