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关于“春不食酸”的说明 -- 五磊山

共:💬51 🌺24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通常流传较广的说法是“春勿食肝、冬勿食肾”

      不过也很少有人解释其中的道理,下面这个解释是我在天涯看到的,

      春天不能吃动物内脏,特别是炒肝,这个是老传统,主要是怕肝气太盛。-----------by :浮沙沉戟问丹溪

      说到春不食酸,可能是有地域性的,老兄在华东地区说不定是这样,平常的饭菜都喜欢甜腻腻的,也没啥食酸的嗜好。我也听到另一位“栾博士”说过,菊花茶适合在春天喝,为的是助肝气的升发。这大概是从反面说的春不食酸吧,她也是出生在华东地区的。

      我这里靠近湖南,贵州,食酸是普遍的。有一位老乡在河里抱怨,我们这里的米粉店酸笋不要钱,到北京就是4块钱一小碟。当然,湖南也好,贵州也好,包括我们这里一部分人,除了酸以外,辣也是每日不缺的,或许又恰成另一种平衡吧。贵州是高原了,海拔很高的,我这里也有一点点高度,相对平原而言。我总是觉得这个海拔高度会影响人对酸菜的喜爱程度,不过没什么根据,实际上湖南有很多平原、丘陵地带的人也爱酸菜的。

      所以我觉得你说的有道理,不必死守规矩,一切都要看实际情况。碰到一时看不清的,就看经验。很简单的,如果你家中长辈都活到80岁以上,那什么时候吃什么听听他们的意见总是好的。这个时代什么都在飞速进步,可是人的身体改变是很缓慢的,我们没有必要去追什么时髦,那些多数都是商家的销售手段罢了,当不得真的。

      • 家园 天地人,季节有关,当然地域也有关。

        食物我觉得忌讳没那么大,只要不吃得太过,偏食挑食,问题不大。当然真要讲究这些春不食肝,冬不食肾也有道理,还有反季节蔬果什么的,长远来看估计也有影响,但我相信这些影响人的适应能力可以抵消大部。但是药物特别是声称一剂知二剂已,那些相传的谚语禁忌还是要去仔细研究的。

    • 家园 可以给讲一个“酸”的具体么?

      是普通中医扫盲文章里的酸物么?

      象橙是碱的之类的。对这酸碱的区别感觉挺复杂的。再给科普一下吧,谢谢呵

      • 家园 墙裂推荐医药大专家花大熊网友先生,挖挖他的河泥和大脑瓜

        酸味药主要就是指舌头尝到的味道,传统中医很想懂但真的不懂酸碱平衡之类。

      • 家园 你看到的那种说酸性碱性食物的文字,是舶来的伪科学,

        有时候也打着中医的名头出现。中医也好,中餐也好,讲的是五味!

        • 家园 这个五味就晚们普通味觉所能感知的五味么?

          我常常被现在的一些养生学搞迷糊. 也试过读黄帝内经,可也是解读版的,那种解读里夸张的成分挺多.

          • 家园 不是,五味已经符号化了

            五味最初的来源或许是味道,但今天已经绝对不仅仅是味道。

            其实很多吃上去味道根本不对的。比如人参,大部分人吃上去感觉是苦的,不是甜的(甘味)

            如果没有专业的基本知识,不要去看那些所谓的养生。

            记着一条,自己的生活,啥事别过分就成了。无论是吃东西,还是行为习惯。

            纠偏,那是医生的事儿。

            • 家园 说句有些人可能不喜欢的话

              符号化在中医中似乎比例太大了,如果用更直白的话来说,就是太牵强于五行、五味、五色、五音这套分类系统了。

              个人以为,这是基于当时社会、科学发展阶段的一种机械的理解和分析方式,对复杂的人体而言,这个分类是非常粗糙和不准确的,如今已是阻碍现代科学与中医结合的一大障碍。并不是说一点道理也没有,只是牵强的成分可能远远多于真实的部分。

              • 家园 这话我觉得该这么说

                其分类是简单的,简单的分类有赖于模型的复杂,才能产生有效的临床结果。

                但模型的建立,中医太过依赖于临场发挥。

                比如增水行舟的模型,在中医里运用很广,却没有被大家重视。

                分类的复杂和精细,只是体系完善程度的一方面。

                • 家园 模型这个事情难度太大

                  其实现代科学对此也照样挠头。

                  个人觉得,五行理论的精华主要体现了系统内的调节机制(正反馈、负反馈等)这个概念。把这个研究透了,说不定就已经足够吃一段时间了。至于其他,我的建议是只要是觉得玄乎的,就先放在一边,以后有办法了,再来判断是真还是伪。

                  • 家园 非也非也

                    和很多中医水平比较高的人聊过。

                    一致认为,中医的思维模式,才是中医的精髓所在。否则,除了几个方子,还有啥?

                    我们的科研和从外面看中医,往往是只看到了皮相。

                    • 家园 思维模式是个纲,纲举目才能张。
                      • 家园 还是要先做复古派

                        就是说要搞懂阴阳五行,李阳波的大部分观点我不能理解,但他对阴阳五行等的认识我这两天还是受到教育了,比如其中的一个失眠案例:白天昏昏沉沉,晚上睡不着睡不好,我以前觉得应辨为少阴证,麻黄附子细辛甘草之类开开天阳然后可能再安神怎么的,但这完全是从《伤寒论》的条辩出发。李在类似病例也用了相似的办法,但不需要安神就达到效果了,他的解释是,白天上午为太阳,太阳主开,黄昏阳明,阳明主合,睡不了或睡不好就是合的不好,合不好就开不好,反过来开不好也和不好,这个失眠可以强合也可以巧开,开以麻黄细辛,并强调只能在上午太阳主开时外洗或内服,结果效果很好。这就比原来从条辨更进一步了,也更理解了一些其他的概念,为今后更好的学习提供了指南。李是有才华,可惜反对辩证法,走向科学神秘主义,这部分我就略过了。

                        • 家园 又买到李的一本书,读起来简直是天书

                          李是有才华,可惜反对辩证法,走向科学神秘主义,这部分我就略过了。

                          李的一些观点和想法的来源可能得结合那个年代考虑。

                          通宝推:五磊山,
                          • 家园 天书神书,其实都是抄书

                            如有空看看《中医针灸学术史大纲》,就会觉得那些个书都是蒙了一层又一层面纱,要真信以为真还有问题了。所以看不太懂书不要紧,要紧的是点滴积累,能把书上的内容和实际联系起来。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