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外军武器结构分析 -- LaoYaoGG

共:💬4 🌺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外军武器结构分析

    对越自卫反击战是中国边防部队在广西、云南边境地区被迫进行的保卫边疆的自卫还击。在这次作战中中国边防部队自广西龙州、靖西和云南河口、金平地区连续攻下了冈登、谅山等20多个越南城镇和战略要地,给越南正规部队和地方武装以歼灭性打击,并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本文将缴获的几种外军武器介绍给大家,并通过和我军武器的对比试验结果对其进行结构分析。

    1 缴获的外军武器外貌

      (1)苏制ПКМС7.62mm通用机枪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2)苏制ПКМ7.62mm轻机枪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3)苏制РПК7.62mm轻机枪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4)苏制АКМ7.62mm突击步枪。

      (5)捷制V258式7.62mm突击步枪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6)苏制СВД7.62mm狙击步枪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7)美制M16A15.56mm自动步枪,下挂M203 40mm榴弹发射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2 缴获的外军武器主要战术技术诸元及部分试验结果

    2.1 主要战术技术诸元(见表1)

    表1 缴获的外军武器主要战术技术诸元

    武器名称 苏制ПКМС通用机枪 苏制ПКМ轻机枪 苏制РПК轻机枪 苏制АКМ突击步枪 捷制VZ58式突击步枪 苏制СВД狙击步枪

    口径(mm)

    7.62

    初速(m/s) 840 748 710 700 840

    枪全长(mm) 1190 1030 1020(带刺刀),890(不带刺刀) 1005(带刺刀),845(不带刺刀) 1360(带刺刀),1215(不带刺刀)

    枪管长(mm) 605 590 415 392 615

    缠距(mm) 240 240 240 240 240

    自动方式 导气式

    闭锁方式 枪机回转式 楔铁起落式 枪机回转式

    发射方式 连 单、连 单

    瞄准基线长(mm) 664 558 384 355 585

    供弹方式 闭式弹链 75发弹鼓、40发弹匣 30发弹匣 10发弹匣

    枪全重(kg) 12.625(装背带)枪身重7.8、枪架重4.6 7.8 5.6(装空弹鼓)5.08(装空弹匣) 3.5(带空弹匣) 3.35(带刺刀,带空弹匣) 4(带刺刀),3.7(不带刺刀)

    有效射程(m) 1000 800 800 单发400,点射300 单发400,点射300 800

    射速(rds/min) 700 620~650 625 850 ―

    扳机力(N) 34.3 14.7 ― 10.8

    弹种 苏制1908年式7.62mm枪弹 苏制1943年式7.62mm枪弹 苏制1908年式7.62mm枪弹

    2.2 部分试验结果

    2.2.1 精度试验

      各种武器进行了100m点射精度试验;同时还针对各种武器的火力特点分别进行了800m、600m、400m、200m的射击试验,并与我国自行研制的同类武器进行了对比。各种武器100m射距、70%散布密集界的数值(见表2)。

    2.2.2 特种环境条件下机构动作可靠性试验(结果见表3)。

    表2 部分武器100m射距、70%

    散布密集界的数值(三靶平均值)

    武器名称 70%散布密界

    高低(cm) 方向(cm)

