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网球比赛.爱国.怎样爱国.尊重 -- 思想的行者

共:💬12 🌺15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网球比赛.爱国.怎样爱国.尊重

    先来说一下我对网球这项运动的感受,我是在前年的澳网半决赛的时候才开始真正关注网球的,当我看到费德勒和纳达尔的那场决赛的时候,费德勒体现出的优雅,飘逸,大开大合,两个选手不断的调动对方的边角,来回迅速的扯动,以及观赛现场的秩序井然---这一切都吸引了我

    我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关注网球的

    好不容易来到了该年的法网,我记忆最深刻的倒不是纳达尔败给了索德林,不是费德勒半决赛击败了悟空(波特罗),也不是决赛后索德林对费德勒的恭维(你教给了我该怎么样打球)真正让我触动的是在比赛的局间休息的时候播出的广告---当年最著名的网球女选手格拉芙和他的丈夫阿加西在照看着他们的孩子,广告词我记得不完整

    但是至少包括了这几句

    I learn to learn ,I learn respect I learn to be myself

    我认为相当程度上概括了西方的个人主义的文化的精髓

    我学会了怎样学习,我学会尊重他人,我学会做我自己

    记得当年她接受中国记者采访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网球运动是一项非常个人化的运动

    那么在网球运动场上要做得最好,需要做的是什么呢,就是在对方的来球的时候要尽可能的自己做判断,自己来做决策,要善于阅读自己的体能,自己的技术特点等等

    我理解的格拉芙所说的respect 主要指的是对他人的选择的尊重,同时在尊重他人选择的基础上,做自己,而不要轻易的受到他人的摆布

    中国人有一个经常被人诟病的弊端是什么呢---1,不能做自己2,好为人师

    不能做自己体现为喜欢以群体的意见当成自己的意见,即喜欢人云亦云的随大流

    好为人师表现为看到自己不习惯的,马上开始指责,或者在人家全神贯注的时候喜欢指手画脚

    在李娜和小克决赛的时候,众多中国观众体现出来的是什么呢

    就是---好为人师

    李娜因此抱怨道:为什么当她进入决赛以后,有那么多的中国教练来教她打球

    在人家打球的时候,你高喊那些意味着什么呢,就是不尊重对方的独立选择

    网球运动是一项需要高度的专注力的运动,每一个人的专注度都不是无穷大的,让选手能够以最大的专注力投入比赛中,就是对他(她)的最好的支持

    所以李娜的决赛的失败的责任在相当程度上要归罪于中国的一些不太懂得规矩的球迷

    有的球迷会说,我这是为她好啊

    没错,当很多家长把孩子关在家里读书,结果让他孩子变成书呆子一样,家长也以为自己是对自己的孩子好

    问题在于,你确定你采取了正确的方法吗?

    你确定你好心做了好事,而不是好心做坏事吗?

    这个世界上好心做了坏事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接着要扯一下一个著名的体育记者的论调,跟以前一样,这位又把矛头对准了爱国主义,他又开始对所谓的“爱国贼”进行大肆的嘲讽

    对于那样的习惯于逆向种族主义的人,只有等中国法律完备了以后取消其政治权利---其中包括言论自由权---连爱国主义都要否定的人没有资格对公众发言

    祖国就是母亲,难道能够不爱自己的母亲

    现在的问题不是该不该爱国,问题是在于怎么样将爱国主义的主观意图体现为客观的促进上

    对规律认识不足---具体而言对网球运动的规律的认识不足,你越鼓吹加油,就越适得其反,也就是用中国的寓言--南辕北辙

    总的来说,我们要抨击那位体育记者的荒谬的论调,我们的国人也需要学会尊重他人的独立选择,改正“好为人师”的毛病

    当我观察西方科学发展史的时候,我发现西方科学的发展虽然不乏大师,但是除了大师以后,相当多的类似于小人物那样的人也对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形成了真正的百花开放的格局;其根源就在于西方文化中对个人选择的尊重导致了各种向度的学术的自由发展,各种向度的学术自由的交锋,融汇,最后将科学不断的推向前进

