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聊聊当今医生生存现状,说说我知道的情况 -- fleurrriste

共:💬177 🌺818 🌵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聊聊当今医生生存现状,说说我知道的情况

    我是个有不少医生亲朋好友的人,想到他们的生存现状心中难免五味杂陈,不禁想为他们说点话。中国的医疗矛盾关键不在医院,而在政府。而底层医疗人员的状况是非常惨淡的,他们拿着可怜的工资,以平均极高的文凭,担着比一般人重得多的责任,承受着高强度的工作,在被刻意渲染的医患纠纷气氛中,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地平衡着生存和良心。一个真正清廉的医生的工资在中国是非常可怜的,与他们付出的努力和学历不成正比,怎么可能心理平衡。博士读出来,前几年工资能够上一千就不错了,我说得不是偏远小农村,是上海正规医院。教授级别的如果不会钻营,不能够上万也多的是。医生的资历是需要熬的,过程中充满了三班倒啊没有节假日啊手术从早到晚啊等等等等,有这个精力干什么不好。你不妨去查一查近年医生资源的报考率,医科在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成为难以招生的学科了,毕业的也大部分转业了。你们也可以去打听一下,有几个医生劝子女做医生的。这对于一个专业素养要求很高的学科来说,无疑是很危险的事情。

    说说大家怨声载道的价格问题吧。

    由于公立医院不能够市场化,所以说不能够跟着CPI同步涨价,导致财政收入非常有限。想一下医院的收入从哪里来?一方面是挂号费,这是与医疗活动直接挂钩的劳动所得。你注意过挂号费是多少么?各个地方不一样,但是举个例子上海一般在20元以下,哪怕是教授级别。专家门诊贵一些,最多也不过几百。我在欧洲私人小诊所挂号费四十几欧,最低保险报销了27欧。这可是一对一的专门服务啊,这点钱就引起强大的愤慨,其中非理性的成分远远高于理性成分吧。

    既然医生不能够从诊疗中获得价值,那怎么办呢?只好开高价药了。药价高是几个不同方面共同作用造成的,根本改变非常困难。据我所知的是,不是医院不愿意开廉价药品,而是各方面在支持着药价必须上升。现在非常尖锐的医患矛盾实质是由政府行为的缺失导致的,一线医生不过是替死羊而已。根本的问题在于医院本身是被定性为事业单位的,理应由国家埋单。但是国家对于医疗的投入太小,不足以支撑整个医疗体制,所以又要求医院自负盈亏。既然自负盈亏了那就得追求利益,但是实际上又不允许市场化,在医院的收费上有诸多限制,所以说各个公立医院就在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夹缝中左右为难,举步维艰。既然无法以医养医,就只好另辟蹊径,以药养医了。实质上这种做法是得到政府支持的,因为政府出不起足够的医保。我所知道的是这样一个的情况:卫生局会给医院一个医保限额,也就是说医生开的可医保的药必须在一定的额度里面,超出这个额度的话,社保就不会给付给医院,医院则必须从自己的财政中填上这个窟窿。在这种政策下谁还敢到处开报销药?比较有良心的医生会看人下菜,有钱的开高价药,没钱的开低价药。

    另一个方面则是药厂。由于大部分纳入医保目录的基本药品药价是受到发改委控制的,所以说不能够随便涨价,多得是十几年如一价的产品。可是药厂也要养活自己啊,常年几块钱的药哪怕有效,可是在CPI的追赶下谁生产得起?所以说现在出现的现象就是不少有效低价的药品实际上断产了,而同类的药物换一个名字又变成医保外药物翻几十倍价格进入医院。而这些药要进入医院就必须要打通渠道,这就是各头头灰色收入的主要源泉。医改几次试图通过增加监督,增加透明性来改善这个问题,但是实际结果则是需要打通的渠道变得更多,付出的灰色成本更多,药品隐形成本上升。

    第三个原因则是高价进口药。这方面中国确实落后,研发跟不上,很多东西必须得进口,加上不能够报销,价格就降不下来了。季候兄花出去的钱很可能一大部分就花在这方面上了。但实质上在这个情况下主要是国外医药公司拿了大头,国内医院得到的并不多。

