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开贴慢慢讲太祖建国以来军事文稿(一) -- 天煞穆珏

共:💬79 🌺1016 🌵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问几个问题

        加上程潜,陈明仁,李先念的,已超过一百万

        记得有个材料记载,程潜,陈明仁的部队在二人起义后大部叛逃了,应该没有多少人马,李先念的地方部队能有近二十万人吗?

        这样的说法,显得很轻松,对于带兵打仗的人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鼓励,虽然半个字也没有提到鼓励二字,但是对于一支军队来说,掐小虱子,难道还做不到吗。

        这些虱子可将近有100多万,比tg长征后各地留下的坚持部队条件好太多了,居然被短期内肃清,这着实不易.要知道tg在南方的红军残部,梳子梳过三年后,居然还剩下一万多漏网的,可见信仰这个东西,还真不是虚的。

        我赞成张文白先生的提议,组织个国防研究小组

        这个小组建立了吗?后来起了什么作用?还是一个安慰性组织。还请赐教,谢谢啦!

        • 家园 梳子梳过三年后,绝对没有一万多漏网的

          有限的给养不可能维持那么多人。

          有不少都是几个人、几十个人下山,拿到政府lisence以后,以新四军的名义就地现招整编,才拉出一万二千人的队伍。

        • 家园 太祖最早的建议是用土共的地方部队

          编一个军加入陈明仁的兵团,使他有三个军。当时陈明仁任四野第二十一兵团司令员,湖南军区副司令员。他们起义后是逃了不少人,但是陈明仁一见到太祖,就向他要人要枪,所以太祖说了上面的话。当时陈明仁还积极请战,但是太祖就说要他整编好了之后再出战。

          那个时候已经建国,土匪虽然很多是正规军流窜而来,但是没有了正规的指挥,光是靠武器是没多大能力的。至少对于土共来说,他们绝对不会比国党的正规部队难打。有一本书叫《开国大镇反》,是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的,作者白希,主要写的就是肃匪的事情,可以一看。

          后面这个我也不是很清楚。因为当时,他们都还各有重任在身,比如李涛,当时组织了会务工作,后来中央军委决定以军委作战部各局为基础,组建军委总参谋部机关。李涛在聂荣臻领导下,参与研究了总参谋部所属机构的设置与职责划分等问题。而张治中在12月就随同彭德怀赴新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去了,那时他这个副主席,不可能袖手不管西北地区的事吧。

          这个要请土共军史高手解答了。

          • 家园 谢谢天煞

            呵呵,陈司令真不拿自己当外人。

            • 家园 所谓弃将请战情结
              • 家园 这个俺想过,不过,也还是可以用仁厚一点的目光看这个事儿

                陈明仁算得上是一个勇将悍将吧,当年陈明仁以少数兵力坚守四平,巷战19昼夜,令土共撤围,这份功力还是少人有的。

                而且他也不是弃将,他是主动投奔起义的。

                对于传统中国人来说,主易天不易,国党离开,土共上来,但这个天还是中国人的天,既然决定效忠新主,自然要为新主效忠,以陈明仁的悍勇性情,请战也是很正常。

                我想并不是所有旧朝的大臣,在新朝都是惶惶恐恐,瑟瑟缩缩的吧,这类人,我觉得多数可能是比较小肚鸡肠的文人。

                所以我在下笔之时,并没有评论陈明仁的这种行为。

                “是员悍将,是头狮子”——四平攻坚战后东北民主联军将领评价陈明仁

                这是我方当年对还是敌人的他的评价,这个评价是相当之高的,我认为这样的人,即使是在土共治下,也大多是能做到性情合一的。

                • 家园 提到陈明仁,突然想起个问题,在文革期间

                  像他这样国民党时期的高级将领为什么没有受到冲击呢?

                  • 家园 怎么可能人人都受冲击?

                    就算几千万工人下岗,也还有没下岗的工人呢。

                  • 家园 陈明仁68年就离开部队回长沙修养了

                    当时他把帽徽领章军服等都上交了,准备回长沙当老百姓。周总理又派人给他送回去,说是离职休养,不离开军队,待遇不变。陶峙岳也跟他一样,哥俩好。他还穿着便衣跟他孙子一块上街看大字报。心情还不错,没受什么冲击。

                    当年程潜陈明仁起义时毛主席亲自过问的,后来一直待他们不薄,陈明仁单独到毛主席家吃过五次饭。这可能是一个原因,毛周都罩着他们这些人。另外,据他儿子说,林彪当国防部长之后,他就不过问部队的事情了。这一方面说明说明他跟四野的一直有心结,另一方面,不掌权不管事就不会得罪人,再加上他们这些人在运动中也不会去出风头,群众就不会有什么意见。

                • 家园 很赞!

