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粮食与人口 -- 种植园土

共:💬154 🌺372 🌵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见效慢吗?

            70年代的温和政策,加上妇女解放,教育普及,社会福利,等,79的时候,生育率已经是二点几了,按照那个趋势,到达人口更替的2.1附近,应该不会很久。也就是说,即使没有强制计划生育,中国的人口峰值也不会超过15亿。

    • 家园 楼主帖太长,试着给个摘要

      楼主的思路是比较整齐的,我只是帮你提炼延伸一下:提高人口总量,形成数量上的绝对优势是保持长治久安的途径;大开发西部(新疆)和促进民族融合是容纳新增人口的一条道路;以新疆为前沿,西出中亚经略天山是下一步的方向;在中国西部,包括西北部和西南部,建立包括了藩属和天堑的隔离带是远景。这套想法有点系统,还是值得考虑打磨的。

      相较楼主提到的甘陕条件苦于新疆,附带说一句,美国的中部也有不少沙漠地带。

    • 家园 好多人借口粮食问题要继续一胎化,我就问一下:现在百万棒子

      和黑人侨民难道是自己从半岛和非洲背粮食过来吃的?

      你自己拼命减少人口,粮食都被这些涌进来的侨民吃了,你减少人口有个屁用啊!

    • 家园 新农村建设,集中居住,就可以增加土地1.5亿亩

      1,村庄合并,整理空心村,新农村建设.

      2,土地连片后,标准化改造,减少田间小路.

      以上可以增加1.5亿亩土地!

      http://www.legaldaily.com.cn/government/content/2011-01/21/content_2454114.htm?node=21502

      党国英认为“增减挂钩制度”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他说:“通过‘增减挂钩’政策合并村庄可节约出土地达1.5亿亩,扣除城市建设用地,可新增耕地7700万亩。新增建设用地7300万亩,最终全部用来发展城市经济,每年可提供新增GDP达164万亿之多。”

    • 家园 粮食问题要料敌从严

      人口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与人口相关的可以讨论的问题很多。经济、文化、政治、宗教各种都可以讨论。

      不展开,只就粮食问题讨论一下。

      粮食安全是重中之重。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在没有做到可以全球殖民,搜刮粮食之前,粮食自给是基本国策。幻想非洲、南美的土地,和JY所YY的全球自由民主都是两个错误的不靠谱。

      粮食问题首先是要让大家吃饱;其次是要让大家吃好;然后是设法降低从事农业人员的劳动生产强度,改善人民生活,解放剩余劳动力。

      如果立足于国内,仅就土地/水利资源看,人均之下谈不上富饶。在建化肥厂和兴修水利之前,18亿亩耕地,人均仅1.5亩,勉强解决吃饱问题。之后,农业生产大有改观,但是一来产量严重依赖化肥(也就是依赖能源);二来人均的肉蛋奶消耗量仍然偏低。特别是农村地区。后面的文字未经考证,仅供参考。“粮食需求的增长主要是因为饲料用粮。但饲料用粮再增长5、6年,也会稳定了。”这种说法太轻率了。18亿的耕地中有相当部分是并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的部分。即使有了化肥,这部分的劳动强度仍然相当之大。

      我的观点是,口粮要确保自给,总体来说这一目标基本达到。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化肥、机械化生产、运输严重依赖于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水资源的利用比土地资源更加成问题。

      吃好问题任重道远,农村的肉禽蛋奶需求量很大,饲料用粮见顶遥遥无期。

      农村的劳动强度有改善,但仍然非常大。见过月光下的云南梯田照片,极美;但对于耕作的农民而言,极苦。

      考虑到水土的限制,以及能源供给的不确定性。目前的粮食安全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对应到人口问题,不能从宽。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议,我就不说我心目中的人口安全边际了。

      根据统计局的数字,1989-2009,中国肉禽蛋奶产量由约3200万吨增长到14164万吨,增长了343%,年均增长速度是7.7%。同期玉米增产100%,年均增产速度是3.6%。肉类消费的增长速度显著高于玉米的增产速度。那么中国居民肉禽蛋奶的消费有没有饱和呢?还是统计局数字,2008年农村人均肉禽蛋奶的消费量是29千克,2008年肉禽蛋奶的总消费量是13762万吨,倒推过来, 城镇居民年人均肉禽蛋奶的消费量是194千克,是农村居民的6.7倍。可以想象,即使假设城镇居民消费量不再增长,7亿农村居民未来的肉禽蛋奶的摄入量达到当前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中国的肉禽蛋奶产量就得达到2.52亿吨以上的水平,也即在当前的水平还得增长78%。这意味着饲料需求基本上也要保持同样比例的增长。