    反之,观看国内的教育,人被千篇一律的刻成一个最多有限几个模子,形成了对人才的强力的禁锢,只有一个非常狭窄的并且必然也就是深度有限的发展

    即便是看互联网论坛,像西西河这样的相对开放 的论坛在国内基本上没有

    网球礼仪实际上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国人需要改进的部分---不要用在什么地方举行的比赛也很吵杂的话来搪塞,国人需要做的不是比烂,而是要向更先进的国家看齐

    一个不能尊重他人的自由选择权的国家,一个国家的人没有自己的独立性的国家,基本上很难有太大的前进的空间,中国正在崛起,需要克服很多自己的心魔

    国人在比赛过后体现出来的不能接受批评的坏脾气其实也是国人经过几千年的文化辉煌以后的面子放不下的表现,也就是不能够真正谦虚的表现

    相对于其他的主流运动,我相信网球运动将是中国体育的最大的突破口,因为这项运动的规律相对简单些---其中的体能训练方式---跑动击球技巧等等只要中国人掌握了以后,相信中国可以成为网球运动强国

    而网球运动的成功提供的一些技术经验也有助于篮球足球排球等等主流运动的中国选手的水平的提升

    我的看法是中国运动员的最大的问题在于遇不到好教练--例如中国男子运动员到澳大利亚去受训可以很快的出成绩,例如有一届青年足球队在一个德国足球队的带领下打得非常的好

    不要总是以中国人体能不行做搪塞?中国人体能不行吗?看看韩国足球运动员,再看看中国军人,中国军人在世界上最出名的是什么,就是超强的忍耐力

    • 家园 支持你,国人素质确有待提高,但值得欣慰的是,随着社会的进

      步,这种情况是会趋向好转的...

    • 家园 【推荐】余光中:你的耳朵特别名贵

      七等生的短篇小说《余索式怪诞》写一位青年放假回家,正想好好看书,对面天寿堂汉药店办喜事,却不断播放惑人的音乐。余索走到店里,要求他们把声浪放低,对方却以一人之自由不得干犯他人之自由为借口加以拒绝。于是余索成了不可理喻的怪人,只好落荒而逃,适于山间。不料他落脚的寺庙竟也用扩音器播放如怨如诉的佛乐,而隔室的男女又猜拳嬉闹,余索忍无可忍,唯有走入黑暗的树林。

        我对这位青年不但同情,简直认同,当然不是因为我也姓余,而是因为我也深知噪音害人于无形,有时甚于刀枪。噪音,是听觉的污染,是耳朵吃进去的毒药。叔本华一生为噪音所苦,并举歌德、康德、李克登堡等人的传记为例,指出几伟大的作家莫不饱受噪音折磨。其实不独作家如此,一切需要思索,甚至仅仅需要休息或放松的人,皆应享有宁静的权利。有一种似是而非的论调,认为好静乃是听觉上的优洁癖”,知识分子和有闲阶级的“富贵病”。在这种谬见的笼罩之下,噪音的受害者如果向“音源”抗议,或者向第三者,例如警察吧,去申冤投诉,一定无人理会。“人家听得,你听不得?你的耳朵特别名贵?”是习见的反应。所以制造噪音乃是社会之常态,而干涉噪音却是个人之变态,反而破坏了邻里的和谐,像余索一样,将不见容于街坊。诗人库伯(William Cowper)说得好:

        吵闹的人总是理直气壮。

        其实,不是知识分子难道就不怕吵吗?《水浒传》里的鲁智深总是大英雄了吧,却也听不得垂杨树顶群鸦的聒噪,在众泼皮的簇拥之下,一发狠,竟把垂杨连根拔起。

        叔本华在一百多年前已经这么畏惧噪音,我们比他“进化”了这么多年,噪音的势力当然是强大得多了。七等生的《余索式怪诞》刊于一九七五年,可见那时的余索已经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十年以来,我们的听觉空间只有更加脏乱。无论我怎么爱台湾,我都不能不承认台北已成为噪音之城,好发噪音的人在其中几乎享有无限的自由。人声固然百无禁忌,狗声也是百家争鸣:狗主不仁,以左邻右舍为刍狗。至于机器的噪音,更是横行无阻。最大的凶手是扩音器,商店用来播音乐,小贩用来沿街叫卖,广告车用来流动宣传,寺庙用来诵经唱偈,人家用来办婚丧喜事,于是一切噪音都变本加厉,扩大了杀伤的战果。四年前某夜,我在台北家中读书,忽闻异声大作,竟是办丧事的呕哑哭腔,经过扩音器的“现代化”,声浪汹涌淹来,浸灌吞吐于天地之间,只凭其凄厉可怕,不觉其悲哀可怜。就这么肆无忌惮地闹到半夜,我和女儿分别打电话向警局投诉,照例是没有结果。

        噪音害人,有两个层次。人叫狗吠,到底还是以血肉之躯摇舌鼓肺制造出来的 “原音”,无论怎么吵人,总还有个极限,在不公平之中仍不失其为公平。但是用机器来吵人,管它是收音机、电视机、唱机、扩音器,或是工厂开工,电单车发动,却是以逸待劳、以物役人的按钮战争,太残酷、太不公平了。

        早在两百七十年前,散文家斯迪尔(Richard Steele)就说过:“要闭起耳朵,远不如闭起眼睛那么容易,这件事我常感遗憾。”上帝第六天才造人,显已江郎才尽。我们不想看丑景,闭目便可,但要不听噪音,无论怎么掩耳、塞耳,都不清静。更有一点差异:光,像棋中之车,只能直走;声,却像棋中之炮,可以飞越障碍而来。我们注定了要饱受噪音的迫害。台湾的人口密度太大,生活的空间相对缩小。大家挤在牛角尖里,人人手里都有好几架可发噪音的机器,不,武器,如果不及早立法管制,认真取缔,未来的听觉污染势必造成一个半聋的社会。

        每次我回到台北,都相当地“近乡情怯”,怯于重投噪音的天罗地网,怯于一上了计程车,就有个音响喇叭对准了我的耳根。香港的计程车里安静得多了。英国和德国的计程车里根本不播音乐。香港的公共场所对噪音的管制比台北严格得多,一般的商场都不播音乐,或把音量调到极低,也从未听到谁用扩音器叫卖或竞选。

        愈是进步的社会,愈是安静。滥用扩音器逼人听噪音的社会,不是落后,便是集权。曾有人说,一出国门,耳朵便放假。这实在是一句沉痛的话,值得我们这个把热闹当作繁荣的社会好好自省。

        一九七五年五月十九日

      对于余光中的这篇文章,我除了对最后一段中的一句话有些异议以外,(即不是落后便是集权其中隐含着的对集权的否定,)完全赞同,本人也是极其反感噪音的人

    • 家园 大王圣明兮臣罪当诛

      像你这样无限发散不肯就事论事的确是中国人的缺点

    • 家园 写的好,可以投的南方周末上发表了.

      在李娜和小克决赛的时候,众多中国观众体现出来的是什么呢

      所以李娜的决赛的失败的责任在相当程度上要归罪于中国的一些不太懂得规矩的球迷

      还是要团结大多数,打击一小部分,这个策略和手法都是对的.但是请前后一致.

      问题在于,你确定你采取了正确的方法吗?

      你确定你好心做了好事,而不是好心做坏事吗?

      这个世界上好心做了坏事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好为人师表现为看到自己不习惯的,马上开始指责,

      现在的问题不是该不该爱国,问题是在于怎么样将爱国主义的主观意图体现为客观的促进上

      好为人师表现为看到自己不习惯的,马上开始指责,

    • 家园 什么乱七八糟的,现场看比赛就是为了散心,能扯到爱国尊重上

      你才是被中国教育毒害了,什么鸡毛蒜皮的事都能扯出个思想,主义来,你有人权的观念吗?观众们进场时被告知不能喊,不能出主意吗?