                  俺是看连续剧《解放》,里面明仁好像是被陈诚排挤,抓住一点小事打击,然后回去养病了。所以说是弃将。

    • 家园 【原创】开贴慢慢讲太祖建国以来军事文稿(四)

      关于白崇禧,从一九四九年十月五日《对程潜、陈明仁所提要求和建议的处置意见》电文中提起,然后一直到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八日《渡海作战必须注意的问题》当中提到‘庆贺你们歼灭白崇禧的伟大胜利’结束,总共有十一份电文直接提到他的名字。实际上,也就是说白崇禧的桂系也就在广东和广西残喘了二个月便被消灭了。

      虽然俺是土共的支持者,但是看到白崇禧的名字,不免还是有家破国亡的伤感之情。

      中国人对失败者的同情,从司马迁为项羽做传记,到李清照写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之语,一直延续到现代,龙应台写出《大江大海1949》,这种情怀似乎是一种传统。

      但是随着现代社会出现所谓的‘国际共识’‘国际社会’,中国的JY们的这种情怀,似乎如病毒一般出现变异。龙应台的《大江大海》没有基本的政治观和是非观,太史公虽为项羽立传,却并没有利用他攻击新朝的意思,但龙应台就不一样了。而国内的某些JY们,也不再对弱小者抱有同情心,更不再出现打抱不平的国士之风,纷纷为豪强表演‘忠诚’,在豪强攻击朝鲜,利比亚时对弱小者冷嘲热讽,甚至欢欣鼓舞于弱小者的失败。

      除了精英,甚至有些普通民众,以利比亚跟中国不亲,不是朋友,没利益,卡扎菲也不是好鸟为由,就认为中国可以袖手旁观于流氓豪强对弱小者的欺凌,全无传统中国民间传承的侠义国士之风。

      不过好在,这世间还有另一类人,一如邋遢道人所说:

      贫道并不喜欢卡扎菲,所有关于利比亚的帖子都说了这个看法。但是,贫道不能因为不喜欢卡扎菲就要赞同联合国,赞同西方和其他势力对利比亚的武装干涉。更重要的是,贫道不能因为不喜欢或者喜欢谁,就根本不看实际情况和基本政治、军事规律,像鸵鸟一样一头扎在沙子里想象外面发生了什么。

      言归正传。

      一九四九年十月七日,《对白崇禧部作战以各个歼灭为适宜》一文中说:

      白崇禧指挥机动,其军队很有战斗力,我各级干部切不可轻敌

      广西兵能打仗,广西人悍勇,所以当年红军长征时到广西,红军这边也是广西战士打仗厉害。

      一九四九年十月十三日,《在表扬歼灭白崇禧主力电报上的批语》一文中,可以看到白崇禧最终失败的原因,而这个原因,其实就是国民党失败的原因:

      被歼灭者是七军两个师及四十八军两个师,地点在祁阳以北。消灭这些部队时白崇禧坐视不救,自己退到桂林,各军退到东安、零陵、冷水滩一带,听任七军,四十八军苦战四天被歼干净。

      上面这封电文,似乎让人看到张灵甫最终失败身死的原因,他那句绝望当中拿着电话大叫‘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的言语,更像是讽刺。

      不过其实俺不太理解,为何果粉把张灵甫抬得如此之高?就不说土共,就说国党内部吧,在私而言,他杀妻,相信大多数国党党员也没这样做过吧?在公而言,就算他有抗日之功,但他军阶有限,大把比他军阶更高的人,比他有更多的机会出现在抗日前线。在系统而言,此人眼高于顶,看不起其他将官。作战时,把大部队甩在一边,轻兵独进掉入土共的包围圈,完全看不出有多大军事才能,此人居然能得果粉高抬,真正匪夷所思。如果是因为他长得英俊,国党当中,难道英俊的人少吗?

      一九四九年十月十三日,《务不使粤敌逃入广西》电文中,有写道:

      “现白匪正大量廉价售卖枪支给地主,拟大量组织地方反动势力,并在桂东演习坚壁清野,连谷种都要毁灭”等语。

      这样的电文,让俺想起利比亚的卡扎菲,也在给民众发枪发炮,意图对抗西方联军和反政府军。但一只军队,一个政权能不能胜利,最终还是要看大多数民众的选择。在和平时期,可能资本,权利,地主阶级可以操控天下,但是到了非常时期,这些人始终是少数,最终决定一个国家和政权走向的,必然是绝大多数普通人的选择。