      关键词(Tags): #粮食安全(cyn)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中国最重要的资源是勤奋

        借用某位网友的这句话,只要我们不丢掉这个法宝,再加上团结一心,将来就是抢也抢得到。

      • 家园 CCAV正在说农村部分地区儿童营养不良

        就是现在 CCAV:

        【西部部分农村儿童营养不良率达到---30%】

        而大城市,这个数据小于1%

        2,3级城市大概是3%

        还说了下西部农村儿童身高,体重和城市儿童的差距比较明显

        现在正采访一所西部山区学校,孩子每天只有两顿饭。。。

        土豆酸菜汤(没肉),一周5天吃这个。

        旁边一个成年人说--一星期吃的上一个蛋。。。

        现在吃饭不是问题,但是部分地区还没有能力保证儿童的正常营养供应。

        • 家园 我也看了这个报道了。老婆还颇不以为然的说这不算什么,我

          小时候也这样。

          我说那要是跟非洲的比,这就算不错的,那边还经常饿死人呢。

          前两天跟我爸妈聊天说到吃了,我妈说那时候没吃的就吃胡萝卜,吃的一点也不想吃了,过了20多年了,听电视上说胡萝卜营养好,买了两根发现的确挺好吃的,才又开始吃了。

          就那个小学那个状况,也就是靠政府来解决了。

          不过结合前两天看的新疆的上学难的报道(有的学生上学的路要过雪山,路上得个把月时间),好像政府在那边建了很多寄宿制的集中分散的学龄儿童上学的学校。这个工作应该还是做的不错的,不这样根本没法解决那边的上学问题啊。

      • 家园 你引用文章的算法不太对

        所谓“肉禽蛋奶”,中国城乡差最大的就是奶,奶也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差最多的,但奶所需的草饲料比较多(中国在奶上赶上世界平均的难度最大)。实际上,现在中国人均肉已经超过了日本、韩国。日本、韩国、我国台湾,现在人均占有粮食(谷物+大豆)都不到400公斤,虽然这些地区人民食物中海产品的比例明显大,我国做为大陆国家,大概很难达到,做为替代,肉类会多些,相应的人均占有粮食也要多些,那就再加上70、80公斤,这样人均占有粮食450公斤也就够了。现在中国人均占有粮食是大约420公斤(自产加5000万吨进口大豆),之所以未显得“肉禽蛋奶”等过剩,关键是中国粮食的利用率还比较差。

        肉类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不够,肉粮转化率还不高。

        粮食的损耗率还比较高,每年4000多万吨坏掉或陈化。

        农村的机械化还不够,耕种用牲畜还有1亿多头(虽然在快速减少),耗量不少。等等。

        这些是不足,但是可以改变的不足。

        以中国现在的人口形势(自然增长率0。5%,还在下降,2000年后每年平均女婴700多万),人口峰值都未必能超过14亿。粮食总占有量6.5亿吨就够了,没必要如美国等人均1吨多。

        通宝推:种植园土,
        • 家园 中国人的肠胃奶其实不是非常适合,我看到的调查里好像有

          一半左右的人并不适合喝普通的牛奶,会造成腹泻的。这个应该是历史原因造成的。

          另外在我老家的农村里,不是肉类食物太少了,而是肉类食物太多了(条件改善了,不懂得均衡营养的人就整天吃肉),现在大肠癌等消化道的癌症发病率每年都翻倍,增速比gdp高的多。

        • 家园 几点存疑

          首先是目前城乡食品消费结构差别到底有多大?

          找到社科院的这篇文章http://www.ecrcass.com/ECRCASS/DYTX/2008/2008_5.htm

          肉禽蛋奶项下的数据是根据按照上述衡量方法计算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量之后,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量之比。可以看出,城乡居民肉禽蛋奶间接粮食消费上的差距十分巨大。2006年的数据显示城镇与农村居民在猪肉、牛羊肉、家禽、鲜蛋、水产品和奶制品的消费量比是1.58、3.02、2.9、2.54、3.18和7.1倍。

          似乎至少到2006年,农村居民消费仍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不知道这两年的数据如何。

          其次是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平均消费到底有多少差距。

          根据上文以及统计局的2005数据http://www.stats.gov.cn/tjsj/qtsj/gjsj/2007/t20080630_402489076.htm