    如果说高价药填了医院高层的胃口的话,一线医生更多通过增加检查的方式弥补工资的不足。但是这种做法一般情况下也有一定合理性,因为很多病症是不能够通过表征了解的,需要检查。更重要的是由于中国医疗纠纷的”举证倒置“制度,一旦发生医患纠纷,医院必须自证没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必须自保,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做检查,尽可能地留下证据不给人抓把柄。当年的赤脚医生,在现今的社会恐怕很快会被告得倾家荡产从此不能行医。更糟糕的是现在的”医闹“问题,这也算一个中国特色吧。在医院无论出了什么事情,首先就是指责医疗事故,而医学实际上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情,很多情况不见得是大众想当然的样子。结果只能导致舆论越来越激愤,医院越来越冷血,双方关系越来越对立。卫生局每年会专门请一批当地有名的医闹好吃好喝出去玩一回,就是请他们今年不要再到处闹事,可笑不。在国外可能发生这种事么?对比之下,国外的医生个个活在天堂之中。

    此文仅为抛砖引玉,有感而发,如有偏颇之处欢迎指正。

    本帖由季候兄的帖子引申而来,概括中未免有些夸大歪曲,引起了季候兄的不快,现已删除这些语句。大家还是围绕当今医生生存现状展开讨论,有一手资料的欢迎介绍现状,有想法与见解的也欢迎各抒己见,交流为主,发泄为辅,谢谢。

    最后一根稻草链接出处

    关键词(Tags): #医疗(说了就走)通宝推:Mtknr20,xtqntd,黑岛人,woshimajia,夏日走过山间,Chaoshk,马头人,陈续,蚂蚁不爱搬家,Alarm,
    • 家园 一些首肯, 一些值得商榷

      我就是个医学生,在医院呆过半年,自己也有亲戚在大医院工作,医生的工作确实是非常的辛苦,1,2,3线都累,但是最累的还是1线,因为要值夜班。工资来说,确实是非常的少,可以说如果靠正常的工资吃饭,根本养不起家人,所以医生收些灰色收入,我是支持的,因为他们拿的钱和他们的付出比起来是不过分的。

      但是我是很反对你说的让医院市场化。你刚刚都说了,医院现在确实是自负盈亏,既然都说了追逐利益,那么还让医院市场化,这不是变本加厉吗?其实医院内部的收入是不会少的,如果真的想做到当公益事业来做的绝对没问题的,其实可以在内部进行转移支付,就是用B超,CT,MRI等的检查费用的收入来弥补其他方面的亏空是完全可以解决问题的,你如果每天去医院的CT室看看,就知道有多少人,一个CT是几百,一台机器也就几百万,要收回成本是轻轻松松的。至于药厂的问题,一个改革的方向可以这样,让医院同时经营药厂,在内部做转移支付。而在患者这方面,在检查费和医药费上,我觉得检查费用是可以保持这样的高价,但是必须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费用,也就是说,比如我十天前检查了,明明就是一点事都没有,过十天去医院,就不能再让患者检查了,所以在规定检查上,可以认真的好好研究下,同时让不同医院的检查项目互相认同,也能减少患者检查费用。而对于出现病灶的患者,则在第一次检查后,才去价格双轨制,也就是后面的检查费用大幅减少。这样的好处是,健康的人多花点钱,相当于做了体检,对本人是有好处的,如果没事,也就那么一次检查。对于患病的人,通过价格双轨制,可以很好的减少他们的费用。同时对于内科医生的灰色收入必须无条件的和药品回扣剥离,很多人或许不知道,滥用抗生素现在是非常严重的,如果这东西再不出来治理,夸张点说,可以毁灭一个民族。

      其实问题就在于转移支付,我是更倾向于检查费用去弥补医院财务的亏空,而让医院同时经验药厂,可以减少中间不必要的成本,楼主提到了,也就是打通关节的成本。那么剩下的亏空就应该由政府来解决了,如果财政没钱,那么就直接作为央行的货币投放口,直接印钞机印给医院用。因为医院是能提高老百姓生活质量和水平的公益事业,是可以完成经济发展中的蝴蝶效应的,也就是这些印出来的钱的投入,是可以通过老百姓的健康变好后的努力工作带动整个社会的产出来消化的,并没有通货膨胀的担忧。

      • 家园 药厂上来吱一声~~

        你可以说中国药的创新不够这个我承认

        但是

        第一 在国内做创新药不赚钱,现在的条件下,一个创新药三期还没过,仿制药一期已经过了。

        第二 成本下不来,我不是说人工成本,说的机器成本,检测成本,很多都是国外的,成本怎么下的去?

