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一苇渡江 -- 弦音醉舸

共:💬12 🌺2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一苇渡江

    (呵呵,翻了些旧博文出来,与大家共享,所以发在水上乐园)

    医院体检中心某内墙上,涂画了一副达摩渡江图,脚踏五叶芦苇,踏浪而行,一苇渡江,正所谓“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

    达摩老祖当年一苇渡江,是个不争的事实:其人在南京与梁武帝相谈无果,不欢而散,辞别北上,彼时无大桥之通途,而达摩更具苦行僧之随缘精神,在大江边用芦苇DIY了一个渡江工具,潇洒的渡过长江!

    但用芦苇渡江的本事,并不需西域之神功附体、或曰佛法无边,《诗经·卫风·河广》在达摩前数百年便有了本土化的记录:“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在《诗经》的年代,芦苇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和燃料(似乎上世纪八十年代(1980)也能见到芦苇盖的小房子),而芦苇易生长,在宅前屋后重上几丛,几年便能长满整个水域,芦苇茎杆坚韧中空,比竹子轻,把芦苇扎成捆,或者编排成苇筏,那个年代就能渡黄河了,而当年的黄河水流之湍急,恐远胜今时的长江。且一苇渡江的事实,在达摩来华前后的典籍记载中也是屡见不鲜,如《三国志·吴志·贺邵传》载:“长江之限(险),不可久恃,苟我不守,一苇可航也。”宋·苏轼《前赤壁赋》也说:“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太平御览》卷七七一更引《吴录》说:孙策欲渡江,船少,便求策于姑。王氏分命伐芦为梁,以佐船渡人。”

    为何达摩祖师用这个方法过江就彰显了佛法无边呢?!

    • 家园 弦音兄考证这个意义不大

        达摩西来,一苇渡江,都不好画圈圈死。

        弦音兄考证这个意义不大,反而伤了本有的意境。

        

        神话传说(特别是宗教)的欣赏要模糊才好,不必非要阳光普照,纤细分明。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理在其中方是活的。

        一苇渡江表面是达摩过江,实际也是映照自己心灵的镜子。

        关注神通的自然愿意相信达摩用一根‘苇’过江;而注重修行过程的关注点会是渡江,至于是不是芦苇,一根或是很多,或是其他,或者是船,重要吗?到了岸都要舍弃的。而重因果信天命的,却关注达摩过江的时机玄妙。当然笑话故事荒诞的也可看到谎言与童话,重考实的自然也会看到其中的空荡无物。

        人自觉不自觉都会有一个误区,有意无意都会以为自己看到的才是全部的真实。这种神话传说定义考证多了,就好比给混沌挖七窍,窍成了,达摩就死了。哪里有什么一定的‘一苇’呀,就是一幅动态山水画,仁者见仁,行者见行,如是而已。

    • 家园 开个玩笑

      就像老罗说的,谁知道古代“苇”是不是一种货币单位?哈哈

    • 家园 过奖POSE优美

      芦苇过河结束被他吃了?

      江水低平?

      芦苇船做工精美?

      鱼儿环绕四周?

      天上下雨花了?

    • 家园 我觉得吧,关键在于对一苇的解释

      "一"跟"苇"之间没有量词,所以理解成一根芦苇或是一个芦苇扎成的筏子都可以

      • 家园 庶几近矣……

        一苇的本义就不是一根芦苇……

        关于这个问题……有些旧文回头去翻出来贴一下。

        • 家园 嗯,比如说这个?

          OldBadBug:【文摘】达摩和“一苇渡江”的误会

          • 家园 哈哈

            想不到自己以为独特发现的,竟然是拾人牙慧啊,这篇文章写得比我多,呵呵,但没我精辟,哈哈

          • 家园 再补充一点材料……

            一苇是指小舟的证据却比比皆是。除了作者举出的两个之外(顺便说一下,杭通航。),我们再来看看别的例子。

            《潮州三阳志·桥道》载:“由东以入广者,至潮有一江之阻。沙平水落,一苇可航;雨积江涨,则波急而岸远。老于操舟者且自恐,阅一日不能四五济,来往者两病之。”这里的一苇很显然是船。否则和一路平实的文风不能相符,也和地方志的性质不合。

            苏轼《赤壁赋》:纵一苇之所如,凌万倾之茫然。

            东坡居士雅好佛教,假如一苇真的是达摩的神迹,他没有理由把自己和达摩并论。

            续资治通鉴宋纪四十四:……刘六符尝谓贾昌朝曰:“南朝塘泺何为者哉?一苇可航,投箠可平。不然,决其堤,十万土囊遂可逾矣。”……

            这是争论政事,也没有理由拿神话出来。

            郭沫若诗曰:“赤县扶桑,一衣带水,一苇可航”。

            国志魏书文帝纪注引魏书,载丕于马上为诗曰:“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嵇康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谁谓河广?一苇可航。”——这两个是诗经的“一苇杭之”变成“一苇可航”的明证。

            现代人知不知道这个一苇是小舟呢?一般的无学民众显然是不知道的(偶也是……)。但是在于学人:

            來新夏

            ……菩提達摩由南而北,路經金陵與梁武談法不契,於是即就蘆叢中成葦一束,並以之渡江入嵩山少林而得道,創中國禪宗之始。……

            徐梵澄

            ……“一苇渡江”通常误解为一种神异,一人立在一根芦苇上而渡过长江。古代之“苇”,可想象为以芦苇为盖的木船,如《诗经》中所说“谁谓河广,一苇航之”,河或是指黄河,而“一苇”不是指一茎芦苇草。

            ……

            曹聚仁:

            ……浙西多水,一苇可航。……

            中国佛教协会:

            「一苇渡江」达摩像:表祖师东来中土传法。

            达摩祖师辞别武帝,欲往嵩山少林寺。来到江边,望著滔滔江水,寻不著舟子渡江,便信手取来江边芦苇,编成小舟,摆渡过江,此即「一苇渡江」之由来。

            足见此一苇渡江系指小舟在当代学界亦是常识。而曹先生对此诸多注疏视而不见,四十年而不求了“一苇可航”义,实在是难逃粗疏之责了。

            当年看了这篇东西以后的讨论。

    • 家园 炒作,都是炒作

      但是拿芦苇做的工具渡江还是很厉害的,搞不好冲不见了完全可能。

      佛法如果有用,梁武帝能饿死台城?

      况且彼时的佛法连中土化都木有完成,标准外来邪术,跟今天的基督教伊斯兰教差不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