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再说水利和农业 -- szbd

共:💬76 🌺510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再说水利和农业

    连续多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农业问题,今年是水利,我前几天介绍了一下。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3265042

    水利当然不完全是农业问题,不过农业是其最主要的因素,反过来,水利也是农业决定性的因素。

    关于建国以来农业和水利的发展的讨论,很容易牵扯到集体好还是单干好的问题,进而牵涉到政治立场,意识形态,吵得一塌糊涂。

    我个人觉得,农业发展,从以粮为纲的角度,集体单干还不好说哪个一定好,关键因素还是要补。国家补农村,粮食产量立刻增加,然后粮价下跌,粮食产量立刻减少。改革开放后一直这样波动,直到胡温上台,踏踏实实补。粮食多了,国家收购,国家收购价还年年涨。所以粮食年年增产。调动积极性的,不是单干,是国家出的钱。

    比如说,改革开放后为什么粮食能增产?因为1979年国家收购价提高20%,收购定量减少,超额收购部分在收购价提高20%基础上再提高50%。而且当时鼓励超额收购,农民卖超收粮不光多赚钱,还能拿到平价化肥和农用柴油之类指标。也就是说,比如过去的收购价1毛,现在是1毛2,超收部分1毛8。这积极性当然高,我相信就算还是集体,积极性一样高。粮食产量毕竟放在那里,79年比78年增产也就是几个百分点。就算单干了,你花力气了,农民也都清楚这地往死里刨能种出多少粮食来,单干最多也就是比在集体增加个百分之几。地还是那么多,集体也是按工分分的,所以单干收入也就比集体多百分之几。而提高收购价的综合效果是提高了50%左右的收入,这才是真正的刺激。

    到85年,改为合同定购。价格是收购价x30%+超收价x70%。也就是1毛6分2一斤,合同外的保底价是收购价,也就是1毛2。等于1毛2+1毛8变成1毛2+1毛6了。加上粮食年年增产,84年达到顶峰,合同定购量小,等于1毛2多了,1毛6少了。当然,收购价也在涨,1毛2就是个比方,但没有通货膨胀快,于是粮食又减产了。

    当时粮食有自由流通部分,也就有市场价,这时候其实单干的弱点就出来了。小农是没有议价能力的,市场价高于国家合同收购价,小农也很难卖到那个价。当时的运输,资本等都比现在差的远。之后出现了粮食大幅度减产,粮价大涨的情况。

    再后来中央开始不管粮食产量多少,都进行大范围的收购,而且90年代大幅度提高收购价格。不过,由于农村负担加重,卖粮难,打工收入大大高于种粮收入,靠这种手段已经不足以产生刺激了。粮食收购价没有持续提高时,粮食产量就连年下跌,2003年还不如1990年。

    然后中央开始踏踏实实补农业,收购价稳定增长,补贴增长很快,加上免除了农民的主要负担。所以粮食产量连续回升,2008年突破了1998年的历史最高纪录。

    此时,中央决定不再重复粮食过剩,产量下跌的循环,提出《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

    http://www.gov.cn/gzdt/2009-11/03/content_1455493.htm

    这个规划写得非常详尽具体,没有什么八股,可读性很强。规划的目标是2020年形成年产5.5亿吨粮食的能力。刚出来的2010年粮食产量,已经差点达到了(10928亿斤)

    http://finance.sina.com.cn/g/20101208/19589076935.shtml

    这样的条件下,土共还是提出了10年4万亿的水利建设规划。这4万亿与08年那4万亿大有不同,08年那4万亿投资大多不是中央投的,中央投的可能还没有这些工程产生的国税多。水利则历来中央投资占很大部分。

    现在按官方说法,水利建设已经完成了“大江大河主要河段已基本具备了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最大洪水的能力。”,大中型水库的除险加固,还有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就快要解决了。新的规划主要是解决农村末端的灌溉排涝,中小河流和中小水库,水源,和环保问题。

    这个农村末端的灌溉排涝设施也是集体和单干论争论的焦点之一。这一点上应该说单干论没什么道理了,因为农村基层水利建设单干后与激励论是相反的。过去集体时修水利有工分,也就是有激励。单干后变成积累工和义务工,就是义务劳动了,又没有集体组织,那是没激励了。如今农村税费改革,积累工和义务工也取消了,改成一事一议,筹资筹劳。