    苏制ПКМС通用机枪 18.4 25.4

    捷制M59重机枪 14.7 12.6

    中制67-2重机枪 13.8 14.1

    苏制ПКМ轻机枪 31.3 48.7

    捷制M59轻机枪 31.2 64.1

    中制67-2轻机枪 21.8 26.0

    苏制РПК轻机枪 26.3 33.2

    中制56-1冲锋枪 23.1 40.5

    中制七四式班用机枪 24.8 39.2

    苏制AKM突击步枪 27.4 44.7

    捷制V258式突击步枪 29.4 32.5

    中制56式冲锋枪 27.1 41.3

    表3 特种环境条件下机构动作可靠性试验

    枪名 高温(50℃) 低温(-45℃) 扬尘试验 浸河水

    阶段 射弹数 故障 阶段 射弹数 故障 阶段 射弹数 故障 阶段 射弹数 故障

    苏制ПКМС/ПКМ通用机枪 1 200 无 3 300 无 3 300 无      

    中制67式重机枪 1 200 因调节塞松动顶弹2次 3 300 无 3 102 因调节塞松动,试验未做完      

    苏制РПК轻机枪 1 150 无 3 225 无 3 225 无      

    中制56-1式冲锋枪 1 150 不抽壳3次 3 225 将拉壳钩簧孔垫1mm垫圈无故障 3 225 将拉壳钩簧孔垫1mm垫圈无故障      

    苏制AKM突击步枪 1 120 无 3 180 单发无故障连发时每阶段连续不发火4次以上       2 240 无

    捷制V258式突击步枪 1 120 顶弹2次 3 180 无       1 100 每发均复进不到位,试验没做完

    中制56式冲锋枪 1 120 无 3 180 无       2 240 第一阶段出现复进不到位2次

    备注 苏制РПК试验时,每阶段均用40发弹匣,弹鼓中装35发时进行射击

    3 结构分析

    3.1 苏制ПКМС/ПКМ7.62mm通用机枪

      该枪带两脚架时称为ПКМ轻机枪,装上三脚架就称为ПКМС重机枪。发射1908年式7.62mm枪弹。该枪的枪机系统取自АКМ/РПК枪族,取弹器和枪管固定方式采用СГМ式重机枪的,供弹系统借助于捷克M59式通用机枪的,而发射机构则是РПД轻机枪的,它们的综合使该枪不但结构紧凑而且机构动作可靠。该枪采用双程进弹,枪弹装在不散闭式弹链上,弹链是由几节各装25发弹的弹链连接而成,配备50、100、200、250发四种弹链盒。机匣下方可安装50发弹链盒,便于冲锋时行进间进行射击。调节器结构简单调节也方便,只要用弹底缘插入调节器的槽内,即可进行调整。采用侧孔放气的方法调整气室内的压力,1#位置时导气箍两个Φ3的侧孔放气,2#位置时一个Φ3的侧孔放气,3#位置时侧孔全部封闭。枪管与机匣的固定方式与СГМ一样,楔铁推到左侧,将提把前拉即可取出枪管。枪管尾部与机匣配合部分镀铬,防锈蚀,耐磨损,易擦拭。枪托采用层压胶合板制造,强度好,中间挖空后既减重又便于握持。枪托加一托肩板便于抵肩射击。枪口配有带五个纵槽的圆柱形消焰器,有一个槽口向上,可抑制枪口上跳,有助于稳定枪身。该枪的最大特点是重量轻、枪身装在架重只有4.6kg的三角架上,作重机枪使用,枪身重7.8kg,全枪重量仅12.4kg,是当时国际上通用机枪中最轻的一种。另外从缴获的枪身多、三脚架少的情况看,该枪是以轻机枪为主。用三脚架还可以高射架枪,火线高955mm,其对空有效射程为600m左右。

      该枪能大幅度减轻重量的原因在于:首先该枪安装在三脚架上进行射击时可抵肩进行,这样枪架兼作依托,增加了人的因素,提高了射击稳定性。第二大量采用冲压件,应用冲焊、冲铆工艺;同时减轻机加件重量;另外有的零件如准星座,导气箍等则采用精密铸造件。第三配备两根相同的轻型枪管,每根枪管在理论上可连续射击500发,但经测试:250发连续点射(5~10发)后,枪管弹膛部分的外壁最高温度达496℃,250发连发射击后最高温度将高于500℃。第四采用重量仅有4.6kg的轻型枪架,架腿钢板厚度约1mm,系冲压焊接而成。