        第三 出来了还买不出去,这个我就不多说了,大家都知道

        水果说过头孢成本2元多 卖出去80多

        什么时候上面3点解决了在说创新问题吧

        PS个人理想的医疗制度 是先有人帮你确诊出是什么病 还根据病难度 安排医生解决

    • 家园 医生辛苦或许是真的,讲他们收入低就是笑话了

      讲讲我知道的情况,都在江浙某省会城市:

      1.一个朋友83年的,在省会三甲医院工作,还不是临床医生,仅负责给病人拍拍CT什么的,每月工资奖金各种补贴收入加起来实际能拿一万多一个月。如果他去搞IT想一个月净挣5000恐怕都不容易。

      2.另一个87年的,省会三甲医院护士,年入5~6万。这个具体情况不清楚,可能只是税前收入。

      3.一个朋友最近剖腹产,光送红包就花了5000.

      4.据我一个在三甲医院工作的长辈讲的:前段时间政府试图在医院仿照公务员制度推行绩效工资遭到坚决抵制。

      5.医生的人脉关系一般较为广泛,因为别人看病求医会找他帮忙,这也是一种隐性收入,而且是IT界人士远远不能望其项背的。

      • 家园 真像你这样说的就好了。你怎么不说医生全年基本无休,每天八

        点交班查房。付出有多少啊

      • 家园 明白人啊

        外科大夫能到一助月入2万的比例很高了

        主刀的话器材加药品,再加红包(很多主任不屑与收红包了)上5万很轻松吧

        肿瘤科室的更不用说了,咱听说后都伤不起啊

      • 家园 这么爽,是哪家医院啊?

        我认为的一个朋友,也是江浙省会城市最好医院之一做B超的,怎么没那么爽啊?虽然托人情的人倒是真多。他们做B超,做一个可以得到“提成”7毛多,大概是1%。

        至于剖腹产送5000红包,这么好的事情怎么没碰上啊?不过温州那边倒是有生孩子送红包的风俗的。

        医生人脉广倒是,红包不敢收,土特产之类的倒是不缺的。

        不过,听说南京的一些医院,连护士收入都很不错,据说都到香港买化妆品了。我领导很是羡慕啊,可惜做医生的,换工作没那么容易。

      • 家园 如果这样讲道理的话,老师的收入岂不是更高?

        如果只看省会城市的重点中学、小学的老师收入,还用得着讲提高教师待遇?

        三甲医院占多大比例?

        • 家园 不解,我的帖子跟老师有什么关系

          首先,绝大多数人看病都是去三甲医院的,小医院只是用来开药,或是看很小的病,所以我认为三甲医院最具代表性。

          其次,收入比较只能是大城市的医务工作者与大城市的IT工作者比较,大城市的IT工作者与县城的医务工作者有什么好比的呢?生活成本差的也太多了。

          第三,我原帖中前两个例子中列举的收入都是单位下发阳光收入,不含任何灰色的部分。

          • 家园 中国三甲医院有几家?

            在三甲医院服务的医生占医生总体的百分之几?

            你这个代表性从何而来?

            • 家园 兄台太过激动

              要比的恐怕还有营业收入,门诊量。

              • 家园 病人是有向三级医院集中的趋势

                三级医院接诊比例肯定高于三级医院占全体医院的比例,但是三级医院仍旧无法承担大部分医疗服务。三级医院医生所占全体的比例也不会因此改变。至于三级医院为什么高、高的有多少比例、对一级、二级医院带来的影响,当然更不会有人去谈了。

                他既然举江浙省会三级医院的例子,我也来举好了:2年前我们单位招的一个人,红房子医院博士毕业,回江浙省会最好的一家三级医院,做到主治(博士毕业当然很快当上主治,这有点废话),但是累的受不了,收入也不高,受不了了就离开医院。收入具体多少不知道,但到我们这里的工资级别我是知道的,年收入应该在8万多一点(税前)。这可是在上海,自己租房子,每个周末回省会全家团聚。