          中国和发达国家在除去奶类消费方面,其他肉禽蛋的差别不大。

          如果我们同时认可上面两点。也就是中国城乡差别大,而中国与发达国家平均消费不大。再考虑到中国农村人口占大头。那得出的结论将是中国城镇人口的肉禽蛋消费已经远远超过发达国家的人均消费。这个结论和个人的直觉明显背离。

          再看畜产品产量(2008年)http://www.stats.gov.cn/tjsj/qtsj/gjsj/2009/t20100414_402634318.htm

          很多数据还是对不起来。

          所以吃饱以后的吃好问题,存疑。如果把农村的消费水平提升到和城市一样,还有多少差距。

          最后是农业生产的安全边际。

          粮食总占有量6.5亿吨就够了,没必要如美国等人均1吨多。

          6.5亿吨应该是18亿亩的产量,几乎是全国目前的耕种面积。即使考虑东晓山说土地的集中利用,可供增加的也只有7~8000万亩。

          相比美国耕地的休耕。我们的土地的耕作面积和地力的增长空间都十分有限。

          没有欧洲的数据。不知道他们的粮食生产安全系数是多少。

          如果只考虑粮食自给/耕地面积/水资源/现代化人均消费。暂时不考虑开拓外部粮仓,也暂时忽略可能的能源/化肥供给危机。不知道你认可的有一定粮食安全边际的人口数量大概是多少?

          • 家园 你意思说数据可能有大问题?

            这我无法解释,我也是依据统计局的数据来做判断的。

            中国城镇人口的人均肉类消费肯定是超过日韩,这从生活中感受可验证,是否已经接近了欧美,不知道。

            你上文是按城乡人口比例45:55算的,他依据的农村29公斤,我怀疑可能有低估,于是城镇的数据就偏高了。

            您提到“安全边际”,那什么是安全边际?显然安全边际是指能让人健康的生活生产的粮食量,而不是能无限供应满足人的所有要求,后者1吨也不够,我以为中国粮食安全底线是人均310公斤(朝鲜人均220公斤不也活着吗),能基本满足中国人饮食欲望的粮食量,450公斤也够了。

            6.5亿吨,分解一下,现有国内增产10%,进口再增加5000万吨,不就够了吗?这很难吗?况且我上文指出了增加粮食实际利用率的空间还很大,省出3、4千万也是可能的。

            说实话的,中国的粮食问题,其实在于由于自然禀赋,以后的成本会很高(主要人力成本、土地成本提升会很快),种粮食会无利可图,从而没人种了。如果不惜一切代价的投入,也就是拍钱,纯自产6.5亿吨问题都不大。现在中国的农业已经走上的高补贴之路,10年内,中国的农业补贴世界第一是必然的,超过欧盟和美国的总和,也大有可能。

            中国的人口数量,即使是现在所有的限制生育措施都消除,我以为也不可能回复以前的高生育率,城市化进程,摧毁了传统生活方式,看看东亚的邻居,就知道我们的未来。现在中国人口13.4亿,人口自然增长率0.5%,中国人口峰值不超过14亿完全有可能。1990年,小婴儿潮的顶峰,以后人口出生一直在下降,2009年小学入学人数1600万(对应2002年出生),比1997年,下降了1300万,等2020年后,00后进入生育年龄后,20年代每年出生的婴儿很难超过1000万,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难超过0.2%。

            • 家园 现在我老家的农田利用率三分之二左右

              好多人外出打工了,全年抛荒,有的送给亲戚朋友种,有人在家的也懒得种麦子,没帐算,麦子一季荒地更多,就种一季水稻,水利设施也荒废了。

            • 家园 我的意思是数据有矛盾,所以要谨慎

              很多人都说“计划生育”是祸国殃民的政策,“计生委”在打自己的小算盘,讨论的时候并不是很理性,缺乏数据支持。我也觉得坚持一胎化,弊大于利。但政策应该如何调整,如何确定未来一段时间的人口数量目标/质量目标,由此产生的引导/鼓励/限制政策如何确定,这些不是光用口号就能解决的。要算。否则惯性太大,油门松的太早,或者松的太晚,苦的还是坐车的人。

              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就有变化。必然的需要更多的资源。但就人均身高提高,也要占用更多的资源。要按吃饱/吃好/有富余来做计划。农业生产要按解放劳动力/机械化/维持地力来安排。特别还要有针对能源短缺时期的粮食生产应对计划。

              2004年的时候,还有人说“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目前就内部的水土资源看,如果把农村人口的消费也按照城镇的来预计,我感觉农业在供给上并不乐观。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