      打球时观众的喊声都能扰乱心神,这心理素质就不说了,至少足球比赛这太平常了,有的球员转会到别的队再回原队客场比赛,从出场被哄到离是极其平常的事,可没谁抱怨过

      • 家园 心理素质再好的人在噪音下面心神也会遭到扰乱

        问题在于不同的人受到扰乱的程度不一样

        比赛的双方,如果一方受到的扰乱更大,显然注意力将更不能集中,竞争力也就会下降更多

        这个与你写文章的时候,你身边有很大的噪音你觉得你写得下去吗?

        你写不下去,你是要怪罪自己的心理素质不够好,还是怪罪噪音?

        网球与足球比赛不同点在于

        一,从力量和跑动的速度加速度方面,网球运动的要求不会比足球更低

        二,从反应的敏捷性来看,由于网球远远小于足球,因此网球的运动速度要更快,旋转更诡异,这要求选手要有更大得多的专注度,才能掌握网球的运动状态

        乒乓球和羽毛球的速度也很快,但是乒乓球和羽毛球的质量更低很多,羽毛球基本上没有旋转等等,所以对于选手的专注度要求也就更低一些

        • 家园 心理素质不行,和别的都没关系

          1984年美网半决赛,伦德尔对阵澳大利亚名将卡什,观众席上有人不断地向他喝倒采,甚至有人站起来大喊“伊万滚回去!”,伦德尔依旧面无表情,直至把卡什击败,然后以一个冷漠的背影离开赛场。

        • 家园 网球没法跟乒乓球或羽毛球比速度的

          乒乓球飞行的绝对速度并不比网球快(如170KM/h),罗迪克打网球时的发球时速达到246km/h,但乒乓球桌面积小,留给运动员的反应时间远远少于网球运动。而且在技术方面,乒乓球的转速也是远高于网球的(能达到50转/秒)。

          羽毛球的飞行速度就更快了,可能是球拍类运动中球速最快的。中国男双选手傅海峰的杀球速度达到336km/h,是实战中的世界纪录。马来西亚男双选手陈文宏的静态实验纪录则达到了惊人的421km/h。

          因为速度太快,专业的羽毛球运动中几乎看不到什么跑动,全都是蹬跨跳步。碰上林丹这样的,经常连横向的蹬跨步都省了-他直接倒地救球。

          同时,因为速度太快,而且技术动作比网球复杂得多(羽毛球仅依靠手腕的转动就能做出很多假动作,还有一些击球是仅以手指发力),乒乓球和羽毛球都需要非常非常高的专注度,比方说羽毛球双打中接发球的一方就要死盯着对方的发球手,而且经常需要二次启动来应对对方的假动作虚晃。网球运动中一旦被晃,基本上就死球了,除非碰上纳达尔这样的天才能补回正确位置。

          所以,罗化生的以下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乒乓球和羽毛球的速度也很快,但是乒乓球和羽毛球的质量更低很多,羽毛球基本上没有旋转等等,所以对于选手的专注度要求也就更低一些

          另外补充一点:羽毛球在飞行过程中,是自转的。只是这种自转不改变球路。

          • 家园 网球的体力要求要大很多吧。

            我自己打网球明显比打羽毛球累得多,乒乓球就不提了,几个同学玩几轮照样生龙活虎。网球打一轮拍子都轮不动了。

            人没体力时感觉啥都专注不了了。

            • 家园 运动对体能的消耗=运动强度X持续时间

              羽毛球的单位时间强度大于网球,但全盘时间比网球短得多。

              常见的大强度运动如:冲刺跑、折返跑、急转急停、突然启动、二次启动、跳起扣杀等。全都是无氧运动。

              关于羽毛球的运动强度,你试一下单打就知道了。我跟专业教练做四方球练习时(就是教练不断地把球打到球场的四个角,你按要求回击),标准是四分钟。我体能算不错的,第一次练习只能坚持一分多钟!

              打到最后,网球选手的体力消耗可能会大于羽毛选手,这很正常。相同的道理,足球运动员的体能消耗也可能会大于网球运动员,尽管大部分时间足球运动员只是在场上慢跑。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