      其实白崇禧原本在我的认知当中,不过是一个名字。虽然他号称‘小诸葛’,但毕竟比不得诸葛亮独力经营蜀汉之功。而且白崇禧有着旧式中国人千年来的传统情怀:忠义于主公而轻慢于国家。

      忠于国家的观念,实在是土共建党之后才大力提倡,成为国民共识。而所谓的‘中华民族’,原来居然是梁启超提出来的口号,在潮流推动下成为民族共识。

      之所以后来看到‘白崇禧’三个字有了感触,实在是因为其子白先勇的缘故。

      白先勇是台湾著名作家,好昆曲,曾经打造过新式昆曲《游园惊梦》,这部戏的许多剧照,一度成为一些好戏曲的网友的桌面布景。但是白先勇还有另一个引人关注的身份,他似乎是个同性恋者。

      他出身名门,事业有成,这样的人敢于公开自己的性取向,颇为不易。但实际上也由于他出身名门,事业有成,所以敢于公开自己的性取向而不会被人当面非议和欺凌。

      国内对于同性恋的态度,似乎是不反对不支持,关于同性恋的小说也基本上属于禁区,但是网络上关于同性恋的小说却又很泛滥。不过也有例外,那便是白先勇。或许是因为出身名门,或许是为了统战,白先勇的文集有在大陆出版,而他的名作《孽子》也被收录在其中。台湾方面则把他的这部作品拍成电视连续剧播放。

      除了白先勇的例子,还有一个金星。原是土共军人舞蹈家出身,但是他后来做了变性手术成为女人,在北京也生活得很好。不过,金星的例子不知道能不能算是同性恋者,因为他确实是很喜欢做女人的,把自己当成女人的,似乎跟台湾的利菁有些相似。

      如此说来,反倒觉得张国荣很悲剧。大陆能容金星,白先勇,也能容张国荣,请他拍戏。台湾能容白先勇,利菁,一个香港反而容不了张国荣,可谓悲哉。那么是不是可以说,这两岸三地,反而是香港最保守?

      很多人说同性恋也只是一种恋爱方式,跟其他人没什么不同。其实我是不太认同这种看法的。因为持这些观点的人,无法解答我的一个疑惑:那就是两个男人或者两个女人在一起,为何有一方总是会女性化或者男性化?

      在我个人看来,同性恋确实是有一种不同于普遍的特殊情况存在。在医生眼中,或许他是病;在社会学家眼中,或许他是小众群体。唯一能说得通的其实是这样:

      同性恋就算是一种特殊情况,也是人类社会中一种无可消除的特殊现象,既然无可消除,就应该平等接纳,包容。

      对于那种因为自己是同性恋,就凌驾于他人之上,社会之上的行为,也是要不得的。

      写着写着,居然变成了八卦贴,太祖,你不会怪我吧。

        • -- 系统屏蔽 --。
      • 家园 广西兵能打仗,广西人悍勇

        这种观点,还不如古人

        秦人劲,晋人刚,吴人怯, 蜀人懦,楚人轻,齐人多诈,越人浇薄,海岱之人壮,崆峒之 人武,燕赵之人锐,凉陇之人勇,韩魏之人厚。

        且勇怯在谋,强弱在势。谋能势成,则怯者勇;谋夺势失,则勇者怯。 既言秦人劲:申屠之子,败于峣关;杜洪之将,北于[氵戏]水;则秦人何得而称劲?吴人怯:吴王夫差,兵无敌于天下,败齐于艾陵,长晋于黄池,则吴人何得而称怯?蜀人懦:诸葛孔明,撮巴蜀之众,窥兵中原,身为僵尸,而威加魏将,则蜀人何得而称懦?楚人轻:项羽破秦,虏王离,杀苏角,威加海内,诸侯俯伏,莫敢窥视,则楚人何得而称轻?齐人多诈:田横感五百死士,东奔海岛,及横死,同日而伏剑,则齐人何得而称诈?越人浇薄:越王勾践,以残亡之国,恤孤老之众,九年灭吴,以弱攻强,以小取大,则越人何得而称浇薄?燕赵之人锐:蚩尤败于涿鹿,燕丹死于易水,王浚缚于蓟门,公孙戮于上谷,则燕赵之人何得而称锐?所以勇怯在乎法,成败在乎智;怯人使之以刑,则勇;勇人使之以赏,则死。能移人之性、变人之心者,在刑赏之间。勇之与怯,于人何有哉!

        唐朝人都知道“勇怯在乎法,成败在乎智”的道理,现代人却不知道,这也只能说是古人太高明了吧。

      • 家园 歪楼?哈哈!我提醒大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天煞老兄在暗示自己对太祖的暧昧感情。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