      试验结果表明,该枪在各种使用条件下机构动作可靠,射击精度较好,这与全枪结构设计和总体安排合理是密切相关的。全枪除枪口外是封闭的,右侧进弹口,左侧出链口,抛壳窗口均有防尘盖。自动机(主动件与从动件)质量比为7:1,在运动过程中能量传递平稳。采用双程进弹,降低了自动机供弹时的能量消耗,且拔弹行程较长,速度较小,供弹较平稳。此外,用三脚架平射时的火线高仅317mm(我国67式为370mm),三个驻锄间的距离为680×1060mm (我国67式为650×1000mm),且驻锄钣的面积也较大,这样有利于提高射击时的稳定性。

      但该枪存在的问题是:

      (1)由于ПКМС需抵肩射击,故在方向散布射时操枪不十分方便;

      (2)枪管壁薄,热容量小,持续射击时间短;

      (3)双程进弹结构复杂;

      (4)枪管与机匣采用楔铁式的连接方式更换枪管比较慢;

      (5)采用放气的办法来调整气室压力,不仅降低了火药燃气的利用率,且放气孔易被火药残渣堵塞。

      (6)三脚架结构复杂,零件数目多,冲压件的刚度与强度不够,经不住使用时的碰撞,特别在泥沙、污垢多时,后架腿不易收扰,影响使用。

    3.2 苏制РПК轻机枪及苏制АКМ突击步枪

      РПК轻机枪及АКМ突击步枪又称为班用枪族,采用43式7.62mm中间威力枪弹(我国称56式枪弹),比较容易地解决了步枪、冲锋枪、轻机枪合一的问题,从目前看РПК/АКМ枪族是比较成功的。АКМ是在AK-47的基础上改进的,AKM枪口增加了防跳器,配有可拆卸式的多用刺刀,发射机构中增加了减速器,机匣盖钢板厚度由1mm减到0.7mm,枪托上下护木由木材改为层压胶合板,机匣较AK减轻了22g,导气孔直径只有3.8mm(AK为 4.4mm),降低了气室火药燃气压力冲量,对降低自动机运动速度,提高零部件寿命和射击精度都有好处。

      AKM枪口防跳器,从结构上分析是为了避免AK冲锋枪射击时枪口上跳,弹着点偏右上而设计的,但从实弹射击结果看效果并不明显。AKM减速器的作用在于减小击锤向后回转到位的速度,并随之改变击锤回转到位的撞击部位,有利于提高击锤的使用寿命;还可延长击锤回转击发的时间,从而降低射击频率。从射击结果看,装与不装减速器的射速最大差值为90rds/min,最小差值为30rds/min,装减速器后在低温条件下射击因击发无力曾多次出现不发火故障。 AKM还带可拆卸式多用刺刀,既可装在AKM上,也可装在狙击步枪上,既可当刺刀、匕首,又可当锯、剪刀,还可以当砍刀、开启罐头等,刺刀的手柄有较好的绝缘效果,可剪电网,一般中等力量的人可用双手剪断2.5~3mm直径的钢丝。

      РПК是在АКМ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它主要采用了加长(增长70mm)的重枪管,枪管长590mm,初速748m/s,比AKM提高 10~15m/s左右,闭锁机构与AKM完全相同,为枪机回转式闭锁机构,配两脚架,AKM的大部分零件可与РПК互换,较容易地解决了步、冲、轻机之间主要件互换,形成班用枪族问题。该枪的射击精度比中56式轻机枪、中74式轻机枪好,这说明回转式闭锁机构较偏移式闭锁机构对提高精度有好处。供弹具可用 30发、40发弹匣,亦可用75发弹鼓;导气装置部分只有一个Φ3.3的导气孔,无调节器,简化了结构。全枪(带空弹鼓)重量只有5.6kg,带40发空弹匣重量为5.08kg,但机构动作可靠性仍得到了保证。