    而且就前30年建水利那个效率,至少在这个项目上,显然集体有极大优势。那年月几乎全靠人力,建成10万立方米库容以上水库8.6万座,人工河渠300多万公里,机井220万眼等,有效灌溉面积从2亿多亩增加到7亿多亩。至少前30年,没有集体就解决不了全国人民吃饭问题了,1978年的粮食产量比1965年也多了50%多。另外新疆兵团现在还是集体,农业也搞得不错。

    当然现在是新形势,可以不靠或少靠人力了。即便村里挖个塘,估计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也是机械化了。

    中央去年进行了粮食库存普查,今年在进行水利普查。按现在的实力,只要盯得紧,把全国农村的基层水利和中小河流中小水库重整一遍应该没有问题。腐败肯定会有,但活也都会干成。

    水源是现在比较大的问题。近年来洪灾是不大有了,有的都是南方中小河流。旱灾比较多了,这反映的就是水源问题。有篇文章认为单干后抛弃了传统的深耕,导致农田保墒能力急剧下降,才产生的水源问题。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0808/49262.html

    这个我也说不好对不对,不过这次水利的规划里面也提到了

    积极发展旱作农业,采用地膜覆盖、深松深耕、保护性耕作等技术。

    这个就得靠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了。根据

    http://www.ce.cn/cysc/agriculture/gdxw/201101/30/t20110130_20781635.shtml

    2010年中央用于“三农”的预算开支是8183亿元,实际执行情况,为了应对灾害,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实际支出要比8183亿元要大不少。

    这似乎是中央财政支出单项的最大头。2003年是2000多亿,一直在高速而且加速增长。所以我一直是这个观点,改革开放后粮食增产就是拿钱砸出来的。前30年还是农业补工业,农村补城市,增产速度也不低,所以集体还是很有作用的。

    让农民自愿“采用地膜覆盖、深松深耕、保护性耕作”,不知道要用什么样激励机制。靠小农搞自己那一点地,如今我看很难了,因为同样的劳动时间,出去打工比刨地强多了。所以只能是大片机械化进行,或者是土地集约,或者就是农业服务公司之类的。

    水源方面主要提到的还是工程,除了调水以外,环保方面实际也是解决水源的问题。水源也是目前中国水利方面最大的问题。一旦解决,可以说解除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但是看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希望不要象90年代的铁路建设一样,新线根过去比,工程是挺大,但是开通即饱和。铁路现在已经有了以强大的高标准的工程和装备彻底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是时间问题了。不知道水源方面会不会产生这样的变化。

    总的来说,中国各大类基础设施,基本都有了具备还贷能力自行滚动发展,而且技术水平相当高,建设速度相当快的水平。目前看就水利还相对薄弱一些(除了水电)。按这个规划,中央也是决定主要由政府出钱。个人觉得现在大举投资水利是很正常也很必要的决策。

    元宝推荐:月色溶溶, 通宝推:米宝,acxp,ATP,桥上,本嘉明,青颍路,廖石,woshimajia,横断山,SleepingBeauty,赫然,
    • 家园 【整理】国务院研究水利和种业

      外链出处

      会议决定,。。。,(一)2012年年底前,完成5400座小(1)型水库除险加固。每座平均投资约450万元,总投资约24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投资168亿元。(二)2013年年底前,完成坝高10米以上、库容20万立方米以上的1.59万座重点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每座平均投资约240万元,总投资 381.38亿元,全部由中央财政安排。(三)2015年年底前,完成其余2.5万座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所需资金由地方安排。(四)对新出现的大中型病险水库,加快推进除险加固工作,力争2013年年底前完成。

      会议讨论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会议指出,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在新形势下加快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对于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坚持自主创新,改革体制机制,完善法律法规,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快速提升我国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力争到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优势种子生产基地,打造一批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全面提升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水平。