                收入多的当然喜欢嚷嚷,那么多收入少的好意思说,所以有些人就来个断章取义,还以为是真理。

                再说句得罪人的话,搞IT的就那么回事,本科+4、5年工作经验都要开近万、上万,我看根本就不值,本质上和技术产业工人有什么区别。就这点技术含量,还要和医生比较,如果医生都是这样的技术水平也能混,那人口过剩永远也不会发生了。

    • 家园 存疑

      博士读出来,前几年工资能够上一千就不错了,我说得不是偏远小农村,是上海正规医院。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据我所知,上海市区某著名医院,本科生实习生工资3000多元。上海郊区医院本科生工资进去大约是2000多。何况我同学说,医生是一种越老越吃香的职业,这与绝大多数行业不同,权当投资长期股了(原话)。

      对比一下,IT人也许挣还可以,但一辈子却永远需要不停的“折腾”,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否则几年之内就可以看到被淘汰的前景。这样的职业,恐怕也不是人人愿意担当的,说起来差不多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的一肚子苦水,所以没有可比性。

      你注意过挂号费是多少么?各个地方不一样,但是举个例子上海一般在20元以下,哪怕是教授级别。专家门诊贵一些,最多也不过几百。我在欧洲私人小诊所挂号费四十几欧,最低保险报销了27欧。这可是一对一的专门服务啊,这点钱就引起强大的愤慨,其中非理性的成分远远高于理性成分吧。

      不是非理性,而是因为中国人均收入相差太大。而且越是穷人越容易得以得各种大病(因为长期营养不良?),然而对看病的需求、对医生专业素质的要求是与富人是一样的,所以引起愤慨。

    • 家园 建议看看大国医改,反应的问题还是比较现实的

      当然 大国医改给的解决方案 市场化和政府购买服务不一定正确。

      医疗的问题首先是全世界的难题。美国全年财政收入的44%在医疗保健上,他们的卫生部是第一大部,比美国军费都多。

      我们国家如果走到这步,呵呵,非国家人民之福。

      为什么?民主国家要选票,于是就要福利,但是福利是有代价的。二战后的国际医疗由于福利制度引进,医疗界变成和药厂共同的一个牟利集团。医疗界和药厂不断研发各种昂贵的治疗手段。人们的健康并没有快速提高至少和投下去的巨资没有正相关。在医疗领域出现边际效益递减趋势。很多患者一生的医疗花费其实是生命最后3年中花掉大部分。大量用于维持生命而生命质量不高的花费,就是花钱续命的昂贵花销上。

      当然中国的主要的问题不是上面的,目前问题是医疗政府绝对投入不足。那么政府绝对投入增加(现在投入在大规模增加)能解决问题吗?按照卫生部的医改方案,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没有别的。中国的财力无法支持美国水平的福利。如果说,走卫生部的把医生养起来,药费降下去这条路,其实后果是劣医驱逐良医。

      这正是过去10年在中国医院发生的。很简单,医生名义工资不高,一个通宵值班费是8块,现在买个盒饭都买不到。那么如果你这个医生医术高,有道德良知,不收黑钱,那么你的生活很痛苦,因为你付出劳动比一般人多,收入比人少,还受人歧视不理解。病人不认为你就是好人,你和黑心医生都是一类。你的同僚看你不顺眼,因为你不懂事。最后你里外不是人。只能离开。或者同流合污。这不是道德问题是生存问题。当然把道德的脸皮忘掉,和同道一起,努力钻研自己技术。在提供好的医疗服务同时,小医生吃代表。大医生吃器械。院长吃设备。学术大牛比如协和、中山等大牛医院主任就是吃公司,不要干活,一次出去宣讲,出场费就是以万计数的。

      在现在中国医疗界已经形成这样的规则。不是潜规则的规则。试问医改改的掉?

    • 家园 bad Chinese system forced

      decent men to be evil men.

      Then all Chinese hypocritically cry about ethics.

      I think professor Xianping Lang has one season of program on that. His proposal can really solve the problem.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