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重阳之人(一) -- 弦音醉舸

共:💬59 🌺10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对,疾病是复杂的

              人体是个复杂的系统,有着互相影响的多重调节机制。阴阳气血,在不同的环境下都可能有不同的含义,理清病机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可能也是西医与中医的一大差别。

        • 家园 不赞同您的观点阿

          “至于信息、物质的流,都是基于能量的作用,是第二步的,所以我觉得不宜混入。”这句话不赞同,中国特别强调天人合一的概念,您认为这里面没有信息的交流么?经络的气感也是能量的作用么?

          对于您自己的身体状况,也送您一篇老的博文,或许对您有帮助,另外开帖。援摩是对的。

          五味子

          弦音醉舟:从五味子看中西医药物的互通----兼赠chalet

          • 家园 谢谢先

            还来不及看你的建议。

            先说说我对经络气感的理解。先声明一下:都是凭空说说,更没有个人体验,而且我觉得这也不是急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说。

            气感者,是施针者或受针者在针灸时的感觉,这个感觉的发生是有其物质基础的:健康者气血充盈、阴阳调和,组织、细胞、神经体液的反应机制都很好,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就正常,该发生什么神经冲动、细胞膜电位、局部内分泌、细胞收缩或舒张,就都会正常去发生。

            这些反应都是基于即刻所有组分的能量转化之上的(如果任何一个单元/环节能量转化有问题,其产生的反应自然也就会异常)。在这之后发生的后续效果,可能会带来信息、物质的变化,不过都是继发的。

            其实我想说的是:中医由于自身的特点(中国文化的特点和语言的特点),往往一个词包含了太多的含义,以致后人在解读中困难重重。为了方便更多人理解、认可,我觉得可以先从简入手,先说大家容易理解的,这样等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之后,有足够的研究力量了,也有了初步的理解了之后,再去捉摸更深一点的意思。就比如说无机化学,在初中、高中、大学学的内容中,有很多是重复的,但是深度却越来越深。不知你是否赞同这个想法?

      • 家园 花,顺便问个关于背部酸疼的问题

        我好朋友因为老在办公室的原因,背部最近非常酸疼,症状大概都和我妈的颈椎增生差不多了,但是我朋友才是25岁的女孩子阿。

        请问这个问题中医有什么建议么?

        • 家园 背部疼痛的原因还比较多

          可能由于长期姿势不良(一般右利手的人比较多),会引起两侧肌肉力量不对称,长久以往,会引起胸椎的错位,手法复位一般会有改善。对于办公室人员,另外几个因素都得考虑,一者长期没有足够的运动量,肌肉力量薄弱,会特别容易引起疲劳,二者长期压力感会引起交感性疼痛,三者长期饮食不规律,形成胃病,这也会引起背部肌肉疼痛,总之原因比较复杂,对于具体某一项疾病或症状,医学不分中西,要客观的分析解决,中医从来是个兼容并蓄的学科,西医也从来都是逐渐完善的学科。重要的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姓中姓西,这个本来就不是问题,只是两套学术话语之间的不交通而已。

    • 家园 插一点话,关于“气”的。

      以前在《中医药论坛》(中国中医药报办的,现在倒了)有一位台湾朋友,网名叫“逸湘”的,极为推崇这位王博士。推崇的原因也颇有点认为王博士揭示了气的真谛那个意思。

      我是无线电系毕业的工科生,看了那本《气的乐章》后,说实在的颇有点失望。我觉得他从测量的技术手段到结果的解释都有疑点。尤其是那个共振理论,我猜测他不过是在附会道家某门派的一些观点。一般来说,不规则的电信号都可以分解为多种单频率谐波的组合,但是各不同谐波之间的能量差距是相当巨大的,而物理上器官的共振频率与体积和质地有直接关系,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差距。如果各脏腑真的差距这么大,那五行理论就没法用了,五行基本上是平等的。

      我觉得如果暂时回答不了“气是什么?”,完全可以先空着,只要搞清楚气有什么表现就可以了。中医有很多行之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找不到科学证据不是中医的错,是科学的尴尬。医学是实践的学问,没有疗效,说什么都是空的。

      我关心中医很长时间,但是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所以认识是很肤浅的,说得不当之处请多包涵。

      • 家园 谢谢指点

        物理早成为雾里了,他的阐释也不符合中医传统理论的,但其中有许多观点我觉得还是值得借鉴的,几年前翻了一遍,也仅仅是了解了个梗概,这几天有时间我会再读一遍。

        • 家园 弦音兄怎么看西药中药化
          • 家园 西药中药化是指将西药像中药样归经辩热温凉寒,

            然后用中医的理论来用还是有其他的含义?

            • 家园 是的

              有人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就像大唐帝国的医生们曾经干过的一样。

              不过我很不熟悉。既不知道怎么做的,也不知道结果。

              • 是的
                家园 这不是胡闹就是折衷

                说它胡闹,就是说中医的寒热温凉本身就是个很粗糙很经验的“体系”,还将现代医药归入这里,本身就是胡闹;说折衷,那是因为目前双方都互相不能理解,那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是折衷,选择经验式沟通。

                • 家园 阴谋论了,呵呵

                  中医体系,我倒是觉得不见得粗糙。说不容易精细刻画比较好。

                  起码这种建模的理念太过超前。

                  关键还看那帮人是怎么做的。

                  如果只是给病人灌点西药,然后看看反应。摸个脉,看个舌象。那就算了。我连了解的兴趣都没。

                  很多好的,有趣的想法。不知道如何实施,就沦于八卦范畴了。

                  很多文字里都提到化学药物,对脉象的影响。不知兄台临床上可有体会?

                  • 家园 中西药物的汇通

                    我自己的感受是必须在中西医汇通的平台上才能实现的。临床中西药物都用,但这方面因为没有深厚的药理学基础,所以谈不上深入的研究,五味子一文的思路,是一种理论尝试,但我个人比较看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