    3.3 苏制СВД狙击步枪

      该枪主要用于杀伤远距离上单个重要有生目标。因此该枪在总体安排和各机构型式的选择上有自己的一些特点:配有光学瞄准镜,可减小射击时的瞄准误差,提高首发命中率。采用枪机回转式闭锁机构,击锤回转式击发机构,这样开闭锁运动较平稳,减小了撞击,也有利于提高射击精度。导气室初始容积为 2.12cm3,气室最大压力较低,活塞加速度小。活塞头及活塞杆与机框采用了分体结构,这样减弱了自动机在活动过程中由于质量大而引起全枪重心位置变化大的状况,提高了射击时的稳定性。另外活塞直径较小,只有9.5mm,这样既减小了全枪的横向尺寸,又缩小了气室与枪管的中心距,减少了火药燃气对自动机作用的冲量矩,有利于提高射击精度。枪口装有带五个侧槽的膛口装置,可起消焰、制退、防跳的作用,对提高射击精度也是有利的。该枪的枪托是与枪身固定连接的直枪托,中间挖空形成“D”形握把,也便于射手贴腮瞄准射击。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该枪的复进簧采用外径、长度、圈数和簧力均相同的两个弹簧串联安装,这样可以缩小弹簧的装配尺寸,分解结合也方便。

    3.4 捷制VZ58式突击步枪

      该枪是捷克自行设计和生产的,有两种型号,一种为固定枪托,一种为折叠式枪托,重量轻、精度好、射速高(850rds/min),但机构动作可靠性较差。该枪也是导气式自动武器,采用活塞短行程原理,活塞后坐17mm后在活塞簧力作用下复位,然后机框靠惯性后坐。闭锁方式为楔铁起落式,枪机镀铬,耐磨损,易擦拭。机框与枪机在机匣上的运动导轨有二个,其间距为12.5mm,比AKM大5mm,因此增大了机框带动枪机的力矩,使机框的能量损耗加大,影响机构动作可靠性。机框带动枪机是通过中间件闭锁块来实现的。这不仅增加了传动付,而且在复进时产生楔紧现象,加大摩阻力亦影响机构动作的可靠性,此外在推弹过程中当枪弹脱离抱弹口后易被卡在枪机导轨的下侧,增加了推弹阻力,这又是一个影响机构动作可靠性的原因,所以该枪在浸河水试验中每发都出现复进不到位的故障。

      该枪采用击锤直动式击发机构,待发状态时击锤被挂在后方,击发时阻铁下降解脱击锤,在击锤簧力作用下击锤向前运动,打击击针,这种机构有利于提高射击稳定性。同时该枪自动机后坐到位、复进到位的速度较小,撞击亦小,也有利于提高点射精度,且活塞与枪管轴线的中心距小,只有19mm,减小了火药燃气作用于活塞的冲量距,也对提高射击精度有利。

    4 结束语

      通过对外军主要轻武器的结构、性能分析,不难发现无论从结构设计、工艺方法、甚至是设计思想、和战术思想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 家园 【文摘】79年对越作战我军编制

      79年对越作战---内部读物摘录

        其实在大概4年以前,我和大家一样对我们这场战争的理解建立在英模报告,流传的小故事,海外谈中国上。直到我看到了一本书,就是打算摘要介绍给大家的这本:对越作战战例选编――连以下分册――下册我不是军人,所以本来是接触不到这本书的,这本是我在一个旧书摊上看到的,顺便说一句,旧书摊上往往有些宝贝。

        这本书看名字就知道是一套,但我只有这么一本。

        书是80年出版的,内部读物,按我国的保密法规定,它应该已经解密了吧:)

        这本书列举了大概30个云南方向的战例,大部分战斗可以串起来。既有我们打的很出色的战例,也有些不那么出色的战例。正是某几个不那么出色的战例的存在让我相信这基本反映了那场战争的样子。

        

        79年对越作战的概况

        我军编制:

        一般在山地的一次进攻作战我们投入一个加强连的兵力负责提供火力准备的一般是师炮兵群(榴炮营)和团,营的迫击炮连,有时候军炮兵群也参与火力准备。

        加强兵力一般为团无后坐力炮连的一个排(每排三个班,每班一门82无后坐力炮)和营机枪连的一个排(每排三班,每班一挺重机枪)有时候加强兵力还会有师防化连的一个喷火器班(每班3组,每组一具喷火器)步兵连下辖3个步兵排,一个火器排。某部4连参战人数:干部9人(6个正副排长,2个正副连长,1个指导员),战士116人。

        连队拥有33支冲锋枪,37支半自动步枪,每个步兵排下辖3个班,每班两名机枪手,操纵一挺班用机枪,副射手携带弹药,并在战斗中正射手伤亡的时候操纵机枪继续射击(这本书中有一个战例,里面提到在一场恶战中我们的一个连的18名机枪手全部伤亡――书中的经验教训总结是我们的机枪手不善于使用短点射,持续的长点射和连发扫射往往不象大家想的那样有效果。――除了书中讲的外我在这里看到了另一个方面,就是在这场机枪手非常危险的战斗中,没有一个副射手放弃他的责任。我们的士兵在那场战斗中的英勇无畏即使可以从这个小处中也可以看出来。),手榴弹256枚,携带步机枪弹11000发,另外还携带75KG炸药。

        通信器材是4具步谈机,连长控制一部,3个步兵排排长各控制一部。

        战前的和平年代火器排下辖3个40火箭筒班,在临战时改为2个40火箭筒班(每班3具发射器,每具发射器备弹8发),同时增加一个迫击炮班(两门炮,每门备弹30发)。

        单兵负荷(生活负荷都是相同的。挂包1,水壶1,背囊――内装雨衣1,绒衣1,饭碗1,口杯1,干粮1.7kg,弹带1条,手电筒1):

        步枪手25KG:半自动步枪1支,子弹200发,手榴弹5枚,防毒面具1具(有越军使用化学武器的战例)

        爆破手30KG:半自动步枪1支,子弹200发,手榴弹4枚,炸药5KG或1根爆破筒,防毒面

      具1具

      冲锋枪手25KG:冲锋枪1支,子弹300发,手榴弹4枚,防毒面具1具

      轻机枪射手29KG:轻机枪1挺,子弹400发,弹盒2个,防毒面具1具

      轻机枪副射手28KG:子弹600发,弹盒2个,防毒面具1具

      火箭筒射手25KG:火箭筒1,火箭弹3,背弹具1,防毒面具1具

      火箭筒副射手29KG:火箭弹5,背弹具1,防毒面具1具

      60炮炮长28KG:半自动步枪1,子弹200发,标杆2根,零件包1,防毒面具1具

      60炮1炮手28KG:60炮1门,防毒面具1具

      60炮2,3炮手28KG:60炮弹10发,防毒面具1具

        边境作战的的敌人是越军的地方部队,比如在这个方向上初期作战反复出现的番号就是“黄连山省XX团”,有时候会有公安队,青年冲锋队这样的杂牌出现。

        在越境作战后,越南正规军的番号就出现了,在柑塘附近,越军动用了其王牌316A师。

        后面的附帖,详细的从战役层次讲述了云南方向的战役进程。

        越军和我军的作战能力对比如何,相信大家看过我将要提供的战例就可以得到自己的认识。因为书中提供了每一仗的伤亡对比,不过值得提出的是:对我方,书中列举我方的受伤人数和阵亡,失踪人数,对越军,书中只列举毙敌数字和俘敌数字。――大家可以看出这些数字的由来――我方的伤员可以去医院统计,敌人的伤员却没有办法统计,但毙敌数字却可以统计出来――因为我们在那场战争中每场战斗结束都控制战场,所以就可以数清楚尸体。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