      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土地复垦条例(草案)》。

    • 家园 对78年的分田到户认识您可能有误区

      当时分田到户单干解决的是分配的问题,通过按劳分配提高劳动积极性,这方面解决的好的如大寨,分田到户的效果就不明显,现在出现了想农业合作社已经近似于农业企业类型的组织了,与当时的公社生产队本质上是完全不同,而从历史上看,这一形势在建国初期就以互助组等形式开始发展过,只不过现在是以市场来推动来形成,个人觉得,以企业形态来运作要比个人单干无论效率效果都要好得多。

      • 家园 不对吧

        分田怎么是解决按劳分配问题?工分不就已经按劳分配了?分田是把生产资料也分了阿。

        • 家园 虽然那时名义上按劳分配

          但由于身体状况,年龄,性别不一样,很难做到公平。那时的田间劳动,不必工厂,很大程度上依靠体力。只要有不公平,就会有怠工,也很难保持劳动的积极性,人们也没有要提高产量的积极性。而包产到户,面上是生产资料的分配,其实也暗含了真正的按劳分配,地都是一样的,你投入多,收获就大。所以承包后没几年粮食就不再是问题。承包前我们村基本都是吃棒子面的,白面很少,承包后基本不再吃棒子面了,那时喂猪用的。难道就3,5年的时间农业技术就突飞猛进了?其实不是,正是分配了生产资料,你所有的投入,产出都是自己的,这才真正实现了按劳分配,提高生产积极性。

        • 家园 工分要评得公平不那么容易。
          • 家园 那也是按劳分配

            分田单干那是分了生产资料阿

            • 家园 重复,del

              重复,del

            • 家园 此劳非彼劳

              工分制按劳动时间作为基本计量单位,无法体现实际劳动态度和工作质量的差别,所以普遍存在出工不出力的现象,这在以人力劳动为主的地区,造成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在东北地区以机械化生产为主的国有大农场和有出色的基层领导组织的地区如大寨则相对就好得多。分田到户在四川和安徽开始自发组织实行是有其内在原因的。这是由当时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和农业生产的自身特点决定的,这一经验在80年代曾经向国有工业企业推广,效果就很一般了。

            • 家园 也起了相当的改善按劳分配的作用。

                分田单干后,收入好坏与自己干不干相关程度提高多了。

    • 家园 有没有人研究统计一下

      由于人为占用土地,造成裸土面积的减少,使得地面水向地下渗透减少,以至于形成地下水的不足以及水源的恶化。。。这个问题有可能存在吗?

      • 家园 好像倒不是占用土地的问题,而是绿化的问题

        绿化面积少,导致下雨后存水能力差,大部分都流走了,没有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位。没办法啊,砍树的多,植树的少。多来几次大规模滑坡大规模伤亡后,才有希望做好绿化。像7.5那个量级的伤亡,对中央来说屁都不算,至少要到汶川地震那个数量级的。

        • 家园 你好象刚好搞反了。

            大规模滑坡一般是因为土层里含水太多,摩擦力下降不足以支撑坡体造成的,所以大规模滑坡极少在干旱地区发生。

            植被少,大部分降雨在地表流走是造成地表水土流失,山坡上是冲出深沟。

    • 家园 胡扯几句

      天,地,人,是为三才。土地,是万物根本,也是国家,民族的根本,水,又是土地的血脉,有了水,地上才能长出庄稼,植被,进而产生水蒸气和新鲜空气,改善人类和各种生物的生活,改善生物圈的循环。水利搞好了,不但利于人,而且利于天地万物。

      古往今来,大国辈出,大多起于征战,杀戮,奴役,从血中来,从血中去,唯有中华民族,以治水起家,从水而来,如江河绵绵不绝,生生不息,至于今日。古人云,天道无常,惟德是辅,惟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所以治水才是正道,能够治水的朝代才能称得上正朔,但愿这次大修水利能够抢在小冰期之前完成,但愿人们能够悟到治国如治水的道理,但愿活水不竭,长流在中华大地,让那些蛮戎狄夷们看看,中国人怎样开发利用自己的国土,让他们学学,什么叫天下大道。

      • 家园 呵呵 你讲的这个绝对应了魏特夫的治水社会

        人家可是讲了,专制就是这么在东方扎根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